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020-03-03 04:44: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导言:

1,调查目的: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表现突出,我们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为以后走入社会,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蓉中普通村民,村干部及各对蓉中建设有特殊贡献的企业负责人。

3,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采访,上网收集资料调查方法。

4,调查时间;

2010年暑期。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未对蓉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深入调查之前,我们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进行了解,为以后的调查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反差很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反差。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反差。四是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存在巨大反差。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扩大内需的潜力在农村,出路也在农村。正如温家宝总理讲的,“只要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中国就不愁发展的空间”。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一方面有利于刺激和扩大中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农村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创造对原材料工业品的大量需求,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农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本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30年,蓉中人用自己的双手,智慧和勤劳,把原本落后的村庄,建设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代表。

在经济建设上, 一个“耕种无土地、就业无岗位、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小小村庄,经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2008年,这个占地不到1平方公里、仅有2659个人口的村庄,创下6.3亿元的生产总值,上缴国家税收1500万元,村财收入达11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2300元。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和税收要比去年净增50%,至少缴纳税收2200万元以上。每一个数字无不在说明这蓉中经济的惊人发展。

当然,这些进步是远远离不开蓉中乡镇企业的发展。其中,莱克石化企业就是重要的例子。

在07年金融危机面前, 莱克石化没有趴下,短暂匍匐后,攀上了高亲并喜结联姻:东风一汽、重汽集团、北京公交集团、黑龙江燃碳集团、上海通用、安徽江淮和一大批摩托车用油单位与莱克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产油从4万吨增加到6万吨,生产、销售、效益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状况。

莱克自身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以莱克石化为龙头,拥有陶瓷工艺、针织制衣、塑料制品、五金汽配、包装手袋、纸箱加工等2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村里各项事业取得很好的发展。 既为莱克企业节省了成本,又使村里增加至少5000万元产值。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蓉中的四个70%:蓉中村现有企业18家,高科技企业占70%,本地农民变成工人的占70%,农民纯收入中来自企业的占70%,“回归”创业企业占70%。高科技的涌动,农工身份的变革,收入结构的改变,“游子”的大量回归,史无前例地冲击着蓉中村的每个人,历史意义上农村的“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为养老”等一系列传统观念不是靠外力而是靠自身力量正发生根本的裂变,新观念、新思维、新风尚、新经济的集合,正演绎着新农村发展方向。

在文化建设上:蓉中尤为可贵的是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建设。根据调查,近年来蓉中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文化节上,表演了充满乡村特色的舞狮、老人腰鼓、踩高跷等节目„„目前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李成志图书馆”,全省最具规模的农家书屋、文化中心、体育活动休闲中心、老人活动中心、文化艺术团„„蓉中村的文化建设不仅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逐渐形成了“蓉中文化”品牌效应:“蓉中村艺术团”与东方歌舞剧团的合作,成功举办了第

一、二届蓉中文化节,和正在组建的“中国农民合唱团”,彰显了文化的软实力村里。

蓉中村的发展实践表明,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促进、保障和提升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蓉中村各个阶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经济先行,突出文化引领,强化党建保证,兴起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结论

蓉中村是“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代表,以“小村庄建设大文化”的理念赋予新农村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把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促进农民致富的信息化建设上,把建设的切入点放在关心下一代教育的基础上,把建设的关节点放在激发群众积极性的文化建设上,用高雅文化与乡村文化对接,用先进的思想占领农村宣传阵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现已逐渐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蓉中村第三届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是蓉中村的一件盛事,也是泉州市、南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全面深入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人文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蓉中村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