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薛凡资料

2020-03-01 19:18: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 个 材 料

一、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致薛凡先生一封信。

二、薛凡获奖感言。

三、全国友协致薛凡贺信。

四、薛凡简介。

五、“云寂书庵”诗稿

获 奖 感 言

2014年5月30日晚上八时

获 奖 感 言

内容提要:

1、开头的话

2、“授勋”与中法文化交流

3、书学艰难曲折历程的掠影

4、书学的点滴业绩

5、关于书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6、结束语

受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的委托,以米歇尔副院长为领队的领导成员一行四人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的“北大”、“清华”等多省、多所高校途中,于2014年5月30日上午,专程抵达兴平市,晚上主持为书法家薛凡先生授勋颁奖仪式,这篇文字,是薛先生在授勋仪式上应邀发表的“获奖感言”。

2014年5月30日晚上八时

获 奖 感 言

尊敬的法国贵宾,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晚上好!

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米歇尔副院长一行4位贵宾,应邀访问中国“北大”、“清华”等多省、多所高校途中,一路风尘,于昨天晚上,专程抵达我们兴平市友好访问,并主持今天晚上这个不寻常的授勋仪式,为我个人颁发——“巴黎高等艺术学院”——“终身艺术成就勋章”和“获奖证书”,如此重奖,让我万分感动!在此,特向“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在法国,在当今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享有盛名的高等艺术院校,我国已故大画家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早年,曾在贵院学过艺术,备受中国人民敬爱和怀念的——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多人,青少年时期就留学法国巴黎。早前,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法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深情的历数了法国历史上许多伟大艺术家的大名和大作,及其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法国是欧洲艺术的中心,巴黎是造就多方面人才的摇篮。中法两国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明属性,中法两国的文化和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今年是中、法两国建交五十周年纪念。 今天这枚来自——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的——“终身艺术成就勋章”的内涵,更有着新的现实意义。我把这枚——载荣载誉的“勋章”,不看作是我个人的荣耀,而是为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无比魅力,能够产生越来越多的国际影响——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我是因研习中国书法艺术,而获奖的。我愿向法国贵宾和各位领导及朋友、同志,在这里简单汇报一下,我的书学历程,及一些粗浅认识和感受。

我们中华民族,其所以能够不断的繁衍滋生、发展壮大,数千年不衰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创造了——形体独特、最富表意、美妙无比的方块汉字。汉字的内核是诗情,外表是书法。中国的书法就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中国的书法艺术,赏心悦目,美伦美奂——独秀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汉字,是我们的福分,学习中国书法,是我们的骄傲!

我是兴平人,出身于兴平北塬一户破落的书香家庭,祖父是清末秀才,家风严峻,后世子孙,读书、写字启蒙较早。我的小学到大学,是跟随父亲在西安度过的。西安古城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极大的滋养了我的思想、知识,和书法艺术。 民国以来的硕学地望、关中大儒,如:张寒杉、党睛梵、茹欲立、景莘农、李子春等老先生,都是我经常求学问道的恩师。我庆幸自己的师承过人,得天独厚。

西安的这段时期,我如饥似渴的博览了不少传统的文化经典,废寝忘餐的临摹、临写了以汉、魏为主的、大量的碑石文字,不断强化书法的传统笔墨,扩大思想、知识和书法视野。

50年前,也就是公元1960年,我的书法作品被选入展了——陕西省解放后,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正当我书学之路一帆风顺的时候,不幸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我被一家省级文化单位下放回农村老家生产劳动锻炼。

工作、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并没有挫伤我读书、写字的锐气,因陋就简,我用指头在田间地头划字8年。天道酬勤,这8年的苦功、生活磨练和思考,使我悟出了宇宙人生和指书书法的天机妙理。

