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0-03-03 14:59: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演讲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演讲:

一、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通过一对穷夫妇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的爱心。从单元的编排顺序来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二、学情分析

1、由于这个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就是表现父爱、母爱以及兄弟之情的文章,因此,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求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二的学生普遍逆反心理比较重,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仍然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

1、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的妙处;

2、学习通过刻画细节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学会感恩。

四、教学方法

1、导读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根据这个要求,我采用了“导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

2、讨论法: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从讨论中加深认识,得到提高。

此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五个部分:

(一)听故事,初探父母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我把课文的前半部分稍作变化,作为一个故事将给学生听。当讲到那位穷父亲告诉女佣“这事得和孩子的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时,我就不讲了。我让学生投身情境,思考: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父亲或母亲,你会怎么决定?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感觉新鲜,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送”与“不送”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样,就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二)读故事,理解父母心

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将文中一波三折的情节和自己的设想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其中的妙处。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迅速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并让他们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中贫穷的父母在送孩子的事情上决定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设计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有什么妙处?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文本加深理解,并且明确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不但可以将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心表现得更加真切感人,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品故事,感悟父母心 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每一处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让他们找出穷夫妇三次换送子女时的表情,反复品读,并思考两个问题:

1、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如果把刻画穷夫妇表情的句子都换成他们的语言,让他们把心里的想法都讲出来。你觉得哪一种构思更好,为什么?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父母对孩子们的浓浓爱心,而且培养了他们思辨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力。同时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好处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就自然指导了他们的写作。

(四)续故事,祝福父母心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拓展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相关信息,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字数50字左右)。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讲故事,感恩父母心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结课文的基础上,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父爱、母爱的名句、格言,然后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父母的爱心故事。接着,我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在平常的生活中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贴。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我留给学生的作业是:

将自己经历的爱心故事适当加工,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说,要求:

1、

注意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2、

故事情节尽量曲折一些。

最后,我用两句祝福结束了这节课:

愿世上儿女都能孝顺父母, 祝天下父母都能幸福安康!

以上就是我对《父母的心》一文说课演讲的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在桃花源,哗哗的小桥流水让人们彻彻底底地摆脱了肉体和灵魂的羁绊,使人的心灵完全凌驾于社会的、历史的硝烟之上,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桃花源记》文学的欣赏性极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预估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迁移,认识、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参与、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四、教学设想

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五、学法指导

“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象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认识、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音乐《天仙配》导入,因为音乐可以渲染情境,吸引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这样更利于完成整个教学目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疏通文意。其具体步骤是:

1.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2.学生自由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疏通文意。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提交全班一同解决。

读后用一句话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便于整体感知。

(三)、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

1.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

首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

一、

二、三段,启发学生思考:渔人在河两岸以及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文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进行创造性的描绘。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是的,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理解桃源的社会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 “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再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这样学生既发现了“美”,又创造了“美”。在学生讲述之后,我还可以进一步追问:这里的统治者是谁?衙门在哪里?这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桃源中人乐不思出,甚至忘了年代?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四)、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来突破,同时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辅助教学,提供背景资料。

具体步骤是:先要求学生默看课文

四、五两段,然后联系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分组讨论: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依据是什么?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寻找时,“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高尚士也”,“规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何意图?此时我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人生的启迪和熏陶: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的理想社会在当时能实现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六)、布置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进行写作。

这是一项综合性、开放性的设计,培养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智慧、能力的和谐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主要把体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关键词写出来,作出点评,这是人间天堂,只不过这是幻想中的罢了。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课共安排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寓情于景的写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主要是作者介绍,解决生字词,理清全文的思路,以及美读课文带领学生去发现济南冬天的美等。

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是著名的语言大师,其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老师将“薄雪覆盖小山图”中的一个比喻、拟人句评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能用特别得体、生动、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五个段落分给四个小组活动,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学生在点评交流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可采用“替换法”,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拟人、比喻写法的好处。

在此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学会倾听,欣赏他人的鉴赏点评,教师还要能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学生欣赏品评语言的能力,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灵活突出本课重点。

2、美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把读穿插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求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三是潜心精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细地品味赏析。四是声情并茂地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3、体验反思 :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三)、创造美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五)板书设计

有山

秀美

喜爱

温晴

赞美

有水

有情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贯穿“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的教学理念。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与《枣核》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今年正值国庆六十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发挥教材中“爱国情怀”单元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学生也将获益良多。

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选材巧妙,选取一所普通小说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

2、教材处理

我在教学中不会把“爱国热情”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找资料、读文本、谈感受的教程中自主感悟主人公的“爱国热情”。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作者、背景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创新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认识爱国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初二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不够,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是利用图片、音乐、和多媒体等构建轻松、和谐、富有情境美的学习环境。通过故事设疑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验中把握课文,提升语文素养。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五、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研究、小组合作、同学探究交流等形式在和谐的氛围里完成学习,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说教学设计

这篇小说安排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课上“选点突破”,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达的的信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内容,赏析语言,课后写内心的感受。

第一环节:故事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美籍华人丁肇中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不用英语而用中文发言。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响?学习了《最后一课》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故事设疑的导入,激疑导入就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屏幕显示生字词,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

2、感知标题,分析小说中场景描写,挖掘描写背后隐藏的小说背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交流中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背景画面,强化视听效应,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体现了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知识目标一也顺利达成。

第三环节自读课文,捕捉心路历程

在 “最后”这个特定的氛围下,分析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

1、要求学生从对普鲁士士兵、对老师、对法语三个方面来找出小弗朗士心情的变化。并勾画出相应的词语。(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小组探讨,全班交流:小弗从幼稚到成熟的小大人的原因。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继续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墨的习惯,在合作中学生围绕中心题,相互交流、启发,获得知识。在主动积级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第四环节品读体验,感悟真挚情感

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言行。

1、找出韩麦尔最能打动你的一些言行,并阐述原因。

2、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问题,采用竞赛的方式,分析两大组,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其中的重点环节加以引导深入分析如:

结合韩麦尔先生的最后的手势,紧承文末一句话,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情节(

三、五句话说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意味深长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学生将来更好阅读小说抛砖引玉。

第五环节总结全文,交流心得收获

1、.我播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 ,体会文章主旨。

2、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爱国从何做起?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做结: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决心,不是演讲比赛时的一句精彩的演讲词,不是文艺演出时的一句动听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说,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习汉语,热爱汉语,不仅是学科的要求,而且是爱国的体现。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吧!为纯洁我们的语言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学生在问、思、答的过程中,逐层深入的阅读,并在这一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突破了重点难点。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沟通你我心灵

我认为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例子,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两个作业:

1、如果这最后一课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句话,请选择一个角色,以他的身份说几句话。(注意:人物的个性、身份、语言富有感情)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我们的母语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说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一堂课

两个人

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小弗朗士

热爱法语

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

说课稿2

说课稿 2

说课稿2

翠鸟说课稿2

九色鹿说课稿2

都江堰说课稿 2

说课稿《桥》2

说课稿(儿童乐园)2

2 繁星 说课稿

短文说课稿2

《说课稿2.doc》
说课稿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