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志愿是设计出来的

2020-03-04 04:06: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好的志愿是设计出来的

每年高考录取期间,有的考生被满意的大学或专业录取而欣喜不已,有的考生成绩与意愿不匹配而名落孙山,可谓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于是,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希望有一份“好志愿”的模板出炉,使其能依样画葫芦。然而,什么才是“好志愿”,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份“好志愿”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接下来,就让历经数年招生的高校招办负责人们,为您提供设计出一份好志愿的思路。

本期招办主任

浙江大学 夏标泉

天津大学 李振宇

江南大学 许群

《高校招生》:有人说,好志愿就是满足考生对大学、专业的意愿的志愿,也有人说,好志愿就是能增大被录取几率的志愿,您怎样认为?

夏标泉:我觉得好志愿是两者的结合,既所选的大学和专业是考生喜欢的,同时又不盲目拔高,有较大的录取几率。现在,有许多考生和家长认为一分不浪费才是好志愿,如果考生的成绩刚刚达到大学或专业录取线被录取就是好志愿,如果进入录取分低于自己成绩较多的大学或专业就是浪费。

在招生咨询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想法:分数高的专业(学校)肯定比分数低的专业(学校)好,志愿填报的原则就是尽量不“浪费”高考分数。所以,近几年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类专业都成了热门高分专业。这种以分数为中心而不是以考生为中心来填报志愿,只是按分数去卡大学,并没有结合考生的个人情况综合分析考虑,有可能选择的大学或专业并不是考生感兴趣的,适合的。我认为这也就不算好志愿。

许群:这是高考志愿填报中最基本的命题,这个命题传递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有3个要素:考分、大学、专业。在考分确定的状态下,是大学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对任何考生来讲,必将做出选择。理想的状态,大学与专业最好能同时得到优先满足。由于“我”所认为优秀的大学与“我”所感兴趣的专业都是与“我”这个个体相关联的,是“我”个体认知的结果,况且一所优秀的大学不是每一个专业都优秀,并能够满足“我”的兴趣,“我”所取得的考分,对应“我”所感兴趣的专业,可能又不能完全匹配“我”满意的大学。通常来讲,应该以“我”个体的考分为基点,搜索这些和“我”考分相匹配的大学,可能有10所、20所,甚至更多,也可能很少,再从这些大学中来寻找“我”所感兴趣、认为优秀的专业,经过反复的排列与组合,立足于“我”这个个体,实现分数、大学、专业的匹配。我想说的是,我并不能给你一个“是”与“否”的答案,只能给你一个思考此问题的方法。

李振宇:志愿填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学生的前途。因此,如何填报好志愿是每一个高三学生和家长面临的最大的一个考验。我个人认为,志愿填报的好与不好,有两层意思。首先,就是好的志愿首先要保证学生被高校录取。如果学生没有被高校录取,也就是没有获得上学的机会,那么志愿表填得再好,也不能称之为“好志愿”。其次,在满足能被高校录取的基础上,要充分地考虑优先选择专业,还是优先选择学校。我个人认为,既不能太强调学校,放弃自己对专业的兴趣爱好,也不能太重视专业,而放弃本来可以到较高水平高校就读的机会。理想的状况是,在专业和学校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既在充分考虑自己高考分数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比自己高考分数能达到的高校稍低几分的学校,再选择这个学校的优势专业。例如,天津市考生张某,高考成绩660分,他可以勉强进入某所国内顶尖高校,但经过认真考虑后,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他选择了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这就是典型的找到了学校和专业都能兼顾的平衡点的例子。

《高校招生》:如果好志愿是能满足考生对大学、专业的意愿,那么考生如何才能选到自己满意又适合就读的大学和专业呢?

