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吃教学设计

2020-05-0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说吃教学反思

《吃出健康》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是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力求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以下两点让我感触颇深。

1、充分挖掘学生身边潜在的课程资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要面对吃的问题,而要吃的科学、吃的合理、吃出健康,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当代少年儿童普遍存在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这两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挑食、偏食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引起的。譬如有的孩子渴了就喝碳酸饮料,几乎不喝白开水;又如有的孩子特别爱吃肉,爱吃油炸类食品,很少吃蔬果。孩子们似乎对一些盛行的垃圾食物特别感兴趣,长久以来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合理膳食”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课前学生有的利用网络,有的查找书籍,有的咨询医生和父母??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能够在设计食谱时准确估算所需成本,让他们走访了农贸市场和超市,留心家常饭菜所需原材料,深刻体会到了生物科学知识无处不在。

2、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

(1) 课前我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喜欢吃与不喜欢吃的食物作一次小小的调查。课堂上就“我爱吃——”与“我不爱吃——”的内容作交流,在信息的汇集与互补中,重新认识平时生活中所吃过的、所看到的食物,并从口味的感知深入到营养的了解。

(2) 上课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刚刚上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课题:吃出健康

(3)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让学生明白每类食物的营养成分都不同。而人体所需的营养在各类食物中,所以每样都要吃。

(4) 通过师生、生生的共同探讨,使学生明确究竟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合理营养。要想长得健康强壮,不仅要吃各种有营养的食物,而且要将这些食物有机的搭配起来。虽然每一种食物都要吃,但是什么应该多吃,什么应该少吃,各类食物的量要控制好。

(5) 通过讲、议,使学生明白不良饮食习惯是影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大隐患。探究中渐渐领悟科学的饮食结构,从而逐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6) 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中,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我拓宽了食谱设计的对象和范围,从教学效果看这个创造性的处理是很成功的,在为亲人设计食谱和交流食谱的过程中,学生展现出的智慧火花和真挚情感让我感动,学生确实是带着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去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设计食谱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可贵的是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我被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再一次体会到了教育与教学的真谛,教材是学习的载体,教和学的空间是可以超越教材之外的,是非常广阔的。

4、反思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由于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只能布置学生回家操作,就有不少学生没有按要求动手做,就失去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意义,能力得不到提高。

5、再教设计再教这一课时,让学生对设计的菜说出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另外,宣传好的理念——说服家人吃出健康。篇2:《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品德与生活》公开课教案

怀宁县独秀小学 查道平

2013.3 《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吃穿用哪里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一个主题第一课时的内容。编者的意图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明白我们每天用到的物品都来自工农业生产,工农业生产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生活用品不单单只和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有关,而有些用品的“老家”,可追溯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过程。

教学设计:

一:歌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谣,同学们想听吗?

大饼哪里来?

面粉做出来。

面粉哪里来?

小麦磨出来。

小麦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师:我们看这首歌谣里都出现了哪些物品?是怎么说这些物品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引导说出“哪里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身边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吃、穿、用都从哪里来!

板书:吃穿用哪里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通过歌谣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从哪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

二:追根溯源

(一)、生活物品分类

1、师:我们每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想一想,我们在吃穿住行和学习方面都用到了哪些物品?

学生小组讨论。

师: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的重要性。除了童谣中的大饼,我们生活中还吃了哪些东西?下面,让我们进入“快乐接龙”。每位同学说一种,最好不要重复呀。

学生依次说吃、穿、住、行和学习用品。

2、师:怎么样,数的完吗?看来我们生活中需要的物品真是数也数不清。那这些物品都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说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各小组选择一样物品展开讨论,之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3、师:同学们,真能干!弄清了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那你们能不能自由结组找找自己亲密的朋友,认为是相同地方来的朋友站在一起。

教师采访,学生说说这样站的理由。 师:我们可以根据物品来源不同,把物品分为农产品和工业品(板书:农产品、工业品)

师:在采访时,老师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农产品这一组每两个小朋友都在手拉手,老师去问问他们。

采访后得出这些农产品分别是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

(板书:种植、饲养、捕捞)

学生概括出农产品、工业品的概念。

4、师:老师发的资料袋里还有很多物品,下面同学们一起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一会儿,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把写有物品名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5、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看来我们对什么是农产品,什么是工业品已经了解了,那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农产品有什么特征?工业品有什么特征?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幻灯片出示问题)同学们可以跟你的伙伴探讨一下,然后每小组派个代表说给大家听。

小组内开始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讨论完毕,各个小组出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说出农产品特征:农民伯伯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是工人叔叔生产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

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好多物品,这些物品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如果离开它们就无法生存。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人民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板书: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这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吃穿用各种物品的名成,再给生活用品找“老家”。 同时加以分类(农产品和工业品),根据学生初步感知吃穿用物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吃穿用的来源,并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加深对吃穿用物品来之不易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行为。)

(二)、给物品找“老家”

师:今天老师能来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真的很高兴。我遇到了一群聪明、可爱、能干的小朋友。再来之前呀,有几个朋友非要和我一起来,因为他们有很急的事情要请教大家。那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想请大家告诉他们。大家欢迎他们吗?(生答)篇3:《我说你做》教学反思 《我说你做》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我说你做》这一单元是在第一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柱体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这四种平面图形的。教材在安排上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就是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想、猜、看、摸、印、画、说等环节,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并且认清四种图形的特征。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重要基础。“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学生在逐步的操作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经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10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面对这样的文章,对初一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现就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优点:

1、能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进行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

2、能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将语言分析纳入教学中,使课堂内容容量无形中增大;

3、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想和观点;

不足:

1、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从而增加课堂形式的活跃性;

2、内容上安排较多,课堂授课时间安排较为紧张;

3、分析人物完成,但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人物分析练习;

4、没有有效地安排作业内容。

5、难点没有突出。

6、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鉴赏与朗读训练

7、板书不工整,需注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篇5:《说说我的家》教学反思

《说说我的家》教学反思

秭归县实验小学:贾艳华

本学期的说说我的家让孩子们倍感亲切,谈论的话题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一家人。在课堂上,他们积极性非常高,介绍自己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让我也很有满足感。我想他们都想让别人更多地了解,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虽然课堂的气氛是很活跃,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做到有条理地讲述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在讲得更有条理,我觉得我设计的讲述就起了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我采用了一定的句式来帮助孩子。如:“我家有几口人,我的家人有一些什么兴趣爱好?他们分别是做什么工作的?另外,我认为对于读书不久的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在课堂上,把这两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是为一大亮点。

推荐第2篇:《说吃》说课

《说吃》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说吃》是长春版语文课六年级上册第九板块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列举了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吃,从反面阐述了不文明的吃带给我么们的危害。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概括地指出生活中人的三种“不文明的吃”:第一类是吃不应该吃的东西;第二类是挥霍无度、暴殄天物;第三类是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第

2、

3、4自然段主要列举了第一类不文明的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明确指出那些不该吃的东西是“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的动物”。

