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战争淬炼的斯里兰卡特种部队

2020-03-03 08:10: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反恐战争淬炼的斯里兰卡特种部队

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洋上的美丽岛国。终年如夏,风景秀丽,素有“印度洋明珠”的美誉。同时,斯里兰卡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占人口少数的泰米尔族人与占人口多数的僧伽罗族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长达近30年的内战。泰米尔族人最主要的游击武装“泰米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简称“猛虎”组织,LTTE)通过各种恐怖暴力手段,妄图分裂斯里兰卡,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国家。斯里兰卡反恐突击队作为国家首要的反恐部队,在与“猛虎”组织的交锋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反恐力量。

白手起家的精英部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的恐怖分子开始热衷于劫持飞机这类恐怖手段,各国的军事力量也开始专注于反劫机力量的建设。岛国斯里兰卡也不例外。1997年,斯里兰卡成立了本国的航空公司,随即就开始组建专门应对劫持飞机事件的人质营救分队。

为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反恐部队,斯里兰卡向英国寻求帮助。英国向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派出了一支高级机动训练分队。这个小分队经过实地调研,最终决定在斯里兰卡陆军中组建反劫机力量,并计划在位于犹瓦省狄雅塔拉瓦的斯里兰卡军事学院进行相关训练课程。陆军中将佩雷拉成为组建这支反恐力量的负责人。经过选拔,3名军官和3名士兵成为首批接受训练的人质营救分队成员。

1978年2月,斯里兰卡首个突击部队训练课程正式启用。共有6名军官和24名士兵接受了相应的训练。首批教官就包括萨拉斯·丰塞卡将军。他在2009年5月指挥斯里兰卡军队最终击败了“猛虎“组织。

1978年末,斯里兰卡在接受训练的人员当中挑出3名军官和20名士兵,派送到印度亚格拉的“印度伞兵训练学校”接受为期6个月的空降训练。1980年3月15日,这批受训人员成为在狄雅塔拉瓦组建的突击中队的核心力量。苏尼·皮尔斯少校作为首批教官之一,被任命为这个中队的指挥官。

1980年下半年,一支12人的英国特种空勤团分队抵达斯里兰卡,对这支突击中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反恐技能和人质营救训练。共有40名队员和40名预备队员接受了此次训练。此外,2名降落伞装备

员在当年9月还被送到印度亚格拉接受了训练。

当时,这支突击中队的成员都是暂时从相应的部队抽调的。1980年12月4日,这支突击中队开始在距离科伦坡15公里的加尼木拉建设自己的营地。这主要是考虑到营地距离首都卡杜纳亚克国际机场(现在称班达拉纳亚克国际机场)相对较近,便于突击中队展开行动。1981年,突击中队营地建设的首期工程完成。

历经战火的打“虎”先锋

1981年,这支突击中队执行了首次部署任务。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反恐任务,这支突击中队就奉命轮换了驻贾夫纳半岛的陆军部队,以应对当地信奉佛教的僧伽罗族与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族之间持续紧张的局势。

两年之后,这支突击队中队首次执行了武力行动。1983年7月,泰米尔*分子在贾夫纳半岛杀害了13名政府军士兵,在科伦坡引发了公众针对泰米尔族人的大规模暴力冲突。突击中队执行了平息*的任务,击毙了100名泰米尔*分子。

1987年5月,已扩编为突击团的特种部队参加了“解放行动”。此次行动旨在将泰米尔分裂势力赶出贾夫纳半岛。行动开始阶段进展的很顺利。后来,印度政府介入其中。因为印度国内有数百万的泰米尔族人,政府需要这些选民的支持。印度政府一方面不支持“猛虎”组织的分裂主张,一方面向斯里兰卡施压,要求其从贾夫纳半岛撤军。双方最终在7月份签署了外交协议。印度随后向贾夫纳半岛派出了维和部队进行监督。

1990年3月,印度维和部队从贾夫纳半岛撤走。3个月后,“猛虎”组织向政府在南部和东部的驻守部队发动闪电攻击。第二次“伊拉姆战争”开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突击团这支精英部队也有了大规模作战的经历。在这之前,突击团只是负责人质营救行动,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轻步兵使用。突击团在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争爆发的48小时,40名突击队员在亭可马里湾南部遭到伏击,全部阵亡。1995年初,双方实现了停火。

实际上,“猛虎”组织只是借助停火来加强自身的防御。1995年4月19日,“猛虎”组织派出一个绰号“黑虎”的海上自杀分队在亭可马里湾炸毁了2艘炮艇。10天后,“猛虎”组织又用地对空导弹击落了2架军用运输机。第三次“伊拉姆战争”爆发。

在政府军发起的代号为“永远的阳光Ⅱ”作战行动中,已成为独立旅的特种部队充当了先锋部队。1996年4月21日,独立旅出其不意地横渡过13公里宽的内陆泻湖。突击团和特种作战团为后续的装甲部队进行了安全警戒。最终,部队快速地突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象通道”附近地区。

