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读书报告

2020-03-03 19:06: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无损检测技术》读书报告2014书写格式

目的:掌握无损检测中的射线、超声、涡流、磁粉、渗透等基本测试方法,以及无损检测在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对各种测试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初步学会正确选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查评价工程构件质量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版面格式:

1、读书报告名称应正确,如:

2、应体现自己的相关信息,必须正确。包括: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学年学期。

3、学习态度良好、字迹、版面应清洁,手写8000字左右,图、表全由手工完成,统一用“南阳理工学院稿纸”。

二、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1、无损检测的基本概念、发展

2、无损检测的特点和应用

3、常用无损检测种类

三、常用无损检测技术掌握情况:

1、射线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2、超声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3、涡流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4、磁粉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5、无损检测新技术(至少2项),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结合自己掌握无损检测技术情况和兴趣自选一实例。包括有以下内容:

1、检测的对象

2、使用的检测方法

3、无损检测过程

4、检测(评价)结果

5、针对本检测实的想法和改进

五、读书总结:10 总结:包括:学习过程、认识、开拓思考、以及对本课程的改进意见,专业创新等。

参考文献:至少5篇篇2:《无损检测技术》读书报告评分依据 《无损检测技术读书报告》评分依据

一、版面格式:10

1、读书报告名称应正确

2、应体现自己的相关信息

3、学习本课程的时间、地点

4、学习态度、字迹、版面应清洁

二、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1、无损检测的基本概念、发展

2、无损检测的特点和应用

3、常用无损检测种类

三、所选无损检测技术介绍

1、所选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2、所选无损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所选无损检测技术仪器与设备

4、所选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方法

5、所选无损检测技术常用标准

6、所选无损检测技术检测评定

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

1、检测对象

2、检测方法

3、检测过程

4、检测结果

五、总结:10 总结8 参考文献2篇3:南阳理工学院《无损检测技术》读书报告2014书写格式

《无损检测技术》读书报告2014书写格式

目的:掌握无损检测中的射线、超声、涡流、磁粉、渗透等基本测试方法,以及无损检测在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对各种测试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初步学会正确选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查评价工程构件质量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版面格式:

1、读书报告名称应正确,如:

2、应体现自己的相关信息,必须正确。包括: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学年学期。

3、学习态度良好、字迹、版面应清洁,手写8000字左右,图、表全由手工完成,统一用“南阳理工学院稿纸”。

二、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转载于:无损检测读书报告)

1、无损检测的基本概念、发展

2、无损检测的特点和应用

3、常用无损检测种类

三、常用无损检测技术掌握情况:

1、射线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2、超声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3、涡流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4、磁粉检测技术,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5、无损检测新技术(至少2项),包括:概念、基础知识、仪器与设备、常用标准、检测评定。

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结合自己掌握无损检测技术情况和兴趣自选一实例。包括有以下内容:

1、检测的对象

2、使用的检测方法

3、无损检测过程

4、检测(评价)结果

5、针对本检测实的想法和改进

五、读书总结:10 总结:包括:学习过程、认识、开拓思考、以及对本课程的改进意见,专业创新等。

参考文献:至少5篇篇4:无损检测技术试验报告 201—201 学年第学期

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飞机结构防腐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姓名:

学号:

实验一超声波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检测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应用局限性。

2、熟悉超声波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使用垂直探头和斜探头探测试件内部缺陷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

体型号)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被测试块和耦合剂

三、实验原理

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1、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

2、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

3、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4、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

1、探头连接:将直探头、斜探头或其它类型探头与超声波探伤仪相连接。

2、超声波探伤仪基本参数的设定:根据探伤构件的材料、外形尺寸及选用的探头类型,调节、设定超声波探伤仪的声速、声程等检测参数。

3、仪器校准:利用标准校准试块,校准仪器,设定仪器零点。

4、涂耦合剂:在探伤区域内涂抹耦合剂。

5、进行探伤操作。

五、实验结果描述

1、在纵波检测法中:工件无缺陷时,只显示始波和底波,当工件有缺陷时,在始波和底波之间出现一个伤波,当缺陷横截面积很大时,将无底波,声束被缺陷全反射。

2、在横波检测法中:横波检测可以弥补纵波检测的不足之处,近表面检测能力高。因为横波穿透能力差,所以检测一般无底部回波,在缺陷的地方只有一个伤波出现。

六、回答思考题

1、简述超声波检测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答: (1)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

(2)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 (3)缺陷定位较准确;