5、

6、7自然段主要列举了第二类不文明的吃——“奢吃”和“强吃”,明确地指出奢吃就是浪费,就是摆阔,“强吃”就是强行布菜、逼酒,霸王请客。

8、9自然段主要列举了第三类不文明的吃——“与饮食有关的恶习”,明确地指出在就餐时,还要让食者观看“技巧难繁惊险,令人揪心扯肺”的杂技表演,弄得就餐环境“乌烟瘴气”是一种不文明的吃。

10、11自然段总传统饮食文化精华。结全文,指出我们要清除那些不文明的习俗,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精华。 本课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三种不文明的吃分别指什么,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会文明进餐。 4.作为小学生,对生活中不文明的吃现象作力所能及的事。 5.自觉抵制不文明的吃,懂得需要文明的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样的吃是不文明的,体会作者列举实例进行说明的方法。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标对六年级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观察和搜集不文明的吃的现象及相关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关于吃的种种现象。

六、教法和学法

以题眼为主线贯穿全文,读中感悟,体会。利用课件进一步说明什么是不文明的吃,使学生读后感同身受,生发对生活中不文明的吃现象的思考,从而具有文明的吃行为,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为此为大。”可见饮食在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说吃》。这一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说一说《说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从三类不文明的吃谈不文明的饮食习惯,告诫人们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改掉生活中不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直抓重点展开分析

1.师:文章像我们讲了哪三类不文明的吃?

教师板书:吃不该吃的东西

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

(为了使文章不至于失去条理,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分析)

2.课文中提出的这三类不文明的吃都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的呢?我们先看文章的第一类不文明的吃。

3.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课文)想一想不应该吃的东西的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指名读课文概括指出不该吃的东西是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幻灯片出示)

在电视网络报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仍在人为的捕杀。这是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则视频-----------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行为也应该不断的提高,但看着这些为了人口腹之欲而丧生的生灵,我们有必要以实际行动来唤醒更多人的关注,如果你遇到此类现象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表见解)

师:有句广告语写得非常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呼吁社会就是在减少伤害。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我们未来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传承。

4.师:我们看第二类不文明的吃、文中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的部分。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具体说明方法。教师行间指导。 引导学生积累典故“石崇斗富”“驿传荔枝”。(让学生将预习获得的知识加以巩固) 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一米度三关”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这些靡费财力物力的奢吃也是不文明的。

5.读第六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一步说明常见的挥霍浪费之风与日俱增?

----课件客人离去,饭菜剩了十之六七。

----十人的宴席可达两万元,相当于工薪族职工一年的收入

这短短的两句话让你有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如此铺张浪费、如此的悬殊确实令人担忧,带着这种忧虑把第六自然段读一读。(回归文本指导感情朗读)

这种担忧也许同学们还不以为然,认为与我们无关,是大人们吃得不够文明,这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出示在校进餐浪费图片)看看这是哪里?看到照片上的一幕幕,你有何感想?(谈一谈)

再请同学们看一组与你们生活在一个年代的山区孩子们的进餐情况。(进一步认识不文明的吃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会文明进餐。) 看着他们的进餐环境生活环境,再回想一下我们的肆意挥霍,你有什么感想?今后打算怎么做?(生回答)

师:同学们意识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已经认识到了这类奢吃的害处,开始了文明进餐,正如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的正规宴会一样,客随主便。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哪些地方的进餐方式很文明值得提倡?(学生列举-------如拉菲堡烤肉、三千坊,自助火锅等)

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这一部分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说明?(略) 学生自由读课文,归纳

6.文章讲的三类不文明的吃都是从反面事例叙述加以说明的,请你想一想,可用什么样的语句从正面提出或表达一种观点,提倡应该怎样做?

7.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蔚然成风”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三)总结:不文明的习俗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逐渐清除,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将在你们的身上继续传承,相信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对吃有了新的认识,也祝愿在座的所有老师同学能吃的健康吃的文明。

(四)拓展

1、观察自己家以及周围人们的吃,记录你的发现,针对发现的问题写一封建议书。

2、写一篇关于吃的辩论,谈出自己的观点

推荐第3篇:《说吃》教案

《说吃》教学设计

赵新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文明的吃分别指什么,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会文明进餐。

2.作为小学生,对生活中不文明的吃现象作力所能及的事。

3.自觉抵制不文明的吃,懂得需要文明的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样的吃是不文明的,体会作者列举实例进行说明的方法。

三、设计理念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观察和搜集不文明的吃的现象及相关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关于吃的种种现象。

五、教法和学法

以题眼为主线贯穿全文,读中感悟,体会。利用课件进一步说明什么是不文明的吃,使学生读后感同身受,生发对生活中不文明的吃现象的思考,从而具有文明的吃行为,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民以食为天”。.......那你们知道这句话和人们生活的哪方面有关系呢?......说起吃,似乎每个人都有

说不完的话。从远古时代的吃饱肚子到现如今的吃出一种文化,人们对吃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可是,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候,什么样的“吃”才是文明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赵珩的《说吃》,看他对“吃”有着怎样的态度。 板书课题——说吃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83页,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说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从三类不文明的吃谈不文明的饮食习惯,告诫人们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改掉生活中不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直抓重点展开分析

1.师:文章像我们讲了哪三类不文明的吃?

教师板书:吃不该吃的东西

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

(为了使文章不至于失去条理,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分析)

2.课文中提出的这三类不文明的吃都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的呢?我们先看文章的第一类不文明的吃。

3.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课文)想一想不应该吃的东西的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指名读课文概括指出不该吃的东西是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幻灯片出示)

在电视网络报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仍在人

为的捕杀。这是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则视频-----------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行为也应该不断的提高,但看着这些为了人口腹之欲而丧生的生灵,我们有必要以实际行动来唤醒更多人的关注,如果你遇到此类现象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表见解)

师:有句广告语写得非常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呼吁社会就是在减少伤害。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我们未来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传承。

4.师:我们看第二类不文明的吃、文中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的部分。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具体说明方法。教师行间指导。

引导学生积累典故“石崇斗富”“驿传荔枝”。(让学生将预习获得的知识加以巩固)

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一米度三关”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这些靡费财力物力的奢吃也是不文明的。

5.读第六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一步说明常见的挥霍浪费之风与日俱增?

----课件出示:客人离去,饭菜剩了十之六七。

----十人的宴席可达两万元,相当于工薪族职工一年的收入 这短短的两句话让你有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如此铺张浪费、如此的悬殊确实令人担忧,带着这种忧虑把第六自然段读一读。(回归文本指导感情朗读)

这种担忧也许同学们还不以为然,认为与我们无关,是大人们吃得不够文明,这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出示在校进餐浪费图片)看看这是哪里?看到照片上的一幕幕,你有何感想?(谈一谈)

再请同学们看一组与你们生活在一个年代的山区孩子们的进餐情况。(进一步认识不文明的吃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会文明进餐。) 看着他们的进餐环境生活环境,再回想一下我们的肆意挥霍,你有什么感想?今后打算怎么做?(生回答)

师:同学们意识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已经认识到了这类奢吃的害处,开始了文明进餐,正如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的正规宴会一样,客随主便。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哪些地方的进餐方式很文明值得提倡?(学生列举-------自助火锅等)

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这一部分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说明?(略)

学生自由读课文,归纳

6.文章讲的三类不文明的吃都是从反面事例叙述加以说明的,请你想一想,可用什么样的语句从正面提出或表达一种观点,提倡应该怎样做?

