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薇薇演讲稿

2020-11-28 来源:演讲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第一个教师节 马薇

第一个教师节

今年的九月十日,对我来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以往,这一天,我会给我的老师送上深深的祝福,而今年,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

我还记得,那天,我换上深蓝色的小西装,神采奕奕的去上班,一进办公室,顿时很开心,因为,虽然我不是主科和班主任,但在我的办公桌上也收到了几个学生自制的卡片,上面写着:马老师,节日快乐。虽然这些卡片并不精致,比起别的老师的鲜花和礼品显得并不起眼但对我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是我第一个教师节的礼物。这是学生对我的肯定与尊重。

古语有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文人们也歌颂: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过着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教师节,角色的转变,也无形中让人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爱与责任的力量。这个教师节,也将时刻提醒着我。我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也不是一位睿智聪明的哲人,我却愿意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规划我的人生价值。第一,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我会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并且终于这一职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决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教育事业。有了这颗心,就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有了这颗心,就能在逆境中经受住考验,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永远向前!

平时我想,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然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我正是以这种精神为自己做导航,从中获取幸福的感觉。

马薇2012.10.18

推荐第2篇:《奇葩说》马薇薇经典语录

《奇葩说》马薇薇经典语录

时间:2015-09-21 11:37 来源:美文网 作者:美文网 点击: 276 次

马薇薇,人称“温柔一刀”,前中山大学辩手,现在新东方任职。 2002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2014年参加《奇葩说》深受众多观众得喜爱,被称为“神一样的队友”,把她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由高晓松、蔡康永等文化名人加盟打造的视频辩论节目《奇葩说》近来红爆网络,节目中人气最高的“头牌奇葩”马薇薇因其出色的辩才、犀利的反击、鬼马的语言获得广大网友追捧,她在节目上的言论被网友制作成“金句良言”在网上热传,进而被网友誉为“辩神”、“金句女魔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马薇薇在《奇葩说》第二季中有哪些金句吧

《奇葩说》马薇薇经典语录:

在爱你的过程中,有些人变成更强壮更智慧的自己,故而一念成佛,有些人变成更猥琐更不堪的自己,一念成魔。在爱的过程中,是佛是魔,历尽你给我的百劫千难,最后我终于找到了我。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没有逻辑的正能量就是负能量。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世界上有一个我,世界上有一个你,我们把彼此都打破,加了水,加了泥和在一起,重塑一个我,重塑一个你,从此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了你。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恋爱是什么,是浪漫,浪漫是什么,不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更是情不知何时而起一往而深。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只要不伤害别人,没有什么捷径是值得抨击的。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有时候不是我们天生容易遇渣男,是彼此价值观不吻合,互相碾压,把对方都弄成了渣。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都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你没有爱了,需要陪伴,养条狗啊。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暖男就是男人中的绿茶婊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当你看到美女内心小鹿乱撞的时候,那些禽兽已经乱撞过小鹿很多次了。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手段不够硬,身段就要软。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爱情,被戳穿就是骗局,没戳穿就是信仰。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屎壳郎的人生就是:仰望星空,低头滚粪。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想看生殖,看繁衍,去看动物世界啊!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我们中国人讲,我活了这一生。死的时候要过桥的时候,要喝掉一碗孟婆汤。前尘皆忘,再入轮回。我才遇到了你,你何必让我醒过来。三生纠葛,几多痛楚。你一句爱,不足以使我不堕轮回。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要自由的人,其实要担最大的责任,选别人少走的路的人,要背负最沉重的枷锁,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这是一个呼唤自由的年代。我肯定所有的自由,但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知道一点,就是无论多么宽广的自由,你都必须愿意付出错的和别人不同的代价。自由之代价使自由更加高贵。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辩论本来就充满了大量的假设与推理,如果我们不解决假设和推理的问题的话,我们是不是不用辩论直接在台上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材就行了吗?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要独立,要自强,同时还要做好妻子好妈妈,我怎么那么闲啊我!男人,尤其资深男人的一个险恶心理,就是既希望你貌赚钱养家,还敢要你貌美如花女人要想拼事业的方式拼到男人,你要干两份工作,领的是一只鸡的钱,提供的是双拼的服务”。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只要不伤害别人,没有什么捷径是值得抨击的。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我们天生容易遇渣男,是彼此价值观不吻合,互相碾压,把对方都弄成了渣。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这是一个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梦想的年代。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对待婚姻要谨慎。你面对社会再多催促的压力,你回到家觉得再害怕,你觉得再紧张,你觉得我年纪大了再没人要都不要紧。为什么?因为再可怕再孤独,都没有被人催着进入一段你还没有准备好的婚姻更可怕。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你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可是长生不老会带来什么?你是天空中的一片云,老投影在老子的波心,都形成了我的心理阴影。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别人是夜深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而你是夜深忽梦少年事,全是闲人没有君。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我们人一生都会交很多朋友,而缔结我们友谊的要素,在与对方的的优点,而不在于对方毫无缺点。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在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情这种观念。我认为不该有,为什么?很简单,如果在什么年龄就一定该干什么事的话,我们为什么要祝老人长命百岁呢?因为以他一百多岁的高龄也应该是时候走了。所以他活到125岁的时候,你就不要给他过生日了,直接办忌日好了。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但是在正能量的阳光下,有一个角落是你们覆盖不到的,这种人叫单身狗。单身狗中有一种极品犬,叫注孤生。份子钱的存在,是这个世界对他们的打劫。他们永远只有付出,蓦然回首发现没有回报,送出去的份子钱,不仅伤了我的情,还伤了我的钱。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所以你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在担心什么?你们现在发现了吗?就是你必须要成为最顶尖的人,才配享受最普通的待遇。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你们说结婚久了,就像左手摸右手,可是你把你的右手砍掉的时候,右手也会疼的。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我觉得人生的成功在于:一次体面的分手,一张漂亮的遗产清单,一场让人念念不忘的葬礼。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都一样,离开方式的不同,才能定义我们的人生。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奇葩说录到现在,陈铭的每一次发言都让我思考到一个崭新的辩题,就是到底什么辩题能让陈铭屏蔽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从长生不老到世界末日,从朋友圈到谈恋爱,从不关系到亲子友谊,他任何时候他都能说we are family。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有时我会对这个世界失望,然而,我不曾对自己失望。我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把这一生托付给自己,所以不曾抱怨过。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大家出来混,最底线,别伤害对方。