李振宇:在学生高考成绩能达到很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选择自己最理想的学校和最喜欢的专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情况,要按照“选学校兼顾选专业”的原则进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建议学生按照高考成绩选择学校就可以了,而是要在选择学校时充分考虑专业。举个事例说明:如果学生甲的高考分数可以达到大多数“985工程”高校的录取分数,则这时要充分考虑专业问题,按照专业兴趣,从可以达到的“985工程”高校中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如果学生乙的高考分数仅能达到为数不多的几所“985工程”高校,但可以达到几乎其他所有“211工程”学校,这时要优先考虑学校。简言之,在同水平学校间,选择专业;在不同水平学校间,选择学校。

夏标泉:首先要尽可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理想,也可以到专业机构做一份职业倾向的测量。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要记住合适的才是好的,不能只盯着热门专业。

其次,要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就业前景,切忌望文生义、想当然。比如“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学”,而是地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交叉学科,毕业生属于IT人才。

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而局限于单一专业培养的学生发展前景有限。即使你录取在一个热门专业,也无法保证一定会有光明的职业前景。在大学里,你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做事,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所以,就要综合考虑大学的办学理念、风格是否与自己所想符合。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复合交叉人才。如浙江大学实行按学科领域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后学生只要选大的方向,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了解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长,确认主修专业。这样,学生就有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机会,尊重自己的志向,做灵活的选择。同时,大类招生让同学们拥有更多交叉学习的平台,更多复合型学习的渠道,学生的机会多了,选择多了,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可能性就更大。

《高校招生》:现在许多省(区、市)都实行平行志愿,梯度原则在院校和专业选择中重要吗?

许群:针对许多省(区、市)高考录取当中采用平行志愿这种方式,梯度原则的运用在填报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中依然非常重要。个人认为,所谓梯度原则,就是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或专业志愿时,都应该对院校志愿或专业志愿有一个从高到低级差的排列。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时务必要了解各省(区、市)的招生政策;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务必要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

以江南大学为列,学校的录取原则为对于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即对省级招办投档的考生按投档分排序,根据考生专业志愿的先后次序进行录取,并安排专业。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按照分数优先原则,根据专业对相关科目的要求,将考生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按退档处理。投档分相同时,以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夏标泉:目前志愿填报模式有平行志愿和梯度志愿两种,有的考生和家长从字面上理解,以为平行志愿就不需要注意梯度原则,这是错误的。梯度原则在平行志愿模式下也非常重要。

平行志愿按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来操作,位次靠前的考生优先被检索。在检索该考生时,是按照考生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进行,如果考生将录取分较低的高校填在首位,如果成绩达到学校的调档线就会被投进该校,即使他的成绩高于后面院校的调档线,因为平行志愿是一轮投档,也不可能再被投进后续院校去。所以,一般建议考生在选择高校时按高校往几年录取平均分由高到低填报,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考生感兴趣的是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虽然该校调档线不高,但专业因为优势明显录取分较高,也可以将该院校填在首位。选择专业亦是如此,为了增大录取几率,原则上应该将自己满意的专业按录取分从高到低依次填报。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专业前一年招生计划少,只招一至两名考生,有可能会录取到分数比较高的考生,这样的分数就并不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李振宇:平行志愿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落榜的几率,但平行志愿也不是百分百的命中率。这就涉及到平行几个院校志愿之间的梯度问题,如果梯度不合理,仍然存在落榜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几个平行院校志愿之间的梯度可保持在10分左右,即相邻两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相差10分左右。如某省同一批次可以填报A、B、C、D,4个院校志愿,合理的志愿填报原则是:A院校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院校,即自己的分数有可能达得到,也可能达不到,如学生报考不集中,就可能达到的这种情况;B、C两个院校为“稳一稳”的院校,即自己的分数肯定能达到的,而且为自己比较喜欢的学校;D院校为“保一保”的院校,即保底院校,即便B、C两个院校因其他学生报考集中,自己落选,D院校也是确保可以被录取的。

专业梯度与院校梯度类似。只不过,院校梯度不合理,会出现落榜的可能性;专业梯度即使不合理,若专业填写服从调剂,也有可能被调剂到院校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高校招生》:有的考生和家长认为只要选择了服从调剂,被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是这样吗?

