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优秀)

2020-03-01 19:50: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湖北主要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黄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黄石通过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打造千亿元大产业、培育百亿元大企业、发展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壮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能源、食品饮料等八大支柱产业集群。4个重点县域经济开发区现有企业400家,培育形成了10多个特色民营工业区,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快速发展的新平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载体。

黄石提出了“三园一带”的发展概念,即黄金山工业园区、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阳新城区工业园、沿江经济带。据统计,“三园一带”动工的项目投资达253亿元,一大批项目已经入驻或正计划落户。截至2009年11月底,黄石施工项目数1321个,同比增长24.86%,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8个,同比增长52.11%。

随着宝钢酸洗冷轧系列改扩建,福星铝业家用电器铝材,新兴管业铸管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达效,到2009年12月末,黄石完成工业投资152.89亿元,同比增长35%。

(二)襄樊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先后出台了7个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县域经济综合考评激励机制,促进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009年,襄樊市县域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7个县(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这6个重要指标再次超过市区,成为襄樊县域经济亮点之一。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也逐年提高,达到56.6%,比2008年提高3.12个百分点。

——工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7个县(市)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9.79亿元,同比增长16.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56.67亿元,同比增长6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9.54亿元,实现利润21.31亿元,上缴税金16.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3%、77.44%和30.41%,工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9.7亿元,同比增长71.73%,高于全市增幅17.93个百分点。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的比重达60.84%,7个县(市)区2009年实际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10亿元,同比增长128.26%,工业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13%。

(三)荆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荆州市把“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立足比较优势,加强园区建设,精心策划项目,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都有一个以上重点产业进入全省60个产业集群。

集群发展为荆州市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产业保证。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聚集了35家规模企业和100多家区内外协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监利县新沟镇被确定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将成为打造食品深加工百亿产业集群的新起点。石首市提出着力培育医药化工、林产品加工、汽车零固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和轻工建材六大产业集群的目标,改变过去依靠1至2个产业支撑的局面。洪湖市石化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聚集了160家企业23类275个产品。

项目建设为荆州市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全市争取中央拉动内需投资15.1亿元,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4.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5.5亿元,增长23.8%,美的电器、三安弘晟光电、雨润食品、草本工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建设,交通完成投资28亿元,水利完成投资12.8亿元。

2009年,荆州市县域地方生产总值达到577.0亿元,县域一般预算收入提高到13.7亿元;县域GDP平均发展速度达到13.9%。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14家,其中县域达到768家。

(四)十堰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十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的重大战略,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举措,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房县近两年来共引进钻石水泥、润田矿泉水、湖北华尔靓硅铁矿等亿元项目6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家。

6县市以产业对接、环境建设、项目服务为抓手,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使农夫山泉、雨润集团等国内知名大企业相继落户,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十堰市政府从土地出让、财政支持、技术开发等方面制定了20项优惠政策。

(五)孝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孝感市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613.4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市总量的90%

孝感将坚持创新发展县域经济不动摇,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全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全面实施重点工业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汽车机械、电子信息、能源、盐磷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金属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医药、建筑材料等11个工业产业,同时,扎实推进7个县管省级开发区和14个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一批带动力强的县域产业集中带。

加大县域招商引资力度,优先考虑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要求的项目。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注重总部经济招商,做好“回归工程”招商,并注重引进绿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六)荆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产业资本的大量流入以及本土企业的长足发展,荆门的潜在优势逐步焕发出物流、生产、市场经济优势。资料显示:2009年,荆门GDP增幅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八成。

通过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链式聚集。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6条首尾相联、共生耦合的生态产业链,逐步实现了荆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确立与循环经济相契合的休闲文化旅游特色理念。形成了京山山水休闲、钟祥文化休闲、中心城区运动休闲等三大旅游板块。200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3.5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28亿元。

(七)随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州抢抓中部崛起、沿海产业转移、湖北“两圈”建设和“襄十随”城市群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推进全民创业、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工业强市”三大行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区经济发展。各县市区共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90.3亿元,占全市的83%,县域经济呈现出三足鼎立、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八)恩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全州各县市实现生产总值280.6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2.8%,创造了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县域经济在州域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98.2%。

