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1999年年报

2020-03-02 14:44: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九九九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综述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部

1999年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加速发展的一年,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已经成为发债筹资,优化金融资产结构,贯彻实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在主管部门、市场主体及中介机构的共同培育下,市场在稳健运行中孕育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一、一级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贯彻中央关于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的方针,1999年财政部和政策性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与定向发行债券面值达3817.6亿元。其中,财政部发行国债十一期,面值2097.6亿元,占全年国债发行量的52.24%和记帐式国债的87.4%。这十一期国债有七期采用协议方式发行,三期通过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一期定向发行,发行量比例分别为74.3%、10%和15.7%;国家开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十六期,面值1580亿元,其中十三期为招标发行,三期为定向发行,发行量各占84.2%和15.8%;中国进出口银行招标发行金融债券共三期,面值140亿元。政策性银行已结束了摊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历史。

债券品种趋于丰富。从债券期限上看,最长为10年,最短为6个月。五至十年期限债券数量为2545.6亿,占总量的66.7%,一年至五年以下期限债券数量为972亿元,占25.5%,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为300亿元,占7.8%。从付息方式上看,固定利率附息债券1597.6亿,占41.8%,浮动利率附息债券1860亿,占48.7%,贴现债券300亿元,占7.8%,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60亿,占1.6%。这种期限与付息方式的变化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债券品种较为单纯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发行体的债务期限结构和认购人的资产组合。

债券招标发行体制逐步完善。全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三十期债券中有十九期是通过债券发行系统采用无场化招标方式发行的,发行数量为1850亿,占总量的48.5%。在招标发行中,发债体根据每期债券的特点和对当时市场情况的分析,组合采用了数量招标、利率或利差招标和价格招标、设底价和不设底价、连续或不连续投标以及单一价位和多重价位中标确认等招标技术,使发行结果更加能够体现市场主体的意愿,成功完成了每期招标发债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第九期国债是我国债券发行史上首次同时使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招标发行的债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通过参与招标发债的业务和技术操作支持工作,形成债券发行、登记和托管各业务环节的一体化,并辅之以中国债券信息网及时到位的信息发布,既保证了招标发债过程的效率性和安全性又降低了发行费用。中国人民银行适时颁布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管理办法》,并对每次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招标发行均派观察员到场,使招标过程得以在三公原则下有序进行。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债券招标发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简洁有效、秩序井然的标准化工作程序,为今后定期、连续、滚动高频率发行短期债券奠定了基础。

债券承销商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一些具有债券承销资格的金融机构市场意识较强,利用其可直接参与债券发行投标的优势,积极建立相对固定的债券分销客户网络,拓展批发业务。在提高自身债券承销能力和增加收益的同时,为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了资金出路的问题,提高了其资金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范围的扩大。

二、二级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6月16日开通以来,同业间单边债券交割量逐年放大,1997年为307.2亿元,1998年为1042.27亿元,1999年为4047亿元,以200%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1999年的258个交易日中,中央结算公司共办理同业间债券交割业务7198笔,债券交割量7805.58亿元,较1998年交易笔数增加230%,交割量增加275%。其中回购首次交割3587笔,交割量3949.08亿元,较1998年交割笔数增加225%,交割量增加291%;回购到期交割3504笔,交割量3758.13亿元,较上年交割笔数增加239%,交割量增加261%;现货交割107笔,交割量98.37亿元,较上年交割笔数增加161%,交割量增加220%。日均交割14笔,接近98年的3倍,日均交割量为15.69亿元,是上年的4倍。单笔额度较上年有所放大,平均每笔交割债券面值为1.08亿元。二级市场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短期回购品种的比重较大。3个月以内的回购品种首期交割笔数为3536笔,占总笔数的98.58%,首期交割量为3897.92亿元,占回购首期交割总量的98.7%,其中7天以内的回购首期交割笔数为1455笔,占回购首期交割总笔数的40.57%,首期交割量为1620.86亿元,占回购首期交割总量的41.04%;8天到14天的回购首期交割笔数为712笔,占回购首期交割总笔数的19.85%,回购首期交割量为930.64亿元,占回购首期交割总量的23.57%。可以看出,14天以内的回购首期交割量占首期交割总量的六成以上。

2、现券交易开始增加。进入10月份以后,市场现货交易结算开始逐步放量,99年前三个季度的现货交割量为20.55亿元,第四季度为77.82亿元,占全年现货交易量的79%。这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加大投放基础货币的力度以及南京商行、北京商行积极开展双边报价业务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99年全年的现货交割量增长幅度仍远低于回购。

3、城市商业银行成为市场中的生力军。城市商业银行市场意识较强,其全年债券交割量达3554.29亿元,占债券交割总量的43.91%。1999年城市商业银行在活跃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作用。

