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访的调查报告

2020-03-02 15:08: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有关家访的调查报告

王敏娜

调查时间:2011年1月3日至2011年1月31日 调查地点:太村镇

调查对象:太村镇中心小学

五、六年级学生和家长 调查方法:在本次家访中,我们采取了登门走访的形式 调 查 人:王敏娜赵玉萍赵小梅

调查分工:赵玉萍负责问卷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赵小梅负责问卷调查表的统计和分析,王敏娜负责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倾听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思想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

问卷调查内容:

发放问卷:183回收问卷:182 回收问卷率:99.5%回收有效率:98.9%

二、调查分析:

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处理的基础上,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同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交流的情况,我们作出了以下的一些分析。

(一)分析家访的必要性

1、对于老师的家访,75.7%学生是欢迎的,8.3%的学生不欢迎老师家访,16%的学生无所谓。据调查,学生不愿意班主任家访,也令人深思。其理由主要有:班主任来找我家准是告状;我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希望班主任管得太多了;老师和家长都挺忙的,就别再耽误他们的时间,给他们添麻烦了;家里房子小,老师来了不方便等等。

2、对于家访,87.8%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的,有93.7%的同学认为是有效果的,且有76.8%的同学认为对品德、生活和学习都有效果,只有6.1%的学生认为没有用。从调查中可见,家访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教师要好好把握机会,经常适时家访,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84%的学生家长热情接待,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希望老师家访,特别是希望老师直接上门。有的家长认为家访应一年2~3次或以上,说明了家长对老师家访的重视和迫切,只有极少数家长认为不用家访。

(二)分析家访的目的性

2.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家访是对自己的关心和沟通,与家长交换学生各方面情况,帮助自己进步,但仍有4.4%学生认为老师的家访目的是为了告状。从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欢迎老师家访的,虽然少数学生怕老师家访,据调查可知学生其实并不反对家访,很多学生表示,家访一是怕老师向家长告状,二是怕家长向老师告状。这种双告状日子特难过。可见,学生不反对家访,只是希望老师在家访中内容有所更新,多些鼓励和沟通。

(三)分析家访所面临的问题

1、对于老师的家访有69.1%的同学愿意在场,有22.1%不愿意在场,其中不愿意在场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认为老师家访是把自己的缺点及错误告诉自己父母,他们不愿意让老师和家长同时指责自己,更怕老师或家长不尊重他们,让他们当众出丑,很没面子。

2、在老师的家访后,有86.2%的家长能与子女平等交流,可见大多数家长能有良好的教育方式,但仍有12.7%的家长要痛打子女,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可能也是学生不愿意老师去家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分析家访的现状

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家访是有必要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问卷中反映只有9.4%的学生有过家访,还不足十分之一,可见我们有很多老

师没有充分利用好家访这种有效手段去教育学生,是我们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遗憾。

三、思考与对策

1、多种形式的家访相结合

从问卷中显示,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而且学生普遍认为欢迎教师家访,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得用好这一种教育方式,做到普访、随访、定访相结合。教师个别家访与集体家访相结合。首先为了沟通师生感情,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做好班级工作打下基础,教师对多数学生家庭普遍访问一次即普访。其次,在教育教学中发现“苗头”(问题)随时家访,即随防,它可以起到及时忠告或纠正的作用,促进班风建设稳步发展。随访也可由学生主动发出邀请,教师应邀而进行家访。第三,教师与家长采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联系即定访,它适用于重点教育对象,如在学习或言行上已有不良表现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等。过去传统的家访,基本上都是班主任的专利,但教育是一项合力工程,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关心、帮助、指引,提倡在家访中灵活变通采用教师个别家访与科任老师集体家访相结合,可使家访的内容更全面,效果更明显。

2、赋予家访新的内涵

对很多同学来说,不论成绩好与坏,表现如何,对\"家访\"总会抱有一点敬畏心态,甚至不欢迎教师家访。家访,在大家传统的记忆库中是个贬义词,因为在家访中老师往往讲坏的多讲好的少,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形成一定的定势,让学生片面地认为只有表现差了或成绩倒退了才会“招致”家访。老师要想达到家访的目的,只有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才能做好家访工作。而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也就一定要富于家访新的内含,家访并不一定是“告状”,还应该有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对班干部为班级辛勤工作要表示感谢,当然,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也应该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同时,家访可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习环境,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的教育方法,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让家访更有艺术性

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让家访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家访必须要有艺术性。

适时:包括适当的时机和家访过程的时间要适中。家访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在学生生病、受伤或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出现,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起到用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要把握整个过程的

时间,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

适度:批评和表扬要适度。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要讲究交谈的艺术性,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步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四、结论

我们农村小学家访工作还很不足,我们要从思想上,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家访,能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而且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弥补和延伸。虽然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使它显得有点陈旧,但我们相信它是电访、信访(包括发电子邮件)所无法替代的,我们有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学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提出问题,最后与家长商讨在现实的情况下,怎样教育子女的具体方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为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让他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

家访调查报告

住宿生家访调查报告

家访调查报告(优秀)

家访调查报告(二)

家访调查报告(一)

家访活动调查报告

班主任假期家访调查报告

家访调查报告(周学寅)

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假期家访调查报告

家访

《有关家访的调查报告.doc》
有关家访的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