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7月16日7月31日)

2020-03-02 17:51: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7月16日-7月31日)

清晰的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国际论坛)

让—皮埃尔·拉法兰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6日 03 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开启了一扇重要窗口,提供了一把重要钥匙

我抱着极大的兴趣拜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宏大规划和真情实感。对其丰富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是一项浩大工程,我只能择其要而述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改革开放事业,这本身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习近平强调,中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表达了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执着。中国的宪法、政党、军队都建立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础之上。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显而易见,中国的政治进程不会是震荡式的,也不会尝试西方政治模式。

习近平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提出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创业、创造和创新的激情与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两个一百年”的清晰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许多变化与挑战。中国要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创新和技术含量的提高。习近平在书中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说,“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意在号召中国年轻一代发挥其创造力。中国的发展寄希望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中国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对外合作的各个领域。他多次强调,中国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而是致力于打造“命运共同体”。亚洲是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先方向,习近平倡导建立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亚太梦想,推动各方一致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无疑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愿看见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中国乐见的是多极世界,寻求的是国际力量均衡发展。因此,中国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提出建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中国高度重视与法国的友好平等合作,认为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和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做多极世界中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好朋友、真朋友。对此,我们高度赞赏和认同。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开启了一扇重要窗口,提供了一把重要钥匙,是一部值得认真反复品读的好书。

2

(作者为法国前总理,参议院外交、国防和军事委员会主席)

让自己成为一道风景(人民论坛)

陈 峰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7日 04 版)

曾在云南保山大亮山参观学习了一段时间。当地风景如画,不过我觉得,最美的一道风景还是杨善洲。简陋的草棚、冰冷的木床、昏暗的青灯、锈蚀的水壶,无声诉说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创业史。他把荒山变成青山,耕耘出一片惠及群众的苍翠传奇。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不少见。西安临潼南刘村支书庞玉芹,带领乡亲们治穷致富,硬是用双手把当初贫瘠的“烂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流村”“富裕村”。南京秦淮区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为了让辖区一位老人睡个安稳觉,坚持三年终于找到噪声源,办好了群众关心的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无畏无私的公心、心系群众的情怀、克己奉公的境界,都是群众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景是大自然的秀丽姿容,也是人性的美丽绽放。心里有群众,辛苦为群众,党员干部才能让群众在赏心悦目中接纳,在心悦诚服中认同,在相通共融中信任。一个“泥腿子”干部,如杨善洲,挽起裤脚就能下田插秧,谁不打心眼里佩服?一个信访干部,如张云泉,端起水盆就能给上访老人洗脚,有什么矛盾心结不能打开?一个组工干部,如李林森,在病重之际还记挂着娃娃学杂费、村民肺气肿,谁不为之动容?

诗人卞之琳在一首诗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一个人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时,也在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他人。当年,音乐大师贺绿汀主持上海音乐学院,他的外孙女没有考上该院附中,家人想通过他入院试读。于是,大师提到了老院长萧友梅: 3 1929年,俄籍教授查哈罗夫觉得一位女生音乐素质差,不愿再教她,而女孩正是萧的侄女。萧友梅二话没说,马上决定让侄女转学。贺绿汀先生讲完后,动情地说:那时是旧社会,现在是新社会,我不能不如萧友梅!

人是最有内涵的风景。一个人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照亮的是身边人;一个领导干部成为风景,则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仅不是令人愉悦的风景,所作所为更是大煞风景。比如,一些人己身不正、律己不严,带头不讲规矩、不守纪律,结果败坏了风气,带坏了队伍。某些地方和部门出现“塌方式”“链条式”腐败,常常是一柱之倾造成大厦之危,风气之污酿成群体失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生态的一方土壤、一朵浪花、一棵小草。涵养纯净水源,播洒信仰阳光,人人都争当好干部,成为群众眼里的一道好风景,那么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就有了坚实基础。

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诗篇,云有云的飘渺,而表现出来的美丽各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成为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生活就是绚丽多姿的世界。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决定了他们只有做到了极致、诠释了忠诚、呈现了精彩,才会在人们心中,铸就让人仰望的精神高地。

美国需要日本的保护吗(望海楼)

