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2020-03-01 22:03: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国际贸易地理

《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

姓名: 袁成鹏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009

学号:100520236

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优越地理条件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所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气候条件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 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形成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

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所以植被是雨林。地表径流大,由于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大多数进出亚洲的货轮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并在新加坡港进行补给,而新加坡政府则从中获取巨额的税收。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经济影响

人文地理是指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括国家、居民、宗教、语言、法律、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环境虽然不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1.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新加坡有近400 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新加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其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人文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 (1) 海运方面

新加坡是国际海运、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目前(1999年,下同)有六个大港区,160多个轮船泊位,最大的巴西班让码头能同时停泊30多艘远洋巨轮。至今,新加坡已开通40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国800多个港口,每年进出船只10多万艘,货物吞吐量3亿多吨,海港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1998年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1510万个标准箱,超越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其集装箱的装卸速度达到每小时220个标箱,创造了世界纪录。新加坡港务集团到1998年已连续10年获得“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的大奖。新加坡在近两年还将投资70亿新元在巴西班让码头再兴建26个泊位,待整个工程完成后,新加坡港口一年可装卸约1800万个标准箱。 (2) 公路方面

据198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公路系统和比利时并列世界第一。新加坡公路四通八达、快速通畅,为世界最优秀的交通网络。目前,新加坡公路总长2976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8条、共109公里。有汽车近70万辆,平均7人有一辆车。新加坡虽然地小车多,但其交通非常顺畅,很少发生交通堵塞现象,市内道路平均时速30公里,而其他城市如曼谷才5公里,伦敦15公里,香港16公里。岛内的高速公路时速一般都在80公里以上。另外,在新加坡路上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

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地铁提供从各住宅区到市区、商业中心及各旅游点的快捷交通服务。目前,有南北和东西两条地铁线,共48个车站,总长83公里。并且正在投资50亿新元兴建长20公里的地铁东北线,2002年即可投入使用。全长约6公里,耗资达8亿5000万新元的樟宜机场地铁线2001年完工后,樟宜国际机场将直接与市中心相连,乘地铁来往市中心与樟宜机场之间只需30分钟。此外,还在三个住宅小区兴建无人驾驶、无人售票的轻轨客运系统。新加坡的巴士服务四通八达,同一条路线通常都有多种巴士服务定时穿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地铁与巴士服务衔接得很好,在主要的交通集散点设有地铁与公共巴士的换乘站,给搭乘地铁或巴士的乘客带来极大的方便。

(4) 民航方面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航空枢纽,1997年数据表明,在新加坡有68家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联系52个国家的133个城市,每周有3118架次航班降落(同期我国只有国际航线通航31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个城市)。1997年新加坡樟宜机场旅客吞吐量25174344人次(世界排行第28位,亚太排行第5位),但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达2379928人次(世界排行第6位,占总吞吐量的94.5%),新加坡航空枢纽地位可见一斑。新加坡的航空货运业也十分发达,设在樟宜机场内的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该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个小时。1997年樟宜机场共装卸1336254吨空运货物,世界排行第10位。

3、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4.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5.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森才.杨青,《国际贸易地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2】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地理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期 【3】李树藩.[M].最新各国概况—亚洲分册.长春出版社.2007 【4】陆大道.《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地理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3期

【5】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转向评述》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试卷A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提纲.

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讲稿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