7.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蔚然成风”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三)总结:不文明的习俗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逐渐清除,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将在你们的身上继续传承,相信在学了这篇课文之

后同学们对吃有了新的认识,也祝愿在座的所有老师同学能吃的健康吃的文明。

(四)作业

1、观察自己家以及周围人们的吃,记录你的发现,针对发现的问题写一封建议书。

2、写一篇关于吃的辩论,谈出自己的观点

(五)板书设计

说吃

吃不应该吃的东西

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

推荐第4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教学设计

密山市知一小学 张学良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张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那么,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吗?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2、根据这些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完成下列填空。

3/5是( )个1/5 5/8是( )个1/8 2/8是( )个( )/( ) 5/6是( )个( )/( )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熊妈妈从市场买回来一个大西瓜,两个熊宝宝知道以后,特别地高兴,这下它们可要吃个痛快。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从大熊和小熊吃西瓜的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大熊吃了西瓜的3/8,小熊吃了西瓜的2/8。)

那谁知道2/8和3/8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吃了3块就是3/8,小熊吃了2块就是2/8。)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

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几分之几?

同学们可真能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吃西瓜)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借助图形,探究2/8+3/8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该怎样列式?(板书2/8+3/8)你们同意这样列式吗?(同意)那2/8+3/8该怎样计算呢?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图形,把它看作“1”个西瓜,先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大熊和小熊吃的3/8和2/8,再想办法算一算。算完后,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开始。 (2)、借助图形,理解算法 谁能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小熊吃的,3份是大熊吃的,合起来就是5/8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了8份,小熊吃了2块就是2/8,2/8是几个1/8?(2个)大熊吃了3块就是3/8,3/8是几个1/8?(3个)

2/8+3/8也就是几个1/8加几1/8个?(2个1/8加3个1/8)等于几个1/8?(5个1/8)5个1/8就是5/8,所以2/8+3/8=5/8 谁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遍? (3)、课件演示 计算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

2/8+3/8:2/8是小熊吃的2块西瓜,它表示2个1/8。3/8是大熊吃的3块西瓜,它表示3个1/8。2块加3块等于5块,也就是2个1/8加3个1/8等于5个1/8,所以2/8+3/8=5/8。 (4)、指导书写

那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这道题完成地书写下来?(板书:2/8+3/8=(2+3)/8=5/8)我们书写的时候分数线、等号、加号要对齐,这个计算过程等我们熟练以后可以不写。最后答„„

2、自学3/8—2/8 我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5/8,那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请同学们试着把这道题做在本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图形来解决,算完后,把你的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指名板演)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3/8—2/8)同学们同意这样列式吗?(同意)结果是多少?(1/8)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3/8是3个1/8,2/8是2个1/8,3个1/8减2个1/8等于1个1/8,所以3/8—2/8=1/8)。

谁还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课件演示:

3/8—2/8:3/8是大熊吃的3块西瓜,它表示3个1/8。2/8是大熊吃的2块西瓜,它表示2个1/8。3块比2块多1块,也就是3个1/8减2个1/8等于1个1/8,所以3/8—2/8=1/8。最后答„„

四、引导观察,总结算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吃西瓜中遇到的这两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分母相同),这些都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我们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怎样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五、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来玩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练一练

教科书:61页第一题

3/10+4/10 8/9-2/9 第二关:分组计算(四名同学板演)

5/7—2/7= 5/8+2/8= 5/6—2/6= 4/9+5/9= 做完后,把你的算法说给同桌听。 第三关:计算比赛

按座位顺序,依次独立完成。老师点评

4/5—1/5 1/3+1/3 4/7+1/7 5/8—2/8 3/6+2/6 7/9—2/9 1/4+2/4 3/6—2/6 7/10—5/10 第四关: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快,小男孩吃了2块,小女孩吃了3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第五关:快速抢答

1/4+1/4=

7/8—5/8= 2/5+2/5= 5/6—3/6= 5/7—3/7= 1/9+3/9= 8/10—5/10—2/10= 7/9—2/9—2/9= 1/8+2/8+3/8= 6/7—2/7-3/7= 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五关。

六、总结

同学们,四十分钟过的可真快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在刚上课的时候,还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西瓜,大熊吃了八分之三,小熊吃了八分之二。还剩下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课后,大胆地去尝试解决的办法。我们下节课再来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吃 西 瓜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8+3/8=2+3/8=5/8 答:————

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8-2/8=3-2/8=1/8 答:————

推荐第5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眼看夏天就要来了,不禁让人想盛夏里美味的水果――西瓜! 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大熊和小熊在吃西瓜过程中思考的数学问题吧。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

(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3根据问题,学生独立列式:+=

88(2)通过涂一涂,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算理,然后在课堂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3)小组交流:结合吃西瓜的情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图形,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23235(4)小组汇报,展示计算过程,结合摆一摆,说说计算过程:+==

8888

3、探索同分母分数减法运算。

(1)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通过涂一涂,理解算式意思,解答问题。

(4)请同学展示汇报:结合摆一摆,说说计算过程:

4、探索1-几分之几的问题。(1)还剩下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答 (3)小组交流

(4)汇报,全班交流。

5、小结算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

6、尝试练习:课本75页,涂一涂,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课本76页)

1、看一看,填一填,学生完成后展示汇报。

2、涂一涂,算一算,学生完成后展示交流。

3、计算,分组练习。

4、应运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能力训练》第62页。

2、选做:思考78页第10题。

推荐第6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摘苹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岳庄学校 张素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热身

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

„反思:新课之前的热身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复习已学的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复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果园游玩,看红彤彤的苹果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摘苹果吧!(板书课题:摘苹果)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想一想怎样判断这个箱子能否装下这些苹果呢?

(学生可能会说估一估或算一算) 请小朋友们现在先估计一下,这个箱子里能装下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

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三、探究新知:

1、验证估算

师: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完全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让几位学生上台来摆小棒或拨计数器,交流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说明算法,教师板书。) 师:有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我们前面还学过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是吗?请你试试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请一位学生板演)

师:从这道题中看,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3、组织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真棒啊!都学会自己学习了,能用这么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你喜欢谁的方法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进行小结。

4、算一算,说一说(完成书上练习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自己计算,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小结提升

让学生尝试说说做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再全班交流反馈。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你觉得计算进位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利用说儿歌的形式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反思:课件展示有关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儿歌,全班齐读,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巩固了新知。‟

板书设计: 摘 苹 果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摘苹果》教学反思

岳庄学校 张素平

《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新课导入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带入摘苹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寻找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能装得下吗?要求先估一估,但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估算的内容,有些难度。通过估算箱子能否装得下苹果,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以及如何估算,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建立数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在学习17+38=?时,计算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寻求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在练习环节,主要是脱离情境,直接从算式出发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并梳理竖式的算法,提高运算能力与总结能力。《吃西瓜》教学设计

岳庄学校 樊末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每生两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读出黑板上的分数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2、比较分数大小。

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这个知识就藏在“大熊和小熊吃西瓜”的故事里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大熊和小熊每天放学后,熊妈妈都要给它们一个西瓜吃。有一天,天气特别的热,熊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大西瓜,并且平均分成了八大块,放在桌子上。兄弟俩放学一回家就拿起西瓜大吃起来。(课件出示情景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交流汇报,师板书: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师: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们能帮它们算一算吗?生:能!