(4)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5)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6)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2、说明纵波探测法根据什么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答: 设探测面到缺陷的距离为x,材料厚度为t,从示波器始波t到伤波f的长 ??度为,从始波到底波的长度为,可得x=()t。由此,可求出缺陷的位置。?? 另外伤波高度随缺陷或损伤增大而增高,所以可由伤波高度估计缺陷或损伤的大小。当缺陷或损伤很大时,可以移动探头,按显示缺陷或损伤的范围求出缺陷或损伤的延伸尺寸。

3、分析超声波探测法中使用斜探头产生横波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在超声波检测中使用横波探测来辅助纵波探测。

答:

斜探头产生横波的特点:

当把斜探头接触到构件上时,超声波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因为两者都是固体,反射波和折射波都存在纵波和横波,如图所示。图中,上部是第一种介质,其声速为c1,声压为p1,下部是第二种介质,声速为c2,声压为p2,l为入射纵波,l1为反射纵波,l2为折射纵波,s2为折射横波。

一、固体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当入射角αl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αl增大到第一临界值(第一临界角αlcr1)时,纵波折射角βl2=90°。因此,当入射角大于第一临界角时,在被检测构件中,只有横波射入。用斜探头检测时,如果被检测构件中的折射波同时存在纵波和横波,会给判断缺陷和损伤带来困难。因而,检测时要适当调节探头入射角(即斜楔块的角度),使入射角大于第一临界角,让被检测构件中只有折射的横波。 当入射角继续增大到第二临界角(αlcr2)时,横波折射角βs2=90°

。如果入射

角大于第二临界角,横波也将全反射。当入射角等于第二临界角时,只在构件表面存在表面波。

超声波检测中使用横波探测来辅助纵波探测的原因:

纵波检测受仪器盲区和分辨率的限制,表面和近表面检测能力低。横波检测可弥补纵波检测的不足之处。用纵波探头检测,工件中垂直于谈侧面的缺陷或损伤不易发现。因此,常辅以横波检查。横波波长短,检查缺陷能力比纵波高,波束指向性较好,分辨力强。 实验二涡流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涡流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涡流检测深度的影响因素。

2、了解涡流检测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局限性。

3、熟悉涡流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涡流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

体型号)

涡流探伤仪、带三条不同深度划痕的试样

三、实验原理

涡流检测法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在检测线圈上通交变电流(即激励电流),会在线圈的周围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初级磁场),如果将线圈靠近被检测的导电工件,工件内会感生出交变电流——涡流,涡流的大小、相位及流动形式等受到试件导电性、导磁性、形状尺寸、裂纹缺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涡流在工件及其周围产生一个附加的交变磁场(次级磁场)。这个磁场的磁力线穿过激磁线圈时,就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流,它的方向与激磁线圈中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同。这样,检测线圈中的磁场就是激励电流和涡流共同感生的合成磁场。既然涡流受到试件导电性、导磁性、形状尺寸、裂纹缺陷等多因素的影响,由涡流产生的次级磁场也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检测线圈中的合成磁场同样受到影响。因此,通过测量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变化量可以确定次生磁场的变化量。如果试件表面(或近表面)有裂纹的话,势必使涡流的流动发生畸变而影响次级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反应出试件出缺陷的情况,这就是涡流检测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1、首先应对试件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试样表面对探伤有影响的附着物。

2、连接探头和涡流探伤仪。

3、仪器使用前,应先通电一定时间,使之稳定,然后才可选定试验规范和进行探伤。

4、操作仪器菜单,设置合理的检测参数。

5、必须在保证适当和正确的探伤性能的情况下来选定探伤规范。要把探伤仪器调整到能充分探测出所定的缺陷,而将缺陷以外的杂乱信号排除掉。 (1)探伤频率的选定。通常选择能把指定的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检测出来的频率作为探伤频率。 (2)选择线圈。首先要使所选线圈能适合于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同时要使之能探测出指定的对比试块中的人工缺陷。 (3)探伤灵敏度的选择。它是在其他调整步骤完成之后进行的,要把指定试块上的人工缺陷的显示图像调整在探伤仪显示器的正常动作范围之内。 (4)探伤仪有平衡电桥时,应让试件在实际探伤状态下,放在无缺陷的部位进行电桥的平衡调整。 (5)对装有移相器的探伤议,要调整相位角,使指定的对比试块中的人工缺陷能最明显地探测出来,并将缺陷以外的杂乱信号排除掉。

6、用选定的规范进行探伤时,如发现探伤规范发生变化时,要立即停止探伤,此时应重新调整并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进行探伤。

五、实验结果描述篇5:材料测试与控制技术基础读书报告及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材料测试与控制技术基础

