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

2020-03-04 00:30: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7题)

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 D 起施行。

A、2009年10月1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5月1日 D、2010 年4月1日

2、A 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3、A 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乡镇部门 C、教育部门 D、气象部门

4、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主要由 D、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构成,各业务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A、信息网络业务 B、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 C、公众气象服务业务 D、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 D ,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A、灾害评估 B、灾害救助情况 C、灾害应急处置情况 D、灾情发展情况

6、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 。

A、形成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 B、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 C、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D、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

7、根据乡镇自动气象站观测网规划,要求每个乡镇建设 A 套2要素以上自动气象站,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观测。

A、1 B、5 C、10 D、20

8、现代天气业务以预报的 C 发展为标志。

A、数字化 B、网格化 C、精细化 D、定量化

9、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是 C A、T639 B、T213 C、GRAPES D、GFS

10、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 D 规定。

A、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B、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 B ,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A、气象综合观测设施 B、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 C、气象应急设施 D、气象灾害观测系统

12、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 A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 B、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气象信息员参与

1 C、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气象志愿者参与

D、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气象应急联系人参与

13、环境气象观测包括: A、紫外线、花粉、负离子、酸雨、空气质量等要素观测。

A、灰霾 B、海洋观测 C、高空探测 D、风能观测

1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进人、晋升、晋级公示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选人用人 B 和气象人才队伍的活力。

A、标准 B、公信度 C、满意率 D、机制

15、加强编制外人员管理。研究制定编制外人员管理办法,探索人事代理用人机制,用好各类人才资源。 C ,编制外人员参加岗位培训、职称评审等可参照在职人员的相关规定执行。

A、信息公开 B、监督管理 C、兼顾公平D、评估考核

16、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坚持 B 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建立各类人员考核结果与培训、晋升和晋级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A、集中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级管理 D、统筹管理

1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 A 。

A、准确率和时效性 B、准确率和覆盖率 C、满意度和时效性 D、满意度和覆盖率

18、公共气象服务任务从对象上可分为面向决策部门的 D 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公众气象服务和面向特定用户的 D 气象服务。面向不同的对象,服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则有所不同。

A、决策 特殊 B、政府 专业专项 C、政府 专门 D、决策 专业专项

19、到2010年,初步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综合气象服务平台,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率达到 C 以上,常规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C 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86%以上。

A、90% 85% B、80% 95% C、85% 90% D、80% 80% 20、完善全国灾情直报系统,实现灾情发生后 A 小时内初报灾情, A 小时内上报重要灾情,12-24小时内上报调查后灾情。

A、2 6 B、3 6 C、2 5 D、3 4

21、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完善各种手段综合运用、覆盖城乡社区、立体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做到“土洋结合、群专并举、多管齐下、迅速高效”,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事业、C ”。

A、进家庭 B、进城市 C、进学校 D、进郊区

2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 D 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A、灾害性天气预报 B、气象灾害等级 C、灾害防御 D、气象灾害预警

23、根据新的岗位设置要求,合理安排和使用好 C ,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A、引进人才 B、后备人才 C、现有人才 D、骨干人才

24、抓好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转换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以聘用制度和 B 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A、未聘人员安置 B、岗位管理 C、分级管理 D、分配激励

25、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 D 部门、社会公众、

2 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A、相关 B、管理 C、有关 D、决策

26、现代天气业务以预报的精细化发展为标志,精细化的预报是指准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涵盖不同天气现象、适应 C 用户需求的预报。

A、所有 B、个别 C、不同 D、特殊

27、发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 B 决定启动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A、中国气象局 B、国务院 C、国家应急办 D、国家减灾委员会

28、《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20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 D 体系,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A、气象预报预测 B、公共气象服务 C、气象综合观测 D、气象现代化

29、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包括: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气象服务、C 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A、农业气象服务 B、民航气象服务 C、公众气象服务 D、预报预测气象服务 30、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C 的选拔标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

A、政治坚定 B、以才为先 C、以德为先 D、素质优良

3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审批以及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审批由 A 实施。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直辖市、区气象主管机构 C、地市气象主管机构 D、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3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主要包括___A__ ____,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保障等系统。

A、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 B、自动、人工观测系统

C、卫星、雷达观测系统 D、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观测系统

33、气象事业是 D 社会公益事业。

A、科技型、基础性 B、基础性、科技型 C、基础性、公益性 D、业务型、科技型

34、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主要由 D、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构成,各业务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A、信息网络业务 B、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 C、公众气象服务业务 D、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35、到 B 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A、2015 B、2018 C、2020 D、2025