学生列出算式: ,师: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学生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借助准备的材料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全班交流,回到原图验证:课件演示 的计算过程。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师:大熊和小熊它们谁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们知道吗?怎么算呢? (同桌讨论,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 师: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并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3)师:它们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生独立列出算式,思考:1— =?,师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 相减的分数。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反过来,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它就等于“1”。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好吗?。(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

先在在书上独立完成,再用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并说说算理。

2、出示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纷纷发言,谈自己的收获,有同学提出: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不同时,怎样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呢?)。

《吃西瓜》教学反思

岳庄学校 樊末荣

本课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拿出圆形纸,先独立探索然后同桌互相讨论,寻求答案。然后教师课件演示,这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进一步让学生解释算理。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推荐第7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六册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学习,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培养孩子分析、推理、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下列分数的意义

1316

4、、、、47285(2)比较分数的大小

333411、、

588842

2、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吃过西瓜吗?喜欢吃西瓜的孩子向老师笑一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和西瓜有关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好,请看课件: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星期天的早晨,熊妈妈奖励他们一个西瓜,他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小熊说:“我吃了2块”,孩子们,你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3/

8、2/8)在这里2/

8、3/8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2)根据情境图提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师让孩子畅所欲言并筛选问题,可能出现) 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这三个问题。(板书:吃西瓜)

二、动脑动手,探索算理

1、解决问题一

师:先来看,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谁会列算式?能说说式子等于多少吗?(让孩子猜想,可能出现5/8或5/16) 动手验证

师:那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你能不能

用自己的方法证明给大家看?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图形纸片,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涂一涂或者动脑想一想,总之,请你自己试着想办法证明2/8+3/8等于什么。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咱们比一比哪桌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拿出你的学具,开始吧!

师:通过验证,你认为2/8+3/8等于几分之几,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用多种图形验证,指导多种折法。)

师:刚才,孩子们用多种方法验证了2/8+3/8=5/8,我们都是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直接观察得出结论,对于这道题来说,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学生理解2个1/8加3 个1/8等于5个1/8) 师:老师也用图形进行验证,想不想看?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块,其中2块是小熊吃的2个1/8,3块是大能吃的3个1/8,合起来就是5个1/8。就是5/8,同学们还想到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验证,结论都是5/8。(引导学生列式,写出得数,强调书写格式。)

2、解决问题二

师:这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请咱们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迅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写完的孩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板演,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想法,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吃3 块占3/8,小熊吃2块占2/8,从3块中拿走2块,这1块就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3、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下面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相加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解决问题三

师: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 ,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师: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请同学们把式子列在本子上,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同桌交流)

可能会出现1-5/8=或(8/8-5/8=)

师: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引导学生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让孩子汇报,结合演示教具,并板书。)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意思,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1也是8/8,从中拿出5块也就是5/8,还剩下3块,占西瓜的3/8。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师:熊妈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带来了一些题目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实力,敢接受挑战吗!

课本61页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线段图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四、小结

师: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中。

推荐第8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教学设计

周家山镇中心小学 董新艳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涂、剪、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导入

天气热极了,大熊和小熊口渴得要命,突然它们看到牛伯伯拉了一大车西瓜在卖,它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并让牛伯伯把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于是,大熊和小熊争先恐后地吃起西瓜。小熊说:“我吃了2块西瓜。”大熊说:“我吃了3块西瓜。”

2、复习旧知

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说说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你对( )、( )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指名答,教师板书。

3、提出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以下问题:

问题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 问题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4:小熊比大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用“几分之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完整的问题,并把本课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1的数学化过程 师:我们先来研究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在本子上独立写出算式。

指名回答:( )+( )或者( )+( ) 谁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解决( )+( )=( ) ⑴让学生试说结果。 估计有两种答案:( )或( ) ⑵动手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想办法解释你的结果是正确、合理的,并在4人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可以用你们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学具纸,折一折、涂一涂,并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个结果的合理性。 ⑶汇报交流

注意先请刚才说( )+( )=( )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创造的算法: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 )+( )=( )。把学具纸平均分成8份,

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 )。

② 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 )+( )=( )。 师: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是几个( )? ( )+( )=( )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

( )+( )可以理解为2( )个加上3个( )是5个( ),5个是( )。 演示课件。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 )+( )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请你在4人小组内商量写出1个算式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指名板书。

( )+( )=( )=( )

2 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指导

(三)学生从解决问题⑴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尝试独立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那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请你先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展示创造的成果,促进反思,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

学生板演:( )-( )=( )=( )。 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课件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 )去掉2个( )是1个( )。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加减的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结: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4、独立计算

( )+( ) ( )-( )

(四)独立解决问题3。

师:我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已经吃了这个西瓜的( ),这是小熊说:“我们给妈妈留一些吧。”看,多懂事的小熊啊!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 )=( )或者( )-( )=( )

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表示什么,怎么把“1”变成可以与( )相减的分数。

3、计算1-( )=( )

小结: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要把1化为和减数是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五)总结

回顾我们计算验证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我们想到了哪些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探索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借助图形直观地得出结论,有从整数加减法推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

我们在计算中又发现了哪些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好的方法?

(六)巩固练习

3 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

周家山镇中心小学 董新艳

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

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

4 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3、看图辨析,深化认识下图哪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并说明理由。 (加图)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

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

3、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推荐第9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1页“吃西瓜”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吃西瓜课件

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星期天,大熊和小熊认认真真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帮妈妈收拾好了屋子,熊妈妈觉得他俩懂事了长大了特地为他们买了个大西瓜作为奖励!

出示课件。 1.除了看到兄弟俩吃的香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所需信息)

2.熊妈妈看两个孩子枪着吃起来便说“我出个问题你两谁答对了我就奖谁一块西瓜吃。

3.你们猜猜熊妈妈提的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4.同学们猜出的问题都比较好,下面我一起来看看熊妈妈出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同分母分数相加

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应怎样列式解决呢?你会计算吗?生独立思考,或同桌讨论。

小熊很快就得出2/8+3/8=5/16,大熊得出2/8+3/8=5/8。它们谁算的对呢?你认为它们谁对?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老师相信大家小组合作一定会解决的。

小组合作将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寻求答案。派代表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小熊吃了其中的2份,大熊吃了其中的3份,合起来一共吃了8份当中的5份即5/8)

教师用课件边讲边演示。 师:认真观察所得结果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生:分母没变,分子相加。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而要分子相加呢?