张军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8日 第 01 版)

4

7月16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不顾日本大量民众和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凭借多数议席优势强行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大会上通过了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这是二战后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的前所未有的举动,标志着安倍政府要放弃日本战后70年来长期奉行的“专守防卫”政策,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向海外派兵并在“地球的任何角落”执行军事活动乃至参加战争。

修改“和平宪法”尤其是修改宪法第九条、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重新上台执政以来所极力推动的一系列“向右转”、开历史倒车的核心动作之一。安倍这些动作不仅违背了日本国民通过宪法所体现出的总体意志,也推翻了日本宪法对和平的国际承诺。

1947年颁布实施的日本宪法,实际上是日本战败后重新回归国际社会的 “承诺书”。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日本战后再次崛起靠的是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明确放弃国家交战权的“和平宪法”使日本能够安享60多年的和平红利。而无论过去还是当前,没有哪个邻国有动机、有必要对坚持和平发展的日本构成主动威胁,日本根本就没有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需要。安倍在此形势下为解禁集体自卫权、实现军事大国梦,绞尽脑汁,匪夷所思地提出了一些牵强附会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保护美国,维护日美同盟。

安倍重新上台不久即要求论证“当美国舰船在公海受到攻击时,同行的海上自卫队舰船可以进行反击”等的可能性。6月26日,在日本众议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别委员会安保法案审议会上,安倍更是耸人听闻地表示,“如果美国军舰遭受导弹攻击,日本军舰防卫的一部分就有可能被摧毁,由此国家存亡也就变得岌岌可危”。

安倍拿护卫美国军舰作为其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首要理由,显然是欺骗美国和国际社会的一种说辞,既滑稽可笑,又丝毫站不住脚。美国需要日本的保护吗?答案很显然,不需要。日本公明党宪法调查会长北侧一雄就指出,针对美国军舰的保护,“个别自卫权就可以完全对应”。 5 设想,如果实力最强大、战舰飞机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作战水平最高的美国海军都无法打败第三方海上的攻击,以日本的舰机能力就能打败这个强大的第三方?安倍这种做法显然就是为了讨得美国的欢心和同意,因为美国作为同盟国代表,是日本“和平宪法”主要制订者,没有美国的同意安倍就不可能解禁集体自卫权。

需要指出的是,安倍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美国方面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短期内,对于想重返亚太、主导亚太的美国人而言,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的日本可以成为其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有效棋子。但从长远看,“解套”后的日本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主动权也大大增强,日本主动挑事把美国拖入冲突泥潭的风险大大增加。更何况,美日之间的历史隔阂并未因盟友关系而消失。

日本极右势力既反华又反美,等他们一旦彻底掌控局面,又认为“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反噬盟主、重现“珍珠港事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国若因眼下一己之私而放纵日本右翼势力发展,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岂容律师队伍的“害群之马”破坏法治(快评)

张 洋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9日 04 版)

公安机关披露周世锋、刘四新、黄力群、王宇、吴淦、翟岩民等犯罪嫌疑人的更多案情,用有力的证据进一步佐证:这是公安机关的一次依法打击,是对法治精神的一次充分彰显。

6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法治中国是国家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头戏、关键词,就连律师行业自身也因此而感受到,“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一批法律法规,推动律师行业发展,保障律师执业的合法权益。广大律师也应该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助力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与使命。

可是,我们从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的案件中看到的,从周世锋、刘四新、黄力群、王宇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中感受到的,却是另外一幕——

他们不以“公平正义”为职业理想,反而以“谋名谋利”为奋斗目标,即便是代理案件,也从不考虑甚至不惜牺牲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是始终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案子能带来多大影响力”等问题上;

他们不以“法律素养”为组建团队的考量标准,反而以“名气大小”论“英雄”,即便是明知翟岩民没有律师资格,周世锋也可以因为“访民资源”而盛情相邀;吴淦也只不过是擅长于在网络舆论中耍点小把戏,周世锋却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武将”。

他们代理案件时,也不以法律为准绳,不以事实为依据,甚至根本不从法律文本上、案件卷宗中寻找辩护依据,反而是通过闹法庭、搞“死磕”、聚众闹事、抹黑法官、煽动舆论等各种非法手段,将严肃的法庭辩护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为闹剧。