在政府军发动的代号为“真正胜利”作战行动中,攻击的重点锁定了基利诺奇镇。这是贾夫纳半岛与内陆连接的重镇,也是”猛虎”组织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被认为是“猛虎”组织的“首都”。攻击的先锋部队仍然是由特种部队成员组成的第53师。在随后的 “真正胜利Ⅲ”作战行动中,依然充当先锋部队的独立旅担负了侦察任务。9月29日,政府军占领了基利诺奇镇。“猛虎”组织的残余部队被驱赶到东南部的丛林地区。2002年2月,在挪威的斡旋下,政府与“猛虎”组织签署了正式的和平协议。

然而到了2006年7月,这种和平的气氛被打破。第四次“伊拉姆战争”爆发。政府军计划先收复东部的失地,然后集中力量收复北部地区。2007年2月,突击团和特种部队派出小股作战部队沿着东部展开作战行动。多数情况下,这些作战小组化会装成“猛虎”组织武装分子,远距离渗透到“猛虎”组织控制区的腹地,向空军报告袭击目标所在的位置,或寻觅“猛虎”组织在丛林中的藏身之处,袭击后勤保障人员,切断其供给线,或对“猛虎”组织领导人和基础设施实施猎杀和破坏,或摧毁重要据点,或及时发现敌方防守漏洞,避实就虚发起攻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

2008年,第3突击团派出的作战小组携带卫星电话和给养,运用远距离渗透战术,在3周内给“猛虎”组织的重点目标造成巨大的毁伤。2008年1月5日,一支作战小组在一次爆炸伏击中,将“猛虎”组织情报头子查尔斯上校炸死。4月22日,一支8人的作战小组深入敌后60公里,袭击了一辆轻型车辆,俘获了“猛虎”组织在东部的最高长官巴拉杰上校。为了掩盖失败,“猛虎”组织对外声称巴拉杰上校因心脏病而离职。5月份,突击队员在敌后长途跋涉31公里,击毙了桑都·那丹中校。他就是策划袭击亭可马里港的主谋。10月10日,一支作战小组深入到南部,击毙了“猛虎”组织海上力量的副指挥官车利安。另一支4人作战小组在南部指挥空中力量,炸毁了两处122mm火炮阵地。

至2009年5月17日傍晚,多数“猛虎”组织的领导者,包括首领普拉巴卡兰在内,被围困在200多平方米的区域。天亮时,突击队员发现了普拉巴卡兰的手枪(上面刻着编号001)和卫星电话。电话还显示着他拔给”猛虎”组织设在马里西亚的“国际联系”机构的头目帕特马纳坦的电话。随后,突击部队队员在附近又找到了尸体。普拉巴卡兰死后,这场战争很快就结束了。

为数不多的反恐行动

突击部队一直都是斯里兰卡一线的反恐部队。但是,突击部队参与过的反恐任务并不算多。一般情况下,要从执行传统任务的突击团中挑选人员,送到“突击团训练学校”接受为期16周的人质营救训练课程。之后就被派遣到常驻班达拉纳亚克国际机场的人质营救分队中执行2年的轮换任务。

1997年10月16日,一个“猛虎”组织的小队在科伦坡附近的加拉达利酒店停车场安放了汽车炸弹。由于畏惧炸弹的威力,2名恐怖分子溜近了附近国营的莱科报业集团大楼。突击部队派出了3支8人作战小组赶赴现场。在随后发生的枪战中,2名恐怖分子被击毙,没有造成任何平民的伤亡。

2001年3月11日傍晚,一个“猛虎”组织的重装小队渗透到科伦坡,计划袭击斯里兰卡议会大楼。在袭击行动失败后,这些恐怖分子逃到了一座5层的路边公寓中。驻班达拉纳亚克国际机场的人质营救分队派出了3支8人作战小组进行处置。突击队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占领了建筑物附近的有利位置。交火持续了近一个晚上。由于担心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突击队员在天快亮时突入了建筑物,逐层进行搜索。恐怖分子只好向建筑物的顶层撤退。突击部队的狙击手击毙了3名恐怖分子。整个交火过程中,1名执行攻击任务的突击队员受伤,没有平民受伤。

2008年5月,一架飞往科伦坡的意大利客机用无线电呼救。声称机上一名男性游客身上绑着炸弹。这架飞机着陆后,被转移到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海湾。2支8人人质营救小组从飞机的前后门突入机舱。在没有开火的情况下,突击队员快速制服了那名乘客。最终发现那名乘客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因应任务的编制体制

斯里兰卡反恐突击部队自建立之初,其编制体制的变化就与部队

承担的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突击部队的规模和隶属关系也在不停的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突击部队特种作战的能力。

第一次“伊拉姆战争”爆发后,突击部队在1985年3月15日扩充为一个正规团的规模。由晋升为中校的苏尼·皮尔斯担任突击团的指挥官。

第二次“伊拉姆战争”爆发后,政府军与“猛虎”组织之间的战争逐步升级。“猛虎”组织逐步具备了从固守南部据点转向攻击东部军事目标的能力。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1993年3月1日,第2突击团在斯里兰卡的加尼木拉组建。