生:西瓜的总份数8没变,把表示吃的份数加起来。 师:结果小熊错了,错在哪?(选生说一说) 师:最近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长进,我再出个问题考考大家

2.同分母分数相减

大熊和小熊谁吃的多?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你能参照加法的算理来算减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3/8-2/8=3-2/8=1/8 小结: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这兄弟两吃够了才想起让妈妈吃,真不象话,同学们可不能学它俩。希望你们能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大熊和小熊给妈妈剩下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怎样列式?引导学生把这个西瓜看成了一个整体用“1”表示即1-5/8 师用圆形纸演示引导学生观察“1”可用8/8表示,平均分成10份整体1可用10/10表示„„

小节: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等于“1” 反之“1”可以用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表示。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1页练一练1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完成第2题

2.独立完成练一练习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所提高了,说说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推荐第10篇:《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点

1、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突破把1化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分数,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喜欢吃西瓜的孩子向老师点点头,那么你能猜出大熊和小熊最爱吃什么水果吗?西瓜,回答完全正确。请同学们看情景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二,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三

2根据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同学们太聪明了,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

3解决前两个数学问题。

根据数学问题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并进行计算。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解题思路,和计算的方法。生独立列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汇报:数学问题是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求一共用加法来做,就是把小熊吃的和大熊吃的加起来,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二,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三,所以我用八分之二加八分之三。 生1:八分之二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2份,八分之三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2份加上3份就是5份,5份占整个西瓜的八分之五,所以八分之二加八分之三等于八分之五。

生2:数学问题是-----求谁比谁多多少用减法来做,就是用比前面大熊吃的和比后面小熊吃的相减,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二,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三,所以我用八分之三减八分之三。我用圆片来表示西瓜,八分之二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2份,八分之三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3份减2份就是1份,1份占整个西瓜的八分之一,所以八分之三减八分之二等于八分之一

6归纳算理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相同。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3人)

7.结合算理说计算方法 以这两道题为例,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想找学生说, 生:分母8不变,3+2=5 5作分子,所以八分之三加八分之二等于八分之五。 生分母8不变,3-2=1 1作分子,所以八分之三减八分之二等于八分之一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来做几道题试一试,做完的同学给我批。

8突破难点 师:我们来解决第三个数学问题。

生:独立列算式,计算结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

师:对于这个算式,你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为什么用1来减? 我们用1来表示大西瓜, 为什么用八分之八表示1 ? 预设: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了8份,就是一个西瓜,所以用八分之八表示。

师:把1化成八分之八,再用八分之八减八分之五就可以用 我们刚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解决。学会了吗?老师考考你 ,做完了给我批。 统计小组的得分,同时找错误。

9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师:熊妈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带来了一些题目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实力,敢接受挑战吗! a课本61页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线段图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换订正。

b完成练习二(方法同上)

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

测试 1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拿出试卷开始测试。教师批,组长批。 2总结得分情况,对优胜小组提出表扬。

第11篇:作文教学设计:吃

作文教学设计:吃

设计理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取材,讲真话实话、抒真情实感,提倡个性化自由表达。而且,对于作文的评价,注重合作评价、生生互动,使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增进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提高学生写作及赏析文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能以“吃”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

2、增进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及赏析文章的能力。

3、在说话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参与游戏“IQ无限”,引出话题(3分钟)

同学们,你们看过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吗?那一定熟悉其中的节目“IQ无限”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做“IQ无限”的游戏。好不好?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题目)

(1)肯德基、百服宁、哑巴亏、受惊(一个字)

(2)闭门羹、兜着走、洋葱、官司(一个字)

(3)苦、考试零分、长一智、消灭(一个字)

(2)小结引出话题:“吃”

三个不同的题目,它们的答案都是“吃”。可见,关于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吃”的话题。

(课件出示“吃”)

二、讨论交流,开拓思路(25分钟)

1、说说吃东西的经历。

(1)介绍自己最爱吃的东西

OK!各位同学,说到“吃”,你的第一感觉是写什么?看来“民以食为天”这话一点不假,我每当看到这个字,首先想到的也就是有什么好吃的。我们不妨先来介绍介绍自己最爱吃什么。别急,还得同时讲讲你为什么爱吃?(板书“最爱吃”)

*学生说,教师点拨:你能说说吃**的一次经历吗?

(2)谈谈想吃却没有吃的经历

能吃到自己最爱吃的东西当然是幸福的。从大家脸上洋溢的微笑足能说明这一点。不过,人总有遗憾的时候,不知我们同学有没有碰到想吃什么却吃不到的事?(板书“吃不到”)

*学生说,教师点拨:你当时的感受怎样?

(3)说说不得不吃的经历

想吃没有吃是遗憾的,那你有没有不想吃却不得不吃的时候呢?(板书“被迫吃”)

*学生说,教师点拨:对于这次吃,你有什么想法?

(4)介绍其他关于自己吃东西的经历

关于自己吃东西的经历,你还有想说的吗?

*学生说,教师适当点拨归类并板书:如“意想不到的吃”、“抢着吃”、“尴尬的吃”、“吃坏了”„„

*教师适时讲述自己吃的经历,提升学生的情感与认识。(母亲把好饭让给儿子吃,自己却吃剩饭的事。)

(5)说说别人吃某样东西时的情景

不愧是吃的,我们的印象都那么深刻。不过,我们可别光顾着自己吃,也得留意留意别人是怎么吃的。谁能说说别人吃某样东西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

*学生说别人吃某样东西时的情景。(适时让学生找个词概括吃东西时的特点。)

附:教师同步点拨(顺序根据学生介绍而定)

2、关于“吃”还可以写些什么

谈到吃东西,我们说得都是那么津津有味。不过,关于写“吃”的内容,除了写吃某样东西以外,还有其它可写的吗?

*学生讲其它关于吃的内容。(适时让学生回顾有关事情。)

(如:“吃里爬外”、“吃哑巴亏”、“吃亏”、“吃一堑,长一智”、“吃惊”、“吃苦”、“吃不了,兜着走”等等)

附:教师同步点拨(顺序根据学生介绍而定)

★“吃里爬外”:你知道“吃里爬外”的意思吗?能用这个词编个小故事吗?

★“吃哑巴亏”、“吃亏”:你吃过亏吗?能不能说来听听?当时你的感受如何?现在感觉怎样?可不能一直耿耿于怀,伤了身体可亏上加亏了!

★“吃一堑,长一智”:明白它的意思吧?什么意思?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说一说,让我们也长一智。

★“吃惊”:有什么让你吃惊的事吗?(学生说)感觉是够惊的。

★“吃苦”:你吃过苦吗?为了什么而吃的苦?(学生说)结果怎样?看来这次苦吃得还值得。

★“吃不了,兜着走”:吃不了,还兜着走,是好事吧?其实它是说“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没我们想的那么美,不过这该是我们做人应有的品德吧?有没有同学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学生说)承担应有的责任是值得表扬的!

★下棋时的“吃”:“吃棋子”,是位下棋爱好者。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下棋时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吃”吗?

三、选定内容,独立写作(12分钟)

瞧,关于“吃”的话题,我们又有了那么多可写的材料。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了吧?那好,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写一个有关“吃”的片段。开始吧!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回了解并适时指导。

四、组内交流,互相欣赏(8分钟)

文章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欣赏欣赏,可以帮助批改和写上评语。同时推荐好一位同学的文章,等会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怎么做了吗?行动吧!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欣赏文章,并做好推荐准备。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五、推荐佳作,共同赏析(12分钟)

好!哪组愿意把文章推荐给大家?

