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学习心得

2020-03-04 02:37: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急诊急救培训后学习心得

通过一个多月的急诊急救基础知识、预案及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了我们年轻医生整体素质、辨别病情及诊断的能力、沟通能力、知识技能和急救技能。减少恐惧和担心,增加工作信心,提高工作效率。累但充实着。作为超声科医生,下面对一些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知识做一点汇报:

急腹症

一、概念:腹腔内盆腔内及腹膜后组织或脏器发生了急腹腔内、盆腔内及腹膜后组织或脏器发生了急剧性病理变化而产生的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

二、分类

急性炎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

急性盆腔炎

急性穿孔:急性胃肠道穿孔

急性梗阻及急性狭窄:胆道蛔虫、胆管结石、肠梗阻、肠套叠、肠梗阻、肠套叠、输尿管结石 卵巢蒂扭转

急性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腹部卒中、肝、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卵巢滤泡、黄体破裂

三、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

观察病人的全身状态和各种表情。

例如:内出血---病人面色苍白、头出冷汗,四肢厥冷、行动缓慢、轻度不安。

1 炎症---腹痛剧烈、常呈被迫体位,活动受限、呼吸受限。 梗阻---肠型或局限性不对称性的肿块。

辅助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 胰淀粉酶X线 心电图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1、检查方法:病人一般不需特殊准备,探测盆腔需充盈膀胱时,可通过导尿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00ml使膀胱充盈。

2、常规扫查:

⑴对腹腔脏器全面了解,根据病史重点检查。 ⑵变换体位,探头适当加压。 ⑶确定病变后,注意有无并发症存在。

3、腹腔游离气体的扫查

线阵探头、肝前、膀胱上方(抬高臀部)超声检查的局限性:胃肠内气体的干扰。

病变早期如炎症,超声诊断较困难。 胃肠穿孔部位不可能直接显示。

(一)、急性阑尾炎:

一•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正常阑尾直径≤7mm,超声不显示(有报道:国内显示率约61%)。

病理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声像图表现:

1.阑尾呈蚯蚓或腊肠形肿胀,其内径成人>7mm,儿童>6mm,壁厚>3mm,横断呈

2 “靶环”征,单纯阑尾炎内部显示为低回声,坏疽型阑尾炎回声强弱不均质。 2.阑尾腔内可伴有强回声及声影(粪石、积脓、积气等)。 3.阑尾周围非均匀性强回声、减低性包块、界限模糊—脓肿。 4.盆腔可见液性暗区。 5.超声麦氏点压痛(+)。 鉴别诊断:

阑尾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输尿管结石

2、宫外孕

3、卵巢肿物蒂扭转

4、急性盆腔炎

4、急性盆腔炎

5、黄体破裂

6、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阑尾炎

3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二)、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上腹突发性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有的可伴黄疸,WBC升高。

一、胆囊的生理解剖

正常胆囊:长度7--9cm ;宽3—5cm;容量40—60ml。肝细胞每日分泌600-1000ml 胆汁功能:储存、浓缩、排出胆汁。

4

二、检查方法

1.准备:早晨空腹(晚餐素食第2天早晨检查)般在24小时内观察胆囊功能收缩查)一般在24小时内观察胆囊功能,收缩1/2为正常(若显示不清、素食3天检查)

2.方法:肋间及肋缘下,沿着胆囊的长轴切,侧位在右肋缘切扫。

三、正常胆囊的超声测量值

1.长径4.5---6.7cm

宽径1.8---2.8cm 2.壁厚

1---2mm 3.若长度>10cm以上为胆囊肿大; 4.若长度

四、病理分型: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轻度肿大、壁轻度增厚,胆汁正常或略混浊。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壁增厚、可见散在小脓肿、胆汁混浊。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坏死穿孔、腔内脓或血性积液。

五、声像图表现:

5 1.单纯性胆囊炎:胆囊轻度增大,张力高,壁轻度增厚。 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壁增厚大于3mm,呈“双边”征。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壁高度增厚,大于5mm,且薄厚不规则,为无回声或强回声不等,腔内积脓,可有结石回声,穿孔胆囊周围积液。 4.超声莫非氏征(+)。

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

胆汁内透声差内、有悬浮沙砾样结石

6

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并结石

胆囊形态缩小,壁呈“双边”征

7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概念:是由于结石、蛔虫、肿瘤或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 病理:胆管扩张,管壁水肿增厚,黏膜面溃疡,管腔内脓液或脓性胆汁积蓄。 临床表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Charcot三联征),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 声像图表现: 1.肝外胆管扩张

2.胆管壁明显增厚,边缘模糊,壁内可出现水肿暗带

3.管腔内异常回声,局限性斑点或絮状回声,亦可模糊不清。可沿扩张在胆管探及梗阻原因。

4.胆囊肿大,腔内有絮状或团状回声。

5.肝大、实质回声增强、不均、肝内胆管扩张。可并发肝脓肿。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四)急性胰腺炎

