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2020-03-01 23:16: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当今世界处在旧的政治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的状态中,国际社会呈现纷繁复杂的政治图景。随着新的国家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形成,新技术和新观念改变了国际环境,使国际社会中的合作协调不断增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和平中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成为现时代的历史潮流,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首要任务。 3..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世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反映这一时期世界发展基本特征、并对世界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问题。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历来重视对国际总体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今的这个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并根据这一科学判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斗争纲领,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翻资本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思想武器。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特点,提出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他认为:帝国主义的战争必然会引起革命,无产阶级只有起来革命才能制止战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迎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期间,毛泽东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时代观,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于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二战以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史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显现了这一论断的伟大意义。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认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外政策的调整与制订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和基础。 3.11

时代主题的转换

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提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各方面的矛盾非常集中而突出,从而导致了时代主题的转换。首先,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其次,由于资本主义的向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出现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对立;其三,为了抢占世界市场和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不可避免。由于帝国主义战争把广大被压迫人民投入军事苦役营,使得本来就很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大大加剧,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因此,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战争必然会引起革命,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革命,才能制止战争。因此,战争与革命上升为世界的主题。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出现的两次革命高潮,证明了列宁这一分析和论断的正确性,“战争与革命”是这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

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是战争与革命这一时代主题的突出表现,同时又是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的起点。时代主题转变的主要依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清除了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同时,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成功合作,为战后世界提供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的成功经验。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教育了各国人民,世界大战再也不能打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的一些成果又被美苏等国运用到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上,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核武器的出现和核战争的威胁告诉各国人民,新的世界大战必须避免,各国人民保卫和平的运动越来越广泛,成为全球性的运动。世界经济全球化更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深刻变化。“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向被“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转换。 邓小平提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 一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得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战前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以说,国际关系的发展进人到一个新时期。残酷的战争深深地教育了世界人民,世界战争再也打不得。人们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次的世界战争;科学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将为人类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实现了有效的合作,战争的结果又宣告了资本主义列强决定世界事务的历史已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极大削弱,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开辟了更加现实的道路;彻底摧毁了德、意、日法西斯政权,为世界民主化的进程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了有利条件等。这些变化的深刻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是对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又发生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变化,高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国际关系,现在世界大国之间既有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又有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相互关系出现了新的因素和新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由一霸到三大中心到七国集团,相互关系中提出了伙伴关系的概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不再动用战争手段,而是讨价还价,妥协让步,战后几十年,它们之间没有爆发战争;社会主义由一国变为多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和失误,在改革中经受了巨大的挫折和部分失败,现在仍有一些国家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前进,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是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第三世界的崛起,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冲击了两极格局,在当前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仍将发挥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战后几十年冷战的局部战争较量的结果是谁也消灭不了对方,只能走向缓和,虽说矛盾还存在,走向对抗的危险也存在,但总的来看,将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共处的状态;世界面临着众多问题,如霸权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资源枯竭、环保问题、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核扩散危险、艾滋病蔓延等,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仅靠某一个国家解决不了,深人分析一下,和平与发展确是两个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正是这些变化,是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充分根据。

三是对未来的预测,时代主题的确定要管相当长一段时间,有很大的稳定性。今后几十年会怎么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点:高科技继续发展是必然的,它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全世界成为一个市场,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尽管充满了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有时还会很激烈,但向多极化发展是总的趋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 邓小平提出的新的时代主题是有充分根据的,也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所证实。邓小平的时代观是对列宁时代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在思想理论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贡献,这就是两大主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里,虽然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新变化,但邓小平同志科学时代观的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江泽民同志多次阐明这样一种观点:世界上仍存在诸多阻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但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正确的时代观为国家内政外交的调整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我们认清形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扩大对外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1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他说:“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他还说:“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90年代初,他又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存在两大问题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并且深人人心;也正因为如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这一思想列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新发展,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把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到“时代主题”的高度加以认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的这一重要理论观点,称之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时代特征”。