——马薇薇《奇葩说》经典语录

推荐第3篇:我是演说家马薇薇演讲稿(推荐)

我是演说家马薇薇演讲稿

>我是演说家演讲稿(马薇薇)

结婚前我怕过年,因为过年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七大姑八大姨云集,这个时候我这样一个单身、大龄、未婚、美貌女青年一定会成为饭桌上八卦的重要素材。

一般来说对话是这样的。第一步,如果你年过二十五岁,大家就会问你结婚没有啊,你竟敢没结婚,马上进入第二步,有对象吗,呵呵,你还敢没对象,好吧,我们立马推进第三步,就是问你需不需要叔叔阿姨给你介绍一个,甭管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饭桌上一定都有新鲜热辣的完美猛男供你挑选。好不容易混到结婚后,我觉得自己总该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吧,结果我还是太天真了,这个时候人家会问你们,你们俩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呀,如果你表示说我们暂时还不想考虑这个问题,那么好,接下来令夫妇的身体健康问题会成为本次饭局的主旋律,部分热情民众还会送上生子秘方,老中医出品,品质值得信赖。

我是非常厌恶这些以八卦他人私生活为己任的闲人的。当然这个时候会有人说我这也是关心你、爱你嘛,你怎么敢不领情呢。好,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关心人、为别人好的前提是什么?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对人家好的,就好比说路上有个老太太不想过马路,你非过去问\"大妈您为什么不过马路呀,您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人家反复拒绝之后你还强行拉着人家愣是送过了马路,这不叫做好事,这叫绑架。 >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自己的日子过得没滋没味,所以就非要把别人的日子过成自己的日子,从而产生一种大家亲亲热热一起过日子的错觉。所以今天我说八卦有罪,罪在不仅浪费自己的生命,更企图消费别人的生命。今天你八卦了吗?今天又过去了一天,脑子里装满了别人的你呀,不要老盯着别人奔跑时的造型,因为人生的路正在你自己的脚下。 >

推荐第4篇:采薇

采薇

《诗经》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需重点强调的知识点)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

岁亦莫止(

)

(2)

彼尔维何(

) (3)

维常之华(

) (4)

彼路斯何(

) (5)

象弭鱼服(

) (6)

(xian)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3.古今异义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4.一词多义

(1)

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

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

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5)

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

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8)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0)

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

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写久戍边防的士兵生活及其归途中感悟伤时的诗。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既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来刻画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一边是温暖的家,一边是受外族入侵的国家,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要,这样全部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战士心上。《采薇》就把战士们的这种辛苦和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统治者愤怒不平的情绪和士卒不可言喻的伤感。最后一章,把一个戍卒久役归来的悲喜交集的“今”“昔”之感,和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三)课文分析

句段详解

第一章写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讨伐yan狁,而离家远戍在外,前两句用了“兴”的手法,后四句交待了自己的抛家舍业,不得休息的原因。

第二章写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问隔绝,以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写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辛和对家的眷恋。

第三章写戍卒士兵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第五六句,写周王朝兵役繁重,服役没有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戍卒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第四章追述戍守时紧张劳苦的生活。前两句以常棣花为兴,后两句转到对战车的描写,最后两句写战事频繁,反映了戍守者的劳苦和艰险。

第五章,主要写军容之盛,器械之精,前两句写战马之肥壮,后两句写战车之作用。五六两句写战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敌人。

第六章,写士卒们归途抚今追昔,因痛定思痛更加悲伤。前两句写回忆之景,后两句写眼前之景,五六两句写回家路上行军的艰难,最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悲伤。

附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

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

种种情形

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五)写作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学过的 《关雎》,《蒹葭》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3.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背诵课文

教后感言:

推荐第5篇:采薇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

●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 (2)通假字

岁亦莫止 莫——暮 mù 彼尔维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诵读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放录音,听读课文 (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 (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①重点字词

不遑启居 遑,闲暇 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文本探究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段单独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预设】 镜头一: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艺术手法提问:同学们的镜头设计很不错,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几位同学的镜头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薇”,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到了它?(都没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1)比兴——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2)重章叠唱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镜头二:疆场思归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感情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二: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手法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归家之哀

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三: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艺术手法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四、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推荐第6篇:采薇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领会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久戍边疆士兵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本诗写了什么?这首诗共六章,可分哪几个层次? 三千年前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采薇思归 4-5章为二层,疆场思归 6-6章为三层,归家之哀

②描述诗意,体会情感。(课前预习作业)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反复朗读,探究文本: 1-3章:采薇思归 ①表达了哪些情感?