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0年6月

材料测控知识点概述

检测是科学地认识各种现象的基础性的方法和手段。从这种意义上讲,检测技术是所有科学基础的基础。检测技术又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是具有特殊性的专门科学和专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检测技术也正在迅速地发展,反过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同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相类似,测量装置(传感器、仪器仪表等)作为科学性的感觉器官,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企业的科学管理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企业越是科学地高度发展,越需要科学的检测。

一.检测系统

一个具体的检测系统由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及显示装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装置组成。有时还存在着实验激发装置(如下图)。

系统的特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和输入的关系,为了真实地传输信号,系统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特性,常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来描述。

(一)静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是在静态标准下进行标定的,并可由此做出静态特性曲线。曲线可由一个相应的代数方程来描述: y?a0?a1x?a2x2?....?anxn 检测系统的主要静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变差等;其余还有灵敏限,分辨力,精确度,准确度,精密度,漂移等。 1.线性度。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各种原因,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线形的。通常用检测装置的标定曲线与某种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程度作为线性度的一种度量,以输出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其大小,即: ?max ?i???100%?f?s δi:线性度;△max:特性曲线与参考直线的最大偏差;△f.s:满量程输出的平均值。 2.灵敏度。指检测装置在静态测量时,输出量的增量与输入量的增量之比的极限(希望为常数),即: s? 灵敏度越高,系统反映输入微小变化的能力就越强。在电子测量中,灵敏度越高往往容易引入噪声并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及测量范围,在同等输出范围的情况下,灵敏度越大测量范围越小,反之则越大。 3.变差。当输入信号变化方向不同,对应同一输入值输出的值不同,输出量之间的差值,称之为滞后误差或变差。 ?n?|?hmax|?100%?f?s δn:滞后误差;△hmax:输出在正反行程间的最大滞后量;△f.s:满量程输出。

(二)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指的是当输入信号随时间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微分方程来描述。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希望测试装置具有线性时不变性。

二.传感器系统 1.传感器作用与分类

传感器是借助检测元件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信息的装置。又由于目前传感器转换后的信号大多为电信号。因而从狭义上讲,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它是检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传感器的分类:

(1) 按传感器输入端被测物理量分类:机械量、热工量、物性参量、光学量、化学

量等。

(2) 按传感器输出端被测物理量分类:电参数型传感器:被测量使传感器本身的电

参量r、l、c改变,这种传感器工作时必须有外加电源,故又称为无源型;

电量型传感器(发电型):被测量使传感器产生电动势、电流、电荷,所以又称

为有源型,如热电偶、压电型传感器等。但由于能量有限,通常还要接放大器。

(3) 按能量关系分类: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例如:热电 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

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

(4) 按传感器结构参量是否变化分类: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

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压电传感器;结构型,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

现信号转变,例如: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 2.电参数型传感器

被测量使传感器本身的电参量r、l、c改变,这种传感器工作时必须有外加电源,又称为无源型。 (1)电阻式传感器

即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引起电阻器阻值改变的变换元件。电阻变化量又通过中间变换器(如电桥)转变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便可进行测量、记录。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可靠性高、输出信号大。电阻式传感器基本类型有三种: a.利用电刷来回移动,改变l,也称电位器式传感器,用于检测线位移或角位移。按结构形式,分线绕式、薄膜式、光电式等;按输出特性,分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 b.利用应力、应变使电组丝变形,改变?、l、a,而改变r,称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一般用于检测应力、应变等参量,或通过弹性元件来测量力、位移、压力、加速度等物理参量。

c.利用热或其它物理量使传感器的?变化,如检测温度。

(2)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通过电容传感元件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

3.电量型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输出量为电量(电压、电流、电荷),如: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能量控制型传感器(pn结、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常用检测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是在不损坏工件的条件下检测工件表面或内部的缺陷,又称无损检测,主要有: 1.零件应变和应力状态的检测技术,包括应力检测和计算及残余应力的检测。常用电阻应变法、磁弹性法、x射线衍射法、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残余应力测量等方法。 2.材料表面性能电测技术,包括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如样块比较法、触针式表面轮廓仪法;覆盖层厚度的检测,如磁法、涡流法、超声法、射线法、光学法、电容法、微波法、热电势法、石英震荡法等。

3.工件表面缺陷电测技术,可用涡流探伤法(一般材料)和磁力探伤法检测。 4.工件内部缺陷电测技术,主要方法有x射线法、超声波法、均为非电量电测法。

四.温度检测

温度的测量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即接触式测温法和非接触式测温法。接触式测温是使被测物体与温度计的感温元件直接接触,使其温度相同,便可以得到被测物体的温度。非接触式测温是温度计的感温元件不直接与被测物体相接触,而是利用物体的热辐射原理或电磁原理得到被测物体的温度,如全辐射温度计、光学高温计、光电高温计、比色高温计、红外测温计等。

