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微

2020-03-03 13:08: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探微

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这也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固定不变的路子。但是在现在的新形式下,这样做好像已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虽然老师“教”的可能更起劲,但学生“学”的却越来越没有劲了。关键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已经不感兴趣了。甚至已经倦怠了。于是乎,在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下面死气沉沉,一点反应都没有。有的在看课外书,有的在玩,有的早已经走神了,更有甚者早已进入梦乡。即使有在听的,也是在听老师讲,而自己一点也不思考,对老师的引导和提问也是沉默面对。这个问题也长期困扰着我,我上课有时真的很无奈,真的没有一点积极性,也恨这些学生,他们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不珍惜机会,不去认真听讲、思考学习。是不是他们太笨了,根本就学不会?我开始也这样想,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有一天一个学生告诉我,我们班那个语文课上从来不回答问题,语文成绩也很差的男生,英语却学的非常好,在英语课上很愿意回答问题,而且成绩也很令人羡慕。这件事让我震惊了,英语能学的很好,看来不是智力的问题,关键是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好。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让我顿悟。我发现,我们都走入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中,作为老师,我们的初衷都很好,就想把我的东西全教给学生,但并没有从学生自身出发,考虑他们的兴趣及其接受能力,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结果欲速却不达。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课堂上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其关键在于老师没有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心中对语文的“火焰”,无兴趣何谈学好语文?无兴趣无怪乎上课飘飘然游弋于梦乡之中。于是,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不甚浅陋总结出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欠缺兴趣的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简洁,学生不易吸收。这一个问题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在教学中容易形成顾虑,害怕因为自己的遗漏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欠缺,所以在备课时,往往死抓课本,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原则,尽量达到全面,反而有时候事与愿违,导致课堂内容过于冗繁,思路不清,重难点不明,学生情绪烦躁。

其二,课堂形式过于死板,不够丰富,缺乏创新。目前,为数众多的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老师讲的面面俱到,哪管学生听的晕晕乎乎,形式单一简单,千篇1律,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往往还会引来学生的反感。

其三,缺乏对学生心理的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也有诸多不同,好生与差生不一样,男生跟女生不一样,坐后排的学生与坐前排的学生也不一样,等等。这些因素往往成为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对象,成为教学的盲点。 以上几点是笔者不甚简陋探索的总结,也是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欠缺之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道了教学中的欠缺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对症下药”,从教学中来,关键还要回到教学中去,让教师学会在教学中“激趣”,让学生带着激情出发;学会变枯燥灌输为“含笑谈真理”。先就如何“激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如下愚见:

一、通过设疑问难简化教材内容,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设臵问题,以疑促思,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一篇课文上升为几个问题,简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课堂的负担,轻松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达到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笔者在教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设计了四个问题,全面概括了课文内容,这四个问题是:第一,作者从何而归?第二,作者为何而归?第三,作者归向何处?第四,作者归去感觉如何?这四个问题十分简单,熟读诗歌内容的同学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诗句作为答案,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通过对答案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向往之情,让其体会这位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的高洁的品行。 再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归纳,即“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么实现梦想?”,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不难让学生对课文的层次有个清晰的感知,同时了解了马丁〃路德〃金,这位伟大的黑人民权领袖的伟大梦想——对平等自由的不懈追求,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国五十年代黑人的生活悲惨现状,同时通过第三个问题,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斗争思想——非暴力思想即用坚忍和爱心取的应得的权利,无论从知识还是情感上都给学生强烈而深刻的体会。

教学中往往设计简短的几个短小精悍的问题,不仅大大的简化了授课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也让学生以疑促思,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的做到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目标。

二、激活课堂教学,实现多样教法,增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获得最高、最理想的效益,教师的“教”就应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形式比较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即往往都是老师就一篇课文开讲,向学生灌输文章的写作目的、内容、写作手法等,枯燥乏味,教师不断想“招数”,不断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刺激,萌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新颖导入语引趣

俗语云: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便是一节课乃至一篇课文的开始,故而新颖别致的导入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攻好这一关,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时是十分的注重课文导入语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往往会不时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导入,如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导入,我设计采用了启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畅想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形象,很多学生想到的是乔峰、郭靖等武侠人物,我就势引出一个另类英雄——烛之武,他虽然没有强壮的体魄和盖世的武功,但他却在自己国家陷入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以三寸不烂之舌击退秦晋百万雄师,化解了国家的危难,从而激起了学生认识此人的兴趣。

再如鲁迅的《祝福》一文,我便采用当堂调查的方式导入,先在学生中间进行了关于“父母在家谁做主”的当堂调查,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家中母亲做主,也有不少学生家中是父母双方都有做主,也有的同学认为家中自己最大,学生踊跃的参与调查,就此情况,我便借题发挥:如今在我们家庭中,母亲做主的大有人在,在社会上,妇女更是顶上半边天(举一些成功女性的例子),而在以前的封建家庭中,妇女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们严格的受到“三从四德”思想的束缚,忍辱负重,过着悲惨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母亲,去听听她的苦难悲歌,自然导入《祝福》的学习。 此外,有很多的文章,我往往借题发挥,这个“题”形式多样,有时候是一首诗,有时候可能是一幅画,一首歌曲等,手段多样。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给学生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让学生从忧郁的曲调中感受贾、林的爱情悲剧;教授《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时,我下载了一些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勾起人悲惨记忆的图片,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纳粹的暴行,认识历史;教授白居易《琵琶行》时,用了唐宣宗李忱给白居易写的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已怆然”,在导入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白居易的作品,等等。 (2)多样的教学手段提趣

好的导入,就像一桌酒席的开口汤一样,虽味美,让人回味,但毕竟不能长久,所以真正的重头戏还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释放自己的兴趣。

教授《陈焕生上城》时,我便发现《陈奂生上城》的结尾想象空间很大,于是,我就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文后续“陈奂生的解释”,即让学生想象陈奂生回家后老婆问起卖油绳所剩余款的去向时给予的解释,并引入了表演的手段,找了几组学生,每组由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构成,当堂“对峙”,妙趣横生。曾经还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名侦探,查明《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找到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为其伸冤。在过足了侦探瘾的同时,也从多个方面了解了祥林嫂的死,解决了对课文主旨——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感知和认同。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往往会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在教授《鸿门宴》和《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我便把《百家讲坛之王立群教授解读》搬上课堂,借助名家的观点让学生更好的解读这些名篇;《祝福》《阿Q正传》《林黛玉进贾府》,我更是将原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播放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更深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细节上的不同,揣摩创作者的意图;《再别康桥》,我是花了一节课时间,用笔记本电脑播放舒缓的配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让其感受作者那细腻的情感。……

(3)开展多样活动,体验成功乐趣

人在成功的完成一项任务后,总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稳定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表现出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愈学愈乐学;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上课睡觉可以说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研究一下这些学生的心理,多创造一些机会给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失败的情况,给予其特殊的鼓励,往往也能促进他们对你这门学科的尊重和兴趣。例如,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如“成语填空”、“猜字谜、成语”、“巧接诗句”等等,活动多样,而且每一次都给予后排学生更多的机会,并不计成败给予表扬和鼓励,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兴趣,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情绪。真正的语文课堂“活”起来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陶宏开教授说教育首先是心育,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是我们在教学中永恒的课题,也是我们长期不变要探索的课题,其任重而道远。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微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法初探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微.doc》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