36、B 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

A、海上气象观测 B、综合气象观测 C、地面气象观测 D、高空气象观测

37、加快 A 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A、预报预测精细化 B、预报观测精细化 C、中短期天气要素精细化 D、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3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

3 势信息以及 D ,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A、灾害评估 B、灾害救助情况 C、灾害应急处置情况 D、灾情发展情况

39、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要加强 A 以及农村、社区、企业的气象服务。

A、海洋 B、学校 C、山区 D、工矿

40、加快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发展 C 业务,提高空间天气灾害监测和空间环境变化预警能力。

A、海洋天气预警预报 B、地面天气预警预报 C、空间天气预警预报 D、综合天气预警预报

4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 B ,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A、气象综合观测设施 B、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 C、气象应急设施 D、气象灾害观测系统

42、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 A 工作。

A、气象灾害监测 B、气象灾害预警 C、气象灾害预报 D、气象灾害防御

43、D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A、乡级以上 B、镇以上 C、市级以上 D、县级以上

4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 C 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A、加强 B、改善 C、完善 D、提高

45、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平均间距为 B 千米左右,分布相对均匀,优先考虑关键地区和敏感地区。

A、80 B、100 C、110 D、50

46、到 C 年,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整、技术先进的现代天气业务。

A、2011 B、2012 C、2015 D、2016

47、建立全球 C 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5公里分辨率的分析与预报系统。优化全球模式动力框架和垂直坐标,改进极区和大地形区的处理方案。

A、15公里 B、20公里 C、25公里 D、30公里

二、多项选择题(36题)

1、国办发〔2006〕3号文件明确,气象事业是 BD 社会公益事业。

A、公益性 B、科技型 C、专业性 D、基础性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 CD 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A、气象部门 B、各级防汛办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有关部门

3、随着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基础支撑不足、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ABCD A、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有待提高

B、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观测站网布局的科学性有待增强 C、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4 D、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和效益发挥有待加强。

4、综合气象观测和信息业务包括: ABC A、地面观测和地基遥感系统 B、以气球和飞机等为观测平台的空基遥感系统 C、以低轨和高轨卫星为观测平台的天基遥感系统 D、风能观测系统

5、现代天气业务包括 ABCD 以及合理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内容。

A、数值预报 B、天气预报 C、产品检验评估 D、综合分析预报平台

6、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ABC 等方面。

A、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 B、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 C、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 D、天气预报业务

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 ABC 等所造成的灾害。

A、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 B、低温、高温、干旱

C、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 D、泥石流、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和霾

8、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 ABCD 等内容。

A、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 B、防御原则和目标

C、易发区和易发时段 D、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

9、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由 ABCD、服务于气象业务的行业其他力量组成。

A、国家级科研机构 B、国家级业务单位

C、省级科研所 D、区域中心与省级业务单位

10、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 ABCD 等内容。

A、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B、预防与预警机制

C、应急处置和救助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1、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成果的应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使教育培训____ACD_ ____。

A、制度化 B、长期化 C、规范化 D、科学化

12、按照_____A ____、_____B ____、____D_ ____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体系建设,努力满足现代业务发展的需要。

A、使用 B、引进 C、监管 D、培养

13、《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要做好气候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做好 A 的气象服务和 C 工作。

A、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 B、气候评估 C、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 D、气候监测

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___A__、气象灾害预警 C 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 D 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A、警报 B、预报 C、信号 D、启动

15、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体系,重点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的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业务____A_ ____、服务队伍_____B ____、服务机构_____C ____、服务管理规范化。

A、现代化、B、专业化 C、实体化 D、科学化

5

16、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重点是发展以提高气象服务 C 为目标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以提高预报预测 D 为核心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以面向预报服务业务和发展需求且能连续、稳定、可靠运行为重点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使其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业务体系。

A、覆盖面和精细化 B、准确率和满意率 C、覆盖面和满意率 D、准确率和精细化

17、现代天气业务以提高天气预报的 D 和 C 为核心。

A、数字化 B、网格化 C、精细化 D、准确率

18、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原则是: ABCD 。

A、需求牵引 B、公益性 C、科学性 D、以人为本、普惠公平

19、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目标,未来五年,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 A 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 B 以上。

A、95% B、90% C、85% D、100%

20、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重点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和公共气象服务机构的建设,努力实现 ABCD A、服务业务现代化 B、服务队伍专业化 C、服务机构实体化 D、服务管理规范化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事业是: A、B、D 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A、经济建设 B、国防建设 C、生态建设 D、社会发展