此后,为了加强精英部队的集中管理,军方将2个突击团和2个特种作战团组建成1个独立旅。由这个独立旅与1个空中机动旅和1个机械化旅组建成“后备打击部队”(RSF)。

在第三次“伊拉姆战争”中,独立旅在1997年上半年因故解散。其中,2个特种作战团在5月份转隶到一个特种作战旅,2个突击团在3月15日转隶到一个新成立的突击旅。同时,这2个突击团还要抽调人员轮换在加尼木拉负责反恐行动的人质营救分队。

在第四次“伊拉姆战争”中,由于小股作战部队的远距离渗透战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战果。2007年8月1日,一些从第

1、2突击团挑选的优秀成员组建了第3突击团,专门执行远距离渗透任务。

1990年起,突击部队又承担起了主要内阁成员的安全保卫任务。1995年起,突击队又开始负责斯里兰卡总理的安全保卫工作。于是,2003年3月15日,人质营救分队和负责重要人物安全保卫任务的分队在加尼木拉组建了第4突击团。2009年4月23日,又组建了第5突击团。

作为战争的直接结果,突击部队的总部设在基利诺奇镇。下辖各个突击团中,第

1、

2、5突击团仍旧作为传统型的轻步兵使用。第3突击团以贾夫纳半岛东部为基地,专门执行远距离渗透任务。第4突击团主要负责人质营救和VIP安保任务。

在3个执行传统任务的突击团中,每个突击团编有37名军官和675名士兵。下辖4个作战分队(类似于连)和1个作战支援分队。支援分队主要装备迫击炮和狙击武器系统,进行火力支援和狙击重点目标。每个作战分队再编成若干个8人作战小组。第3突击团的规模

相对较小,编有39名军官和643名士兵。下辖3个远距离作战分队、1个海上机动作战分队和1个作战支援分队。这4突击团编有60名军官和986名士兵。下辖2个人质营救分队、2个VIP安保分队以及1个警犬分队。

由于“猛虎”组织的威胁不同以往,突击部队又在酝酿未来的规划。突击部队希望下辖的各个突击团都能达到满编。2009年11月,有800名受训人员完成了突击部队基本训练课程,能够满足突击部队补充人员的需要。在2009年中期,突击部队还打算对下辖部队实施重组。考虑到第4突击团过于庞大,计划将其拆分。只保留VIP安保分队,将人质营救分队和警犬分队转隶到第3突击团。而第3突击团由于只负责遂行远距离渗透作战任务,致使其他传统型突击团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也要遂行类似的任务。因此,远距离渗透作战任务也将成为传统型突击团任务的一部分。但是,这项部队重组计划仍旧悬而未决。

博采众长的训练课程

突击队员的训练主要由“突击团训练学校”(CRTS)负责。这所学校成立于1993年3月,坐落在亚勒国家公园附近的乌瓦库多亚。突击队员的基本的训练课程长达34周。

“突击团训练学校”还是军队人员进行跳伞训练的学校。从1990年1月起,突击队员首次在科伦坡附近的拉特默勒纳和加尼木拉接受静态跳伞训练。2009年7月,跳伞训练任务正式移交给“突击团训练学校”。这所学校在1998年还开设了军事自由落体训练的训练课程。成功完成25次自由落体训练的人员将被授予“能做空中造型动作的跳伞运动员”的专用标志。

突击队员还从外国的训练课程中受益良多。1985年,4名突击队员被送到美国接受特种部队训练。另有3名突击队员接受了海军陆战队训练课程。此外,一家雇用英国特种空勤团退役人员的英国安保公司还对1个突击部队攻击分队进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训练。

1986年,2名军官和28名士兵赴巴基斯坦接受了“特种部队”精英人员为期6个月的训练。另有1名军官赴英国接受了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训练。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斯里兰卡军方人员接受了一系列的印度训练课程。有15名突击队员还在印度亚格拉接受了为期25天的空降训

练课程。

自1994年起,美国与斯里兰卡军方开始了年度“联合兵种交流训练”(JCET)演习。参演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代号为“平衡方式”,美海军海豹突击队的代号为“闪光方式”。突击队员定期在这两类部队中轮换训练,包括第3突击团的作战潜水员。

考虑到突击部队训练课程的逐步完善,以及突击队员在战场上积累的丰富作战经验,“突击团训练学校”向军方领导提交申请,计划为国外的受训者提供作战追踪和丛林作战的训练课程。2008年2月,“突击团训练学校” 开始为24名马尔代夫国防军提供空降训练课程。这些受训人员随后成为马尔代夫特种部队的骨干力量。2010年初,另一支马尔代夫的分遣队计划赴“突击团训练学校”接受训练。斯里兰卡突击部队称,要向所有参训人员展示部队格言“一切皆有可能”的真谛。

淬炼时代精神

以党性淬炼人性[材料]

淬炼时代精神,凝聚奋斗力量

用批评涤荡尘垢淬炼作风

用批评涤荡尘垢淬炼作风

加强党性淬炼 提高担当意识

述职淬炼务实品行 构建和谐文化

北京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杨熙基层淬炼记

特种部队

斯里兰卡导游词

《反恐战争淬炼的斯里兰卡特种部队.doc》
反恐战争淬炼的斯里兰卡特种部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