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②三个小节都以“采薇采薇”开头,叫什么手法?同时三章描述采薇时又略有变化,有什么作用?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③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重章叠唱。《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4-5章:疆场思归

①表达了哪些情感?: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6-6章:归家之哀 ①表达了什么情感?

(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②从艺术手法看末章有什么特点?

1.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四、小结

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 3

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拓展

分析《采葛》的表现手法

采葛

采彼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采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推荐第7篇:采薇

问题 2 :为什么在归家途中还要悲伤? 材料:宋之问: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解析:诗人被贬在外,家人音讯全无,终于踏上归家之途。一方面欣喜若狂,

另一方面担心家人为自己所累,团圆之梦成为泡影,越接近家乡越是担忧。 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 。

答案:归家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而变得无比沉重。 路途艰难,又饥又渴的现状。 回忆过去,痛定思痛。 问题 3 :如何表现士兵的哀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1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意象:杨柳、冬雪 ( 2 )对比

以乐景写哀,以以往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的悲痛。 ( 3 )大雪交加,行道艰难,饥饥渴难耐,情景凄凉,语调低沉、苍凉。 6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初读课文 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这优美的诗经世界里。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同学们默读,教师在黑板上标出生词)

生词有: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ài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 归聘( pìn )四牡( mǔ )小人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整饬( chì )

老师: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都不错,不过朗诵的感觉还是缺了一点,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频,听听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放音频)

老师:大家都已经默读了,也一起朗读了这首诗,相信现在应该对这首诗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翻译这首诗歌。

第一章:重点字词:作:薇菜冒出地面。 靡:无,没有。 幕:通“暮”,通假字。 启:跪。居:坐。

第二章:重点字词:载:又。

第三章:重点字词:阳:十月,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都为阳月。 王事靡盬:战争没有休止。 孔:非常。 疚:痛苦。

第四章:重点字词:维何:是什么,维是句中语气词。常:通“棠”,棠棣花,桃花的一个变型,早春开放,与桃李共争春色,显出浓郁春意。 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 第五章:重点字词:小人所腓:小人,士兵。所,乘。腓:遮蔽。 孔棘:棘:通“急”,着急。

第六章:重点字词:雨雪:下雪,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细读文章

如果把这首诗歌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呢?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老师: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么现在来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我来解答一下。 1, 结合文下的注释,具体的来翻译一下这首诗

2, 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都说了些什么? 3, 既然这是一首思乡诗,那么最能表现战士思乡的又是哪些诗句呢? 4, 为什么战士们即将归乡了,诗歌不是喜悦的而却显得如此悲伤?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你觉得这四句好不好,为什么? 2.(重点分析)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1-3节:悲

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 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 如何表现: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 兴:作—柔—刚 比喻时间流逝 朗 读 4-5节:壮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身处何时:春季

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

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 “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现:1.侧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

至此,全诗气势为之一振.朗 读 6节:悲 身处何时:冬季

身在何方: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

3,“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所以这位战士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归家的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沉重起来。所以他说”莫知我哀”,莫是没有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5,○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重章叠句;

b.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对举句式整齐美;b.过渡总结结构美;c.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2)感受现代中国军人热爱祖国和人民,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的感情立场。

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①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二层

1.从

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2.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军队装备精良。

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 5.与前文那句话照应?

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6.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

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7.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第三层

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

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 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 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 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分析作品

1.(同学们的疑惑:集中体现在第六章)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士卒出征时的心境理应是伤悲的,但是写杨柳却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选取一些应情的景物呢?

②主人公明明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为何还要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齐读第六章,赏析部分句子。

在这里只能看到一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结尾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中间到底有怎样的变故呢?且让我们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春天的事物应该很多,这里为何只选了依依的杨柳呢?

①物中有我,景中生情,情景交融。“依依”既表现杨柳之态,又表示人们 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②一语双关。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以表示挽留之意。 ③美好祝愿。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 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④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丽时节,征人却不得不 与亲人分别,也许一别之后永远无相见之日,良辰美景,并无赏心乐事,所 以美景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离死别的哀愁,以乐景 衬哀情,哀情更突出,更鲜明,故能起到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么样子?(年轻,有幸福的家庭)

3.(个别)朗读前三章,思考:在这个春天,主人公离开家乡去干什么?离开家乡后的生活怎样?我们可以在文中哪里看到?

(从文中前五章看,前三章比较接近,四五两章比较接近,我们先读前三段) (离家戍边,主人公是个离家戍边的征夫。“忧”;想家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为什么想家?想家的心情又为什么越来越急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a.戍边生活的辛苦和危险;b.离乡时间越来越长;c.对亲人的担忧和牵挂

所以这是个离别的场面,那么当时送别的人可能有哪些?离别时的主人公可能是什

第三章中“岁亦阳止”,为何“我行不来”?玁狁之故王事靡盬 如何才能回家呢?战争结束,并且赢得战争 4.齐读第

四、五章,找找能让你比较激动的句子。

佐证:为何要写棠棣之花? (比兴的手法。棠“常棣”,常棣,周后

春飞作棣燕常保最人体敌

终行

于道

可迟以

踏迟

上”

的我

路心

昔来风;

和昔我思

暖是

往”,青

杨春

矣。昔柳年

是依少”出依,

,征,韶

时今

好是

一是风寒

,却“

好,的;:《

兄棣家

,的让疼战。

他痛争>诗毛

《弟或要武

们。只

·小雅》有《常棣》一诗, 传

》:“ 也棠保器

忘他能家,

做记们有。

须最了只”燕

保严身想一

,国格份着个

通。的的一结

为训尊件果宴此练卑事,。,。,,

棣指兄弟情谊。) “棠棣”。为何能“

①士气高涨(归心似箭)②装备精良③训练有素④将士齐心

:征夫们“一月三捷”,①青春年华的失去

,今

光灿烂,今是老大回乡,两鬓成霜。

>②思念家乡的煎熬③戍边生活的辛苦和危险④生死兄弟的零落⑤家庭可能会发生的变故 你的《) 暗衡昔音牖 往讯今断来绝

,,

,悬蛛网

道十能生五说活从说可军

征这能

个是

戍怎

士样

回吗

家?

