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学习体会

2020-03-02 03:32: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整风讲课学习心得体会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实践论》、《矛盾论》等几篇毛泽东著作。从中学习到,《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站在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倡了三种精神,也可以说三种处世态度;《实践论》、《矛盾论》则是我们世界观的指南针,工作和生活的标尺,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普遍于实际的链接。

《为人民服务》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愿听表扬,不愿听批评,这是一般人的普遍心理。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没有失误,甚至工作干得越多,失误可能会越多。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果明知是失误,却不愿意听别人的批评指正。我想,这样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假如有这样的心理,就不可能把工作干好,就不会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纪念白求恩》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结合到我们也就是团结和团队精神,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精神。毛主席在总结白求恩同志的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时概括为两句话,“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同时对一些人的批评也用了四句话:“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个像画得十分形象和准确,虽然这篇文章发表已过去60余年了,但时至今日是,还有不少这样的人,特别是那些在台上台下有天壤之别的人,与“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越来越远。

《愚公移山》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力量和源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每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是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为朴素的也最为深刻的解释,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认知和对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物质的生产活动,这可以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得出结论:人类每一次生产资料甚至生产工具的变革都会引起新的社会思潮,因而从物质生产活动而衍生的阶级斗争、科学艺术活动等究其本质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诸多形式,《实践论》正是对这一观点的高度概括和具体细化。《实践论》告诉我们: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自己去尝一尝,而不是理论上知道诸如“甜甜的、脆脆的、淡淡的梨子香等”,理论空行,有朝一日天下就没有梨子树了,没有了实践,理论就成为教条主义的行头。在工作中,要杜绝这种现象,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把工作落到实处,把工作实效看做自己的工作考量标准,比如:我们技术科是一个较专业化的部门,要对整个炼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而有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线的操作人员,有时我们面对的是设备管理人员,有时我们面对的又可能其他炼钢辅助单位的同志......这就使我们的工作沟通处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而炼钢技术性质决定在一些工序、课题研究上专业性、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现场生产难以看到或短时间内得不到反馈,这一特征正是我们工作沟通的困难所在,如果单一地把技术理论告知我们的沟通对象,其效果可想而知,很可能就是无效沟通带来的工作零实效甚至负实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实践论》运用到工作中来,把我们的理论具体到实践中,不同的工作情况下使用适用的方法,以达到工作目标为要求,在工作中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用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到哪山唱哪山歌”。

《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矛盾论》展示给我们的是世界的本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一理论引导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矛盾,从而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论的应用在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矛盾论》首先提出了两种宇宙观;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阐解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存在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而且是出于无限变化中的,可以说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比如: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缘于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促进了社会发展;再次让我们了解到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质的区别,比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等诸多的矛盾,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就要从矛盾的特性入眼,不带主观随意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矛盾,比如技术矛盾,时间矛盾,主次矛盾等等,这时我们要运用《矛盾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行之有效的;就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来说,很多时候由于主次矛盾不分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困扰,这时要有认识:在工作中要以工作的顺利完成为主要要求,而在做工作时要对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有认知;最后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两方面指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学习这五篇文章,使我清醒地认识自己,对照张思德、愚公、白求恩身上体现出的精神,不断查找差距和不足,积极向实践学习,来弥补自身不足,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弘扬“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作风正派,尊纪守法,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企业文化;同时让我解决问题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但学习不能走本本主义道路,对着书照搬照抄,而是要勤思考多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要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著作”线索

毛泽东著作总结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

毛泽东著作读后感

毛泽东著作读后感

毛泽东著作读后感

19211949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著作读后感

毛泽东著作总结

《毛泽东著作学习体会.doc》
毛泽东著作学习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