事实充分证明,该涉嫌犯罪团伙非但不是“国家法治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反而是法治秩序与尊严的破坏者,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者。这不仅与律师使命相背离,更是法治社会绝不容许的。这也给广大百姓提了个醒,法治的信仰并不能简单地异化为对某个人的信任,一旦遇到麻烦事了,需要包括律师在内的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帮助了,一 7 定要将法治的种子深埋心中,用法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时刻提醒自己,切莫再被某些不法分子的“维权”“公益”旗号所蒙骗。

我们应该认识到,周世锋等犯罪嫌疑人只是整个律师队伍的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律师以法治为信仰、以操守为准则,正在依法守规地活跃在自身岗位上。我们相信,今天公安机关对锋锐律师事务所的起底,只不过是一个个案,只要依法执业、理性维权,律师的合法权利必然得到法律的尊重和维护,必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改革大潮中大有作为。

以厚德载市场经济(人民论坛)

叶小文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0日 04 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浩浩荡荡、生机勃发,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经济人”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由此导致竞争,优胜劣汰,效率大增。市场经济自然要“向钱看”,但也不能搞得迷心逐物,心为物役,“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信仰一概物化,把诚信、道德统统抛弃,都“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如果物欲横流,社会乱套,市场经济也难以为继。

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作用是“二律背反”的,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一方面,交易要求诚信,市场必守规则,社会追求公平、呼唤道德。走8 出“二律背反”,使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乃是健康、优质、增长持续的市场经济之必需。

不少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都高度看重道德之于市场经济的作用。比如:“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品牌与声誉的背后,是道德的力量”,“道德资本与实物资本、社会资本及智力资本一样,是独特的生产资源”,“在资本体系中重建信任,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话题”,等等,都极言道德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说,要“以厚德载市场经济”。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后面,离不开“有良好道德的人”对市场的重要作用。

手持利益这把“双刃剑”,身处市场这个共同体,需要坚守底线、明晰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经过了个人利益的觉醒、市场经济的洗礼,如何把经济冲动与道德追求、把物质富有与精神高尚成功结合起来,检验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程度。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到成功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构建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与现代市场体系配套的,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君子以厚德载物”,岂容“财之日进而德之日损,物之日厚而德之日薄”?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本性”,有巨大的能量,关键是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唤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强大的正能量。今天,诊治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现象,不妨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健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

我们这个有着“厚德载物”“重义轻利”传统的民族,应为人类开辟“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境界。

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1日 01 版)

从严治党不是空话,惩治腐败没有例外。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意志,得到了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

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令计划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极大损害党的形象,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彻底查处令计划严重违纪案件,彻底肃清令计划造成的恶劣影响,对消除党内隐患、严肃党纲党纪、净化党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依法惩治腐败,顺民意、得民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正能量。对令计划的查处再次表明,我们党将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猛药去疴的决心不会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会泄,“零容忍”的态度不会变,严厉惩处的尺度不会松。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勇气和坚定决心,我们一定能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10

党规党纪是反腐败的防火墙,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令计划的案件警示全党,只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才能坚守住反腐败的防线。每一名党员都要做政治的明白人,以党性意识、政治觉悟、组织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丝毫不可麻痹松懈。各级党组织必须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严肃处理不守纪律和规矩的行为,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就没有了根、没有了魂,迟早会栽大跟头。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放松自我约束,沉溺于个人主义和私心杂念,决不能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必须增强党性修养,把理想信念牢固树立起来,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以令计划严重违纪案件为反面教材,汲取深刻教训,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能上”否?(人民论坛)

米博华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2日 04 版)

干部“能上能下”,似乎“能下”才是问题,“能上”从来就不是。如无明显过失,因名声不好、能力不强、履职不佳而被劝免的干部,极少。往往是换个岗位,或者挂个虚职,养着。“费厄泼赖”始终是不成文的规矩,“能下”,更多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这是问题的一面。