22、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强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 A、B、C,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协助政府、指导公众和生产部门做出正确的决定。

A、科学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综合性

23、随着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基础支撑不足、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A、B、C、D A、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有待提高

B、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观测站网布局的科学性有待增强 C、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D、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和效益发挥有待加强。

24、未来五年,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 C 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 E 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

A、90% B、85% C、95% D、90%

25、建立各类气象灾害 A、承灾体 C、灾害 B 和 D、风险等级的评价模式; A、危险性 B、损失程度 C、易损性 D、风险指数

26、实现 A 公里分辨率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区域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和 B 公里分辨率区域中尺度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业务化运行,

A、30 B、5-10 C、25 D、6—12

27、做好 A、B、C 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雪)、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A、灾害性

B、关键性

C、转折性

D、主动性

6

28、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 A、B、C、D 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科学防御 B、部门联动 D、社会参与

29、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A 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D 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A、防御原则 B、防御建设 C、防御设备 D、防御设施

30、从事 C、D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

A、通讯 B、建筑 C、电力 D、通信

3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的 A、B 和 C 工作。

A、监测 B、预报 C、预警 D、预测

32、加快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密布设,发展 A、B、GPS/MET水汽观测、C 和 D 的遥感气象探测系统和空间天气探测系统。

A、风廓线雷达 B、雷电监测 C、专用飞机探测 D、气象卫星构建

3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 A、B、C、D、等内容。

A、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B、预防与预警机制 C、应急处置和救助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34、现代天气业务包括__B_、___C_、产品检验评估、___D___以及合理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其突出特征体现在天气业务核心技术和支撑手段的现代化,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业务产品的精细化和业务分工的专业化。

A、天气警报 B、数值预报 C、天气预报 D、综合分析预报平台

35、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主要由____A_ _、____D_ _和____C_ _构成,各业务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A、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B、科技创新业务 C、综合气象观测业务 D、气象预报预测业务

36、环境气象观测包括的要素为 ABC 。

A、灰霾、紫外线、B、花粉、酸雨 C、负离子、空气质量 D、雾

三、判断题(40题)

1、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3、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宗旨是提高整体水平,发挥总体效益,切实增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4、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为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综合地基、空基、天基观测手段,全面获取气象及其相关信息的系统。(√)

5、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由国家级科研机构(“一院八所”)、国家级业务单位、省级科研所、区域中心与地市业务单位、服务于气象业务的行业其他力量组成。(×)

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覆盖面。(×)

7、气象部门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

8、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成果的应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使教育培训制度化、科学化、长期化。(×)

9、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情况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0、2010年,要加大与各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力度,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的建设,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达到80%以上。(×)

1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12、从事电力、通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

13、省级气象部门负责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工作。(×)

14、到2100年,基本上形成以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卫星观测系统和移动观测系统为主要平台,以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为主要架构的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15、我国天气业务已经全面形成了以数值天气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以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为工作平台,预报员综合应用各种观测资料、技术和方法制作各种时效天气预报产品的技术路线。(×)

16、针对气象灾害不同特征,通过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在SWAN平台下实现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人机交互识别和报警功能,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业务。(×)

17、建立以国家级和省级为主体的预报业务体系,完善国家级专业预报中心和省级专业化预报岗位设置,强化国家级和省级的预报业务和指导能力,形成集约化的业务布局。(×)

18、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

19、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职责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监测信息。(×)

20、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8

22、从事电力、通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

2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24、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25、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市(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2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2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8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

29、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30、对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实施,不得妨碍气象灾害救助活动。(√)

3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3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

33、二级站主要根据各地业务服务需求进行布设,重点补充东(西)部地区,进一步改善国家级观测站网布局的密度、覆盖度和均匀性。(×)

34、发展现代天气业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关键环节,是适应“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根本保证。(√)

35、近10年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5%,台风

24、48小时路径预报和沙尘暴数值预报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6、以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以MICAPS系统为平台,逐步从以天气尺度分析为主的业务向天气尺度与中尺度分析相结合的业务转换。(√)

3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9

38、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39、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并投入业务,具有每15(10)分钟以内上传一次数据的能力。(×)

40、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气象部门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事迹

依法行政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行政许可法)

党课基本知识复习题

现代礼仪考试复习题1

气象观测员个人总结与气象部门年终总结

地面气象测报岗位上岗考试复习题

地面气象测报岗位上岗考试复习题

关于印发《浙江省气象部门编外用工

信托业务基本知识

优抚业务基本知识

《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doc》
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