*小组推荐文章(被推荐者朗读自己所写的文章,其余成员讲述推荐理由,即进行评议),班内同学听后谈谈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议或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我们共同赏析了这些精彩的片段以后,相信每位同学对自己的写作题材又有了新的灵感,请大家课后对自己的片段再做进一步修改,并把它进行扩充,写成一篇文章。

预设效果:以学生自己生活中吃东西的经历为立足点和重点,适当延伸关于“吃”的内涵,丰富作文思路。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写一个有关“吃”的片段。并在课堂上进行合作评价,增进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及赏析文章的能力。

特色提示:

1、引入游戏,激发活力。课堂开始,让学生参与“IQ无限”的游戏,游戏题目均与“吃”有关,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了课堂的活力,又巧妙地扩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师生同位,升华情感。在学生讲述“吃”的经历的时候,教师也适时介绍自己“吃”的事情,与学生平起平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且,学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发展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了正确的生活态度。

3、合作评价,生生互动。作文完成后,学生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欣赏文章,并做好推荐准备。然后班内交流,被推荐者朗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组内其余成员讲述推荐理由(即进行评议),班内同学听后谈谈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议或提出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注重合作评价、生生互动,既增进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及赏析文章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作文评价理念。

第12篇:吃虫草教学设计

《吃虫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

3、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特点,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

2、难点:综合技法的使用和画面的构图。学具准备:

吃虫草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教学课件、优秀作品、绘画用具、工艺制作用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虫”“草”两个字。

提问:一条小虫子和一棵草相遇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如果草把虫子给吃了你相信吗?

3、想知道能吃虫子的草是什么草吗?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吃虫草 并揭示课题《吃虫草》

二、讲授新知

1、虫子吃草是平常事,居然草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但他却轻而易举的让活蹦乱跳的昆虫成为自己的猎物,那么吃虫草是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欣赏几个录象(播放课件),想一想,吃虫草在形状和颜色上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气味如何呢?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并把它吃掉呢?

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到黑板上 外形——奇特 色彩——鲜艳 气味——芳香 3.吃虫草有了色彩鲜艳,外形奇特,气味香甜这些特征,就可以把小昆虫吸引到自己的身边,那么这么漂亮的吃虫草是怎么吃掉小虫子的呢?(播放课件) 要求:观察形状、颜色、捕虫方式。 图片1:

我是猪笼草,我有一个圆圆的大肚子,肚子里装满了甜甜的蜜汁,它可是我的秘密武器,只要贪吃的小虫一掉进来,就会被它麻醉掉,我就可以美美地大吃一顿了。 图片2:

乍看我像蝴蝶,其实我是捕蝇草,不信你仔细瞧,我的身体就像一个翩翩起舞的蝴蝶,四周长满了小刺,只要小虫飞进来,我就会立刻合拢“翅膀”,他再怎么挣扎都不会逃掉了。 图片

3、

我叫瓶子草,就像一个个长瓶子,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吸引小虫子。 图片4: 我叫毛毡苔,圆圆的叶子上长了许多和刺一样的毛,上面还有“小露珠”这是我捕捉小虫子的秘密武器。

师生共同小结吃虫草的捕食方式:(教师并板书) 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将其捕住。 黏液粘:从叶片上分泌出黏液,粘住小虫子。 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虫子

4、欣赏学生作品(课件展示)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生活中吃虫草的种类非常的多,我们谁都没有完全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看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察: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完成这次作业?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吃虫草的?

5.师示范勾线法:首先选择用基本形想象吃虫草的外形,要奇特;接着用线在画纸的适当位置上表现,线条要流畅;然后用点线面刻画吃虫草。(强调注意疏密、高低、大小、远近的变化,通过欣赏作品讲解。)

三、学生创作:

现在天气非常的炎热,一些小虫子又来打扰我们的生活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来抓住这些小虫子呢?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要注意表现出吃虫草的外形特点及捕食方法。)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注意:提醒学生要想捕到不同种类的小昆虫,就需要种类更多的吃虫草。使学生的画面效果更丰富。)

3、辅导要点:线条的变化、构图,捕虫器的造型和细致的描绘。

四、展示评价(构图

造型

色彩

创意

制作技法)

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子的?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副作品? 教师总评:同学们刚才画的十分有情趣,看到大家又为大自然增添了那么多样子各异的吃虫草,老师也十分高兴。希望将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培育出更多的灭虫植物,为人类创造出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板书设计

吃虫草

一、吃虫草的种类

猪笼草

瓶子草

捕蝇草

毛毡苔等等

二、吃虫草的捕食方法

1、设陷阱:

2、黏液粘:

3、设圈套:

三、吃虫草是怎样引诱小虫子的

1、外形——奇特

2、色彩——鲜艳

3、气味——芳香

第13篇:吃虫草教学设计

吃虫草教案

朱晓慧

一、导入

1、师:大自然中有许多植物和动物,每天,它们之间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植物和动物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问:短片中的小蚂蚁怎么了? 这种草叫做吃虫草

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吃虫草的知识啊? ——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新授

同学们,草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下面我们来了解吃虫草的小知识

1、吃虫草知识

目前,世界上吃虫草有500多种,我国至少有30种,它们是有名的热带吃虫植物,大多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每种吃虫草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去捕捉昆虫

问:你们知道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子吗?播放声音

2、欣赏视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吃虫草,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看的时候 请大家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捕虫方式。

播放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猪笼草视频 (配上独白)

3、出示图片

我们再来具体了解它们的特点 图片出示捕蝇草、毛毡苔

问:他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外形、捕虫方法、刚毛碰触闭合) 图片出示猪笼草、瓶子草

问:它们的生长方式有何不同?(悬挂式、直立式) 总结:吃虫草靠哪些方法吸引小虫子?外形

颜色

气味

(板书:形——奇

色——艳 味——香) 吃虫草本领----设陷阱 黏液粘 设圈套

4、表演游戏:刚才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吃虫草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出示道具,请两位同学上来给我们表演捕蝇草吃虫子的场景)

5、教师示范

同学们现在一定很想动手画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来画吃虫草,看,这是刮画纸,相信有的同学肯定玩过,下面老师给大家画一幅刮画吃虫草

(1)首先我用刮画笔细的一头在纸上刮出外形,老师画的吃虫草不仅可以吃虫子,还可以往袋子里面扔垃圾,它可以吸收当做养料,我还要把叶子画的大一些,叶子上面有许多小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废气。接下来我要用粗的那一头刮出各种线条,使我的吃虫草更加好看。

我的画面中只有一种吃虫草是不是很孤单?别急,我给它添加了许多好伙伴,组成一个大家庭。看,刮画吃虫草多漂亮呀!

6、欣赏学生作品

除了刮画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表现你喜欢的吃虫草

思考:画面中有哪些表现方法?如何体现吃虫草奇特外形、艳丽色彩、芳香气味?

