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固体 教案

2020-03-02 01:42: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难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

石头、木块、布、海绵、玻璃、磁铁、白铁皮、牙签、一杯水、一杯可乐、牙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

1、给桌上物体分类(生活动并汇报)

2、有没有不同意见?(突出牙膏是混合体)

3、说一说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4、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固体

过度:看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研究它们?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固体性质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 活动二

1、先把桌上的液体和混合物放到桌子下面

2、师: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给桌上剩下的固体分类,看看各个小组能根据那些标准给它们分类,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分类方法的最多(教师 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轻重 颜色 大小 形状 软硬 光滑度 透明度 厚薄 „„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板书: 手 眼睛 „„

秤 锤子„„

过度:我们把这些都叫做固体的性质(板书:性质),这些是人的感觉器官(板书:感觉器官),这些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板书: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和一些工具从固体性质的不同方面来认识和了解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设计意图:

本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所以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这些固体具有的不同性质,也没有交代观察实验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从而轻松愉快地认识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

教师:刚才大家运用了那么多方法给固体分类,真了不起!下面,请每个组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继续进行研究,比一比哪一组观察的仔细、全面。(学生活动开始)(师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建议或工具。)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至于选择哪些固体怎样研究,这些问题都由各小组成员自己界定,教师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个别指导。 总结:

任选一组的记录单,师:这一组同学在记录中写到玻璃是硬的、螺帽是硬的,那么,到底谁更硬呢?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那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程度的,那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螺帽非常硬,而玻璃比较硬

设计意图:认识固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该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来描述它。 教学反思:

把 固 体 放 到 水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到水中》。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教学准备:

学生:①草莓、鸡蛋、乒乓球、黄豆、蜡笔、泡沫、回形针、瓶盖、小棒、硬币、橡皮、方糖、玻璃水槽。

②高锰酸钾、土壤、玻璃棒、烧杯2只、培养皿1只。 教师:① 学生实验器材一份。

② 米(带稻壳)、芝麻和盐、筛子各8份。

③彩色树枝1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潘冬子。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他的有关故事。

2、简介故事:在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围困在山上,不让老百姓把盐和粮食等物品送上山,面对这一情况,潘冬子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

3、潘冬子把盐水倒在了棉袄上,这不是白白把盐浪费掉了吗?可宋爷爷为什么还夸他是个好孩子呢?他还有没有办法得到盐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进一步来研究它的性质。(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固体,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固体?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把它们放到水里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预测。

3、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固体都放到水里,观察是否和大家的预测结果一致?

4、学生实验、汇报。

5、同学们看到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在水中是沉的(板书:沉),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是浮的(板书:浮)。看来固体在水中确实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

6、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固体从水里取出来,(学生取固体),与原来相比,这些固体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7、它怎么会变软变小呢?看来固体在水里除了会沉浮外,还有其他的性质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课时:

三、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认识溶解现象

(1)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固体(出示),它叫高锰酸钾,如果把它放入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下面请1号同学从课桌里拿出高锰酸钾和1根玻璃棒,然后把高锰酸钾倒入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看哪个同学观察得最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搅拌一下) (2)学生观察。

(3)谁来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4)像这样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板书:溶解)像刚才的方糖会变软、变小,实际上是方糖在慢慢的溶解。而如果是像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等浮在水面上,或像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等沉在水底,那说明这些固体在水中不溶解。(板书:不溶解) (5)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在水中也能溶解?(学生举例) (6)那么又有哪些固体在水中是不溶解的呢?(学生举例)

2、探究土壤在水中会不会溶解

(1) 那么土壤在水中会不会溶解?为什么?

(2) 土壤到底会不会溶解,让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3)请2号同学从课桌里拿出土壤倒入烧杯中,搅拌一下,然后让学生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讲给大家听? (5)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6)归纳:

在《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是由腐殖质、黏土、沙子三部分构成的,把土壤放到水中,其中的腐殖质就会溶解到水中,而黏土和沙子就会慢慢地沉淀下来,所以土壤在水中是部分溶解。

(6)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把固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在不溶解的物体中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些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7)例如刚出生的婴儿生病了,他不会吃药片,我们可以把药片溶解在水里,制成药水就便于婴儿吞咽。

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也是像这样把固体与水混合在一起的?

(8)学生举例。

(9)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要把固体和水混合在一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研究它的性质,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固体在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有的会沉,有的会浮。 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吗?

五、应用

1、分离米和稻壳,芝麻和盐。

(1)前几天张老师从粮店买了一些米,拿回家一看,发现里面有许多稻壳,(出示),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些芝麻和盐混在了一起(出示),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个办法,很快地把米和芝麻从这些混合物中分出来吗? (2)请每一小组任选其中一组混合物,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来分?需要哪些器材?讨论好以后请组长上来领取混合物,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拿下去。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把米或芝麻分出来,好吗? (3)学生领取器材。

(4)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现在米和水混在一起,如果要把它们分开怎么办?

(5)同学们利用这四种固体在水中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的性质,把它们分离开了。你们真聪明!

(6)刚才你们把盐溶解在了水里,那么如果我要再得到这些盐该怎么办呢?我们吃的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

2、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学到这里,你知不知道宋爷爷为什么要夸潘冬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了?那么你认为他们回用什么方法得到盐呢? (2)同学们说的办法都可行,那我们来看看潘冬子是怎么来解决这件事的。(继续观看电影)。原来他们是用火烧的方法使水分蒸发掉得到盐的。

3、制作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研究的很认真,老师有一样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它美吗?它是利用了固体能在热水中溶解,降温后又能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你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一枝美丽的树枝?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样来制作的。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8页,自己看一下制作彩色树枝的方法。 (3)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4)这一美丽的树枝请同学们课后去完成,制作好了,我们用它来布置我们的教室,好吗? 教学反思:

《认识固体》公开课教案

《固体与液体 形成认识》教案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三年级科学《认识固体》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3教案 苏教版

(选修33)《固体》教案

固体高中二年级教案

三年级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 1.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

《认识固体 教案.doc》
认识固体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