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020-03-02 14:51: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进一步学习能力,这时研究探索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 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实际。

1、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新教材编排的主题图:“银行储蓄、超市购物”等情景很多学生都没有体会。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口算这个内容时,我不采用课本提供的游乐场项目,而让学生说说博白公园有哪些游乐项目,如果你们小组一起玩,该要多少钱呢?让学生说说。然后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博白公园有鬼屋,每人每次要10元”,让学生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来完成乘法口算的学习。我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另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我采用课本提供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就打开课本看着照搬问题、答案,不是真正学会。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教材安排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从略。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就应该把授课过程拉长,突破难点。有些内容学生学不会的,可以不教。

3、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节课好课,教学情境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有趣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1、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中自动生成。而不是老师在一个劲的讲解。

2、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3、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三、精心设计教案,促进有效课堂。

1、全面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就是在备课前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除了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阅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外,还必须多看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创新性或创造性的工作,部分教学内容,在设计时总是觉得难点的突破会遇到一定的难度或者困难,这时就可以寻找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可以在教学刊物以及在网上通过搜索查找,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了解班上学生心理,充分研究学情。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学习心理,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对班级学情的研究,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3、做好学习情境预设,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必须在此之前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预设,它是为教学服务的,理想的教学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注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无论是运用提问议疑、谜语、游戏、图画、音乐等,还是笑话导入、表扬导入、观察导入、诗词导入等等,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哪种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动学生的情绪,就选择哪种。

4、熟练教学过程,预设弹性教案。

首先是设计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把原来的教案变成既是教案又是学案,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即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选择,学习资源的提供等等。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如:在教学“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剪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再在这个圆上剪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同心圆,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环形;然后让学生叙述刚才是怎样得到这个环形的?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关系式:

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S环形=S外圆–S内圆=∏R2-∏r2=∏(R2- r2)

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并积极、愉快地去探索知识。

其三,预设动态的教学方案。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取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预设大板块的结构教案,以便针对教学实际,及时纳入新的内容,随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四、课后反思,有利于改进课堂设计,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

经验在于积累,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师在下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在下一节课中及时纠正错误。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课堂的方法,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牛津版

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阅读教学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doc》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