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0-03-03 17:11: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温州市龙湾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说课稿

高一语文组

吴玉宇

行走在灵魂之巅

——《品质》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品质》是长春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这篇小说写于1911年,小说写的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从课文所处位置看,《品质》是外国小说版块的第一篇课文,起到开启和引领的作用;从学情角度看,学生有过学习小说的经验,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对小说需要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第一次接触本文作者,对其创作风格并不了解。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特点和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预习,流利读文,准确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简要生平和主要作品,初步了解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2、学习作者精巧的描写艺术,通过文本解读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3、理解标题的双重意义,从小说人物伟大的精神品质中汲取精神营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每一次出场,细读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提炼人物形象。

难点: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方式:

1.合作探究,让学习自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广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展开多角度探究。

2.多样阅读,关注人文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关于本文题目“品质”无疑有双重含义;对于格斯拉的死因,也会探究到多重含义,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钻研文本的兴趣,应引导学生通过潜心阅读,积极探寻文本意义,建立个性阅读体验。

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法设定如下:

1.查阅资料法。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本文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学生鲜有耳闻,需要在预习环节用心查阅资料,扩大阅读视野,增进对作者的了解。

2.自主合作探究。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科学正确的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建立依托于教师的良好的问题引领,本文情节一波三折,但线索清晰,主旨虽深刻但只要用心研读“卒或有所闻”,因此,要有意识地设置能激发兴趣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广泛争鸣,求同存异,合作讨论取得基本共识。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有人说: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

段。我认为,读是前提,思是重要保证,议是提炼和总结。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要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文字中,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呼吸共命运。本文可以细读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格拉斯几次出场的细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不加刻意雕琢却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的描写艺术,值得品味和研读。

六、教学流程:

(1)设计思路: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教学本文,根据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点,我的设计思路如下:资料精选,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复述了解——提出问题,精读细节——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2)具体程序: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格斯拉能做顶好的靴子,但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最后竟饿死了。】

(二)文本赏析

1、靴匠格斯拉具有怎样的品质?(请选择关键语句进行赏析)

——第2段: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解析】从房间的布置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朴素安静”不仅是店房的特点,也渗透着店主人格斯拉的性格特征。“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在这里没有王室与贫民、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因此人们是“心平气和”地走进店里,和大公司势力浮华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第4段: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从他的含讽带刺的红胡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的微笑。

【解析】足见其对这门手艺的自信、自豪以及由衷的热忱。

——第5段: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解析】这描写着实打动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格斯拉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读者好一番思量!

——第8段: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解析】做靴子可以是谋生的工具,其实更是他的一个梦,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生命。“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看似漫画的语言则传神地描绘了一个专注、陶醉的追梦者的形象,怎不令人感慨嘘唏?

——(齐读)第11段:然后,我会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格斯拉先生。”他一边说“再见”,一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我向门口走去的时候,就又听到他的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把他送回到楼上做他的靴子的梦了。但是假如我要定做的事他还没有替我做过的新式样靴子,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叫我脱下靴子,把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

以后,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分角色朗读)第12—21段

【解析】“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可见他对自己所做靴子的自信,读出那份坚定。“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哥斯拉以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

——(齐读)第23—25段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惟一的一次。

——第46段:“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解析】他不记得我这位“先生”了,但他却记得“这双靴子”,记得他倾注于靴子上的每一份热忱。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品读我们看到了一生执着于靴子理想,尽善尽美,死而无憾。凝结于哥斯拉身上的品质可以概括为敬业、坚守(执着)。

(三)文本探究

1、具有一流品质的格斯拉最后竟饿死了,为什么?(请再次回到文本找出原因)

a他们利用广告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同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品质发生了变化)

b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

c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过分认真)

d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意等待呀。(费时长)

e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成本过高)

f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不会经营)

材料1:“社会风气变了,习尚变了,人变得离猿猴更远了,上帝变成了财神——而财神也被人捧得自以为是上帝了。”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

材料2:《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商品的质量却在下降。

【解析】正如高尔斯华绥在他的《福尔赛世家》中所说,社会品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大众也已经积极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变化,然而格斯拉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品质。因此,他只能被推倒一个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了。

2、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格斯拉为什么不“因时而化”?

【明确:因为做顶好的靴子不仅是他的谋生手段,更是他的理想】

每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有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这样一个寄托,会给你这一

生找到一个依凭,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内心根据地。

——于丹《心得》

(四)结语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行走在灵魂之巅!底层的光芒的照耀下,愿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内心坚守根据地!

(五)板书设计:

品质

耐穿、结实、美观诚实的底层劳动者

鞋品一流人品一流

七、教后记:

语文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也是遗憾的艺术。虽然我对教学目标、内容、程序、方法等设计不断琢磨、不断修改、不断创新,但毕竟也漏掉了一些内容。最明显的是对“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一句的内涵挖掘不深,分析不到位。江宁组长说得好:语文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而我要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己,在不断总结中超越自己。

反思今天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让学生用心灵去感知课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通过朗读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能力的迁移。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不过通过少数学生课堂表现来看,还没有完全实现让学生用真情去触摸课文这一目标。

对话:让学生用智慧去对话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为了使对话有意义地进行,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阅读文本这一基础上,我设计紧扣课文内涵的问题,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使学生介入对话,让学生碰撞心灵,启迪智慧。

体验:让学生用真情去体验语文。课堂上,我努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深入领会并体验蕴涵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特别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我叙述完金宝市场一位老乞丐为汶川灾区捐款的感人故事后,学生们再一次被小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所感动。我接着提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了物质利益,有些人丢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我们该怎样面对他们,或者,我们该如何自处呢?学生们畅所欲言。这些真善美的推测,都是学生心灵世界的真实反映。我以为这样的设计,才有助于学生多元解读课文,深受启发和教育。于是,我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要用语文的神韵去滋润学生们的心田,引领他们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而我的教学还要不断反思,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说课稿2

说课稿 2

说课稿2

翠鸟说课稿2

九色鹿说课稿2

都江堰说课稿 2

说课稿《桥》2

说课稿(儿童乐园)2

2 繁星 说课稿

短文说课稿2

《说课稿2.doc》
说课稿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