以(

后充生死存亡,两不相知。我无法想象,一位老人穿过枪林弹雨,穿过飞箭流矢后,遍体鳞伤地走回 家门,用庭院中野生的谷子做成米饭,却不知端给谁吃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凄怆。 “战我争心啊伤悲肉

,体

莫的

知杀

我戮哀

。来

”得

我更

保让

家人卫

国惶

的而,我已凯旋,家在哪里?家园没有了,一切都变得苍白而失去意义,心灵的煎熬与创伤,比起战场上心四意所碎.小味 。结着

:这就是战争,“无死

论亡

是与

边正毁

庭义灭

流还,

血是是

成非生

海正命

水义的

”,助

,“古都之

来白骨无人收”,

推荐第8篇:采薇

采薇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方法:

讲解、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 应到 人 实到 人 缺席人员及原因:

2、安全教育

⑴上下楼道礼让右行,不在楼道上嬉戏打闹。

⑵禁止携带管制刀具、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⑶离校或返校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超载、三无车辆。

二、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基础知识 1.字音

玁狁( )不遑( )孔疚( ) 靡盬( )象弭( )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 雨雪霏霏( )载渴载饥( )

2.词类活用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通假字

岁亦莫止(

) 维常之华( )

玁狁孔棘(

彼路斯何

( )

彼尔维何(

象弭鱼服( )

4、诵读课文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本诗创设氛围。

5、翻译课文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第二课时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第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比兴-----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 ,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重章叠唱----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疏通文意、再现情景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而我们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秘诀也就是要带着丰富的想象力,走进诗歌的“心”。在08年湖北高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妇,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从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临舟的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它用镜头的形式再现了诗歌的情境,让人感觉新颖之余也更深地领悟到了诗歌的意境及情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导演,我们也来将

《采薇》这首诗拍成一段儿小电影。这首诗一共有六个章节,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分单独写一个镜头,请用语言的形式把镜头的脚本写出来。(分小组分任务。)

学生回答„„

镜头一: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镜头二: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感情----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第三课时

镜头二: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

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手法----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三: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

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艺术手法----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刚才拍了三个场景,同学们推测一下这首诗是在哪个场景中写下的?)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中运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再现从军生活的艰苦、悲伤,用痛定思痛的反思,多层次地表达了行役之苦。

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诗三百,思无邪,是清明健朗的思念,是蓬勃有朝气的抒情,是生命最原初的呼唤。诗三百,不假藻饰,浑然天成。我们庆幸在这个时代,幸好我们还有诗经,让我们追忆曾经唱过的歌谣,让我们重返那纯真的净土。同学们,走进《诗经》吧!

推荐第9篇:采薇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理解诗歌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含义。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静女》导入。

二、初读诗歌

1、听朗读录音

2、正音

岁亦莫(暮)(mù)止 猃狁(xiǎn yǔn)之故 猃狁孔棘(急)(jí) 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á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雨(yù)雪霏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翻译课文

1、翻译课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常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2、齐声朗读课文

四、课文分析

1、讨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讨论明确:

1)内容概述:《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写了归途中的戍卒对战争的回顾,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结构分析: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

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戍边生活。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

2 雨雪迷濛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3、小结: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4、分析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2)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重章叠句的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五、延展阅读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附课后记:

推荐第10篇:采薇

采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

文本研读法、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品回顾:提问《诗经》是部怎样的作品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讲授新课: 1。.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2.古今异义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一词多义

(1) 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 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 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5) 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 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8)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0) 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 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写久戍边防的士兵生活及其归途中感悟伤时的诗。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既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来刻画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一边是温暖的家,一边是受外族入侵的国家,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要,这样全部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战士心上。《采薇》就把战士们的这种辛苦和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统治者愤怒不平的情绪和士卒不可言喻的伤感。最后一章,把一个戍卒久役归来的悲喜交集的“今”“昔”之感,和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三)课文分析 句段详解

第一章写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讨伐yan狁,而离家远戍在外,前两句用了“兴”的手法,后四句交待了自己的抛家舍业,不得休息的原因。 第二章写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问隔绝,以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写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辛和对家的眷恋。

第三章写戍卒士兵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第五六句,写周王朝兵役繁重,服役没有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戍卒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第四章追述戍守时紧张劳苦的生活。前两句以常棣花为兴,后两句转到对战车的描写,最后两句写战事频繁,反映了戍守者的劳苦和艰险。

第五章,主要写军容之盛,器械之精,前两句写战马之肥壮,后两句写战车之作用。五六两句写战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敌人。 第六章,写士卒们归途抚今追昔,因痛定思痛更加悲伤。前两句写回忆之景,后两句写眼前之景,五六两句写回家路上行军的艰难,最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悲伤。 附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

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 详写戍卒 第

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 种种情形 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三、巩固练习: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3) 维常之华( ) (4) 彼路斯何( ) (5) 象弭鱼服( ) (6) (xian)狁孔棘( )