4、回购利率走势紧随央行利率政策变化。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回购利率的变化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走势起着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平均回购利率基本保持略低于28天公开市场回购利率的水平运行。99年1月至5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平均回购利率基本保持在4%,变化甚微,6月份受到降息影响平均回购利率降至3.144%,7月份下降至2.711%,此后的几个月中平均回购利率下降幅度明显趋缓,12月份降至全年最低点2.631%。全年的回购平均年利率为3.073%,较98年下降45.95%。

5、债券流动性有所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开通运行两年多以来,与上交所国债交易相比,从流动性技术指标上看一直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199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换手率为0.1419,1999年提高到0.3957,99年较98年提高了178%,在交易量增加的同时,换手率也接近于同步提高。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1999年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分析。

1、市场运作方式逐渐得到参与者认同。银行间债券市场开通初期,参与者对逐笔成交的交易方式不习惯,总是与交易所的集中撮合相比较,感到前者操作麻烦。经过一段时间后,参与者逐渐认识到这种货币市场的交易方式对于处理大宗交易业务、调节短期头寸、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价格及控制结算风险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参与者数量逐渐增多,1999年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机构为157家,比1998年的78家增加了一倍。

2、交易主体市场意识开始觉醒。一部分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已经通过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找到了新的安全的业务与效益的增长点。中国工商银行1998年未参与债券交易,1999年以885.93亿元的债券交割量排名榜首;城市商业银行中有七家交易量排名在前二十位内,其中南京商行、北京商行、上海银行和杭州商行分别以债券交割量673.78亿元、615.93亿元、507.73亿元和271.16亿元位列第

2、第

3、第6和第9。南京商行和北京商业银行的债券交割笔数和交割量超过诸多资产规模远大于它们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并积极开展双边报价业务,为市场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1999年,农村信用联社也异军突起,交易潜力初步显现,共有50家农村信用联社参与债券交易,全年债券双边交割量为356.03亿元,占债券双边交割总量的4.4%。其中以常熟、东莞、海安等为代表的部分农村信用联社市场意识较强,业务开展积极。在排名榜中,这三家农村信用联社分别名列第

17、21和43名,甚至超过个别一级交易商。

积极的市场参与者在促进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的机构一名从事债券业务的员工所创的效益甚至与一个支行的效益相当。

3、市场参与者成份渐趋多元化。继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外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后,1999年又相继批准了农村信用联社(283家)、部分投资基金(20只)和证券公司(7家)入市交易。到目前为止,市场参与者已涵盖商业银行总行及其授权分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农村信用联社以及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等众多类型的金融机构。

1999年下半年,部分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被批准入市交易,这些机构的加入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架起了桥梁,虽然目前交易量不大,但影响深远。

4、市场交易工具数量增加。截止1999年底,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达1326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约为全国金融资产的10%。其中,可流通的债券数量为10229.28亿元,较1998年底增加了2886.01亿元,增长幅度为39.3%。二级市场的流通筹码进一步增加。

5、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推动力度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性市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载体,几年来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精心培育。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颁布了若干规定和管理办法,指导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政策需要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特别是增加了现券买入量,直接促进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公开市场业务回购利率也对市场回购利率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尽管在市场发展中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主管部门和市场有关各方的共同培育下,银行间债券市场必将健康成长壮大。

四、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9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大量地内部建设和整体规划工作,不仅使市场交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市场今后的发展制定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应当说,9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距离其发展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展望2000年,市场将重点围绕加速出台市场政策法律规则、建全核心市场运作机制、扩大货币市场外延和继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建设这四个主题开展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市场交易规则和法律制应抓紧出台。

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交易规则及法律制度的制约。因此,对于主管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来说,制定新的交易规则和进一步细化现有的交易规则是一项极为紧迫的工作。

2、继续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机制,建立代理行制度。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者局限于存款机构、保险机构、股票基金和少量的证券公司,其它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事业单位不能入市,这是限制债券交易进一步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事业机构投资人,应由市场中信誉较高,有业务能力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代理报价和代理结算服务。目前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簿记系统和业务服务已具备了提供代理行托管和结算业务的技术和业务支持,亟待有关政策的出台。

3、促进货币市场向广度发展,建立债券柜台交易市场。

债券柜台交易主要是为债券个人投资者和中小非金融机构投资人提供的交易方式,货币市场中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与柜台交易市场应是互通的统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将因有柜台交易市场而更具活力,柜台交易市场也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持下而有可靠的发展依托。

4、完善托管、交易和结算等基础设施建设

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法规的约束还应有完备的系统支持。因此,目前所使用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5、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种类。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可流通的债券有国债、央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三大类,品种还是较为单一的。今后,应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发行的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商业银行大额存单(CD)和商业票据等纳为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

6、加强舆论宣传、培训教育和理论研究。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应加强舆论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对市场概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同时,对交易成员进行及时的业务培训和对市场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等工作也应同时进行。

7、充分调动和运用人民银行各大区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健全市场监控体系。

8、更加灵活有效地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充分发挥其货币市场调控功能。

9、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层次和水平。

二000年一月二十二日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00年年报[推荐]

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简介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规则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产品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简介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1999年年报.doc》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1999年年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