其实,“能上”同样是个问题,而且可能比“能下”更突出而又更容易忽视。

上,意味着职务提升、事业成功、社会肯定等等,身心俱爽,无比欣喜,岂有不能之理。正像吃白面饺子,总是比吃糠咽菜来得惬意,吃得顺溜。人往高处走,怎么都舒坦。

然而,事物变动不居。正如,盈与亏、浮与沉、聚与散、用与藏、泰与否等等,往往相反相成,所以上与下,是不确定的。“下”,有时是“上”的准备;而“上”,可能是“下”的开始。所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迹近于鬼话,信不得;倒是突然从上位跌落的各色人物实在太多,且“上宾”到“下囚”转换之快,不可思议。有人说,为官乃是高危职业;这恐怕也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有的干部德薄才浅,本不够“上”的条件,七弄八弄地混上来了。这样的人眼看着玄玄乎乎,多半还得下去,弄不好就得出大事。有的干部对“上”压根就没有正确认识,上得越快,爬得越高,就愈悬。被重用时,就已铸成大祸。

干部被任或者被免,原因可能十分复杂。如果说,“能”是一种耐受力,“下”可能确有压抑的感觉,但“上”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更多的考验更多的要求,惬意中有沉重。有人以为,当官才好捞天下,官越大就应该捞得越多;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上任伊始恐就埋下祸患。或者以为,当官是一种奇妙的体验,那种鼻孔朝上眼朝天的感觉真好,又或者以为领导就是剪彩、赴宴、念稿、画圈,不用动脑子,不必花心思,则迟早稀里糊涂毁了前程。坦率地说,有的人处下时表现还不错,就是不“能上”。不能上竟而上了,少有不败落的。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其实,退不易进更难。“能上”否?恐怕至少要扪心三问。一问何为上?这固然是职务提升,但更是德才的进步。自我要求更高,自我约束更严,而且真有“两把刷子”,这才让人真心佩服。二问为何上?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本分。如果想歪了,想混个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混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注定要走向自己的反面: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三问如何上?是靠能力靠业绩靠人品,还是靠吹拍靠贿赂靠结伙,做法决定了为官的走向。靠后者发达的往往凶多吉少。

12

记得有个材料说,解放初周谷城与毛主席谈到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主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主席问什么意思,周说:“成功者易于骄傲、腐败。”主席沉吟了一下,周连忙说“毛主席例外”,而主席说:“你讲得对!”主席的沉吟和感慨,周谷城的直率和深刻,显示出他们的过人之处。多少人未曾败给清贫和困苦,却十分轻易地输给了得意和成功,这不能不使我们想到,越是上的快、上的高,就越需要夹起尾巴,执事恭敬,待人谦和,处事谨慎,存心正派。否则,是福是祸还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变中求新,适应发展新常态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3日 01 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把握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基本趋势,深刻揭示了变与新、变与进、变与突破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是发展的航标灯,也是发展的方法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我们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经济发展总是在变中求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对外贸易等都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特征。只有直面变化,变中求新,在变化中发现新机遇、寻求新突破,我们才能闯出新路子、开拓新境界。

变中求新,要求我们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客观作用使然,意味着中国经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拼资源、拼环境、拼人力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再走老路,资源环境受不了,经济社会条件做不到,人民群众不叫好,对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来说也没必要。必须突破路径依赖,把握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新常态特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就是要跟上改革创新的大节拍,就是要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显。

新常态之变在速度层面。面对从高速度转向中高速,宏观调控要有新突破,既要破除“速度焦虑”,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又要保持忧患意识、底线思维,防止在速度换挡中意外“颠簸”甚至“摔跤”,使“调控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新常态之变在结构层面。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咬紧牙关、忍住阵痛,奋力打破“结构胶着”,让先进生产力更快地产生、扩张,做到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结构调整“进”在其中,使“稳中有进”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姿态。

新常态之变还在动力层面。面对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改革创新要有新突破,紧扣关键领域做好改革谋划,多些“闯改创”,少些“等靠要”,防止“一等二看三落空”,使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使改革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引擎。

又到中流击水时。中国经济刚刚交出了一份“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半年报,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只要我们坚持变中求新,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14

变中求进,积聚发展新动能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4日 01 版)

