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2020-03-02 09:53: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读书么?喜欢读什么书?读的书是自己买的还是向别人借的?你们觉得是自己买的书还是向别人借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得更仔细认真呢?有关这个问题,清代文人袁枚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论述,就是——《黄生借书说》。

二、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来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多是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现代的杂文有些类似。 以前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等

三、解题

“黄生”是姓黄的读书人,题目的意思是: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做到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看这些字的读音能读准么?

还有两句话的节奏需要把握:句前关联词及副词后的停顿。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也”在句中的停顿。②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在“也”后停顿,“也”就表示舒缓语气

五、疏通文义

把握读音与节奏之后,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合作,有问题的地方做个标记,等会我们一起解决。 提问: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语句翻译

六、课文赏析

理解课文意思之后,请同学们考虑,袁枚在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把此文看成一篇议论文的话,那这就是中心论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袁枚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真地读。换句话说就是书只有借来的才能认真地读。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首先列举了两种人,其中一种是借书者,另一种是藏书者。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藏书者的读书表现如何?藏书者不读书。(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接下来作者说了一句话:“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作者论述的范围由单一的书扩展到天下的物。

紧接着,作者如何写这两种人的表现?这两种人的表现有什么区别?藏必高束;借而摩玩。两相比较差别如此鲜明,藏者高高地放置起来置之不理,而借者摩玩不已爱不释手。在这里作者论述的是“物”,书也包含在“物”内,所以很恰当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如果分析论证方法是属于对比论证。)

到此为止,作者列举的都是别人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似乎还欠缺一些说服力,所以袁枚有写到了什么?袁枚自己的读书经历。袁枚用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证明观点告诫黄生,这种做法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现身说法。

看来,袁枚的读书经历还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年幼时和通籍后。年幼时的袁枚是借书者,他的表现是辄省记;通籍后的袁枚是藏书者,他的表现是蒙卷轴。两相比较,差别也是如此鲜明,袁枚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证明年幼借书之时能够认真读书。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少时之岁月”仅仅是指袁枚么?还有黄生,袁枚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更加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袁枚还比较了自己与黄生家境与借书经历的异同。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贫借相类,他们之间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首先袁枚比较了自己与张氏在借书态度上的不同——公书吝书不相类。然后作者说黄生遇到了自己公书是——知幸,而自己遇到张氏吝书是——不幸,最后袁枚说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是对黄生的期望,期望他专心读书。

最后一段,作者说“为一说,使与书俱”是说袁枚写了这篇《黄生借书说》然后和黄生要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那么,袁枚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是什么呢?勉励黄生刻苦读书。所以我们要理解此文的积极意义,袁枚嘲讽的是只知道吝书而不读书的守书奴,不是讽刺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的学者,更不是反对买书。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同学们和黄生的身份类似,都算是读书人,你们可以从《黄生借书说》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同学们现在是初四毕业生,珍惜时光、刻苦读书是袁枚对黄生的期待,这也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期待,明年同学们将要面对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九年磨一剑,明朝亮剑时,希望同学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中考中利剑出鞘,金榜题名。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 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课文《黄生借书说》的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节选阅读答案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doc》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