概念:是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突然升高,以及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分泌物(主要是胰酶)自体消化的过程。

8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突发腹痛,向左肩、腰背部放射,反复呕吐,腹膜炎体征,体温正常或中度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中毒症状重。 声像图表现: 水肿型胰腺炎:

1、胰腺均匀性增大。

2、胰腺回声正常或均匀性减低。

3、肿大的胰腺可使下腔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受压变形。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1、胰腺显著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缘轮廓模糊不清。

2、腺体回声非均匀性增强,有小片状的低回声区或液化无回声区。

3、胰腺周围积液。

4、腹腔积气、胰腺无法显示(建议CT检查)

9 病理:

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轻型):胰腺肿大,间质水肿、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包膜紧张度增高,可有轻度局部脂肪坏死。

2、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重型):胰腺实质的坏死、水肿、血栓、脂肪组织坏死。

急性胰腺炎

(五)、急性盆腔炎

病理类型:

1、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常见产褥感染)

2、急性附件炎。

3、盆腔脓肿。

临床表现:发热,下腹痛(双侧),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少数患者可伴有肠道及膀胱刺激症状,如腹泻,大便中黏液,尿频尿急等。 超声图像:

10

1、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轻度:子宫无改变或略增大,内膜回声略增高。重者:子宫增大,壁厚,宫腔内少量积液。伴有附件炎和盆腔积液的表现。

2、急性附件炎:轻度:经腹超声无明显变化,阴道超声可见输卵管轻度增厚。重度:双侧输卵管增粗,管壁回声增强增厚。卵巢增大,盆腔可有积液。

3、盆腔积脓:盆腔内可见不规则的不均质包块,内部可有囊实混合回声,后方回声增高,子宫可显示不清。 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2、异位妊娠破裂等。

急性盆腔炎

(六)、胃肠急性穿孔

病理分期

11 穿孔期 反应期 腹腔炎期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在30--60岁,男女比例约15:1,暴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创伤,洗胃或

x线钡餐检查为穿孔的诱因。

2、突发剧烈腹痛,持续性,刀割样难以忍受,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肢体发冷,反应期症状可稍减轻,腹膜炎期症状有渐冷加重。

3、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和右下腹为重、板状腹。 超声图像

1、腹腔内游离气体--移动性等距横纹征(即腹壁软组织下方呈等距离横纹状多次反射的强回声带,后方脏器被气体遮盖而显示不清或不完整,气体随体位改变移动,但回声特点不变)。

2、腹腔内积液,其内有中等回声斑点。

3、上腹部包块(大网膜对穿孔部位的覆盖,包绕及局部粘连),局部压痛。

4、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气腹及胃肠道气体与肺部气体鉴别

胃肠胀气----反射弥散、混浊,为固定形态的强回声,后方衰减呈“瀑布征”,体位改变时气体回声亦可随肠蠕动活跃变化,气体反射不能延伸到肝前间隙;肺部气体----气腹与肺下缘气体回声相互重叠,但呼气时肺部上移与腹内气体分离

12

胃肠道急性穿孔

腹腔扫查:上腹部肝前、脾前均可见强回声气体,随体位改变,右肝下,结肠间隙、盆腔肠管间隙均可见浑浊积液,厚度

(七)、胆道蛔虫

病理类型:

1、胆道感染。

2、胆道出血。

3、急性胰腺炎(胆汁逆流或蛔虫钻入胰管)。

临床表现:突发剑突右下方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向肩背部放射,屈膝、捧腹、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含有胆汁 超声图像

肝外胆管扩张(中度),肝内胆管不扩张,胆囊无改变。扩张的胆管内可见双线样高回声带,称“双管征”。实时观察胆管内有虫体蠕动。

(八)、肠梗阻

13 病因分类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超声图像

1、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小肠内径>3cm、结肠内径>5cm。

2、肠黏膜皱襞水肿、增厚,“琴键征”。结肠可见结肠袋。

3、蠕动异常,早期增强,晚期麻痹消。

4、腹腔积液,短期内液体增加--肠绞窄。 肠梗阻声像图

(九)异位妊娠

一、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为2%,为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异位妊娠部位: 1.输卵管壶腹部 2.峡部 3.伞端 4.间质部 5.腹腔 6.阔韧带 7.卵巢 8.宫颈

15 异位妊娠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约占95%,其中:壶腹部占78%,其次:峡部,伞端,间质部

二、病因

炎症、手术史、发育不良、辅助生殖技术、宫内节育器节育失败、盆腔肿物  炎症:主要病因。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损伤输卵管粘膜,流产或分娩后--输卵管周围炎;结核杆菌--结节性输卵管炎。  输卵管手术史

