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2020-03-02 03:28: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求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和平的情感。

3.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南北问题的渊源、表现,认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4.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中国的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结构分析

教材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世界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面貌。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展开。教材首先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谈起,指出欧洲和中亚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接着,进一步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描述“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后,总结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指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意义。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主要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发展。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指出贫富差别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由此引入发展问题。接下来,解释了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并指出当代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就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的努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展望,点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在勾勒了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后,回到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上。教材开门见山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现实条件和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教材以小康社会为切入点,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进行展望。最后,将落脚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指出青年一代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使学生立足于现实,立足于中国,就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有意识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争取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

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播放FLASH《黑镜头》 引出和平主题学生通过观看《黑镜头》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

运用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

1、展示苏联解体地图,读图回答:

(1)解体后的苏联分裂为哪些国家?

(2)你认为俄罗斯还能像前苏联一样与美国对抗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3)这个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展示北约东扩图,小组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多年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3)比较“冷战”时期与“冷战”结束后欧洲版图的变化,说说世界格局有哪些新的特点?

3.展示美国9.11事件图片

(1) 这次事件的发生原因

(2) 美国对这件事该不该反思,反思什么?

(3) 中国对些事的态度

以书本提供的另三个案例,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讨论:

(1)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你认为,在这个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利用地图分别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同学结合苏联解体和前面学过的华约组织的相关内容,分别列出华约组织的成员和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名称。一组同学则利用图1-45,列出北约几次扩张的国家名称,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答出(恐怖主义、反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拓宽学生的思绪,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1.资料: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造成南联盟至少有1800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沦为难民,1500万儿童无法上学,此外,还轰炸了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20多家医院„„

回答: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2.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我们正在做怎么的努力? 学生合作讨论,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专题探究:关注世界和平内容点析

1.随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和强大,在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1989年8月19日苏联发生政变,加速了政府解体的步伐。随后,各个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直到12月25日最后解体。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无可估量的损失,也宣告了美苏争霸的结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影响。图1-44表现的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地图局部,昔日的苏联已经分化为大大小小15个独立国家。

2.冷战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北约组织发展迅速,不断进行东扩。图1-45清晰地展示出北约两次东扩的国家,从中可看出北约势力范围的急剧扩张。苏联的解体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解体,从更深层意义上说,它的解体是社会主义阵营实力的削弱。一些华约组织成员国,在北约东扩的旗帜下,纷纷加入北约。华约组织最终于1991年解散,而北约的势力范围却在全世界不断扩大,图1-44和图1-45强烈的对比可让学生感受到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冷战”的结束,也使其他矛盾凸现出来,特别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和平的主要问题。教材列举了学生较易从媒体获知的一些事例,并一一进行描述。其中,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军轰炸伊拉克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一种表现,“9.11”事件是恐怖袭击,巴以冲突虽是地区冲突,但其背后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支持。这些事例,一方面展示了当今世界局部地区不太和平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指出在多极化趋势下,美国作为惟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强权的行径,这同样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 活动目的

本专题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冷战”后的和平主题进行诠释,即苏联解体和北约东扩、祈盼和平与挑战和平。“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究竟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这些变化对当代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都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因此,教材首先运用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上产生的明显变化;然后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当今国际政治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对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说明当今世界总体上是一种和平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对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其中,“苏联解体和北约东扩”是对课文中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展开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让学生通过时政地图了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同时学生还可联系前面所学的华约与北约组织,探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势力的消长和背后隐藏的问题。 “祈盼和平与挑战和平”则是对应课文中冷战后威胁和平的各种矛盾。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北约轰炸南联盟、“9·11”恐怖袭击、巴以冲突和美军轰炸伊拉克。旨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客观认识当今世界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了解和平面临的几大威胁和美国在各种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全面认识、了解“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同时,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恐怖主义、大国霸权、强权政治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实施建议 导入建议 影像资料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播放北约轰炸南联盟、“9·11”恐怖袭击、巴以冲突等新闻片段,提出问题:“这些事件说明了什么?”“这些事件都是对当今世界和平的极大威胁,如果我们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结果将会怎样?”在学生得出和平重要性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1.对苏联解体的教学建议

教师应提前准备一张苏联解体之前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当时苏联的势力范围。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描述,与图1-44进行比较,提出以下问题。

○ 解体后的苏联分裂为哪些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

○ 苏联解体带来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同时它还宣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对北约东扩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利用地图分别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同学结合苏联解体和前面学过的华约组织的相关内容,分别列出华约组织的成员和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名称。一组同学则利用图1-45,列出北约几次扩张的国家名称。 然后将两组探究的结果呈现给所有学生,并提出以下问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多年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加盟的国家有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8个国家。北约组织成立初的成员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国家;1952年土耳其和希腊加入,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1982年西班牙加入。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布解散,其中一些国家先后加入北约,过程如图1-45右边的文字解说。)

○ 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华约与北约力量的消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势力的削减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扩张,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 活动中,教师还应紧紧围绕本专题后的问题展开,让学生作出较为合理的回答。 【活动答案】

○ 第一次:华沙-波兰、布拉格-捷克、布达佩斯-匈牙利; 第二次:维尔纽斯-立陶宛、塔林-爱沙尼亚、里加-拉脱维亚、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索非亚-保加利亚。

○ 苏联解体导致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世界正处在向新格局过渡的重要时期。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使原来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各种矛盾、争端凸显出来,甚至形成对抗冲突。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些民族冲突、南北对立、贫富差距和宗教争端等,就反映了这些情况。此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包括欧盟和日本等在内的国家集团或世界强国同时并立,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没有形成前,这一局面还将在较长时间里存在下去。 3.对祈盼和平与挑战和平的教学建议

这一部分的案例较多,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展开。建议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后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结合其他三个案例思考问题。最后,每组可由一个代表作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提高他们客观、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建议教师联系最新的时事热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相关的案例有,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发生的爆炸事件,以色列暗杀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兰提斯等一系列事件反映出来的巴以冲突的进一步加剧等。通过联系国际时事和焦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结合新闻报道,关注最新的国际问题,并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活动答案】

○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9·11”恐怖袭击就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政府的一次报复,但它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键是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运用相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见解。

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与世界

当代中国与政治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doc》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