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0-03-03 13:34: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个人的法治意识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特色法制体系,于是我在寒假期间针对于人们的法治意识对法治的了解及理想中的法治社会进行了实践调查。希望对现如今人们的法治意识更够有所了解。

一、关于实践调查

(一)调查对象

为了实现调查结果的一定的广泛性,我对在校学生,以及市内居民进行了分别调查。其中初中学校两所,高中学校两所中的学生共236人。市区内居民100人,农村内居民100人。共计436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人们对法治的认识程度,和人们的法治观念。具体的问卷内容如下:

1.您经常听到法治这个词吗?

A、听过B、没有

2.您知道法治的意思是什么吗?

A、知道B、不知道

3.您知道什么是司法吗?

A、知道B、不清楚

4.您有过切实运用过法律的时候吗?

A、有过B、没有

5.您对法律的具体内容了解有多少?

A、还可以B、不了解

6.您守法是为了?

A、更好的生活B、不被处罚

7.您有过在无人、或无车时过路闯红灯的行为吗?

A、没有B、有

8.如果您被人打了,您会找人去教训他吗?

A、不会B、会

9.您是否有过故意使用假钞的经历?

A、没有B、有

10.谈一谈您对法律的看法?

11.您平时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法律?(请写出两种方式)

12.说一说您理想中的法治社会是怎样的?

13.在您理想的社会中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改变?

(三)调查数据结果

问卷中选择3个A以下的法治意识较差,4到6个A的法治意识一般,6到9个A的法治意识较好。

法治意识较好有57人,其中学生29人,市区居民21人,农村居民7人。

法治意识一般有132人,其中学生72人,市区居民38人,农村居民22人。 法治意识较差有247人,其中学生135人,市区居民41人,农村居民71人。

问答题目调查结果略。

(四)从问卷结果得出结论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总的方面人们对法治的了解、理解还十分欠缺。同时人们的法治意识也十分淡薄。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低于城市居民的法治意识。而人们在守法过程中多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观念。人们对法的学习渠道过少。对法治的了解大多为电视媒体的官方解释。造成了人们不知法,乱守法的现象频频出现。

一方面,人们对法知之甚少,我在调查过程中曾听到过“签订合同就好像将自己卖出去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偏激说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法的不理解。那么法治意识的提高自然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人们对法治社会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在问卷中我得到两个个我很在意的答案。就是“在卖菜的时候更加轻松有秩序。”还有一个是“多知道一些村子运作的事情。”这两个回答让我知道,人们对法治社会所期待的发展。或许并不是我之前所想的大幅度的变化和改革。而是更加与生活贴近的具体的改变。就像能够更加轻松地买菜这样的小小要求而已。

总结一下,人们对法的认识很模糊,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被动的接触法律。没有更加直接的主动的了解法律的途径。另一点,人们对法治社会的期待有着更加安定、平和、有序等等细微改变的意向。但是对于法治社会的设想却有着强烈的个性化。就是针对自己生活的特定变化。

二、从调查中获得的收获

(一)各自的法治

从调查的出的结论来看,每个人对法治社会的都有着针对于自己的生活领域的不同的期待。而这期待大多反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更加的有秩序,更加幸福。这与我们想要建设法治国家的目的根本上是相同的。但是考虑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一味地从大方向上强调法治、加强法治意识等等。大多会使现今法治意识还较为薄弱的人们对法、对法治产生距离感。因此与其强调统一的法治观,倒不如让人在自己所涉领域内产生自己独有的法治观更加轻松可行。

各自的法治观不是对法治精神及法治意识的曲解和扭曲。应该更像是统一的法治意识下的多个分支,也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注意强调法治的核心意识。以调整下属的各自的法治观。以防止、或减少分支中错误的法治观的出现。这样各自的法治变成为了法治社会的一个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健全一分,那么人们整体的法治意识便加强一分,与法治社会的距离就减少一分。

注意培养各自的法治观,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从三个角度进行解释:

从守法者角度看。守法者,对于存在法律制度的国家来说。国家内所有人都应该是守法者。既然要守法,对法律的一定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个国家的法律是繁杂而庞大的。就算是专业的法律人也难以全知全解。因此想让大多数人对法律都拥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是愚蠢的。也就是说,想要建立统一完美的法治观念,对于生活特征并不相同的人们来说是不实际的。在核心的法治精神不被扭曲的情况下,富有个人特色的法治观念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更有利于人们对法的遵守,加强人们法治意识。并从根本上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并有助于在法的规范下行使权利,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从执法者角度看。顾名思义执法者就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行使着国家的权力。他们的法治意识的强弱,法治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民对国家的信任感。城管的暴力执法等等一系列事件。体现着执法者的法治意识的薄弱。因此如果在行使国家的权力加强对权力行使时的法律限制的了解。并从而形成各自的法治观。这对文明执法我想还是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的。而且观察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是目前社会中大多数人接触法律的最直接方式。通过文明的执法方式也就能更好的加深人们对法的了解,并且对人们的法治意识的加强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具体的培养法治观念的方式

所谓观念,就是人们对待某一事物的看法。法治观就是人们对法的一种看待方式。而法治意识也就同样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想要将无形的意识形态用有形的文字、语言来及正确又完整的表述出来是很难的。就算有学者能够做到我想对观念的描述也大多晦涩难懂。因此我认为比起直接去讲解、灌输法治意识。更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让人们更加直接的去触摸法律的效果会更好。通过对法律的耳濡目染从而消除人们对法的陌生感。并渐渐的去运用的,从实际一步步的变成习惯,最终形成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会可行的多。

想要使法治意识薄弱的人切实的加强自身的法治意识。加深他们对法律的接触是必然的。而我说的培养个自的法治观,那就需要接触具体的法律。这里的具体说的并不仅仅是内容的具体,还有就是接触法律的方式的具体。

在接触法律的内容上来说,每个人所涉足的生活领域虽然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稳定的。因此人们不必要去大范围的系统的去了解法律。而仅仅涉猎一下自己经常步入的法律领域就可以了。就像是一个电脑游戏的程序设计师没有必要去了解农民何时去田地里面除草浇水,他只需了解游戏编程所需的知识就足够了。具体的例如农民在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就只需要适当的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程序便可以了。在行为的过程中下意识的运用法律,可以加深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使法律在印象上渐渐变成更贴近生活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加强人们的法治意识。也会形成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独有的法治观念。

在接触法律的方式上来说,人们了解法律多是通过工作的要求规范、电视媒体还有就是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才知道或了解某项法律的规定。因此不知法而犯法的现象才会时有发生。或者对一些细小的规定熟视无睹。多举行普法活动是一个简单又实际的接触方式。普法的内容则尽量贴近人们的生活所涉领域。越是具体实际越是应用性越强。就能让人们得到普法的知识后,能够及时的应用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另外就是要有意识的在生活环境中添加法律元素。例如在基层干部选举的时候,告知选举法的相关内容。或者在工作单位中强调工作可能涉及到的相关法律。以此让人们在自己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多的应用法律。

总的来说,要主动的涉猎一些自己所需的法律知识,客观条件上塑造一个法律气氛浓厚的生活环境。更加有利于人们各自的法治观念的发展。

(三)在教育方面加入一定的法律知识

在我的这次实践调查中学生的比例占了大部分,然而作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学生们,对于法、法治的理解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让人满意。不少的学生更是有着将法律当做笑话来看待的错误想法。因此我单独的将它列为一个层次单独的写出。

作为一个有知识且数量庞大的群体如果他们对法的意识过于淡薄那么他们将来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是将来建设国家社会的主导力量。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法律知识,更早的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可以提早的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法治观念的话,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会是一股不小的推动力量。

从资源的投入上来讲,在教育过程中添加适当的法律知识。所需要的资源并不多,在考虑能够切实的并轻松的接受法律知识。学生就是一个法治意识可塑性高、并对法律知识理解效率最高的群体。而且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并无深入研究繁琐庞大法律知识的必要性。考虑到法律具有的政治性。而且我国小学、初中、高中都设有“政治”这一门学科,因此在政治科目中加入一定的法律知识并不会造成学生突兀的感觉或是知识冲撞的发生。我想这对人们法治意识的加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总结

本次实践调查地为哈尔滨市,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八天。由于调查的问题和调查对象的限制调查结果或许会有较大的片面性,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对于法治观念的培养,落实到具体上从局部到整体。并且在教育中加入法律知识会使人民的法治意识得到加强。

撰稿人:陈铮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