一、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基本问题

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战后,由于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和平问题便成了世界人民最关心的大问题。在这期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尽管连绵不断,但是整个世界却维持了50年的相对和平局面,没有爆发世界大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平力量日益壮大,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主要是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成为制止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东欧、西欧和日本也强烈要求和平与稳定,美苏两国人民也是渴望和平的。世界和平运动的深人发展,对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均衡客观上起了制约战争的作用,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使双方处于一种核恐怖均衡状态,谁也不敢贸然发动世界大战。 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争的重心日益转向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成为这场较量的关键。随着经济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上升,因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而导致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总之,战后全世界人民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但是,世界仍不太平,世界大战的危险仍然存在,局部战争持续不绝,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仍受到威胁。所以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必须真正停止军备竞赛,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直到全面彻底地裁军;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与和平运动,动员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也是防止世界战争爆发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还必须警惕和防止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减少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一)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战后以来,尽管各类国家的发展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发展问题远未解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经济缓慢发展。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逐渐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东欧剧变之后面临的发展问题更加棘手。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更加严重,80年代是其经济不断恶化的10年。进人90年代,发展中国家从整体上看,经济呈现恢复增长之势,但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主要表现为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外债包袱日益沉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援助日益减少,条件越来越苛刻;国际资金形势求大于供,资金竞争激烈;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粮食短缺,出现生存危机;教育和基础设施落后,在科技竞争中处境被动;生态环境恶化等等。因此,当前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事情,实际上也关系着发达国家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因为:

第一,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不会有整个世界的共同繁荣。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发展中国家的数量众多,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其发展状况如何,势必造成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对发达国家来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重要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离开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二)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发展问题是当前各类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关系人类进步的重要问题。谋求全球共同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二,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争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援助,缩小南北差距,是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南南合作是谋求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切实裁减军备,用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各种争端,维护国际和平环境,都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外,具体就某一国家来说,制定和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战略、自力更生是谋求发展的根本所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现在成为新兴工业国,甚至可脐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很有力的证明,值得高度重视。

三、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是我们时代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发展问题是核心,和平问题是发展的前提。和平与繁荣、战乱与贫困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体说来:

第一,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世界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在当今世界,一方面各类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以及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严重地消耗了巨额的社会财富,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世界的繁荣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世界和平的维持也有赖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没有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国间的关系,缩小了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间的经济差距,削弱了超级大国的垄断地位,有力地制约着超级大国的争夺和世界战争的爆发。贫困和落后往往会引起社会动荡,成为诱发战争的因素。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消除这一诱因的主要途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和强大成为世界和平的保证。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反映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基本态势与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持久和平,发展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实际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这是因为:

第一,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急于填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战略真空,致力于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在冷战思维的作用下,美国与某些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进一步强化,甚至绕开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霸权主义不仅包括世界霸权主义,也包括地区霸权主义。在局部地区,个别国家自恃地区强国,同样奉行扩张、干涉以及控制弱小国家的政策。它们打着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旗号,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诉诸武力解决领土边界问题,成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严重威胁。事实说明,霸权主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地区不稳定因素增长,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冷战结束后在在两极格局对峙状态下被掩盖的许多矛盾,诸如民族矛盾、宗教斗争、领土争端、资源纠纷等问题一下子突出起来,形成新的热点。某些大国军备竞赛的加剧引起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环境不可测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也加大军事投入,印度更是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积极研制核武器,力图迈向军事大国。加上西方大国以推行西方价值观念、政治模式为己任,凭借其经济和军事优势,干预弱小国家事务,助长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打着“人道”和“人权”的旗号,公开对主权国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破坏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机遇的时候,南北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更加严重。在国际生产体系方面,不合理的分工仍在继续。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获得吸引外资、发展工业经济的机会的同时,也随着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低层次产业的这种转移,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方面,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依然存在。冷战后事关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毒品走私、恐怖活动、难民潮等,给人类生存与发展、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所以,邓小平在90年代初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3..2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21 国际秩序及其演变

一、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

国际秩序是指一定时期内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机制的总和。国际秩序包括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两方面的内容。