(四)总结

写作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学过的 《关雎》,《蒹葭》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3.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2

教学反思:

上课时,由于对教案的熟悉,重点也相对突出,所以总体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们对于《采薇》主题的把握也很到位,只是回答问题的不是很广泛,下次一定要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课前检查《氓》的背诵情况,两个班都完成得挺好。明天上课时要求他们默写一下,有必要加深一下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离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点拨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新课: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讲授新课: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 兮 竟周容以为度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5)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6)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具体研习课文

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1)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2)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三、欣赏品味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第11篇:采薇

采薇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方法:

讲解、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 应到 人 实到 人 缺席人员及原因:

2、安全教育

⑴上下楼道礼让右行,不在楼道上嬉戏打闹。

⑵禁止携带管制刀具、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⑶离校或返校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超载、三无车辆。

二、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基础知识 1.字音

玁狁( )不遑( )孔疚( ) 靡盬( )象弭( )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 雨雪霏霏( )载渴载饥( )

2.词类活用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通假字

岁亦莫止(

) 维常之华( )

玁狁孔棘(

彼路斯何

( )

彼尔维何(

象弭鱼服( )

4、诵读课文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本诗创设氛围。

5、翻译课文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第二课时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第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比兴-----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 ,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重章叠唱----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疏通文意、再现情景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而我们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秘诀也就是要带着丰富的想象力,走进诗歌的“心”。在08年湖北高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妇,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从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临舟的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它用镜头的形式再现了诗歌的情境,让人感觉新颖之余也更深地领悟到了诗歌的意境及情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导演,我们也来将

《采薇》这首诗拍成一段儿小电影。这首诗一共有六个章节,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分单独写一个镜头,请用语言的形式把镜头的脚本写出来。(分小组分任务。)

学生回答„„

镜头一: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镜头二: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感情----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第三课时

镜头二: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

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手法----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三: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

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艺术手法----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刚才拍了三个场景,同学们推测一下这首诗是在哪个场景中写下的?)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中运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再现从军生活的艰苦、悲伤,用痛定思痛的反思,多层次地表达了行役之苦。

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诗三百,思无邪,是清明健朗的思念,是蓬勃有朝气的抒情,是生命最原初的呼唤。诗三百,不假藻饰,浑然天成。我们庆幸在这个时代,幸好我们还有诗经,让我们追忆曾经唱过的歌谣,让我们重返那纯真的净土。同学们,走进《诗经》吧!

第12篇:小薇的竞聘演讲稿

竞聘上岗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叫XX。我是南钢盛达公司生产经营部职员,首先感谢公司党委给我提供了这次竞争上岗的机会。竞争上岗是改革新形势下的需要,是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一条途径,能充分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为XX的事业发展必将注入新的活力,这次我竞争十五分厂总经理助理的职位。

我自94年以来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人员分布比较了解,对钢联的情况也相对熟悉。根据对自身条件的客观分析,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势:

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具备担当此任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工作务实创新,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有效地沟通协调各分厂、部门的工作,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二、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品行端正,忠诚企业。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平时注重个人修养,踏实做事,正直为人,坚持原则,公正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有大局观念。

四、本人长期在基层,经过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且深感人生不易,颇具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

五、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爱学习、爱思考、爱出点子,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这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

如果有幸成功的话,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劳务公司用工安全工作是重点,劳务企业是为南钢各个分子公司做服务的。分散、面广、点多及业务种类繁杂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在生产经营与安全工作出现矛盾时,应优先解决安全问题,企业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作为管理者应首先考虑化解矛盾纠纷的管理原则。

二、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就是要考虑在生产经营中如何减少和杜绝不安全的问题。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发现和防范事故隐患,加强自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明确岗位职责,树立“保证安全,人人有责”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考核到位,分析摸底,有重点地搞好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

三、重视宣传工作,提高管理能力,营造上下重视,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的良好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方案和预案。及时掌握动态,及时上报信息、妥善处理。搞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无穷的。

四、培养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凝聚力。劳务公司职工收入待遇低,跳槽时有发生,稳定职工队伍是工作的重点。要让职工理解企业缩小职工收人差距,最终达到同工同酬,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为中层管理者要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让职工明白金钱并不能带来所有的物质精神满足。让职工们心有所属,使职工意见上呈通达,公司决策令行禁止,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都能收到重视并及时得到答复和解决,如果职工在企业中获得尊严和归属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凝聚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劳务公司的服务宗旨是让客户满意。这就需要有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要和本公司的职工沟通,还要和服务的客户和劳务单位沟通,在工作中任何方面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绝不推诿扯皮,既不能得罪客户,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公司利益不受到损失哪怕自己受点委屈也心甘情愿。在工作中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主动询问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怎么样做客户最满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共赢。

细节决定成败坏。管理出效益。

五.搞好企业内部团结。生活上多关心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要与同事搞好连接,营造良好氛围。做到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处事公道,诚恳待人,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例如可以在电视台为过生日员工点歌等,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关怀,让员工感到来自于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努力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

六、在勤政方面要做到尽力让客户满意。把工作做实做细,注重研究剖析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搞好与本公司职工以及协作单位的配合沟通,多交流,多协调,在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勇于承担,绝不推诿扯皮,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互相帮助,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共赢。

这次岗位公开竞聘,就我个人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愿意也有信心和能力接受这次挑战。古人说:“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无论上、下,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最后,我想用一句歌词来结束我的演讲:“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让我们一起风雨兼程。”

谢谢!

