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2021-01-2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改模式心得

新阮店乡小学

刘文娟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县教育局的倡导的“两抓一评”课改模式下,我认真学习和领悟“两抓一评”的教改理念,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课改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两抓一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泾滩小学 潘惠芳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欠缺,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教无定法,但各有各法,在课改的路上我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推荐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把握了40分钟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有根本的保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这一主题,语文科组经充分讨论,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精心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组织有效的语文活动,如话题演讲、成语接龙、名句串联等,这些语文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寓教于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搞包办制,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愉快。

二、切实做到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向40分钟要质量,要实效。传统语文教学,老师死扣课文,老师台上声嘶力竭的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收效甚微还不算,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以每次月测为一周期,出一定的知识点专项练习,精讲巧练,以此推动课堂效率,及弥补学考脱节的不足,同时初一初二将这些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牢了,初三时只须系统地把各知识理顺,然后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总复习。与此配套的,改革月考方式,着重检测基础知识,检查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月考出题,就可在平时的知识点专项练习中挑题目。如此,学生也会重视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贯彻大语文精神,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语文课堂教学光死啃课本不行,要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相结合,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阅读和写作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评价名家名著,精读时文美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大量阅读,可组织学生读某位作家的一系列作品,让学生研究此作家的写作风格及其写作技巧,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甚至写文学评论。还可以让学生读某类题裁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散文或其它作品的写作技巧。如此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刺激他们的写作灵感。真正做到“厚积薄发”,阅读和写作就迎刃而解了。学校还定期举行作文比赛或读书汇报演讲比赛。这样读写相结合,势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语文是一门知识面相当广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靠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实在难于满足求知欲日趋旺盛的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的配置将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派上用场,可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量丰富。语文教师要学会并善于调用网上资源,让现代化教学设施最大限度的为课堂教学服务。用媒体体播放优秀电影电视片也是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要进一步开展好语文学科竞赛和其它语文活动。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语文课外活动刺激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如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汇报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学的无穷力量,然后比较自主自觉地学习语文。组织好文学社的正常活动,出好学生作品集这本书,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变成全校学生的范文,既鼓励了录选的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营养。

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性地将语文课堂设置于课室之外,如“小记者采访”、“草地上谈人生”、社会调查等主题性语文活动,将语文的范围拉大。

语文教学的路子很长很曲折,近年来社会对语文界的批评也充斥耳鼓,作为语文老师更须自强不息,在教学中探求有效的语文教改之路。

推荐第4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阳泉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践行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基本思想,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使学生快乐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语文课改模式

以我校已有的学案教学实践为基础,在形成的具有阳泉曲初中特色的高效课堂六环节导学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形成了语文高效课堂六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自学检测——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当堂检测。

三、理论支撑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

2、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

3、钱梦龙“三为主”教学思想。

4、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法。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发动学习阶段。

1、全体语文教师统一思想,坚定理念,充分认识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激发大家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2、学习详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昌乐271高效课堂模式、听取太谷教研室主任张四宝《做智慧型教师,构建高效课堂》讲座。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以年级为单位,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小组。

2、研究改进后的阳泉曲初中课堂六环节导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及要求。

3、对导学方案的偏写进行探究,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偏写模式,提高编制质量。

4、进行导学案课堂操作培训,组织本学科教师就导学案操进行现场观摩活动。

5、向名师学习,由学校邀请名师来我校进行示范教学、指导、交流。

6、由赴灵石、太谷、山全方位、东等地深入学习的教师与本学科教师进行全角度的交流学习。让这些教师做课展示。

7、进行实践,发现典型,树立榜样,让做得好的教师进行引领、示范。

8、反复进行实践展示活动,逐步形成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改进完善阶段。

收集、整理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困惑、疑难,在深入研究、讨论后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赛课活动,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改进,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语文科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不同课型的课堂模式。 第四阶段:提炼、总结阶段。

系统整理、提炼、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推荐第5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崔召中学

2013.3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题,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调查中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的要求:

1、多读多背多写多练。

2、赏析现代文、古诗词;文言文翻译多练习。

3、多练习高考的作文类型。

4、限时训练,批改后再讲解。

5、多做高考题,以试题形式训练。

6、部分同学赞同现在“循环复习”的模式。

二、实施思路和基本要求:

1、讲究“练”:

从第二轮复习起,采用学案形式,课堂上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要实效。把练作为学生及时掌握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课堂练习,学案设计应体现下列要求:

(1)基础性。练习应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要通过课堂练习,让90%以上的学生及时掌握当堂课或上堂课所学的知识。

(2)针对性。课堂练习卷应针对高考要求,精选题目,通过真题训练或模拟仿真训练,使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适量性。

(4)适时性。根据所上课的内容不同,或上下课承接的不同,可选择上课后练或下课前练。

(5)及时性。每堂课都必须要有课堂练习。练习可当堂批,可以课后批,可有学生交换批,也可以师生共批,但必须注意及时性,尽量在当天把练习结果反馈给学生。

2、讲究“清”:所谓清,即“堂堂清”,其中包含了两层内容: (1)、基本要求:每堂课要达到“清”,即能及时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能及时掌握基础知识。

(2)、基本做法:每堂课应及时练习、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调控,视学生掌握情况,完成一个或数个练习循环,直到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为止。

推荐第6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丹阳市横塘中学 钱媛媛 212355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语文课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完完全全、形神具备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彻底地转变为一线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

1、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采用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维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这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方得新课程的精髓,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骎骎然有一柱擎天之势,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课堂教学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忽略了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2、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师生共同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3、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够到位

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种现象很常见:一是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小组合作必须是学生单个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但常常是讨论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不需要小组合作,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合作讨论。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有的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无法充分展开,讨论成了摆设。有的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三是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分工,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四是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只要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老师不能够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如人物分工讨论、书写讨论、辩论讨论等。

其次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把“自主”变成“自流”。语文新课程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老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学习方式由自己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

第三是关于课堂活动体验。具体表现在:一是活动无目的,无价值。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活动无体验。有了活动却没有应有的体验,没有应有的反思。有些语文课上的活动脱离了语言本身,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内容上偏离了语文的目标。三是活动方式单一。有些课堂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4、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不够到位

新课程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课程理念的一大进步。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这两者的关系老师们把握得并不太好,主要表现为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方式未得新课程的精髓,也显得功力不足。

首先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基本手段。理想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将问题归类、深化,从中发现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但目前许多课堂虽然学生提问很踊跃,但那些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走向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缺少生成性。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无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其次是课堂点评。这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有时学生的回答、讨论灵气四溢,袒露出思维的痕迹,可惜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缺乏深入引导和挖掘,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资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点评,也比较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评价,让人感到老师语言空洞;有的老师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高,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对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不敢加以大胆肯定,对似是而非的回答也不能给出明确的评判。

再次是教师的讲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讲授都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常规行为。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主张,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课程专家提出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之后,许多老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适应过来: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岂不正好解放了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讲得少正好掩盖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老师讲得少而不精,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充分证明新课程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的语文课能真正得到新课程的精髓,成为新课程下的好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头绪比较多,我们也无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一一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入手,梳理一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线索,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

1、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首先教的要是语文的内容,要从语文的角度实施教学。由于新课程给了我们语文老师较大的发挥空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运用多种资源,组织学生多种活动,师生之间对话频繁,教师似乎也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有时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稍一考察,就可断定其所教的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发生直接的影响。一堂课充斥了大量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是毫无关联的东西,其语文教学的效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当然什么是“语文”,什么不是“语文”,自己的“园”与别人的“田”如何辨认、由谁划分,这些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要教好语言,要读好文本,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高声诵读,也可以静静默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味。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必然少了许多。

其次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但这样一来也容易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陷入失控状态。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一堂课内容过于繁杂,也必然是对语文进行了肢解。因此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无疑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益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取舍工作,围绕学习目标,抓住主要的内容。

再次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的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

2、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一是研究文本。我们听一些名教师上语文阅读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他们的那一份从容和自信。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从哪里来?就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驾驭。我们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认真研读课文,课文中的方方面面自认为心中有数的时候,上起课来底气会显得特别足,而且对文本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无论是讨论还是讲评都会显得从容自信。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即使对文本的思考和研究达不到教参的高度和深度,但只要是我们自己进行了思考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内功”修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必定有所成就。

二是研究教法。在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渠道。我们的语文课堂既不以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也不以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从课堂表现来看,有些老师的提问缺乏导向性,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能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对课堂提问一定要加强研究。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能追问。光有问题,而没有追问,那么问题永远只能是个平面的问题,难以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也难以形成老师敏锐洞察、果断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哪怕就是追问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可能立刻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遗憾的是老师们此时常常缺乏追问而导致学生的思维“熄火”。

