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2020-03-03 21:20: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超越世俗活得简单

——读《瓦尔登湖》有感梭罗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后,执教两年(1838-1840)。梭罗教授古典名著、科学和自然史,他还经常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生活教育,深受学生爱戴。后来他住到了文学巨匠、先验主义鼻祖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的梭罗,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界与人无限的神奇,要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来体验自然田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于是在1845年春天,他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 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

梭罗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这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它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梭罗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

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阵清新长风掠过,所有读过此书之人的心际,不禁让人为之精神一振,他要让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就是可以带来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物质生活确实很诱人,有了钱财便好象可以为所欲为,有华丽的别墅,有高级的私家车,有丰盛的饭菜,有夺目的衣裳和珠宝等等,于是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财富,有了可观的钱财后还想得到的更多,永无止境,直到他老之将至之时,他才会意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充当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

所以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这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巨著,梭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佐证,在书中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然后通过完成这本书与世人对话。

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存活至今一百六十多年。

梭罗在《瓦尔登湖》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中汲以营养。所以说《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在瓦尔登湖畔丛林里的三年生活结束后,1847年才回到康城,1862年5月6日梭罗安祥辞世,时年未满四十五岁。他的师长爱默生在纪念他的文章中写道:“美国还没有知道—一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就离

开,而没人能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贵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他的灵魂是和最高贵的灵魂作伴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世界上的一切才技。。。

人生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从容。梭罗是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留给了人类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就是《瓦尔登湖》。他走得很从容,他已经预见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未来,因为他的《瓦尔登湖》,所以他带着安详的姿态离开了他清修的世界,奔向了自己的极乐世界。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这是梭罗在书中给我们的一种从容,很单纯,他要人们这样,凡事都是这样的通透,不强求,而是自然而然的等待,等待梦想与精神的极大超越。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此外,梭罗还有这样的妙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对于安静,可能我的理解会和很多的人不同,我觉得安静更想一种禅,生活禅。虽然孤独但是充实,生活不是单调,也不是无聊,因为在安静中总有一个信念在支撑,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就像这次的汶川特大地震,很多人都是死里逃生的,这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相信他们现在更向往一种自己从来没想要达到的安静,好好的面对生死,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信心,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次他们的第二次生命,他们必须珍惜,更好的活着也是一种极大的安静。

在这里,我想到了梭罗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这一章中说的话:“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的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追求一种清醒的生活,不再昏睡,混沌的生活。少有这样的人。用梭罗的话说就是,“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

生活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或者是一不小心就失去了自我,这里我看到了梭罗的先见之明。他和我自己一直都在寻思的问题------“活着为了什么”紧紧地相连。

活着,必须是为感悟生命而来的,那时我们必须是很安静的遐思,如果都是浑浑噩噩的状态,那人生已经提前结束了,毫无意义可言。

生命一向是很脆弱的东西,我们向往安静,其实是让生命休息。现世的社会里,大部分人都不是清醒的。尽管他们常常抱怨,为什么我们应该生活得这样匆忙,这样浪费生命呢?

我们一大早就起来,匆匆梳洗,早餐都来不及,踏着铃声区上课,下课后才懒洋洋地去补充点营养,每天都是这样地继续着,也不想有所改观,忙碌一天也是糊里糊涂的,到了夜晚浑浑睡去,直倒第二天一切开始重复。为什么我们这么匆忙以至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意识到生命的珍贵?难道生命有很多不可承受的东西吗?

好像是我们从来没有安静地沉思过: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某种程度上就其个人作为人的价值追求的体现。社会的发展终极目标为使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达到充实和谐,也或者说清醒,这才是我认为的终极世界。

那么,如同这位梭罗先生一样,追求个人生活的最终和谐,于社会的发展是同一目标的,并不具有干涉作用——只要他追求的过程上正当的且富有道德的,不影响他人的。

这就是安静的妙处,我们必须学会去和它独处,然后去感悟生命,“拒绝平庸,给予自己存在的意义”。 孔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做个君子,何乐而不为?当一切结束,回首,让我们展现出微笑,微笑着去回味,微笑着说:生活,原本简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材料)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札记】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体会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体会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doc》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