第13篇:采薇(已用)

《采薇》已用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比兴及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以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播放视频《画皮2》中《采薇》片段。思考:这首歌曲为我们传达的是什么感情? 齐读: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天地悠悠,我心疚疚。此生绵绵,再无他求。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来世他生,来世他生,无尽无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明确:这首诗倾诉了女子对男子的执著,以及今生不能相爱而寄来世的无奈与期盼。但是,《画皮》的导演却将其演绎成为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而今天我们将穿越2700多年,走进《诗经》,去揭开《采薇》神秘的面纱,看看这首诗歌到底讲述的是什么。

二、诵读

(一)自由读。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gǔ) 象弭(mǐ) 归聘(pìn) 四牡(mǔ)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yùfēi) 载渴载饥(zài)

(二)齐读。

三、文本分析

(一)整体感知

投影:这是一首( )诗。 明确:思乡诗、征战(戍边)诗。

中国人最不能割舍的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中国古人思乡的理由很多,包括?

求学游历(李白)

作官在外(王维) 征战戍边(王昌龄) 被贬他乡(苏轼) 国破家亡(李清照)

而中国的古代的征战诗,传达的感情也很复杂,包括?

对家乡的思念(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战争的厌恶(王翰《凉州曲》“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保家卫国的自豪(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 战友间深厚的情谊(《无衣》“与子同袍”“同泽”“同裳”) 那么这一首《采薇》,除了表达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透露出内心的(哀伤)之外,还表达了对少数民族犯边的(忧愤)的情感;这场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而传达出(激昂)的情绪。而相应的,在原诗中找到对应的章节。

(1-3)军旅生活、思乡之苦——忧愤 (4-5)战事告捷、我军威武——激昂 (6)归途难行——哀伤

(二)反应战争,就必然有对我军、敌军、战争的描写,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现战士生活、敌军情况,战争情况的语句,用四字短语归纳出各自的特点。

战士——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思乡痛苦)

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居无定所)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乡思如焚)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薇作柔刚(归期渺茫) 载饥载渴(条件艰苦)

不遑启居(奔波劳累) 忧心孔疚(忧心如焚) 岂敢定居(居无定所)

起兴——以“薇”从“作”到“柔”再到“刚”,

1.内容上: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变,突出战士内心的焦虑、

痛苦也随之加重。

2.情感上: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便于抒发浓烈的感情。 3.章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优美。

敌人——xian狁之故(侵犯骚扰)

xian狁孔棘(侵扰紧急、敌军强大) 不遑启居(阴险狡诈)

战争——王事靡盬(战事持久)

一月三捷(势如破竹)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威不可挡)

总之,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战士们同仇敌忾,冲破重重阻碍,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当渴盼已久的战争结束后,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凯旋而归的士卒终于踏上了归途,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可我们却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为什么?

长期戍守边疆的生活在士兵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作,他们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 。他忧伤的想起当年离开家乡时,正值春天,柳丝低拂;而如今重返故乡,却是寒冬,雨雪迷濛。离开家乡的日子,家乡是不是已物是人非了呢?家里白发又亲身体是否安好?从小青梅竹马的她是否已嫁为人妻?家里长年无人打理的田地是否已然荒芜?年幼的弟妹可受过他人欺负?带着种种的忧虑,那个身影颤颤危危的走向更加浓重的飞雪深处,眼前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这两句写景诗,打动后世千万千万善感的心灵,辗转千百年流传至今。为何?音韵缠绵悱恻,画面唯美动人。记得清人王夫之在评论这两句写景诗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离家之时,正值春日,微风抚面,杨柳轻拂。美则美矣,却要离乡背井,这一去,又不知归来何年,甚至生死难料,还不知能否再重返故乡,好生让人黯然神伤。(乐景写哀)

学生仿写:

2.归来之时,正值寒冬,雨雪纷飞、归途艰难。何等凄凉,虽是重返故乡,这一来,又怕是双亲老去,甚至长眠地下,亦不知能否与她再相见,何等让人肝肠寸断。(哀景写哀)

延伸:其实,诗词作品中有许多以乐写哀的作品,试举几例。(生) 老师示例,《红楼梦》里,贾宝玉成婚那晚,大观园里灯火绚丽,丝竹悦耳,张灯结彩,而这些反而增强了林黛玉内心的苦楚,最后让她在痛不欲生中撒手人寰。(一倍增其哀)

桃花满天飞,女子容颜渐渐暗去,失去血色。

(三)作为一首征战诗,并不需要描写战火硝烟,也不一定展现刀光剑影,更不需要呈现厮打拼杀,然而我们依然可以独辟蹊径,展现出战争艰苦甚至惨烈。诗是怎么做到的?