在我10岁之前一个严寒的冬天,冻伤了右手指头,多日不能握笔写字,我就改用左手练习,及至右手康复后,左手已写出兴趣,从此,我就双手轮换握笔,一直写到今天。

我的用左手和指头写字,实因环境所为,决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哗众取宠。人的右手、左手、指头的生理差异很大,用左手和指头写字,是很难掌控的,若能经久练习,熟练驾御,其纸面表现效果,甚为出奇,一些特色,非右笔书法可及。

强烈的书学兴趣和艺术探索,使我与右笔、左笔和指书——这三种不同的写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与它们不离不弃,风雨同行,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公元两千零八年,我的书法作品应邀入编,由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编辑,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十大书法家》一书。

编委会的赵鸣编辑告诉我:“中国书协沈鹏主席说你——‘虽无名望,笔墨过人’。提议把你的作品,排列在“中国十大书法家”的首位,并提议把你的‘能忍则安’左笔,刊登在《中国十大书法家》的封面”。这是我的书法作品,有生以来,第一次公开面世,使我受宠若惊。

之后的7年来,我的书法应邀与中国书法界的资深大师——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李铎等的作品,一起入编到,由北京几家权威出版社编辑并以国际标准书号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书坛巨匠》、《一代大师》、《中国国宝三大家》、《中国传承艺术大师》、《全球华人艺术巨匠》以及为向建国60周年献礼,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特意编辑,并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60年60家》等,10多种书法集中。我的书法作品,仍然,因笔墨表现形式的较为丰富,无一例外的、都被安排在这10多种书法集的《目录》首位,这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出版社说,一部分书,如:《中华文化大使》、《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等,被中央领导出国访问,作为文化礼品——带往国外。一部分书,发行到西方世界的“孔子学院”、“高等院校图书馆”以及“汉学研究机构”。近年来,我的书法艺术,能引起国际关注,大约和这些“书法出版物”的远播国外,不无关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的“云寂书庵”逐渐成为兴平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多家、多种国内、国外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网络。如:中央电视台、日本每日电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多次介绍宣传,使得来我“云寂书庵”访问、交流的国内、国外文化名人及政要,日益增多。

例如:中国书协的刘炳森副主席、中国作协的陈忠实副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和平大使,韩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院院长,日本亚洲文化交流会会长,美国的中国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的印第安族博物馆馆长、台湾台中广播电台的老台长,日本“出云议会”的议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交流代表团、日本众议院议员友好访华代表团,还有,专程来我“云寂书庵”,拜师进修中国书法的日本和韩国的青年学子等,外宾之多,不胜枚举。

同时,我也被公派参加代表团,或应海外邀请,出访过,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日、韩、美等九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个人书法展览和文化交流。我以自己能为宏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国际友好,奉献一点绵薄之力,而感到非常欣慰。

书无止境,艺无止境。欲得一艺,功在不舍。大半生的砚田耕耘,丰富了我的笔墨表现能力,提高了我对中国书法的认识和鉴赏水平。书为心划。中国书法是一门意象艺术。读书写字,人品为重。为文为书,意在笔先。书法之根在文化,书法之魂在思想。知识学养愈高,书法蕴含愈深。得其形易,得其神难,形质次之,神采为上。师古不泥古,有法求无法。艺术贵有个性,笔墨当随时代。思维超越时空,艺术没有国界。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盛名之下,其实难付。我知道,要完善自己笔墨,一生未必能够如愿。我要走的中国书法之路还很长的。

我今年已77岁,满头雪霜,印证着,我的书学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人生有尽,艺海无涯。我不因自己的一身老病,和岁月黄昏,而感慨;却常为自己,书写过程中的“十年一笔未尽意”,而苦心纠结、“望洋兴叹”不已。我欣赏古人“百年养眼”的高见,更力行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事业精神。

我从来都不把书法学习,看作是个人一时的兴趣,而是奉为——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使命。我已进入生命的耄耋之年,中国书法——高雅华丽的艺术殿堂,是我一生竭忠尽智,为之不懈奋斗,努力追求的——中华之梦!

