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

2020-03-03 20:34: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型国家建设

作者:自动化84班 第三组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它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急迫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国也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迈进。

关键词:创新自主发展建设

Abstract: 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 of a n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i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isalso a source of the eternal vitality of political parties.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It is not only increase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 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s significant measures to solv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faces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urgent requirement.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technology, talent is the key to education is the core, is the foundation.China is in a positive attitud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support the effort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n innovative country.Key words: innovation initiativ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一)概述及意义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围绕核心,合理高效地建设创新型国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而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这一决策有着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个重要意义,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七大报告同样明确要

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实际上是分阶段落实邓小平所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即第三步发展战略。邓小平提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先后解决温饱、小康问题,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并使经济在本世纪初继续保持年均9%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个增长方式。我们当时已经说明,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这种增长方式违背科学发展观,它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节中,专门有一个问题是谈“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书记在这个问题里边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家看十七大报告的这个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而我们以前牺牲资源、环境、劳动的增长方式,是与这个基本国策相违背的,因此不能再延续那个传统的增长方式。温家宝总理在前年的科技大会上讲,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一是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二要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总起来说就是一句话,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经济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运动员开始跑前一段路的时候,可以依靠肌体力量支撑前进,但是越往后跑就越没有劲头,就来不起气了;而要一直跑下去,必须在体内植入一种永动机制,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永动机制就是创新。这个创新不是少量创新,而是大量的创新,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二个重要意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明、使用为主要标志。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专家预测,信息技术革命的高峰可延续到2020年前后,因此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战略机遇期,极大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否则失去这个战略机遇期,可能又要耽误几代人。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三个重要意义,是为了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

国竞争力。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甚至文化、体育的竞争,都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十七大报告就指出:“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剥削、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打”。例如日本,它是个多种资源匮乏的国家,它不从海外获取资源就无法生存发展,如果有一天日本的经济、军事力量大大强过中国,中国就还要挨打。所以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二)目标与现状

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具体到科技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在开篇论述“过去五年的工作”这一节中,胡总书记强调过去五年工作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在报告第四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在2020年以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总书记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说明,党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高度重视。

(1)世界其他部分国家现状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

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2)我国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推广等。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众多的科技人才和研发技术人员,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三)措施和展望

为了走出一条由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全国各界都在努力奋斗,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为: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

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另外,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步骤的实施。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来的。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独立自主地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集成创新(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同时,国家准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破陈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的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一定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付出不懈的努力。人因创新而进步,国因创新而发达!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把创新之火紧握在手中,照亮亿万人民的创新梦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黄桂宁.创新型国家的作用.《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8 ,(5)

[2]段玉恩,刘启营.建设创新型国家浅析.《经济研究导刊》, 2008,(9)

[3]万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求是》, 2007,(6)

[4]杨万东.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论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11)

[5]丁向阳.人才竞争战略.蓝天出版社, 2005,(10)

附:自动化84班第三组成员名单:

组长:3228423 段彬

组员:3228408任正帅 3228412宋健驰 3228414李祥智 3228415

李智全 3228416杨潭锡 3228419陈玲珑 3228422柯俊飞

时政热点八 创新型国家建设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浅谈知识产权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系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创新型社会

创新型校长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建设.doc》
创新型国家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