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修辞

2020-03-02 04:54: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演讲与修辞格的使用

摘要:自古以来,修辞与演讲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演讲离不开修辞,修辞也借着演讲越发完善。演讲作为一种口头上的文体,包含了比喻、设问、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格。没有修辞的演讲是空洞的、乏味的、让听者昏昏欲睡的。有了修辞的修饰,不仅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修辞格演讲比喻设问排比

“修辞术”这一术语的原文是tekhne rhetorike,即为“演说的艺术”,它包括立论的艺术和修饰词句的艺术。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修辞术的解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修辞从一出生就和演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专为演讲而生的艺术。我国汉朝文学家刘向也说:“辞不可不修,就不可不善。”在演讲的时候,运用修辞不仅能够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富有说服性、感染性,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美的享受,让他们可以随着演讲的进行,情感起伏,动起心弦,让他们时而紧张,时而轻松。而没有了修辞的演讲,则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像是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不仅不能达到演讲该起的作用,反而会让听众昏昏欲睡,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演讲中注意修辞的使用则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试从常用的修辞格来浅析修辞演说的关系。

一、比喻

比喻,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人类各种语言中普在存在的修辞格。通过使用比喻的手法可以讲两个有内在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可以给人一种形象上的感官印象,加深人们的感受。

因而在演讲中使用比喻,可以可以使所说的东西更加的形象化,有利于听众们感同身受。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是直接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并出现像、好像、如等喻词。比如丘吉尔的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德军突然发动大举进攻,好像一把锋利的镰刀,紧紧围逼住北部联军的右翼和后方。这里运用的是一个最直接的明喻,将德军比作“锋利的镰刀”厉害无比,与后面的敦刻尔撤退的奇迹产生对比,表现出了联军的勇敢和机智。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是乙。喻词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如约翰威尔逊我将领导大家并尽我所能:因为这就是美

国,这是一块未曾跨越的沙漠,是一座尚未攀登的山岭,这是一颗人际还没有到过的星球,是沉睡在未开垦土地中的硕果。在这里将美国暗喻成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沙漠、山岭、星球,变现出约翰认为美国潜力十足,有足够的信心来领导美国继续前进,用这样的暗喻方法,既能使语言生动活泼,也让民众们充分的相信美国所具有的潜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借喻,是本体和喻体都不出现,直接将甲说成说乙。在卡特的接受民主党总统提名的演说中道:但是在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种领导无方的局面,是我们的幻想遭到破灭,我们见到了一堵墙耸立起来,把我们和我们的政府分隔开来。这里讲民众与政府之间的隔阂用一堵墙来形容,表现出了卡特的不满和忧心。

虽然比喻可以让我们的演讲生动形象,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

1.所用之比应该新鲜生动,不能够总是举一些陈词滥调的东西,同时所用之

比不能是太偏太难懂的,要联系到所演讲对象的知识文化水平。

要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情感等的差异,即注重语境性。例如,在中国

狗多为贬义,而西方则是褒义,那么一个中国人在对西方人的演讲时就不

能够将狗做贬义使用。

二、设问

设问也是演讲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是演讲者通过提问的方式过渡文章或是与读者交流,在演讲中所使用的设问分为四种,即标题设问,开头设问,中间设问和结尾设问。这四种设问所具有的效果各不一样。

标题设问,就是在标题中抛出问题,如列宁的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奋斗,陈云的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拜伦的死不能使工人俯首听命,威尔逊的变化意味着什么都是在标题中设问,这样的设问方式,能够引起听众们的思考和兴趣,也是演讲者对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总体的概括方式。

开头设问,梁启超的人权与女权第一句话是:请君看我这标题,一定说梁某人不通:女也是人,说人权自然连女权包括在里头,,为什么把人权和女权对举呢?这是典型的开头设问,这样的设问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主题的作用,演讲者将自己的观点以提问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引起听众们的兴趣。

文中设问,就是在文中提出问题,这样的设问,可以使演讲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起承转合,也可以造成一种情感回旋起伏激荡,加强文章的气势。如罗荣桓入关作战紧急动员:恐怕等不的同志们回去,部队就要动员了,怎样动员法呢?刚才我们开了一个会,我在这里说这么几点。。。