 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过长,肌层发育差,粘膜纤毛缺乏,憩室。此外,精神因素影响输卵管蠕动--运卵异常。  辅助生殖技术:卵巢,宫颈,腹腔妊娠多见。  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内膜炎症,改变输卵管蠕动。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压迫输卵管,影响管腔通畅。

三、输卵管妊娠结局  输卵管妊娠破裂  输卵管妊娠流产

16  陈旧性宫外孕  继发性腹腔妊娠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虽较少见,但后果严重,因此部位接近子宫腔,管腔周围肌层厚,血运丰富,破裂常发生于孕12-16周,破裂犹如子宫破裂,往往短时间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此孕早期,一旦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虽无异位妊娠症状体征,均需积极手术治疗,以杜绝严重后果发生。

17

 陈旧性宫外孕可能有腹痛,阴道少许流血或无流血,血或尿HCG阳性或阴性,但盆腔B超:附件区包块,结合月经异常,一般可做出诊断,包块大需手术治疗。

诊断

异位妊娠临床表现:症状 1.停经:有20--30%无停经史

18 2.腹痛:为主要症状。隐痛,胀痛,撕裂样疼痛,肛门坠胀感,肩胛部放射性疼痛,胸痛。疼痛剧伴恶心,呕吐。

3.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暗红色,有时患者误认为月经。此时应追问,此次流血是否较既往正常月经推迟,且量少。 4.晕厥,休克 腹部包块

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体征

1.一般情况:精神状态,表情,面色,生命体征,脉搏(异常出现于血压下降之前,增快--血压正常;细速弱--血压下降,减慢--休克后期) 2.腹部检查:腹膜刺激症

3.妇科检查:附件区或下腹部压痛,或拒按,宫颈举痛,阴道后穹窿触痛,

血β-HCG:2天增加1倍,若倍增时间>7天,诊断。 孕酮:10-25ng/ml,诊断。若>25ng/ml,则异位妊娠可能性小。  B超:附件区包块不一定是异位妊娠

19  1.无回声团块--单纯卵巢囊肿可能  2.混合型团块--异位妊娠可能

 3.混合型团块伴强回声光团-卵巢畸胎瘤  4.无回声伴均匀细密光点--卵巢巧克力囊肿

阴道后穹窿穿刺可协助鉴别腹腔积液性质,抽出液体:  1.暗红色不凝血  2.淡红色血水  3.淡黄色液体

20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

2、非手术治疗

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或虽然已流产或破裂但胚胎已死亡,包块局限,已无明显内出血,在监测血β-HCG的同时进行非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主要方法 1.保守手术:输卵管切开取胚

适应症: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对侧输卵管切除或已有病变的;患侧输卵管破坏不严重的。

特殊部位:1)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更靠近输卵管粘膜)宫角部楔形切除+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氨甲喋呤肌注化疗,复查血HCG.

2)宫角部妊娠(靠近宫腔侧上方)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吸引器吸出胚物组织,术后氨甲喋呤肌注化疗,复查血HCG。

21 持续性异位妊娠:残余滋养细胞继续生长,再次出血等异位妊娠症状。术后监测HCG,术后1天下降<50%,或术后2周下降<术前的10%,诊断。及时给予氨甲喋呤。

2.根治手术:切除患侧。破坏严重无法保留;已生育1-2孩;同侧输卵管再次或3次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药物保守治疗原则: 1.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 2.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 3.血β-HCG<2000U/L, 4.无明显内出血 5.无药物治疗禁忌症。

氨甲喋呤1mg/kg,肌注,在治疗第4天,第7天,测血HCG,若治疗后4-7天HCG下降<15%,则重复剂量治疗,每周测HCG,期间需动态监测盆腔B超,观察症状体征。有异常随时手术。

米非司酮:75mg口服共300mg,联合杀胚作用。 药物治疗前需检查肝肾功能。

22 异位妊娠病人术前处理

1、平卧位。

2、监测生命体征。

3、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4、吸氧。

5、阴道后穹窿穿刺。

6、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

7、给家属交代病情。 药物治疗患者的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尤其腹痛和阴道流血及肛门坠胀感。

2、卧床休息。

3、定期监测β-HCG及盆腔B超。

4、清淡饮食。

5、发现异常随时检查,必要时手术。

通过这次多方位综合培训,使我增强了对医院工作的热情、自信心,掌握了常见病的急诊急救程序及对病情一般鉴别诊断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力争同样的错误,不会第二次出现。

23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孕产妇急诊急救演练

第九章 骨科急诊急救

急诊急救培训计划

急诊急救流程全新

孕产妇急诊急救演练

急诊急救培训方案

急诊急救模拟训练总结报告

《急诊急救学习心得.doc》
急诊急救学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