7、学生作业 师: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作品,那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处的奇花异草啊?小组讨论:你想表现什么样的吃虫草?它有什么本领? 出示作业要求

8、展示评价小结

生评,师评(构图,疏密关系、遮挡关系,色彩)

9、小结

第14篇: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励,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它自我介绍一下。

跳跳蛙: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跳跳蛙。我想带大家去玩玩,你们想去吗?(出示课件)

跳跳蛙首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

跳跳蛙:如果你们答对了,小蝌蚪就会变成大青蛙了 !

口算。(出示课件)

30+20 32+5 83+6

70-6088-5 39-

4师:那你知道青蛙喜欢吃什么? ( 板书课题:青蛙吃害虫。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过渡:小蝌蚪变成大青蛙以后,开始练习捉害虫了, .看,有两只青蛙正在争吵谁吃的虫子更多,(出示主题图),你们想知道吗? 师:大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呀,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 5 ,个位上是 6 ,猜猜它吃了多少条虫子 ?

小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呀,是一个整十数,在 10 条和 50 条之间,猜猜看 !)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 3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 2 )探索计算方法。

① 出示选择的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会列式呢?

生: 56 + 30 。 师: 56 + 30 = ? 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课件再次演示方法。 生 1 :摆小棒: 5 捆加 3 捆是 8 捆,再加上 6 根,合起来是 86 根。 生 2 :把 56 分成 50 和 6 ,先用 50+30=80 ,再用 80+6=86 。 生 3 :从计数器上拨珠:先拨 5 个十和 6 个一,再加 3 个十,合起来是 86 。

师 : 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 , 你们明白了 , 老师也明白了 , 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 30 中的 3 要加在十位上?

师强调: 30 中的 3 在十位上,表示 3 个十。

②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 怎样列式? 生: 56—30=

师: 56—30= ?该怎样计算呢?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56—30= ?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过河”。(课本第 54 页第 4 题)

2、课本第 54 页的练一练第 1 题

( 1 )观看啄木鸟吃虫子 .(小啄木鸟说我吃了 20 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 32 条虫子)

( 2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跳跳带着我们继续前行,看到了 38 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课本 54 第 5 题)青蛙们唱完了,有的已经回家了,你们看!荷叶上这时还剩下几只青蛙?( 5 只)那么谁知道跳走了多少只青蛙?怎样列式计算?

4、课本第 54 页第 6 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跳跳蛙的带领下,结束了快乐的旅程。刚刚老师收到了一个求助信息,想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困难,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第 6 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第15篇:吃西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吃西瓜》教学设计

张万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想通过自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把本节我要教的内容总结出来。通过合作他们知道合作学习的好处,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生自己动手,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本节的教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整堂课,我只是一个组织者,他们还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三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课件) 2.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件)

(二)情境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和大熊要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 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3: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两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小组汇报(略) b.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小熊吃了2份,是2个1/8,大熊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6)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4)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大熊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小熊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还剩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四)巩固应用. 1.课本57页:涂一涂,算一算。

2.先计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课件) 3.相信你最棒 !(课件) 4.考考你。(课件)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第16篇:《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

53、5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我也特别喜欢小动物。老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请听“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生:青蛙!

师:没错!就是青蛙。它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田地里。

师:它们在田地里干什么呢? 生:捉害虫!

师:对!这夏天到了啊,农田里出现了许多害虫,这可急坏了农民伯伯。两只小青蛙听说了,赶紧跑来帮忙。 (板书:青蛙吃害虫)

师: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们不能捉它,要保护它。 引导学生: 师:对,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捉它,要保护它。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伯伯就不用把农药播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了。而我们吃的青菜就更加健康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瞧!这两只青蛙已经吃了很多害虫了,你们看,它们的肚子胀胀的,我们听听青蛙说了什么?

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同学们!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非常好!56+30= (板书) 该怎样计算呢?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利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和计数器拨一拨,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和怎样算的?

(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摆完、算好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认真看他的摆法和你的是不是一样!

(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余同学仔细观察)

师:请你说一说你購才是先摆多少?怎么摆56?再摆多少?然后你是怎么算的呢?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我先摆5捆又6根,再摆加3捆,5捆加3捆就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师:为什么把5捆和3捆合起来呢?

生:因为他们都是整捆的,1捆就有10根,8捆就有80根。 师:说得太好了,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同学们,5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就是8个十,再加上6个一就是86。 生2:用计数器的方法:从计数器上拨珠子,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板书)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 小组讨论。 (2) 汇报交流

(3)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板书)

、该怎样计算呢?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1、算一算,说一说。(课本53页) 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34+20=

71-10=

34+2=

71-1=

2、趣味游戏。(课本54页“练一练”) (1)啄木鸟吃虫子。

师:同学们!青蛙是我们农民伯伯的小卫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可还知道啄木鸟?它是著名的森林医生,可以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它能把藏在树洞里的害虫揪出来吃掉。当啄木鸟发现害虫时,它总会被毫不犹豫地把害虫吃掉。即使害虫躲在树皮底下,啄木鸟也有办法,它会用又长又尖的嘴啄开树皮,并用它细长尖锐的舌头将藏起来的害虫勾出来

师:瞧!这天,大树爷爷生病了,啄木鸟听说了马上过来给大树爷爷治病。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谁能把昨天晚上预习的结果向同学们说说? 生:20+32=52(条) 师:同学们!他回答得对吗? 生:对!

师:非常正确!请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谢谢!下一个问题是: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多少条虫子?哪位同学来汇报结果! 生:32-20=12(条)

师:非常正确!请把掌声送给**同学。

(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啄木鸟能捕捉害虫,保护发展翠绿的森林,所以我们不能砍树,没有了大树,啄木鸟就不能给大树治病了,也没有吃的东西了。 (2)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会计算下面这两道题吗?昨天晚上已经预习过了哦,哪位小朋友来把你预习的结果告诉老师。 生:68+30=98

75-40=35 (4) 看一看,填一填。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考考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生:敢!

师: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4页,完成第

3、

4、

5、6题。

(生完成,教师巡视) (生汇报)

三、小结全课,拓展视野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师: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相信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咱们。

第17篇: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青蛙吃虫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什么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展示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四)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设计理念: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五)思考

1、为什么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呢?如果计算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生:因为计算的都是同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只有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有不一样的就说明肯定有一个就是结果是错的。

2、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若不一样,就有错误的结果,需要仔细检查了。

生4: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师: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互相交流。

先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子。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

三、巩固练习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4、淘气带42名同学们去看讲故事比赛,可只有30 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谁能帮帮他呢?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我们再动物的王国里待的时间不短了,你们开心吗?想想都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教学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猜谜语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第18篇:《我们吃什》教学设计

《我们吃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2.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进行分类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按食物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四、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

① 留心上课前一顿自己所吃的食物; ② 搜集食物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资料。 ③ 全班学生最爱吃的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2.教师准备:

① 分组材料——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部分食物,碘酒。 示范材料——碘酒,花生,纸。

② 多媒体课件——人类需要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人每天都要吃食物,说说不吃食物有什么感觉? 生:学生交流不吃食物的感觉和体会。

师:看来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同学们刚吃过早饭,吃得饱饱的,看上去特别有精神!今天上课一定会特别有劲!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吃什么”。

(二)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及作用。

师:从小到大,我们吃过许多各种各样的食物,那么这些食物中究竟有什么营养呢?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拍了些食物包装上的营养成分标签,大家看这是?,这是它背面的营养标签,我们看看它里面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我们买或者吃这些食品前应该先看看营养标签,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师:上面标出的成分都是营养学专家经过检测为我们提供的。对于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检测。例如食物中的淀粉,它遇到棕褐色的试剂碘酒就会变成蓝色,我们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师:这是我们常吃的米饭,里面含有淀粉吗?(学生猜测) 老师想检测它含不含淀粉怎么办?