一定历史时期的国际秩序是以该时期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会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冲击,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国际秩序一旦形成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使国际社会在总体上处于具有较为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国际社会本质上不具备国家的权威性,还处于无政府状态,各种力量会经常向既定的国际秩序发动挑战,国际秩序的稳定只是相对的。

一、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国际秩序都是由少数大国、强国通过武力或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行建立的,反映了少数几个大国对广大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奴役。二战后,虽然这种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发展大大改变了少数大国为所欲为的局面。 国际秩序的建立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从近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已建立过三次国际秩序。第一次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1618年-1648年,欧洲经历了30年的战争,这也是欧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战后交战国签署《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主权平等准则,“国际法”原理以及“势力均衡”政策等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威斯特伐里亚秩序根据各国实力确定它们的势力范围和政治地位。第二次是维也纳秩序。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俄、奥、普四大强国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宰。维也纳会议重新确立了欧洲的政治均势,确立了“正统主义原则”、“补偿原则”和“干涉主义”原则,主张针对某个最具危险性的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地区性或全球性联盟,以保持特定地区或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维也纳秩序确立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第三次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建立,国际社会从无统一组织到尝试建立世界性国际组织,表达了各国对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反对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军事威胁的愿望。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对这一时期国际秩序的演变也起到重要影响。但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由主要强国建立的松散联合,仍然是由主要国家根据实力对比情况进行权利和利益分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难以共同对付对世界稳定秩序造成威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世界和平难以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在雅尔塔体制上的国际秩序,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由主权国家根据实力对比情况进行权利和利益分配、由少数大国或霸权国家制定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规则及其机制并对国际事务进行支配与控制的结构体系,仍然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发展壮大,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出各自建立新秩序的主张,国际社会出现了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激烈斗争局面。

二、国际旧秩序的主要表现 国际旧秩序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政治上,少数大国凭借自己的实力优势垄断国际事务,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国际关系中严重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根本没有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平等相待与和平共处的机会。

第二,在经济上,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由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一些国际经济和货币机构,继续从多方面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严重失衡,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在军事上,持久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核毁灭的恐怖之中,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以及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徒增世界各国人民的负担。同时还助长了以武力相威胁,造成地区“热点”丛生、局部战争频繁的局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四,在文化上,西方国家进行渗透扩张,打没有硝烟的战争,危及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其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22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主张

一、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战后,旧的国际政治秩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一系列国际社会运行规则,不断涌现的国际组织与涉及各个领域的国际条约的约束力增强,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宰国际秩序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少数几个大国插手地区冲突、干涉别国内政,在主权国家之间建立起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和局部战争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就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最早提出打破国际旧秩序理论,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劳尔·普雷维什认为:世界经济秩序由发达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构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发达国家应采取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关税优惠,订立国际协定以稳定初级产品价格等措施改变旧的经济秩序,促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等。1964年,“77国集团”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1974年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同纲领。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目标。

