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评课

2020-03-02 07:22: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相遇问题》评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遇问题,会用线段图整理数学信息和问题,重点要让孩子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我校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

1、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并能自主地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本着“从生活入手—抽象成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应用生成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搭建数学模型

本节课,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一个相遇问题的“点”的学问,而是引领学生通过对这个“点”的探究,建构一种数学模型,形成解题策略。张茹老师在设计时大胆放手,首先给学生一个探究提示,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究的提示,首先自己动手用线段图来整理信息和问题,然后根据线段图进行分析,逐步理解了数量关系,进而列出算式,建构数学模型;最后借助多媒体直观、多彩、形象、生动的演示,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量关系。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了学生之间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学生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体现较好。

下面,我仅就李奎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首先,李老师通过学生演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再由自己和一名学生演示两地不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了相遇的概念。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相遇、两地、同时、相向”的含义。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制作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自己独立解答,然后通过网络查看其他同学的解法,从而探索出了相遇问题的两种解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其次,李老师注意总结提高,建构新知。通过改变教材中问题直接呈现的方式,用学生熟悉、有趣的教学情境(金玲和小丫在学校相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获取、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充分体现了教者较好的教学观念和驾驭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 最后,课中网上交流学生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了适当的点评、导拔和鼓励。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真是一节有新意、有思考的课! 本节课的美中不足是:

首先是教师能否再多引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每一步的含义,因为这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小括号的应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是教师能否适时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

《相遇问题》教案设计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

重叠问题评课

《相遇问题评课.doc》
相遇问题评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