生:只要滴两滴碘酒看变不变颜色。(变蓝说明含有淀粉,不变就说明不含有淀粉。)

师:注意:我们一手拿着碘酒瓶一手轻捏胶头滴管,吸取一点碘酒(棕褐色),再在要检验的食物上轻轻滴一两滴。(师示范)结果:变蓝,含有淀粉。想不想试一试?(想)

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三种食物,请组长拿出,看看是那些食物,它们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有淀粉呢?,我们先来预测一下(出示记录表)在你们认为含有淀粉的食物下面打√,预测好了吗?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呢?还要用实验来验证,把验证的结果填在记录表中,下面请各组组长来领取碘酒。

生:汇报。(哪些中含有淀粉?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第()组他们实验的结果是土豆和馒头里含有淀粉,你们的试验结果也是土豆和馒头中含有淀粉的举手!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可以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食物中的脂肪,我们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检测?

这是我们平时的食用油,现在我刷一点在不透明的纸上!(操作) 你们看到什么现象?(纸成半透明状,有油迹)就说明纸上有油脂了! 这是花生米,它里面含有脂肪吗?(有)

我们有没有一种办法验证?(挤压,纸上也有半透明状油迹就说明含有脂肪) 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燃烧蛋白质,会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

六、了解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

师:刚才我们用简单的方法检测了食物中淀粉和脂肪这两种营养成分,营养学家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他们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进行检测,这是他们检测的结果。(出示表格)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米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哪种营养成分含量最多?你认为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吗? 指名说面粉、苹果、西瓜。

七、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

师:刚才我们按照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把食物又重新分了类。这些食物中你最喜欢吃什么?课前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让大家在这些食物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吃的,在它下面画了个圈!请各小组的组长拿出统计表,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第一小组的统计情况,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么多人喜欢吃西瓜,最喜欢吃西瓜的同学举举手,你为什么最喜欢吃西瓜?(„„说到营养成分,水分多,凉快)。

师:我们只吃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好不好?(以西瓜为例)

师:不同类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营养。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如果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身体,就千万不能偏食、挑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八、当堂检测

今天的课学完了,你掌握的怎样,完成当堂检测。

九、总结及拓展。

师: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怎样才能吃得健康?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第19篇:青蛙吃王子教学设计

篇1:《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3-54页“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式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入: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老师来说个谜语大家猜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

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帮农民伯伯除掉田里的许多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两只可爱的小青蛙。谁能给大家讲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对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3、自助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 汇报交流。

(3) 教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怎样列式?

师:56-30=?该怎样计算?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3、“练一练”第5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啊!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

列式:38-5=33(只)

4、出示第6题插图。

看图,说说图意。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水?

列式解答。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26(只)

布置作业:

《同步伴读》p

46、47. 教学反思:

篇2: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青蛙吃虫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3~54页教材

执教者:张颖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算法大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学具操作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二种是运用数的组成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最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计算课。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只是在由直观到抽象出算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磕碰。但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2、关注内容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教学目标: ——解释应用。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准备:《青蛙吃虫子》的课件,计数器、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2)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口算

32+5 70-6078-6 39-4 26+3 88-5 30+2083+6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给小朋友的谜面是什么?①(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②(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师马上予以肯定。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生:青蛙会吃害虫。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师: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2、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 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 + 30 师:56 + 30等于多少?该怎么计算呢?

指导学生分组探究,看哪组的方法多。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⑴、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⑵、教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⑶、不拨计数器,应该怎么算: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

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虫子?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怎样计算呢?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4、小结规律。

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师:要先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应用

一、拨一拨、算一算

1、看算式拨珠 (课件出示,四人一组进行) 68+3056+4075-40 2.看算式画一画(卡片,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68-3056-4045+20

四、实践应用

1、25页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大青蛙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动物之王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你们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音乐会结束了,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2、练一练第1题

教师:其实,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四、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篇3:阅读教案-青蛙王子

《青蛙王子》

阅读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能复述故事内容,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重点:

复述故事内容,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今天我要讲一个青蛙变王子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阅读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童话故事。

2、故事内容提问:

(1)公主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有一次,公主在玩金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公主的哭声被谁听到了?公主有没有把发生的事告诉青蛙?青 蛙听了以后对公主提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公主答应了吗?

(4)青蛙把金球交给公主后,公主有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

(5)第二天,国王和公主吃饭时谁来敲门了?国王听到后。对公主说了什么?公主是怎么做的?

(6)青蛙吃饱后,提了一个什么要求?公主答应了吗?国王是怎么 说公主的?

(7)公主把青蛙抱回房间以后,青蛙做了些什么?公主有没有兑现诺言?青蛙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8)后来,王子和公主怎么样了?

3、《青蛙王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复述童话故事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四)作业布置

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20篇:《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和计数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操作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生活孩子熟知的小动物——青蛙,创设“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 1

加减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习,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填一填:

(1)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2)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口算:

43+5=

90-60=

58-6=

60+20=

师:说一说:43+5你是怎么算的?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2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揭示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师:大青蛙说“我吃掉的害虫只数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生:56。

师:小青蛙着急了大声地说“我吃掉的害虫只数就是3个十。” 生:30。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还有不一样的问题吗?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3

三、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想办法解决,“指着一共的问题”这个问题你有办法解决吗? 怎么列算式? 生:56+30。

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2、全班汇报交流。

(1) 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 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 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把56分成50和6,先算50加30得80,再算80加6得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呢?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4

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3、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怎样计算呢?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4.小结规律:

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5、师小结: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加减十位上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数,也就是说个位上的数没有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你们学会了吗?

四、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大青蛙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动物之王为慰劳他们, 5

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你看多热闹啊!(课件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5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音乐会结束了,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走了多少只青蛙?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2.“练一练”的第1题。

师:其实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课件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1题)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你们谁愿意说说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吗?

(1) 小啄木鸟说“我说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

(2) 小组讨论,发现、获取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一练”的第4题。师:看谁算得快(开火车游戏)

6

4.“练一练”第6题。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我们在动物王国的时间不短了,你们觉得开心吗?想一想都有什么收获?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查一查资料: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多少只害虫呢?

板书设计 :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86 (只) 56-30=26(只)

想:先算50+30=80 想:先算50-30=20

再算80+6=86

再算20+6=26 答:一共吃了86只虫子。

答: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26只虫子。

《说吃教学设计.doc》
说吃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