最后: 祝愿——中法文化交流

——日新月异!

祝福——中法人民友好

——山高水长!

希望——法国贵宾短暂的兴平

之旅,能够留下久远而美好的记忆!

谢谢大家!

2014年5月11日草於 兴平云寂书庵、云寂禅院

薛 凡 简 介

薛凡,男,陕西省兴平市人,生于1938年,大学文化,高级职称,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历代碑石文字鉴藏家,曾当选陕西省和咸阳市政协委员、兴平市政协常委、兴平市文化馆馆长,现任兴平市文联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对外友协理事、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等。出身耕读大户,幼承庭训,启蒙较早,70年来临写中国历代碑石名拓、法帖、墨迹等数百种,功力深厚,独具风格,兼工右笔、左笔和指书,有比较深厚的字外功夫,时有诗文面世,曾两次参加陕西书画代表团并任副团长访问日本,还应邀赴韩、美、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获誉甚高,特别是应邀于美国旧金山的书法个展和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左、右笔书法表演,极尽笔墨、轰动一时,被誉为“精湛书艺令人惊叹不已”,美国《国际时报》赞扬“其右笔锋不可遏,左笔之功力、笔势和指书之灵动岂但海内少有,直可独步世界书坛”。北京大众文艺社社长、著名评论家尹考臻先生著专文高度评价薛凡的书艺:“试问当今人浮于事的中国书坛,有几人能与之比肩?”且引大画家吴冠中先生“真正的艺术大师在民间”这句话,完满诠释薛凡先生的书法艺术,还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法坛再不会无人不识薛凡,感谢薛先生为中国书坛注入清爽之风,衷心祝愿薛凡先生书道大成”。1999年6月,薛凡应邀赴韩文化交流,在“汉城”即兴赋诗并以左、右笔书写的书法作品被刊发于韩国中文刊物《韩华天地》时的编者按语称“薛大师特异之笔风,堪称中国第一人”。书法大家刘炳森于2003年5月特来薛凡 “云寂书庵”时,评说“薛先生书法的传统功力深厚,左笔之气韵和指书之灵动海内少见”。北京《兰亭雅韵》的主编刘永朝致函薛凡称:“先生的左笔是费新我之后的集大承者,环顾当今书坛,无人出其君右。先生的指书,存亡继绝,光照华厦,堪称一绝”。北京“中国文化信息协会”邀请薛凡与中国书协张海主席共同入编的——《中国书坛传奇大师》一书的《编篡工作函》中介绍薛凡是“中国书坛第一人,当代最具实力的书法大师”等等。薛凡的“云寂书庵”接待过“出云议会”的议长、日本众议院议员友好访华代表团、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友好交流代表团、“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领导代表团以及诸多中外团体、媒体和专家名流、政要……,接纳过日本、韩国,拜师进修中国书法的学子等。薛凡淡薄名利,不追时尚,禅化笔墨,了悟人生,云水襟怀,望重一方。其艺略入编《世界名人录》、《一代名家》等典籍。书法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坛巨匠》(薛凡、沈鹏)、《中国书坛传奇大师》(薛凡、张海)、《一代大师》(薛凡、沈鹏、张海)、《中国国宝三大家》(薛凡、欧阳中石、沈鹏)、《中华文化大使》(薛凡、刘文西、欧阳中石、沈鹏、吴冠中)、《中国国礼艺术大师》(薛凡、范曾、李铎、刘大为)、《中国书坛领军六大家》(薛凡、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李铎、张彪)、《30年30家》、《60年60家》及《古今艺术大师》(薛凡、王羲之)、《中国传承艺术大师》(薛凡、沈鹏、唐—颜真卿、唐—怀素)、《中国当代书法大师》(薛凡)等数十种书画特辑。基于薛凡于中国书法艺术的造诣和国内外的影响,他已被“国际艺评会”评为星级艺术家最高等级“五星级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并继日、韩、美等国家的学术、艺术机构聘请为顾问、名誉院长之后,2010年5月被美国旧金山书画家协会授予“博学会士”、被“美国、中国艺术博物馆”特聘为名誉馆长。2012年5月,薛凡先生被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为“全国友协第十届理事会”理事。2014年5月荣获“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终身艺术成就勋章和获奖证书”。