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内容有:经济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保证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可以根据主权原则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活动;政治上,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并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南北合作,在合作中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二、发达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一)美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美国主张建立以它为主导的美国模式为样板的国际新秩序。1990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向国会发表的演讲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他说:“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时刻。发生在波斯湾地区的危机尽管极其严重,但同时也为跨入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时代提供了一次少有的机会。只要走出这些被困扰的日子,我们就会实现我们的第五个目标: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恐怖的威胁更加减少,追求公正的意志更加坚定,寻求和平的活动更加安全。在这个时代中,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东方的和西方的,北半球的和南半球的——都能够繁荣,和谐共处。” 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有:美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导力量,应该在美国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向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强调同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联盟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力;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体系,消除对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有效借助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经济上,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维持世界金融秩序,为国内的垄断资本家推销产品、占领别国市场,保持美国的经济繁荣服务;在政治上,积极鼓吹民主的价值理念,为干涉别国内政提供借口;在军事上,借助其实力的威慑,压制国际社会中反对美国的声音,维持其在国家社会中霸主地位。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实际上仍然是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990年7月日本首相海部在《日本的构想》一文中全面阐述了日本政府对国际格局变化的看法和构筑国际新秩序的设想。有以下观点: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些变化是“朝着超越东西方对抗的旧冷战格局、走向建立对话与合作国际新秩序迈出的一大步”;经济结构性调整、技术的飞跃与信息的猛增,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和欧共体成了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建立这个新秩序需要各国的合作,而工业化民主国家为此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它们也都对国际事务的进程有巨大影响”;由于对话和合作代替了导弹和坦克成为建立秩序的工具,日本有机会和义务把它的经济技术力量、经验和构思力应用到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中去,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个美日欧“共同管理”世界的国际新秩序,在确立和平与安全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凭借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提高日本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日本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认识是:美苏两极体制的崩溃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成为世界一极创造了条件。影响今后世界秩序以及各国在这个新世界中的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科技实力而非军事力量,因此未来世界不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或美国领导下的一极世界,而是美日欧共同管理的三极世界。日本的国际新秩序的构想,表明日本并不甘心于经济大国地位,而要跻身世界政治大国的企图。但是,鉴于日本对于二战罪行的不认罪态度以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极度膨胀,亚洲各国对于日本的主张持谨慎态度。

(三)欧洲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990年欧安会首脑会议通过的《巴黎新欧洲宪章》把西方的自由、民主、多党制、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作为未来国际秩序必须采取的普遍原则,并且把一个“完整自由的新欧洲”作为新秩序的“样榜”,强调欧洲要在未来欧洲新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世界秩序中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欧洲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个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美欧日“三极”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以确保欧洲成为多极世界中强有力的一极,主张联合国应该在未来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1991年2月27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对荷兰记者的谈话中说:统一的欧洲“可能变成世界上一支平衡力量,而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过程中,世界需要这样一支力量”。当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德洛尔说:欧洲共同体国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有活动余地,才能取得思考、影响和采取行动的必要能力,才能在一个形成中的新世界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未来欧美关系成为平等的伙伴关系。西欧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核心内容是:反对美国“独霸天下”,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美欧日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西欧在其中充当平衡或支配的力量。西欧国家国际秩序观与美国、日本提出的国际秩序一样,都是以维护和扩展旧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其实质是西方价值决定论、西方制度扩张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决定论。

三、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一主张体现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因而在国际关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强和生命力。关于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邓小平早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大会上就作过具体的阐述,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访华的外宾时又多次谈到:“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末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最近,我同一些外国领导人和朋友都谈到这个问题。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主张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中国主张国际新秩序应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极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它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之上。

第二,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两者都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第三,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的,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第四,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系统主张。这就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五,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有效的控制机制。

中国倡导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反映出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进步与发展,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赏和支持。 3.32 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奋斗

一、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的分歧与斗争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关系到各国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切身利益,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具体表现在:发展中国家认为,新旧秩序的差别在于国际关系行为准则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强权和霸权基础上。不打破不平等的国际交往和地区交往规范就无新秩序可言。虽然富国、强国和大国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但国际新秩序不能由实力决定,应该遵循国际法和联合国规定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根据国际社会确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基本原则、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西方国家认为:国际新秩序新就新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优势的确立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这是区别于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旧秩序的基本标志。与旧秩序中强调军事实力和意识形态因素相比,各国经济技术为代表的综合国力将是决定国际新秩序走向的主要因素。必须打破旧的国际规范的束缚,照实力决定论的原则建立一个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在现行国际秩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少权和不平等的地位,南北差距明显拉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少数大国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地区局势动荡,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呼吁改造国际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在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方面,世界各国提出了许多构想,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新秩序观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众多国家的国际新秩序观。国际新秩序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之上,这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决定的,并被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是完全切实可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规定在在包括政府声明和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的决议、条约、协定和其他国际法律文件之中,1957年联合国大会对《一个关于和平共处的宣言》的议题审议,1961年对《关于各国间和平共处的国际法原则》的议题审议,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等都受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刻影响。而西方的国际新秩序构想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是建立不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它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它们的新秩序,必然会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课后练习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doc》
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