温度计常用的有: 1.热电阻温度计。其被广泛地用于低温及中温(-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目前应用范围已扩展到1~5k的超低温领域。同时,在1000~1200℃的高温范围内,也具有较好特性。常用的有铂热电阻、铜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等。 2.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是基于热电势效应原理的测温用传感器,热电势由接触电势、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有均匀电路定律、中间温度定律、中间导体定律、标准电极定律等。常用热电偶有:铂铑-铂铑、铂铑—铂、镍铬-镍硅(铝)、镍铬-铜镍 (康 铜) 等。

五.流量检测技术

流量的基本概念包括:瞬时流量(流量)、总流量(累计流量)、体积流量(qv)、质量流量(qm)。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紊流和层流、雷诺数等概念。 流量计有容积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流体阻力式流量计、测速式流量计等。 1.容积式流量计:主要有椭圆齿轮流量计和腰轮转子流量计两种。椭圆齿轮流量计是借助于固定的容积来计量流量的,与流体的流动状态及粘度无关。当通过流量计的流量为恒定时,椭圆齿轮在一周的转速是变化的,但每周的平均角速度是不变的。由于角速度的脉动,测量瞬时转速并不能表示瞬时流量,而只能测量整数圈的平均转速来 确定平均流量。 2.差压式流量计:是利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或均速管时产生的压力差的原理来实现流量测量的,其中用节流装置和差压计所组成的差压式流量计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流量计。 3.流体阻力式流量计:分为转子流量计,其在工业上和实验室最常用;靶式流量计,是以管内流动的流体给予插入管中的靶的推力f来测量流量的一种测量装置。 4.测速式流量计:主要有涡轮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其中涡轮流量计主要由涡轮、导流器、壳体和磁电传感器等组成。当流体通过流量计时,推动涡轮使其以一

定的转速旋转,此转速是流体流量的函数。而装在壳体外的非接触式磁电转速传感器输出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涡轮的转速成正比。因此,测定传感器的输出频率即可确定流体的流量。 六.成分检测技术

所谓化学成分是指一种化合物或混合物的组成分子、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和比例。依据工作原理,可将成分分析仪器分为8类:电化学、热学式、磁学式、光学式、射线式、色谱仪、电子光学和离子光学仪、依据其它原理工作的成分分析仪器。依据仪器的工作对象,又可将成分分析仪器分为:气体成分分析仪器、液体成分分析仪器、金属成分分析仪器、酸碱度成分分析仪器等。本章主要讲述气体和溶液成分分析仪器。

1.氧含量测量:测量气体中含氧量的仪器有两类:磁性式氧分析仪和氧化锆探头。 2.红外线气体分析测量:主要依据对红外线的吸收特征来分析气体组分含量。在气体中,单原子气体和同原子的双原子气体(如ar、he、h

2、n2等)一般不吸收红外线;而不对称结构的双原子或多原子气体(如co

2、co、ch4)则对红外线选择吸收。

3.水蒸气的含量测量:由于水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混合气体中,水蒸汽饱和汽压所对应的温度而测得其相对含量。这个温度就是水的露点,实验中通常露点被认为是气体中水蒸气开始起雾(即有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温度。常用测定露点的仪器有露点杯、氯化锂露点仪和光电式露点仪等几种。

七.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材料测控的一些知识,除了上述总结的以外,我们还学习了关于自动控制技术的知识,测控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另外,作为基础,我们还学习了理论误差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

材料测控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传感器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因此我们这学期的学习也是主要围绕传感器展开的,并讲了各种具体检测技术。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

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转眼就要结束了,首先感谢储老师在这一学期中对我们的辛勤教导。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生产的需要,我们在这一学期学习了关于材料测试与控制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更好的掌握了关于材料测控方面的知识。例如我们做了炉温控制的实验,这个实验完整的模拟了炉温控制这一最简单的自动控制过程。很好的阐述了“温度检测技术”这章内容。

其实这学期上课的时间并不多,关于材料测控这一课程我们只是学了些皮毛,但是这门技术的应用却很广泛,因此剩下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结合实际需要继续学习。最后希望在马上进行的考试中,能考个好成绩。

无损检测读书报告

钢结构无损检测报告

超声波无损检测报告

无损检测工作总结

无损检测论文

无损检测年终总结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管理办法

无损检测论文

无损检测工作汇报

《无损检测读书报告.doc》
无损检测读书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