经济进入新常态,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增速换挡。面对内外部的下行压力,增长的步伐还能不能稳健如常?发展的新动能又将从何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重要讲话中,深刻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大趋势,科学回答了如何集聚发展新动能的问题。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为了集聚和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不仅如此,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些趋势性、基础性变化还孕育着新的发展动能。培育新动能,做大新亮点,中国经济就不会因换挡而失速,反而会更加稳健有力。

改革深化将激发发展新动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清除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改革是深刺激,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治本之策。做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谋划,增强改革落地能力,真刀真枪,蹄疾步稳,我们就能再造微观基础,优化宏观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结构优化将带来发展新动能。转方式、调结构是新常态的本质要求。多策并举调结构,“加减乘除”一起做,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在加快淘汰落后 15 产能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我们就能拥有更有质、更有量、也更可持续更有未来的发展前景。

创新驱动将创造发展新动能。新常态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就能有力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民生改善将孕育发展新动能。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大环境变了,百姓生活小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就能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改革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坚持变中求进,积聚和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我们就一定能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5日 01 版)

经济新常态下,总体相当的投入会换来更优质的产出,健康平稳的增速可创造更充分的就业,奥秘就在体制机制创新,靠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释放改革活力。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这是对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发展中化解矛盾、排除风险、争取更大成绩的关键性要求。

新常态之变,变在速度、变在结构、变在动力,变化中充满机遇和挑战。传统发展方式有强大惯性,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都不容易。无论是摒弃“速度焦虑”、终结“结构胶着”,还是开创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崭新格局,都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敢于“破”、善于“立”。成长难免有“烦恼”,转型需要过“沟坎”,调整总会有“阵痛”,越是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节骨眼,越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着力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束缚,方能祛烦恼、减阵痛、爬坡过坎,为新常态保驾护航,为新发展创造条件。

打造发展新机制,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经济增长转向内生驱动,企业效益依靠创新支撑,治本之策就在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为所当为。要紧扣关键领域做好改革谋划,蹄疾步稳往前走,决不在等待观望中错失改革良机、拖延发展进程。

打造发展新机制,就要凝聚改革力量。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民生都是改革发展的“指南针”。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憧憬改革,也最有改革智慧。只有坚持改革的民生导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才能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坚定的参与者、支持者,释放推动改革的磅礴力量。

打造发展新机制,就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时呼唤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新状态。不作为,再美的蓝图也无法变为现实;不落实,再好的部署也只能是空中 17 楼阁。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必须改变传统发展方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工作习惯和路径依赖,顺应新要求、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方法、冲在第一线,带领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共同奋斗,不断增强改革措施的落地能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人民群众对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昂扬改革精神,坚持变中突破,努力打造发展新机制,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保持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心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6日 01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重要讲话中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这是我们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走出发展新路的重要思想前提和精神保证。

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变化。当前,内外下行压力仍在,经济工作中困难和问题不少,如果心态不稳,定力不足,就会自乱阵脚。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我们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催生稳增长调结构的动力,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信心来自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基本态势没有变,发展基础优,经济韧性强,内需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改革活力正在释放,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一些问18 题短期看可能比较严峻,需要认真对待,但从更长周期看则是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问题。

信心来自制度优越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彰显,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下一心谋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今年以来,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度推进,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释放,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信心来自13亿人民。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实践。目前全国就业形势平稳,居民收入增加,民生持续改善,创新创业热潮涌动,为发展注入新活力。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对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关键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方面求“稳”,稳住增长速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一方面求“变”,坚持改革创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改出获得感,创出新天地,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有矛盾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多出深化改革开放的硬招,多出促进转型升级的新招,多出增进百姓福祉的实招,处理好定与变的关系,把握好稳与进的平衡,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年中成绩单来之不易,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仍需努力。让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确保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凝聚风雨同舟的力量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7日 01 版)

这是一场八方驰援的行动,也是一次民族团结的见证。

新疆皮山县“7·3”地震发生后,在科学、高效、有序的救援下,灾区社会稳定、生产生活有序,应急救援和临时安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工作重心从抗震救灾向灾后重建转移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做出指示,要求“把支持和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加快少数民族脱贫步伐、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来抓,给予必要的特殊支持”。总书记的指示,充分彰显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关心民族地区发展、心系各族群众的深情厚意。