2014年6月

《云 寂 书 庵 诗 稿》

凡小诗三十三首 (1993年—2012年)

2014年4月20日打印

纪念毛主席百岁诞辰

薛凡

(1993年冬月)

(一)

江山雾锁百战开,擎天雄文未尽才。 笔新墨林五千载,思想光辉照未来。

(二)

开国不易治国难,多少感叹化云烟。 古今中外无完人,日月有食光满天。

五台山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2004年6月)

东渡黄河扫残云,五台清凉洗战尘。 立马太行威灵在,创业自有后来人。

纪念邓小平百岁诞辰

(2004年6月)

(一)

少年壮志异国游,戎马半生功千秋。 三落三起扬正气,重整山河解民忧。

(二)

南巡理念开盛世,一国两制顺时行。 复兴中华垂青史,中外称颂邓小平。

四川都江堰“二王庙”

薛凡(2003年7月)

二王庙前思李冰,五湖四海奉神明。 都江堰水流千古,半流稻谷半流情。

重庆“白公馆”

薛凡(2003年7月)

白公馆内寂无声,犹闻先烈带镣行。 多少志士捐大业,五星红旗血染成。

重庆“渣滓洞”

薛凡(2003年7月)

洞门何异地狱门,一腔热血铸忠魂。 百年人生谁无死,留得壮烈感后人。

三 峡 游

薛凡(2003年7月)

一从渝州赴壮行,万里关河雨濛濛。 气吞云梦八百里,摩天巫山十二峰。 愁见屈子行吟处,欣过刘备托孤城。 丰都有鬼成幻境,翼德庙高斗秋风。 天下拦水谁为最,三峡大坝抒豪情。

兴平胜迹

薛凡(1996年5月)

邙山①北枕气势雄,渭水南横如镜明。 犹屏秦岭断白云,似箭唐塔刺长虹。 西瞻美女贵妃②墓,东仰雄主③汉茂陵。 曾是富庶京畿地,逢春草木更繁荣。

注:①邙山即北邙山,指兴平北塬,兴平北塬古称北邙山。中国有两个北邙山,一在洛阳;一在兴平。②贵妃指杨贵妃杨玉环。③雄主指汉武帝刘彻。

五 丈 原

薛凡(2001年5月)

卧龙之才世罕见,天下大势非人算。 五丈原前身不死,未必后来能复汉。

马 嵬 坡

薛凡(2000年6月)

(一)

安氏①何故反大唐,却将女子②一命亡。 失魂御辇马嵬道,留得后人说短长。

注:①安氏指安禄山。②女子指唐杨贵妃。

(二)唐杨贵妃墓

薛凡(2000年6月)

千古是非①马嵬寻,一页历史惊后人。 君王若能正视听,何来怨女梨花魂②。

注:①“千古是非”指马嵬坡兵变。②“梨花魂”指杨贵妃之冤死,传杨贵妃吊死在梨花树上。

马 嵬 泉

薛凡(2000年6月)

江山何故起狼烟,枉将祸名负天仙①。

马嵬坡前红颜恨,泪化甘泉润人间。

注:①“天仙”即唐杨贵妃。

王昭君墓

薛凡(1998年8月)

塞外临风吊王嫱①,青冢黄昏土尚香。 若与邻邦相友善,何须万里长城长。

注:①“王嫱”即王昭君。

崆峒山雷神庙

薛凡(2001年7月)

雷神庙内香烟浓,万里长空雨欲晴。 敢问天公威何在?感叹人间路不平!

