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总结

2020-03-03 21:30: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8年高一(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语文组 林海鸥

当重新开始一轮教学的时候,我心中充满希望,设想着自己曾经那些激动人心的想法能够得到落实,然而在现实面前,却又无奈地摇头晃脑,才意识到计划的难以实现。

语文教学充满挑战。

这个学期担任学校高一段两个县级重点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应该说是充满挑战,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种压力。尤其是经历过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我感到无穷的危机,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差点要被校级重点班追上,这不能说没有问题存在。由此,在这个学期的后阶段,我加大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语文早自习的管理和语文晚自习的要求,落实语文作业,从整体效果而言,有明显地好转。

综观本学期,在一些措施的影响下,贯彻落实“语文学习在日常”“语文学习在积累”的观念,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经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学生的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

1、课前三分钟演讲。这项活动安排,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中,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心得,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2、随笔。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开学初特地安排随笔写作,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自由抒写,能够见到学生真实的心声和真实的文字。两周一次,辅助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写作。

3、注重早读。语文需要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然而为了落实好早读,我也下了一番苦心,取得比较不错的效果。事先布置好任务,在第二天由领读员组织大家朗读,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补充课堂教学。

4、强化作业。面对高一作业多的现实,我将语文作业尽量缩减,精中选精,追求作业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语文晚自习,叮嘱学生完成作业。

5、课外阅读。语文需要阅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结合语文读本,加大学生的阅读。平时尽量地选取优秀文章分发学生阅读。

语文教学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不是短期行为,需要我们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安排,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在这几个方面做得不够:

1、作文教学。我感觉自己花在作文上的时间还不是很多。并且自己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的安排,总体上比较的随意。

2、教与练。教与练没有很好的安排,由于新课程课文教学量比较大,所以很多时候就忽略练习的巩固,这样的弊端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遗忘很快。

3、早读也应更有系统性和计划性,并且增加课外美文的阅读。

一个学期虽然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存在的问题要改正,不足的地方要注意,有些想法只能在下个学期再实施。

希望自己的努力付出,能够收获语文教学的春天。

高一新课程期中总结——语文

新课程由于它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面的跨越式前进,这一次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历次改革,有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世界。但是,为人师难,为语文教师尤难。

新课标公布并实施至今,语文教育似乎未见有什么起色,反倒带来了众多的问题。

一、新课标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语文教师,大至“满汉全席”“宫廷佳肴”,须能精做细雕;小至“家常便饭”“地方风味”,得急就速成。这着实难为。案头长年有读不完的书:老面孔,新面孔;笔下永远有写不完的笔记:教条的,创新的。语文教师亦非十项全能冠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时碰到含糊其辞的命题,只得抵挡几下,如此的尴尬和难堪,不时袭来,常觉做语文教师的沉重与无奈。

因此,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熟悉、掌握相应的学科技能技巧。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本学科的教学体系、发展动向以及邻近学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而且,教师还要透彻分析这门学科,研究它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它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更好的有机结合,为“传道、授业、解惑”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要注意吸收新的信息,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所以,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二、语文教材是改革了,但是考试、评价这些怎么改

现在的语文题目,每题都要寻根究底,不注重一千一万,而注意一毫一厘。“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都要拆开来看,都要洞微烛幽,细琢细磨,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语文教师的激情和睿智,被琐屑和烦冗分割了,语文教学的丰富和多彩,被肢解为面目全非的零部件。语文教师一手拿着显微镜,一手拿着解剖刀,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感到力不从心。

面对频繁而来的统考、会考、高考,教师的教学只能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本来多解多元的文学命题早已成为共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高考试题中,却变戏法似的要推理出一个“万法归一”的答案。孰不知文学语言毕竟不同于数学符号,允许有多种阐释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面对“题海”,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菩萨心肠,先学生来解剖、放大、显微,再掰口喂食,哪管得了消化不良。语文教师,也只有如此,只能如此。

三、语文学科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语文教什么,语文课到底怎么教,现在老师愈教心里愈没有底。学生把语文排在主课的末位,束之高阁。究其原因,费时最多。分值呈负值增长的语文,让学生有点寒心,学来学去,趣味索然,大有被愚弄、被欺哄了的感觉。

有时静下心来想想,从小学到中学,几年来苦心经营的语文,学生真正记忆的内容有几许?学生真正阅读的作品又有几多?答案是肯定的:囊中羞涩。原因何在?一肩挑着“基础”,一肩挑着“能力”的高中语文教师,面对阅读甚少、写作甚微的学生,面对工具书基本不用、口舌基本不动的学生,对问题的症结不能说不明白,只是无暇弥补知识的缺陷、培植“根”的沃土。

而学生真正用来学习语文的时间又占据了多少呢?作业都是草草了事,又哪来的时间去预习、复习,更别提看课外书了。课外的阅读量的太少,积累自然就不多,语文素养又怎么能提高呢?看着有些学科,学生经常问老师问题,那真是“门庭若市”啊!我们语文老师就是主动跑到教室里去主动询问学生,也于事无补。

四、因强调阅读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的人文性,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有的老师以课文为引子,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上成了政治课;有的深入分析文中的科学道理,甚至动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似乎是生物物理课。语文就是语文,语文的性质不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简单相加。过去语文教学中那种肢解课文烦琐分析刻板操练的教法,扼杀人文性也扭曲了工具性;同样眼下某些语文课上那种架空文本和语言,脱离了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凭空追求的所谓“人文性”也不是语文课所需要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它是建立在阅读的认知结构(即工具性)基础上的。我们不能把人文性视为阅读教学外在的附加任务,而应该以工具性为基础来强调人文性,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为了追求教学的现代化而滥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在教学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

但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要恰当的运用,若喧宾夺主,那就事与愿违了。比如板书,在黑板上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机动地处理。一旦改为电脑投影,结果常见学生回答不到标准答案,老师就在那儿兜圈子,大有不说到标准答案决不罢休之势,当然,教者也是欲罢不能,无可奈何。殊不知,电脑是死的,而人脑是活的。

六、新课程专题的内容太集中

现在新课程的课文编排是按照专题、板块划分的,所以导致一个专题的课文全都是一个主题的。例如必修一第三专题,它的课文分别是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有《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第二板块“乡关何处”有《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这5篇课文,讲得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园之思”。学生学习了第一篇后都激起了对家、对故乡的思念,感情澎湃,一直持续到第三篇时,学生就显现出倦怠,上第四篇时,就已经觉得感情重复又重复,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如果学生没有基础的话,那么学生的能力又构建在什么地方呢?

可能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新课改改的可能只是几篇课文,并没有给老师带来更多实质上的冲击力。教的课文增加了过半,课时不变,那么只能缩短一些篇课文的解读了。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这一学期出勤准时,正常教学时间是全勤,从没无故旷工。

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良多,最起码算是初步了解了新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力,提高了能力。还有许多不足,如与学生相处还不够自然融洽,还不能教学相长,还不能多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所以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在指导阅读方面方法还不好,需要加强学习,向其他优秀老师借鉴.下一学期,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

《期中总结.doc》
期中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