夏标泉:一般来讲,进档考生,选择了专业服从调剂,如果其未达到所选的所有专业的录取条件,只要学校还有专业未录满,就有机会被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中,可不被退档。进校后,再通过转专业、跨专业辅修等机会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未选择服从调剂的考生则没有这次机会。

现在有的考生对服从专业调剂有两种错误的理解。其一是以为只要选择了服从调剂,就一定会被调剂到学校的“冷门专业”中去,但事实上,考生和家长眼里的“冷门专业”不一定是其他考生也不感兴趣的,并不一定录不满;其二是以为只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就行,不用再填报专业,放弃了自己的选择,结果只能被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中,如果所有专业均录满,则只能被退档。

李振宇:从被院校录取的几率看,填写“服从调剂”肯定比不填写“服从调剂”大,但并不是填写了”服从调剂”,肯定就能被院校录取。这是两个概念。如果学生的分数达到了院校的最低录取分,那么填写服从调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若专业梯度不合理,自己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满足,就会被退档,造成落榜。如果学生的分数达不到院校的最低录取分,即使填写服从调剂也不具有任何意义,仍然不能被此院校录取。

许群:如果填报服从调剂的话,录取的几率会提高。比如当你被某院校提档后,如果填报不服从调剂,同时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已经录满的时候,那么就会被退档;反之如果填报服从调剂的话,在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已经录满的时候,院校将会在当前没有录满的专业中选择一个给你安排,从而避免了被退档的风险。

《高校招生》:每年志愿填报期间,各高校会将前几年的录取数据公布在招生网站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夏标泉:各高校每年发布的前几年录取数据的确是考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一个参考标准,因为它是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分布情况的直观体现。考生可利用自己高考成绩与当年省控线的差值,来对比学校公布的录取分数与对应年省控线的差值来进行对比选择。

但分数却并不一定完全稳定,可能会受招生计划、考生报考等情况发生变化。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利用位次应该更有把握。即某所高校前几年录取的考生大概位于哪一个位次区间,如果考生也正好处于或高于这个位次区间,那么填报该大学被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目前,有一些省已经开始公布在本地招生院校往年录取的考生位次情况,考生可参考。如果未公布,利用分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群:前面提到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了解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这个数据对于考生填报志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是否能够增加录取的几率,不是由往年的分数线决定的,而是由学校在该省(区、市)投放的计划数以及报考该校的考生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的。如果考生高度一致认同把该校以往录取数据作为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时,学校计划招生数又相对稳定时,其参考价值就增大,录取几率也随之就增大。我校招办在填报志愿之前会将前三年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情况汇总后公布在网上,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登陆江南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jiangnan.edu.cn进行查询。

李振宇:各高校均会将历年录取分数公布于各自的招生网站,这对考生填报志愿参考意义重大。但这些数据毕竟是往年的录取数据,只能参考,不能完全按照此数据复制自己的志愿。因为,每年的考生群体不一样、考题难易程度不一样,各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肯定差别较大。

那么这些数据如何合理使用?一般情况下,考生和家长要参考某高校最低录取分或者平均录取分高出当地省市重点线的分值,这个分值对于固定某个高校来说,各年的变化都不会很大,基本在一个数值上下波动。举例说明,如果天津学生甲高考成绩超过天津市重点线的分值基本等于或大于天津大学历年录取分数超过天津市重点线的分值,则基本判断甲可以考上天津大学;当然,如果甲的成绩超过天津市重点线的分值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天津大学历年录取平均分数超过天津市重点线的分值,那么他被天津大学录取的几率将更大,而且在专业选择上还会有一定的空间。

好员工是激励出来

好员工是夸奖出来的

好心情是管出来的

好班子是“练”出来的

好老公 是调教出来的

执行力是设计出来的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好职位是干出来的》读后感

好职位是干出来的==感想

好的广告语是如何提炼出来的

《好的志愿是设计出来的.doc》
好的志愿是设计出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