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3-01 23:04: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立足课堂、重在养成;依托学情、探究展示---学期经验交流稿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 葛君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断努力改善我们的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现象,认为高中语文学习无从下手的惧怕心理仍然令人担忧。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剖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进行了梳理,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特别的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还未摸透,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就开始按部就班,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开展新课的教学,以自己的愿望将学生引入预先设计的“圈套”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教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的种种弊病暴露无遗,于是责怪声此起彼伏,怨声载道,有怨前段教师教的不扎实的,有怪学生学习习惯差的„„其实,笔者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分析不够,才导致师生间出现格格不入的局面。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把握教学起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构成新知识、新智慧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联系中学教材,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课前也可深入班级,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起点,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前,我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到学生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学生们大都对毛泽东的诗词有很大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我以《沁园春•雪》复习回顾进行导入,设置“我心中的毛泽东”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认识,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而在这其中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点拨、归纳和提炼。这样不仅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自主探究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统称为学习品质,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激励、调控作用的角度,可将学习品质划分为勤奋、好胜、沉稳、归因、调适等五大因素群每个因素群中的一个核心的特征,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等。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我们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信心不足。大部分学生没能从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自我否定现象严重,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逃避,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已久学习态度不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失调,叛逆心理使他们和老师、家长对抗。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入学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中语文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而这一点恰恰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学习才能逐渐实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认为高中语文不好提分,认为考试内容与课本的知识关联性小,因此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初中不同,高中语文学习重在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我们的课本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工具。其次,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必修二古文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的背诵篇目更是让学生头晕眼花,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不已,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因此,我把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游褒禅山记》放手交给学生去讲。首先我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下发到各小组,然后由小组长统一安排本组成员的任务,两天的准备时间,最后课上分组汇报。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大大的提高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顺利完成的老师布置的任务,加深了对课文所说的“学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正视学生的认知差异,落实练习分层

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必须做好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将终身面对差异。而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优化教学策略,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实现减负和增效的双赢,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而分层教学中尤其要改变以往的命令式、强制性、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让优秀生“吃好”,又要设法让学困生“吃饱”,既满足优秀生喜欢接受挑战的愿望,又兼顾学困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让他们也能凭着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如在一次周记检查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有雷同现象,把他们叫来谈话才知道,这些同学很少有练笔的习惯,因此对于这种没有题目范围的周记实在是无话可说,只能从网上或者其他同学那里抄袭来应付老师。针对这样的情况,再布置周记时,我设置了三类要求:A 没有范围的随笔B有题目的小作文C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最后一种是针对那些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按照句—段—篇这样的模式进行训练。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性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提高。这样有意识的进行分层训练,不但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减少了弄虚作假的现象,而且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因此,教师要立足学情,舍得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前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的反应情况、在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的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

依据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立足学情分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注学情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