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

2020-03-02 19:43: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

(以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第三单元(中国戏曲)为例)

北京市东城教师研修中心

夏宇

【编者按】

2007年7月16日—7月29日,北京市教委对新高一有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各学科的专家、教学研究人员、一线优秀教师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作了辅导报告,他们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新课程标准作了准确精辟、实事求是的解说,对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帮助很大。本期《教学通讯》选登了东城教师研修中心的夏宇老师所作的《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报告的一部分,供老师们学习参考。本刊还将陆续刊登这些辅导报告的有关内容。

一、了解本模块及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1、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的学习内容和编写意图

语文学习是不断地、广泛地阅读各类优秀作品,积极地表达、交流,建构言语经验的活动过程。基于这一认识,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按照文体组建单元,每个单元内部,“教学建议”“精读课文”“泛读导引”“单元作业”四个板块的单元结构,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活动搭建平台。

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重视学生对诗歌、戏曲等文学体裁的感知、体悟,安排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戏曲这三个单元,力求提高学生阅读思考文学作品的基本水平,为学生相关模块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有选择地安排了多元化写作(阅读写作、探究写作和命题作文),以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水平。

模块二的基本编写意图如下:

①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②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提高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③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④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2、必修二模块第三单元(中国戏曲)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窦娥冤》《牡丹亭》《杨门女将》《红灯记》(四篇课文均为节选)。戏曲文学作品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表演属性突出。学习本单元,意在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参与空间,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深化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戏曲文学作品。围绕戏曲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反复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文学史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或从揣摩戏文入手,或从欣赏表演入手,或从表演实践入手,为生动、活泼、主动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落实对鉴赏能力的培养。

3、阅读戏曲作品,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建构言语经验,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对戏曲文学语言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4、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使其能够流畅地朗读剧本,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阅读和鉴赏戏曲作品,体会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几点建议

以下建议针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描述。

1、丰富背景知识,调动参与热情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以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阅读。缩小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时空距离和情感距离,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探究能力。《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建议参考教材中的“单元教学建议”中的“过程建议

1、2”和“准备建议”,也可播放戏曲元素丰富的电影、曲艺等文艺作品片断,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戏曲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打通学生对中国戏曲的隔膜。引导学生接触戏曲时,不能只识记一些枯燥的概念,要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熟悉戏曲文学特定的言语模式,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戏曲中的美,进而感悟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

2、强调诵读,揣摩语言,获得体验

据调查分析,目前从小学到高中整个教育阶段中,学生的诵读能力并没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质的提升,相反,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诵读能力以及兴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一现状,与高中生应有的素养水平相差悬殊。巢宗祺先生曾指出,《课标》的实施关键在于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读书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阅读与诵读,广泛阅读与精读。其中,诵读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诵读,(1)可以记住语言材料(2)可以记住词、句、篇的框架模型(3)可以形成、强化语言的反应机制(4)可以加强文化与审美的情感熏陶。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目标中特别强调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是文学鉴赏的基础。”“多诵读,在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文言文的学习也应当从感性着手„„”“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阅读活动应该落实到语言层面,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二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阅读;三是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四是教师对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出现的某些认识偏差,要随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戏曲的诵读,则特别要注意京白、本白、吟诵、唱词等剧本要素的不同特点,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语境,体会戏曲语言的鲜明、生动、准确,使戏曲文本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复再现,有助于理解、记忆,进而有效地建构学生的相关言语经验。

3、突出戏曲特色,增加参与空间

学习戏曲文学,当然离不开对剧本的精读。但仅有文本的阅读并不能构成阅读戏文的完整过程。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应该更多关注阅读行为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文本是表演所用,读剧本、赏戏剧、参与实践都应该注意这一特点。对于戏曲单元的学习者来说,欣赏、参与表演被看作学习戏曲文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实际表演,强化学生对戏曲文本的学习效果,使其尽量做到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化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具体做法,可参考教材“单元教学建议”中的“方法建议”。

4、读写结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必须以理解性阅读为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学习戏曲单元,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采取读写结合的形式,以写促读,通过表达和交流,发表见解独特、个性鲜明的观点。例如:改写剧本,给作者写信„„

关于本单元练习,注意《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中提到的“多元评价原则”(p33)。

四、本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窦娥冤》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了解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对古代戏曲比较陌生,也没有过相关的阅读鉴赏经历,对戏曲文学的兴趣也不浓。根据对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戏剧文学知识比较贫乏,认读能力也较差。学生基本上都知道《窦娥冤》这部作品,然而这种了解却很肤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学生对作者关汉卿的了解很少,仅限于听说过这个人物,对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无所知。就具体文本而言,调查《滚绣球》的阅读情况时,绝大部分学生在没有任何注释的情况下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本课的文本部分并不存在太多的语言障碍。因此,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作者关汉卿,了解、积累元杂剧的相关文学常识。阅读杂剧剧本,认识古代戏曲这种文学形式。