心理刻画——“忧心”的情感侧面反映战争的艰苦。

生活细节——居无定所,奔波劳累,以及我军装备。 景物描写——杨柳、雨雪衬托。

四、导演创意

《画皮》导演将《采薇》改编成一首爱情歌曲,而今天,我们要尊重原著重新编导。全班分三组,分别对“离乡”“战场”“归乡”进行导演设计。

第14篇:李薇事迹

李薇同志事迹材料

李薇同志目前在黑龙江省新合作臵业有限公司前期部任前期报建员,自大学毕业起从事房地产行业至今已经10年了,在这10年的工作中,她办理过手续的项目建筑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多年的磨练使其自身各项素质不断得到提升,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前期部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和整体经营计划,组织管理各地产项目的前期开发手续办理工作,按时办理各项目开发所需证件,保证公司各项目的顺利开发。由于黑龙江省新合作臵业有限公司是成立不久的新公司,从她加入到公司的第一天,她便积极响应公司领导提出的相关要求,既借鉴同行业一些大公司的先进管理制度经验,又结合公司的实际特点,从部门的制度完善着手,先后完善了《前期部岗位职责》、《前期部工作流程》、《前期部管理制度》、《前期部档案分类标准》、《前期部绩效考核标准》等各项前期工作制度,为前期部及时步入正轨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

2012年大力推进双榆树项目进程是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双榆树项目投资额比较大、涉及占地范围广、各项前期手续较繁琐,因此要达到2013年年初全面开工的工作目标,则是对前期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前期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配合公司的进度,保障全局计划的完成,李薇同志克服了前期部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精密筹划,细致安排,努力工作,保证了项目前期工作一直按照计划在顺利进行,为公司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房地产业是一个业务分类极其广泛的行业,尤其是前期工作,需要适应不同的政策,了解不同的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为了能够把工作做好、做细,她在熟练掌握各项办事手续、章程规定的基础上,还时刻要求自己要及时掌握新政策、新规定,不仅在加强自己部门业务不断学习的同时,及时洞察政府新政策新导向,为公司项目规划提出新问题、新建议、新要求。工作中她时刻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历练人格,先做人后做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头脑中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协调公司内外关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自身更符合前期工作的要求。

前期工作与其他工作性质不同,早一天办完相关的手续就能为公司早日创造利润提供条件,因此她总是要求自己以日为工作单位做自己的计划,看看哪项做完了,哪项没做完,为什么没做完,剖析原因,尽快解决,争取做到日清,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保证了计划工作及时完成,并多次提前完成前期手续办理。

前期部算是公司对外联络的主要联系部门,不仅公司部门内部之间需加强团结协作,使工作更加顺畅;与外界联系也是一样十分重要,作为前期报建员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她在日常内部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团结、加强协作。工作中与技术部、行政部、财务部、工程部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氛围;在对外联系上,她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具体办事人员,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勤、细,办事要有耐心、恒心,多动脑、多动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也就是练好“内功”,在外办事时才能表现出高素质、高水平,才能为公司增强荣誉。

李薇同志在2012年度中,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高度服从公司及领导的安排,能较好的完成各项本职工作,特推荐为2012年度新合作集团“优秀员工”。

黑龙江省新合作臵业有限公司

二O一三年一月六日

第15篇:《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思考·感悟】

1、该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情感的诗句是哪几句? 你如何看待这几句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发现·积累】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

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 1 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拓展·创新】

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意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第16篇:孙薇事迹材料

孙薇同志事迹材料

孙薇在从事教学工作的22 年中,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领导称赞她时评价颇高:“爱岗、敬业、是教师的领头羊”;同事们提起她时推崇倍至:“好学、能吃苦、乐于助人”;学生们谈到她时尊敬无比:“善良、慈祥,就像妈妈一样”。

20年多来在小学教育的沃土中不懈的耕耘,她饱尝了育人的困难、艰辛、喜悦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爱岗,什么是敬业。对于曾经付出的心血,她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是春泥护红花的满足。她总是这样说:“一个人如果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质是根本不行的。一切要从头开始,做一名让学生认可、家长认可、学校认可、社会认可的好教师。” “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最大的收获”是她对事业追求的目标。于是她为自己定下了努力的方向。朝着这一方向,几年来她不断探索、进取、努力完善自己,去实现诺言。

勤奋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是她持之以恒的追求。她常常告诫自己说:“教师的每一点疏漏都会带来学生一生的知识或人格缺失”。为力求自己在工作中不出现任何差错,她努力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理论学习,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不怕苦、不怕累自修了大专、本科学历,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自参加工作以来,学校就委任高年级语教学文兼班主任的重任,她欣然接受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不叫苦叫累,这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在学习中,时时把握住时代的脉膊,用最新的理念,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在短短的几年中她参加了各项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实践了许多成功的方法和经验,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路子。

流血流汗,任劳任怨 。多年来,每天除了忙碌还是忙碌。身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在完成好学校的各种教学事务的前提下,同时兼代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始终把课堂当做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主阵地,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2002年,70多岁的父亲身患重病卧在在床上,每天忙完学校的各种事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来到父亲的病床前。在2002年6月六年级毕业考试之际,她父亲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念叨着,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啊,望着班里80多位孩子,她只能委屈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了......这也一直成为她埋在心底的痛。就这样在小学课堂的这块净土,她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丰富了实践经验,也提高了理论基础和教学本领,使她在教学这块领地越干越爱,越干越钻。在教学一线摔打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各种荣誉和成绩也向她飞来。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竞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多次面对全县语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熟记成语》,《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008年5月在课程改革汇课中获得一等奖。2010年4月苏教版第八册《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获一等奖,并获课堂教学一等奖。

2008年顺利通过中学高级职称的评定,2008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中队辅导员,2009年被评为睢宁县学生最喜爱的教师,2010年被评为睢宁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睢宁县第二节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

与此同时,还积极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孩子,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发扬团队精神,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减负首减分数压力》《低年级口语交际要以生为本》《把握好阅读训练的重点》《老师,你就是为我缝补翅膀的人》《施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让识字教学像花一样在孩子心中绽放》《语文教学,该静的地方一定静》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奖。并且成功获得省、市级课题立项。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她也委屈过,抱怨过,但她始终认为“爱岗、敬业”是一个老师最起码的道德。花儿懂得春雨的无私,白云知道蓝天的胸怀,月儿理解阳光的慷慨,她相信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烂漫。相信勤奋、务实、聪颖的她,将一如既往在教育的天地里倾洒才情,挥舞开拓犁铧。实践她的座右铭:挚爱+务实+超越=生命的精彩!

