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束艺术

2020-03-02 09:04: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束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能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但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其实收束也是语文课堂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只重视导入,忽略收束,这就好比学生的文章有了精美的开头,结尾却不尽如人意,这不显得有些狗尾续貂了吗?写作如此,教学何尝不是这样。下面我就收束谈谈我的看法:

一、概括总结,勾画提要。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收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例如:叶圣陶的《夜》,我们可以这样收束:“这篇小说写于1927年,放映的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亲,她经历了由悲痛到愤怒、又懦弱到勇敢心理过程,反映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小说用了明暗两条线索,此外,心理描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了气氛”这样,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有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归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了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课外,引来活水

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导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寻求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例如:“课文《孤独之旅》可以这样收束,课文主人公杜小康是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学校,离开人群随父亲外出放鸭,来到空旷的芦苇荡,这种空旷的孤独使得杜小康走向成熟文章选自《草房子》,这是一本美丽的,轻灵的少年读本,希望大家下来阅读这部小说。”这样能使学生由已知去收获未知,通过阅读全篇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卒章显志,升华感情

在教学终了之时,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作电话,揭示,真正做到“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比如: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讲完《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是这样收束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正体现了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社会、命运斗争时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就是悲壮!一个人失去了悲壮,就失去了力度;人生失去了悲壮,就失去了尊严;一个民族失去了悲壮就不可能强盛而只有怯懦和胆怯!”这样收束,学生怎能不受感动呢?

四、巧设悬念,思考回味

课堂的尾声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念迭出,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起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比如《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可以这样结束:骗子之所以能行骗成功,就是抓住了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或是不称职的。所以,所有的去看了衣服的人回来都对皇帝进行了赞美,这下皇帝也按奈不住了,他也要去看看,那么他会看见什么呢,他会怎样游行呢?”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导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也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五、对照比较,加深理解

有比较,才有鉴别。进行比较对照,才能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完《台阶》后可以比较一下《背影》,同:都是些父亲的文章,都是以小见大。异:《背影》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台阶》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这样一比,既能让学生温习旧的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的知识的理解。

六、检查作业,巩固成果

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的怎样,老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设计一些问题来巩固所学内容。比如,教学文言文总要就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进行抽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事实证明必要的测验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个老师手术课堂的方式不同,但不管怎样,最终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

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束艺术.doc》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束艺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