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演讲稿

2020-03-03 12:41: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是什么,从古希腊人的各种起源说和古印度的“四大皆空” ,到柏拉图“人是自然人”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等等,再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古老而历经时日不衰的问题人被定义为理性的生物、社会性的动物、会制造工具的动物或是会制造符号的动物。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中,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劳动出发,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人的本质是什么。在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对“人是什么”的认识,与当时的自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性质。他们把人看成是一个天然统一的物质实体,来源于共同的自然物质。泰勒斯认为“人”起源于水。同是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另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空气是“人”之本原。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不仅是万物产生的根据,也是人类产生的根本,为人人所共有。这个逻各斯的表现就是“火”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人和宇宙万物以及人的情感都是由这四种元素组合或分离的变化而组成或形成的。而古印度佛教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四大”组成的,“四大”指“地、水、火、风” ,而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所以四大应从人来谈。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他指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并非像动物一样与自然物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直接呈现出来的对象不是人的对象,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及人的对象性。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马克思认为确定一个种类的特性和本质,关键在于看其生命活动的性质。马克思讲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就是指“劳动”或“生产”的性质。那么人的生命活动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呢?马克思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动物只是在直接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 — 这只生产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而人不仅为自己及后代的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而且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第二,动物的生产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活动,因此,它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生产,而人的生产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他既可以认识规律,也可以利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改变自己和自身。总之,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差别,表现为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性质的差别,“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因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得出结论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其中,所谓“人的类特性”就是指人的真正的本质或本质特征;而所谓“自由自觉的活动” ,则是指人高于动物,超越于本能的限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活动。马克思把“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归结为人的本质特征,这本身就说明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社会特质。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就是人的劳动,是人的生产活动本身。而生产活动本来就是人的真正的生活,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劳动或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必然结成一定的联系或关系,从而证明自己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自己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的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 。不仅如此,人的生命活动还表现在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造对象世界,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其次,“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社会物质,就在于它能使自然界打上社会的印记,并使人的自然属性变成人的社会属性。人即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然而存在着的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虽然和动物一样靠自然界生活,受自然界制约和限制,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必然将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通过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使自然界这个“人的无机身体”变成“人的身体” ,即使自然界人化。因此,这时的自然界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打上人的社会印记的自然界,是人化自然界。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因此,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孤立的、自在的自然属性,而是受人的社会属性的决定和制约,因而变成了社会化的自然属性。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

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机能。 ”

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为异化,其现实性就是异己 ( 即异化 ) 的现实。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和自我的异化。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资本家取得了对工人这个特殊商品的使用权,工人的劳动连同他的产品都是属于资本家的。因此,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表明他受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也就越重,所以工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如果说,这时工人也在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那只不过仅仅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存,因此这种劳动已经降低为动物的本能活动。总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 — 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以异化的形式存在。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人的本质异化的现实矛盾

中,预见未来的科学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特征—— — 自由自觉的活动将得到全面恢复。他认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由于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

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异化都不再存在。只有在这时,人才成其为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彼此协作,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为对方存在。也只有在这时,才会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共同活动中,虽然也有受动即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一面,但他们能以共产主义的乐观精神对待之,将“受动”看成是一种享受,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总之,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一切都真正社会化,只有在这时,人的本质特征—— — 自由自觉的活动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人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去改造世界,创造生活,能够提升出形而上的东西。另一方面人又很特殊,他“特”在虽来自于物,却能超越于一切物之上,人是生命存在,却又超越了生命的局限,人把自己从物区别开来,正是为了走出自然的表层关系,进入于物的深层内里,仅仅注重人同他物的表层区别,把握到的只能是作为“物”的人同他物的区别,那还属于“物”与“物”之间的区别,只有再看到人与一切他物深层的内在结合和同一联系,这才能把人同所有的物区别开来,从而把握到与物真正相区别的“人” 。人与动物相区别,他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归结到一点来说,就在于发挥“创造性” 。创造属于生命的潜能,在这一意义上,人的超生命 ( 即类生命 ) 价值又只有通过生命活动才能体现和实现出来。因而人的生活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丰富多彩,人的“活法”也总是多种多样的。 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局限性

尽管手稿中马克思仍然使用了费尔巴哈的类,类生活,类本质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在本质生活上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类意识,认为人真正的生活是以爱和友谊为前提,把友谊,爱情,意志和心看做是人们的类本质。而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人的生活是以实践和劳动为前提。,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然而究其本质,马克思所阐述的仍然是理想化的人和理想化的本质。诚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个人。但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来理解人的时候,发现其实现实的人是处于各种异化关系的,这种关系中存在的人表征的却是人异化的存在。这种异化状态的人实则是一种非人,马克思把这种非人看作是否定和扬弃的对象。人的非人状态一旦扬弃,那么对人的理解就进入了理想性的层面。马克思还用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理解成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即社会历史是沿着人——非人——人的轨迹进行着的。因此,马克思在手稿里讲的现实的人是理想的人,人的是理想的本质,他仍把抽象的人规定作为抽象历史的主体,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费尔巴哈关于的本质的藩篱。

理论价值

以往人们过分看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把它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内容,而忽视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甚至把关于类本质的理论当作不成熟的思想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 人的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思想对立起来而加以否定。其实,关于人的类本质的理才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 马克思立足于生产劳动去揭示人的类本质及其特点, 这是批判地总结、分析、改造全部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所取得的新成果, 体现了一种把握人的本性的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欧洲哲学史上, 历来有人道主义的传统, 在许多哲学家那里都表现出了对人的问题的关注。黑格尔把人归结为“ 自我意识” , 实际上就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 绝对精神” , 把人看作抽象的精神性存在。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 力图把人看作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看作是类存在, 但是他却把人的类本质看作是友谊、爱情、意志和心。在自然性上是具体的, 在社会性上仍然是抽象的。尽管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不同, 但如果从哲学思维方式上来说,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倒是一致的:都是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是用劳动来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改造的。他认为, 劳动生活是人的类生活、类特征, 正是由于劳动, 人成为现实的存在物, 成为自由的、普遍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类存在物。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历史本质的运动和现实社会历史的运动。其次,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为理解人的真实生成本源以及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基础, 全面具体把握人的本质,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认为, 人的本质的根源不在某中绝对的精神存在, 也不在外部自然界, 而是存在于人自身, 人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真实的生成本源。实践、生产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类生活, 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基础。所以, 无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认识, 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的现实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 才能真正把握。第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也为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按照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理论, 人与自然既非两极对立的关系, 也非直接同一的关系, 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既否定自然, 又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系。人的诞生, 是以自然为基础的, 但又是以超越自然的限制、否定自然的界限为条件的。否则不突破自然的界限, 人也无法从自然界提升为人。不仅人在历史中生成, 自然界也在历史中生成,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是与纯粹客观的自然对象的关系, 而是与自己所生产和创造的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式, 这就是实践的思维方式。

马哲演讲稿

信仰——马哲演讲稿

马哲论文

马哲 问题

马哲调查报告

马哲辨析

马哲论文

马哲作业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演讲稿.doc》
马哲演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