第17篇:采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2.把握《采薇》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卫风 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二、导入: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2.指一名学生朗读(或学生集体朗读) 3.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出示投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4.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5.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 出示投影:

岂曰/无衣?↗反问语气,升调。 与子/同袍。↘肯定语气,降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表现军情紧急,快连) (感叹,降调)

(解说:诗是需要反复诵读的,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无衣》的慷慨雄壮,可以把握主人公的感情起伏变化,如《氓》中女主人公的由欢快到沉痛的感情变化)

四、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内容,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出示投影: ①识记字音、字形、释义:

将(qiānɡ):愿,请。 咎(jiù):灾祸。 贿(huì):财物。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耽:沉溺。 言: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衣:上衣。 俟(sì):等待

袍:长袍,相当于现在的斗蓬或披风。 裳:下衣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②识记通假字:

“于”通“吁”:于嗟,叹息 “泮”通“畔”:边岸 “说”通“脱”:解脱 “译”通“褘”:内衣 “爱”通“薆”:隐藏 “归”通“馈”:赠送 ③识记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 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

第二课时

2、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

一、二章

三、五章 第六章 (诗句)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第三课时 采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

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完成《考一本》相关练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第18篇:采薇 学案

高二对口语文

编写:刘晓蓓

《采薇 》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

3、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了解《诗经》

《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

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三、

学生诵读、翻译。

1.学生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2. 思考: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3、重章叠句的好处是什么?

4.找出文中情景交融的佳句

5.写出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6、交流: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译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分三个层次:

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19篇:幽蒂薇

品牌故事:

Ulric De Varens 品牌介绍 - 来源于Ulric De Varens 官方介绍

UDV是个在法国有着26年悠久历史的香水品牌。1981年UDV的创始人ULRIC DE VARENS先生从法国欧莱雅辞职后就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品牌的香水。在其后的26年中UDV化妆品品牌一直贯彻“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性价比的产品”的概念来服务大众,公司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研制和生产、创新、时尚、现代、个性化的香氛产品。并致力于提供消费者最佳性价比的产品,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愉快满意的消费氛围。 UDV在这26年的流行精品市场中,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和人人都能买得起的价格赢得了世界化妆品行业的赞誉,在过去的十几年来其销售增长速度也一直名列前矛。并成功的于2001年5月巴黎股票交易所上市。UDV公司2006年3月2日获企业创新奖,由法国希拉克总统在爱丽舍宫颁发。 现在UDV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我们普通大众消费者的身边。法国幽蒂薇香水化妆品安徽营销中心于2004年7月10日在合肥正式成立,成为合法的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并委托上海飘香露贸易有限公司全权负责UDV香水和护肤品在中国的灌装、生产、由安徽嘉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市场开发和销售等事宜。 法国幽蒂薇香水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是一家法国公司驻上海的办事机构,成立于2004年。主打产品LILY和UDV 两个品牌的香水,及VARENS护肤品。总公司幽蒂薇集团具有25年流行精品市场经验,73%的产品在国外市场销售。其过去10年来的增长速度在法国企业中名列前茅。2001.5月公司在巴黎股票交易所上市。其后四年来,已逐步取得业内人士的认可。在法国女士香氛市场中位居第二。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芬兰、波兰、英国、土耳其、罗马尼亚、中国、美国、乌拉圭均有分支机构。

现在的UDV香水大部分是上海生产的。

我给进介绍一款啊,

UDV她香水30ml

产地:法国

名称:UDV POUR ELLE她女士香水

品牌:幽蒂薇

适合肤质:任何

品牌:幽蒂薇

香调:东方花果香调

前调:梨、西西里岛佛手柑

中调:五月玫瑰、中国水仙纯香、茉莉、铃兰

基调:佛罗伦萨鸢尾、白麝香、弗吉尼亚雪松、印度檀香、波旁香草、汤加豆

UDV POUR ELLE”糅合了原始的清新的梨汁,同时巧妙搭配玫瑰、茉莉和铃兰,散发幽雅、迷人风采。底调以白麝香为主,配合珍贵的木香和甜美的香草,更使该款香水令人难忘。 香味特色:融合玫瑰、茉莉、水仙、铃兰等多种花香 *

留香时间:两天左右

适合性格:成熟、性感的白领女性

这个牌子的香水很女人,问到也不是很淡的,比较浓。还有一款幽蒂薇-LOVE LETTER BY情书女士香水。是果香的。

但是他的设计很好,瓶子蛮有意思的。

第20篇:采薇教案

采薇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教学重点:

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

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

(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1)话题和情境设计 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 ? 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 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上述问题,教者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 A) 乡愁即家园之思 B) 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C) 漂泊、远游、战争。 (2) 文本研习的主要方向

A) 仔细阅读

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 B) 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C) 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D)

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E) 你以为结尾一章前四句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以上问题设计不可一律,但在引导文本研习、展开对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研习。

以上问题的要点包括:(参考)

A) 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

B) 《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 C) 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D)

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E) (见仁见智)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4、拓展延伸:

你读过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马薇薇演讲稿.doc》
马薇薇演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演讲稿主持词代表发言庆典致辞民主生活会发言表态发言专题发言对照检查材料开场白感言大全发言稿欢迎词台词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