抗震救灾,再一次见证了众志成城的国家力量。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时间向受灾各族群众表示慰问,要求全力救治伤员,迅速开展救灾减灾工作。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迅速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同救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级联动”,快速反应、统筹安排、合力救灾,在地震救灾黄金72小时内,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有党和政府在,我们就不怕”,各族群众的朴素心声,成为党是人民群众“主心骨”的生动注脚。

携手抗灾,进一步巩固了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在皮山这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为保障穆斯林群众平安祥和过斋月,党和政府排除困难,将3.5万名信教群众妥善安置在临时宗教场所;救援现场,维吾尔族群众发自内心地诉说,“灾难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各民族风雨同舟、共御天灾,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灾害。

这次地震灾情重、损失大,但人员伤亡情况少于地震部门预估。这一方面因为我们有一套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则因为灾区的抗震安居房经受住了强震的考验。自20 2004年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以来,抗震安居房多次在强震中建功。抗震安居房建设是党和政府关心新疆各民族群众冷暖安危的缩影,也是当前震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抓紧在入冬前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居民生活就有了保障,灾后重建就有了依托。

猝然而至的地震,可以撼动山川,却撼不动各民族血肉相连的生命纽带。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安居富民工程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与对口援疆结合起来,努力使灾区群众住房有大的改观,使灾区社会面貌有大的变化,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树立起信心。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同心、共同努力,皮山地震的废墟上一定能耸立起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筑牢私欲的防洪堤(人民论坛)

何振华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8日 04 版)

春秋时,晋国人叔向去拜访韩宣子。韩宣子说自己名义上是卿,实际上财富很少。叔向向韩宣子道贺说:以前栾武子做上卿时,同样身家贫薄,人们却都十分敬重他;他的儿子继位后贪财受贿,险些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类似“叔向贺韩宣子”的典故很多,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贪欲是从政者的大忌。

欲望是人的本能,节制欲望却非人人所能。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才是人之理性所在。节制欲望,以致让欲望升华为高远的志向,可能成为通达梦想的桥梁;屈从欲望、放纵欲望,欲望就成了引火烧身的柴火。从*、薄熙来,到徐才厚、令计划,无数案例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掉进“欲望的洞窟”,私欲缠身、自我膨胀、利令智昏,必然进退失据、行为失范、胆大妄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21

许多时候,贪腐者并非不知晓纵欲枉法的危害,也很难说他们一开始就不辨黑白地放纵贪欲邪念。只是,随着职务提升、权力变大,慢慢放松了对诱惑的警惕、对欲望的约束,继而使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冲昏了头脑。不把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放在眼里,甚至拿党纪国法当儿戏,那些任由私欲泛滥的贪腐分子,往往都是等到出事了才幡然醒悟,为放纵自我、咎由自取而悔恨不已。

面对拒腐防变的考验,没有哪个人拥有天然免疫力。越是领导干部,越容易成为拉拢腐蚀和“围猎”的对象,也越需要时刻把欲望关进理性的笼子里。习近平总书记曾为领导干部算过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三笔账”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会算大账,别干得不偿失的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人生;“三笔账”的核心,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慎终如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

“无私,百智之宗”,自觉把私欲的洪水约束在党纪底线、法律红线的堤坝之内,才是保护自己、爱护家人的智慧之举。所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强健好党性修养的主心骨,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和内功,人生才能充盈,公益才能昭彰。工作生活中,欲望无时不有,诱惑无处不在,惟有坚定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觉悟,让慎独慎微成为一种习惯,让淡泊名利成为一种品质,才能做到门如市、心如水,身外物、不奢求,由内而外构筑起抵御诱惑的坚强防线。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如何面对廉与贪的选择、公与私的考验,说到底还是一个“入党为什么”“为官做什么”的问题。金钱不是从政的价值坐标,名利也不是做人的最高标尺,在共产党人的价值排序里,为人民服务永远占据最高位置。共产党人最富有的资源,无关金钱与权力,而是冰壶玉尺的人格;共产党人最器重的名片,无关职级与地位,而是浩然一身的正气。贪廉一念间,荣耻两世界,学会管理欲望,不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个人品质,更是为官从政必须涵养的能力。