2、阅读文本,把握本剧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窦娥的反抗精神。

3、诵读曲词,欣赏杂剧曲词的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学的喜爱之情 《窦娥冤》设计示例一

这一设计更多采用传统教法: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其他的教学目标。

1、课文预习。分组收集相关材料,由同学介绍戏曲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介绍本课的作家作品情况,老师总结。从普及知识的角度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戏曲单元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积累基本字词。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4、再读课文,精读三桩誓愿显灵的情节,了解《窦娥冤》的人物命运和思想价值。用心体会课文中悲愤情绪的精彩表达。

5、品读第三部分,赏析本剧的浪漫主义色彩。布置诵读比赛,品味本剧的本色语言。探讨词句的切分,有所发现。可以采取重点诵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或分段轮读等形式。(如有条件表演,可以借此确定表演人选)

6、从文学作品如何能够“感天动地”,打动人心的角度,探讨本课“三桩誓愿”的审美价值。

7、品味本剧的“本色”的语言、“当行”的性格刻画。如:唱词“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8、争取当堂背诵《滚绣球》一曲。

9、切身体验:观看演出或视频文件,写评论性文章,丰富学生感受,发展想象力。体现本单元的学习特点。 《窦娥冤》设计示例二 前3个环节,可与“示例一”基本一致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介绍诵读曲词与宾白的注意事项与要求(参考课后“思考练习一”),分配三到四人,分角色流畅地朗诵课文。

5、品读第三部分,这一环节,可与“示例1”基本一致。

6、曲词的推敲与鉴赏。(可参考教材中“单元作业”的“语言推敲”部分)

7、戏曲实践:任务驱动,写表演辅导词,补充表演情境。请几个同学分角色上台吟诵曲词,表演本折情节。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文本中的唱词的印象,体会唱词的表现力。

8、交流学习体会、表演体会,比较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窦娥冤》片段,比较并评价不同剧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窦娥冤》设计示例三

建议以教材第66页“探究提示”第2至第5题的问题为中心,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

《牡丹亭》

通过事前的学生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就本课来说,大致知道《牡丹亭》的剧情的学生寥寥无几,对于本课“构成学习困难的因素”,第一是词句意思难懂,第二是不能把握戏曲特有的表达方式(白、科介)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本课重在落实“积累整合”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积累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学的喜爱之情。

2、品味戏曲语言,体会人物珍惜青春、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牡丹亭》设计示例一

传统方法: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落实课文预习的相关任务。

2、简要介绍“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牡丹亭》全本的情节及社会影响,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合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分小组,准备对六段曲子的鉴赏。

4、通过揣摩极富诗情画意的曲词,把握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对曲词的表达特点和它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作小组交流。指导交流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有分歧,重在自圆其说。

5、配乐配画,组织诵读。对曲词部分反复诵读,要求达到流畅朗诵的程度。鼓励学生尽量背诵其中的著名唱词。

6、利用多媒体技术,观赏昆曲《游园》(段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曲词中的密集意象所传达出的动人画面和浓厚的抒情气氛。

7、以戏曲或流行歌曲的曲调演唱本课曲词,要求所选曲调能与主人公思想感情一致。选出最适合演唱的同学,全组合作,制作一段音频。

鼓励部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剧场,接触戏曲,感受有声有色的戏剧表演。充分理解曲词含蓄优美的风格,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牡丹亭》设计示例二

前2个环节,可与“示例一”基本一致

3、本课曲词的推敲与鉴赏(揣摩戏文)。(参考“单元作业”的“语言推敲”部分)

4、学习曲词的鉴赏方法。印发关于本课的专家赏析文章,引导学生体会鉴赏曲词的方法。

5、曲词鉴赏拓展。提供(或学生自行搜索)一篇课外曲词(如《单刀会》《西厢记》《桃花扇》中的曲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6、学生互相批注、修改。

《杨门女将》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体会京剧人物的唱、白在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感受中华民族不畏强寇、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实施过程

1、对照课本看视频,熟悉文本,了解全剧剧情,积累词语。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了解这场戏怎样通过人物唱、白推动情节发展。这些唱白表现了剧中佘太君、寇准、王辉三个人物怎样的身份、立场和性格特征(扣住具体唱白答)。

3、探讨寇准的欲进先退、佘太君的激将法等吸引人的情节,或京剧的语言特色等。

4、欣赏《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李陵碑》等京剧片段,更全面地了解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鼓励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片断并作表演。

五、相关资料

北京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资源库(光盘)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窦娥冤》片段 昆曲、京剧、黄梅戏、越剧等剧种的《游园》片段 京剧《杨门女将》 现代京剧《红灯记》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doc》
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