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恩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重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实施的“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

在产业兴州的征程上,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去年,全州接待中外旅游者663.6万人次,增长4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增长20.9%。

依托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资源,恩施州开发了一大批资源型加工项目。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腾龙水泥公司、华新水泥(鹤峰)公司等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投产运行,全州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同比增长26.9%。

(九)天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天门市实现生产总值208.99亿元,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增长2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3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5亿元,增长55.2%。

工业向园区集中,新型工业化引领经济腾飞。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4.2亿元,增长45.5%,占全市比重57.3%。集聚效应催生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水泵阀门、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

农民居住向集聚区集中,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重点镇为支撑、荷沙线小城镇带为纽带,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中心城区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30万人;规划撤并40%的自然湾,并选择10个村开展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实施农民居住、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项目资源布局“四个集中”。

二、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企业集聚群趋势明显

黄石等五个市(州)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建立相应的经济园、经济带或是具有较强联系的产业链,将众多相关企业、工业集聚,增强竞争能力和生产能力。通过经济园区的发展辐射周边地区,推动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全市总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各个经济园区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 。园区内的经济增长水平和投资增长水平绝大多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力的促进了其它地区的发展,拉动了全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

(二)主要以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在主要还是依靠工业支撑或是拉动。通过新建或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对已有的优势工业,企业加大投入,改造一批缺乏活力的工业企业项目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数不断增加,工业总产值不断上涨,工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加重,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当地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各经济园区的工业企业能有效的吸引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增长显著,工业项目投资占了主要部分。

(三)对矿产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大

湖北县域发展中,一些工业企业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各个州(市)都发展建设或引进了重型工业,如十堰的二汽、黄石的宝钢酸洗冷轧系列,孝感的能源、金属制品,荆门的水泥行业都需要充足的能源作为支撑;或是充分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冶金,电力的产业。这批工业或矿业企业都耗能较大,对能源或相应的矿产资源有很高的要求。

三、低碳环境下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紧跟国家政策,贴近市场需求

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体现了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必然性。湖北发展县域经济要紧跟潮流,准确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政府方针,估计国家可能出台的有关限制碳排放的政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整改将来可能违反国家政策方针的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低碳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低碳消费理念的提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将发生变化。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注意各种产品的需求变化,。找准市场发展方向,尽量实现供需平衡,既要避免严重的供大于求,造成产品积压,出现无效供给,既浪费

能源资源,又降低了经济效益,又要避免严重的供小于求的发生,白白失去机会,使该赚的钱没有赚到。

(二) 迎接变革挑战,抓住变革机遇

随着产业结构向低碳产业发展,一些高耗能的企业和产业可能会被淘汰或是降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当地政府要积极面对出现的变化,认真寻求解决的办法改变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提高效益。

同时,低碳产业的出现也给经济的发展带了机遇。由于低碳产业刚刚起步,前景十分乐观,一批新兴的低碳产业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产业,低碳经济的到来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重视一批能为低碳产业服务的产业的发展潜力,建立前向型的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要顺应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耗能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耗油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这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但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巨大。针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较大的特点,积极开发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和减少碳排放量。

(四)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调整化石能源的使用结构就对低碳经济显得尤为重要。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度只有煤炭的60%其它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因此在现在的能源格局下,化石能源方面应该加速发展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在条件允许下加大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的利用或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工业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五) 扶植低碳产业,鼓励新兴技术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对低碳排放量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植一批有前景的低碳产业,给与政策上的优惠,对其进行补贴或是给与减免税等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强其竞争力的德措施,使之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减少经济发展对高耗能产业的依赖,平衡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同时,由于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对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发展这些清洁能源,使之成为新型的能源产业,实现经济与科技两手抓,经济和环境同步走,既推动经济的发展,又推进了低碳技术的前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通山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威信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

筠连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优秀).doc》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