22

能上能下,优进劣退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9日 01 版)

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规范,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克服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人导向是最大的导向。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管好用好干部。干部用好了,队伍带好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局面就会为之一新;干部不合格,却始终赖在位子上下不来,失去的不仅是工作的主动权,而且影响群众对整个干部队伍的信任。

干部能上不能下,当前主要表现在对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身居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不力、制度约束乏力,缺乏有效整治措施。现实中,有的干部身居领导岗位,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碌碌无为,贻误工作;有的遇到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担当;有的甚至目无法纪,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对于这样的干部,必须坚决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只有切实做到优进劣退、能上能下,才能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生机活力,更好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制度机制是根本。今天回头来看,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度规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重要原因。《规定》重点针对这一问题,作 23 出了具体制度安排。一方面强调严格执行已有的干部退休制度、任期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另一方面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情形、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规范,不仅对那些严重违法违纪的干部进行严肃查处,也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工作上不担当不作为,能力不适应、作风不实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切实弥补了制度规定的短板。这对于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有制度而不执行,无异于一纸空文。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执行是关键环节。从以往经验看,一些领导同志不敢担当、怕得罪人,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重要因素。要让《规定》长出“牙齿”,就一定要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对执行不力、问题突出者严肃问责,形成倒逼压力。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原则、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我们就一定能使《规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以反面典型为镜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30日 01 版)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两千多年前说的这句话,成为后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今天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同样需要在“思齐”和“自省”两个方面下功夫。

日前,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以*、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刻总结反24 思,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这一通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挥反面典型警示震慑作用”的要求,也体现了作风建设中“强化问题导向”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相比于正面典型的引导,反面典型的警示同样重要。如果说,正面典型的作用,是为党员领导干部做示范、树标杆、明导向;反面典型的作用,就是要让党员领导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以反面典型为镜,首先要把握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剖析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原因,从源头上讲,都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权力观地位观产生变异,道德品行堕落变质。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勇于担当,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就必须不断筑牢思想防线,时刻绷紧理想信念这根弦。

以反面典型为镜,关键是聚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守纪律、讲规矩,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纪律是约束下属的,规矩是要求别人的”,越是位高权重,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对照一些反面典型阳奉阴违、自我膨胀乃至拉团团伙伙的行为,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而不另搞一套、维护团结而不拉帮结派、令行禁止而不我行我素、服从组织而不讨价还价、管好亲朋严防擅权干政是何等重要。

以反面典型为镜,还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倘若对反面典型的警示置若罔闻,毫无自省之心,不思贪欲之害、不守立身之本,自己就可能走向反面。用好反面典型的教材,就是要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深入查找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在行为上自觉起来。

25

正面典型是最好的引导,反面典型是最有力的警示。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让反面典型充分发挥正面作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我们就会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

铁腕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31日 01 版)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7月30日,中央决定,给予郭伯雄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严重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重大案件得以查处,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我们横下一条心来反腐败,绝非一时兴起,也不是和谁过不去,而是要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也要得罪听党话、守规矩的广大党员干部,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民心账、政治账。

坚决惩治腐败,不是权宜之计;查处腐败问题,也不搞“适可而止”。继徐才厚之后,“八一”前夕宣布查处郭伯雄,这再次表明,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军中也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任何人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谁都26 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谁都不要指望法外开恩。“诛一恶则众恶惧”,把反腐败利剑举起来、用起来,就是要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这是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维护人民利益、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释放的重要信号。

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铁腕反腐才能凝聚党心民心。依法严惩腐败、清除害群之马,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发挥法规纪律的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头反对腐败,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经受各种考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是胶着状态越要持续发力。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猛药去疴、除恶务尽,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胜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7

7月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月7月

人民日报评论7月16日

7月16日

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7月至2月全)

7月31日工作总结

7月16日停电通知

人民日报社论 7月

7月31日晴星期天

7月31日八一建军节新闻稿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7月16日7月31日).doc》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7月16日7月31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