结尾设问,就是在演讲的最后提出问题,这种设问可以给听众留下了足够的思考,回味无穷。同样是那篇《入关作战紧急动员》,在最后罗荣桓说:全国胜利的时候已经到来了,这是对自己斗争历史做总结的时候了,你为什么在这做总结的时候当孬种呢?要在干部群众中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要大家鼓起这把劲儿。这里最后的设问,就是告诉所有的战士们不要在最后关头退缩,以问句的方式让战士们自己思考他们到底该怎么做。

三、引用

亚里士多德说:“格言,如前所述,是对一般事理的陈述,听众听见他们原来持有的对个别事理的意见化成了一般的说法,会感到高兴。。。这是使用格言的好处之

一。”这里的格言也就是我们一般在演讲中的所引用的材料。它可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感情色彩。

例如梁启超在《人权与女权》中:“庄子说的好:’水之积不厚,则其大盘也无力。’诸君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他所演讲的对象是女子师范学校的女大学生们,2.她们普遍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梁启超在这里引用庄子的话既是以先贤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是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女大学生们一种文化上的交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同样的还有公刘的在联邦德国各界名流举行的鸡尾酒会上的致答词:请诸位猜一猜,我在那座旧羊舍里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希腊神话中著名的金羊毛的故事,金羊毛不仅象征着财富,还象征着冒险和不屈不挠德意志,象征着理想和对幸福的追求。伊阿宋为了寻找金羊毛,历经艰险,一路跋涉到了外高加索山脉之麓的科尔克斯,终于在毒龙的把手下得到了他。公刘在这里用金羊毛的故事不仅是因为座下的都是外国人,用希腊神话可以拉近距离,缩小文化差异,同时用金羊毛的象征也表现出演讲者对两国关系的期待和盼望。

四、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密切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连贯的句子排列起来就叫排比。在演讲的时候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演讲的气势,感染听众。一般排比句式多用于政治性的演讲以及悼念性的演讲中,又让人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威力。

如莫洛托夫的悼念高尔基:高尔基是天才的语言艺术家。。。高尔基是伟大人民的儿子。。。高尔基是劳动人民的忠实朋友,是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鼓舞者。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演讲,莫洛托夫在最后用排比的方式表现出了高尔基伟大的一生及人民对他的沉重哀悼。

又如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庆贺人民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这是一篇政治性的演说,毛泽东用三个气势强烈的比喻来表达他内心的激动之情,喜于言表。

但在使用排比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1.运用排比要首先考虑主题和内容的需要,不能为了排比而排比,如果

只是为了追求形式堆砌辞藻而用排比,就会显得牵强附会。

2.使用排比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内在逻辑顺序,不能想当然的使用,在那

篇悼念高尔基的演说词中,它是按,从语言文学家到人民的儿子到伟

大的共产主义者的逐级递进顺序来的。

五、比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或寄情于物,或托物言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深思。比拟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强语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剧效果,把精彩的论述与模形拟象的描绘融为一体,既能给人理性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如纳吉尔力的统一新里程碑----在诺贝尔物理奖受奖仪式上的祝词中说:这就意味着,例如电子和中微子是属于同一个家庭的粒子,中微子是电子的同胞小弟弟。这虽是一句很简单的比你局,但是他风趣幽默的将原来两个复杂而专业的物理关系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了我们。

除了这五个之外,演讲还经常会用到的有换算。

换算也叫数据,是指在演说中运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以增强表达效果,强化可信度。这种修辞格多用于经济方面的演讲,尤其像现在经济所占的地位如此之重,在每年的政府财政汇报,公司年终总结等方面都会有大量的使用。运用这些数据,为演讲的内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让人信服。

还有借代,如冯玉祥国庆演说:“冯玉祥12岁当兵,1946年退役,做了55年丘八,看不出捆绑的壮丁能打胜仗。”“丘八”本是民间对兵的戏称,用在这里,是在调侃中隐含对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政府的无情戏谑,用借代的这种修辞不仅

妙趣横生而且更显老将军辞锋之犀利,抨击之有力。

在演讲中还能运用夸张,对偶,反衬,重复,省略等多种修辞格来润色和增强演讲词的的文采及效果。

肯尼迪就职演讲修辞

英语演讲与修辞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奥巴马就职演讲主要修辞

肯尼迪就职演讲之修辞分析

英语课堂幽默与修辞

浅析广告与修辞

修辞与翻译(明喻)

修辞

修辞

《演讲与修辞.doc》
演讲与修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