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2020-03-02 05:10: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从4月份开始,我立足民生主题,就城乡居民低保政策在我市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解我市低保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1997年,我市启动城乡低保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截止2008年底,全市享受低保的总户数为9693户,总人数为14997人,分别占全市总户数的4%、总人数的2.3%。其中城市低保对象为753户1288人,低保人数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1%,低保标准为280元/月,人均实际补差135.6/月;农村低保对象为7238户12007人,低保人数占全市农业人口2.2%,低保标准为168元/月,人均实际补差92.54元/月。全市集中供养1702户1702人,其中城镇“三无”人员为40人,农村敬老院“五保”人数为1662人。2008年全年累计低保类救助资金实际支出2491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527万元。整个资金收支情况与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与金华其他周边县市相比中偏下,按照低保标准实行每年自然增长的要求,我市低保工作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目前,全市低保对象情况已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实行了微机联网管理,各乡镇、街道、社区都配备了一名专兼职民政工作助理,工作有人管,已基本达到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要求。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二、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为全市开展低保工作提供了保障。强化了组织领导,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多方协作”的低保工作格局,解决了涉及低保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诸多保障问题,健全了市、乡镇、街道、社区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2、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低保补助金额及时发放到位。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城乡低保户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对低保家庭每季复核,及时掌握生活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全市低保对象资金城镇每月、农村每季初足额发放。对全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进行了清理检查并纳入低保范围,保证了农村特困救助户向农村低保户的平稳过渡。

3、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创新机制。实行“两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率先在兰江街道试点“低保申请村民代表签字制度”;实施了民政部门管人头,财政部门管资金,信用联社代发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低保资金方式;加强了对低保户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定期入户检查,有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了对特困低保对象的特别救助;完善了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机制,工作步入规范管理和稳步发展的轨道。

4、严格把关,全程监督,努力实现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充实了低保管理队伍力量,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都有一名专门负责低保工作的民政助理,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确保了低保检查入户率和检查质量的落实。低保审批环节制度健全,增强了公信度。适时开展低保核查行动,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坚决予以取消,净化了低保群体;加大了低保监督力度,低保申请、审批

和资金发放按程序运作,安全可靠。

三、低保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低保工作的开展,为社会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低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因不明低保政策而争着要低保,认为低保“含金量”高。甚至有极少数人强要低保,思想工作难做,存在谩骂、侮辱、威胁及殴打低保干部的情况,个别不该吃低保的人吃了低保。

2、工作发展不平衡,救助标准低。虽然各乡镇、街道分担不同比例,但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仍存在一定资金压力,易发生保障不保险的情况,救助补差标准存在“一刀切”,而且补助标准偏低,与实际生活水平、救助对象需求差距较大。存在城市低保明显高于农村的实际,待遇规定不平等。

3、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难以界定。由于存在部分居民的隐性收入不愿如实反映,与子女分户的老人往往以子女无经济能力赡养或不赡养为借口,有些家庭收入不稳定等情况,给低保户的收入界定增加了困难。现在,低保家庭收入的确定不甚科学,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4、低保覆盖面与资金保证矛盾突出。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规定,我市从2007年起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相应的城乡低保对象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一定时期内,进入低保行列的低保户会越来越多,资金支出增幅大,明显产生资金保障与人数增加失衡的情况。

5、低保工作无专项工作经费,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调研情况反映得知,我市低保工作开展这么多年,至今专项工作经费没有落实,办公条件差、人员少、工作量大,待遇无保障,影响低保管理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同时,还存在“人情低保”、“关系低保”的情况,低保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四、对低保工作的思考和对策

(一)思考

低保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通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低保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在今后能把低保工作切实做好,我认为要“坚持五个必须、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即: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和谐意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必须坚持财政资金分级保障政策,牢固树立民生意识;必须坚持注重队伍建设,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人本意识;必须坚持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细化政策,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全面持续发展,真正把低保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工作逐步协调,使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对策

1、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努力减轻低保工作压力。由于低保政策有一定吸引力,目前,要求低保的对象越来越多。为减轻低保工作压力,政府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以不同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的性质和意义,切实把党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关怀落到实处。

2、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财政和审计部门要依法监督低保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民政部门要严格程序,把好关口,按政策办事,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杜绝弄虚作假、套取资金、骗取低保等行为的发生,防止低保资金流失。

3、完善制度,促进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市的低保办法,明确措施,强化责任。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上,标准应再明确;在家庭收入界定审核把关上,程序应再规范;在低保补助标准、方法实行动态化的同时,再分类细化,按档次执行,消除“保难、退难”的“两难”现象;在低保工作专项经费保障上,提高待遇,激励奖惩;在特困低保家庭发生重大疾病时给予特别救助,水电气及子女就读等方面给予优惠;在低保审批环节上,进一步规范、严谨、透明,努力促进低保工作协调发展。

4、加强队伍建设,激活工作动力。目前,各乡镇、街道、社区都只有一名专兼职低保工作人员,事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民政工作年终市里综合考核的分值比较少,极易导致工作虚、浮,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充实队伍力量,提高人员待遇,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努力为低保工作服务。

5、创造就业机会,变“输血”为“造血”,缓解低保工作压力。市政府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更多的人远离低保救助。要加强对一些低保对象的技能培训,帮助寻找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支持,使其通过就业勤劳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尽快走出低保行列。

惠农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惠农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关注民生问题 落实低保政策

低保调研报告

落实低保政策高效服务居民

农田水利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

低保工作调研报告

低保情况调研报告

城乡低保供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
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