五台山“竹林寺”

薛凡(2002年7月)

竹林寺里无一竹,原移千竿胸中居。 为人处事有清气,何分有竹与无竹。

嵩山汉“三阙”①

薛凡(2003年7月)

遥思当年金玉体,于今疮痍不可说。 草木尚有复荣时,春光何日暖“三阙”。

注:①“三阙”即嵩山三阙铭:太室石阙铭、少室石阙铭和开母庙石阙铭。汉刻,石在河南登封。

张家山泾渭渠

薛凡(1998年7月)

羊肠山道傍水深,几块残碑证古今。 泾渭渠首小留步,掬口甘泉澄我心。

过烟霞乡

薛凡(1998年7月)

烟霞乡内无烟霞,秋忙已到百姓家。 汗水田头话农事,切盼来春好年华。

院中合欢树

薛凡(2007年4月)

一树红花贵比金,多年相伴度寒辛。 是否疑我情意淡,何故春来病①缠身。

注:①“病”指生态劣甚,树木虫害严重。

盆栽小叶榆

薛凡(2007年4月)

屈居盆内十八年,参天壮志化云烟。 犹同秀女入深宫,命定毕生结苦缘。

陕西电视台栏目《秦之声》

走进兴平

薛凡

(2009年5月)

(一)

滥觞秦地三千年,黄钟大吕代代传。 试问声腔谁为最?高枝怒放百花园。

(二)

光辉开播三十秋,谁人不闻“秦之声”。 待到来年花似锦,高吼秦腔颂兴平。

兴平“媒槐”①

薛凡

(2000年6月)

五色爱笔任人描,千古神幻一梦遥。 多情媒槐今犹在,何处去觅“遇仙桥”?

注:①“媒槐”指汉《天仙配》爱情神话中指槐为媒的老槐树,位于兴平。

兴平“遇仙桥”

薛凡

(2000年6月)

遇仙桥边思天仙,天人合一话人间。 若非典身葬父①孝,何来天宫美婵娟?

注:①“典身葬父”指汉代董永典身葬父的动人故事。 赠老画家何伯正①先生

薛凡(2004年12月)

商山丹水育豪情,多彩画笔写人生。 素心淡似天边云,壮志不让“宗悫风”。 《坐虎针龙》创新意,奇石仙掌仰青松。 腕下斧皱山有势,手中毫纤柳眉工。 经春桃李方结果,不寒何以水为冰。 笔老砚田人未老,艺无止境贵求精。 不骄不媚无俗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若许翰墨排座次,先生当列老寿星。

注:①何伯正现年76岁,党员,兴平文化馆离休老画家,祖籍商州丹凤,美院出身,副研职称,解放初曾与大画家赵望云、石鲁一起在西北文化部和西北画报社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7年蹲点兴平文化馆,随举家迁住兴平。四十多年来,共培养美术人才近800名,其中部分升读全国各地美院,有的已晋升为美院教授和知名画家。先生为人忠诚,工作扎实认真,不独是资深的老画家,更是成绩斐然的美术教育家,德艺双馨,享誉一方。

新 官 谣

薛凡(2012年8月)

(一)

不思奉献休当官,草民自古盼清廉。 为官之道首正己,第一功名不爱钱。

(二)

社会事业需要官,

官肩责任重如山。 百姓感官恩情重,至今仍称“父母官”。

(三)

灯台照人不照己,管官更比管民难。 官要管民先管官,官律应比民律严。

(四)

一方水土民养官,官民自应结善缘。 古来多少清官册,万民口碑几千年。

(五)

乐对民镜照自身,定是清官册中人。 须知民心即天心,廉官畏民更爱民。

(六)

公仆意识宜扎根,免负万众一片心。 江山代有良吏出,但愿今人胜古人。

书法家

《凡卡》教案资料

著名书法家施恩波资料介绍

《非同凡想》读后感中广薛国银

著名书法家

傅杰书法家

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家简介

北京书法家

关于阿凡达的资料

《书法家薛凡资料.doc》
书法家薛凡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