三是研究学生。商家常说,顾客是上帝。所以商家要千方百计地去了解、收集、研究顾客的情况特别是其需求,不研究顾客的商家必定是失败的商家。新课程则说,要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每一位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学生的情况,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也不会成为成功的教师。有人做过这样的比方:如果仍把课堂教学比作“倒水”与“装水”的话,过去教师是只顾着把自己桶里的水倒完就算完成任务,一只只“装水的瓶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水老师是不问的,而此时这些“装水的瓶子”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瓶口斜在那里,有的倒在地上,有的连瓶塞都没有打开。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一只只“瓶子”的状况,想方法把斜着的、倒着的扶正,瓶塞没打开的打开瓶塞,然后再把水准确无误地倒进“瓶子”里,这才真正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舞台上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在我们的语文讲台上是不是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人们难以细细考究。但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要上好课,非下苦功不可,这一点道理是相通的。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精彩的背后,倾注的无疑是执教者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才华和智慧。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来说,目前要走的仍是一条默默探索、负重前行的道路,特别是一些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我们只有通过刻苦自砺,才能“同期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7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彩璟小学

范晔

金秋十月,我校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深深体会到以前那种“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得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我校配备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充分的彰显。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多媒体课件给我们带来方便,灵活有实效的显著优点 ,同时也有着副面影响,课件太过花哨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课件来展现生字,能范写的教师一定要范写。 低年级识字教学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 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占格方式,以及该注意的笔画。其次让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发现其特点。并能对生字进行归类,举一反三识记生字。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先将画着眼睛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目”字让孩子们观察,问:这幅图与“目”字有何相似之处?马上有孩子说:“把图横着看就是„目‟字。”就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家》这首儿歌时,我将“白云”,“鱼儿”、“种子”、“小鸟”等词语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读出了词语,比我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了许多。再列如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大”字

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学生看着看着,我伸展开手臂,分开两脚,问孩子们老师这个动作像什么啊?同学们不由得脱口而出:老师就是一 “大”字。我马上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摆一个“大”字,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我想孩子们对这个字的认识将是终身难忘。本 来祖国的语言就会说话,就在于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才能挖掘出汉字的底蕴。随着孩字们识字量的加大,我又将“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总之要把生字教学上得妙,趣,新,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成效的课堂。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离不开朗读,做为一个教师指导好朗读,语文课就成功了一半。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创设情境,激发联想,补白课文的空点,拓展延伸。 低年级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朗读,把长句子断开读,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流利,并要训练学生大声说话,将来才是一个自信的人。

我校创导的是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其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课堂上 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

台。 在这方面我们彩璟的老师们敢于尝试敢于实践,大胆走在我县课改的前沿,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改革的路途上向来是布满荆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缺少有效性仍是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据此,我认为我们要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新”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学生能发挥主体作用、能大胆发言、能主动质疑,并能在愉快、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内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推荐第8篇: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改革;作业设计;创新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2.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哪怕是校长来了,局长来了,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4.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

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推荐第9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经典浸润人生,读写滋养心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叶圣陶说: “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1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动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文学作品是我们丰富自己体验、开拓自己视野、及至精神成长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新课标也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几乎没有什么诵读,全是老师在“深入透彻”的迭迭不休的自以为是的讲解,老师的讲解几乎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行品味,自我发展,越讲学生阅读能力越低下,以致学生“爱语文却讨厌语文课”。唯有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文章,直接品味文章,即使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专业,那也是学生自己得来而不是别人灌输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样不断地阅读实践生成的,而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老师只需要在学生接触文章不当、品味文章不懂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思路讲解,根据语文的发展进行知识点拨,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题型训练,才会讲解有效有用。而诵读经典,使学生广博深刻;扩大阅读,增加文化积淀;读写结合,改变课堂学习习惯;重读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走向深刻。气质优雅源于学生丰厚的文化积淀、深入的探索钻研、不懈的阅读实践;广博知识在于学生广泛阅读、乐于思考、长于积累;学高读必广、思必深、写必勤,分高练必精、法必清、根必牢。为此,语文课堂应当转变面目:读是讲的基础和前提,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讲不可以挠乱学生的读写,语文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读写思维的课堂,然后才是老师必要的讲析。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讲,觉得讲得少就好像没有学,尽管听得昏昏沉沉,最起码觉得老师讲了,老师就尽职了,而自己语文阅读能力一直上不去那是自己天生不是学语文的料,是自己对语文不感兴趣,成绩差是从小就有的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悲哀! 目标:

在自读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求:词句无不懂,知识无不明,佳句无不熟,义理无不通。有知识积累,有佳句摘录,有个人赏析,有大胆质疑批判,有文章主题概括评价。将读、思、写切实结合真正落实。在自读自学思辨中如遇困难可随时与老师、同学、资料交流。力争每期每人研究透一本课外经典名著,让名著浸润人生,滋养心性,博雅情怀。力争每期每人写出一本丰厚的读书笔记,读过有痕,思过有迹,学过得长,写过有成。如此,何忧成绩?而成绩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感太差,理解不准,表达不精,写作手生?求学十年,没有积淀;虽也多读,没有基础;多彩语文,兴趣渐无;人文沉沦,心智不全;功利做人,乏味困顿。这些恐怕无不是没有精读经典引发! 方案: 备读书笔记本、名家经典课外书(参考推荐书)。

一、周一周二语文课:阅读课内文章。(课内依然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

1、注重课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要做一个自觉自学有思想有思维活动的学生)

2、反复阅读课文(经典在于品味,品味在于反复,经典从来都不是一掠而过的,课文要反复阅读体会,不可以走马观花,扫一眼稍懂大意,读一遍略知此文,只会让自己浮躁肤浅;要做一个有内涵的学生)

3、课文主题评价(概括归纳课文主题思想,对课文进行总体评价;做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学生)

4、课文延伸联系(课文中哪些东西能触发你联系生活现实,联系曾阅读过的读书体验,进行课内外沟通,使课文内容得以延伸,阅读体会得以丰富,把这些记录下来。要做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举一反三的学生)

5、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要做基础扎实的学生)

6、课文赏析质疑(对课文中认为精彩的语段手法思想等进行赏析评价,对你认为不妥的或厌烦的如作者行为经历、语言特点、行文构思、主题观点、遣词用句等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改法,对文章进行大胆质疑、批判、改写,与作者进行思辨、商讨等;要做有自己思想有个性思维和认识的学生)

二、周三两节语文课:阅读课外经典,读名家名著,以现当代散文、古诗文、古代经典为主

1、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进行精当点评)

2、主题评析(概括、评析所读内容的主题思想)

3、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或生活经历)

4、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手法等积累)

三、周四周五两节语文课:老师主讲,课本知识精讲、重点点拨、习题讲评、读书交流引导等。

四、读书笔记格式:(见附一)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唯有重视落实了写,读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升华自己的思想,只读不写者常会沦于浮浅,总是博而不深,广而不精,这不是当今社会所要的人才。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见附二) 不求书厚,不贪读多,贵在精读与研思。

附一:读书笔记格式(每周一交) 课内阅读篇目:

一、课文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二、课文延伸联系(根据课文某一体会,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或读书经历的点滴)

三、课文赏析评价(对课文整体或某一局部进行赏析评价,不少于300字)

四、教材批判质疑(对课文中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批判,对文章或改写或建议)

五、课文创意解读(一句话解读、诗化解读、对联解读、改写等等)

六、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多少积累多少,眼中有重点有考点。)

课外阅读篇目: (为加大阅读量,可每二周一交)

一、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句,进行精当点评,点评字数最少10余字,多不封顶)

二、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三、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少于300字)

四、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积累,多少不限)

附二:课外阅读推荐:(以散文、诗词、其它篇幅相对较短类文学经典作品为主)

一、作者推荐

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冯骥才、宗璞、汪曾祺、李国文、梁晓声、韩少功、贾平凹、铁凝、张贤亮、毕淑敏、张炜、南怀瑾、孔令东、于丹、钱文钟、杨绛、钱钟书、余华、余秋雨、柏杨、泰戈尔、鲍鹏山、朱自清、徐志摩、茨威格、苏叔阳、傅雷、施蛰存、郁达夫、周国平、王蒙

二、作品推荐: 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类、诸子百家类、现当代名家散文选读类、古代文史类、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厢记、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推荐书目、等等 意见征求:对以上方案你有何疑虑或意见,请思考后写下。

推荐第10篇: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改之风吹遍我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胆走课堂改革之路。实实在在地开展课程改革。在课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回顾一学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教研专题、有会议记录。每周五为语文集体备课时间,集大家智慧,更好服务教学。

2. 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过参加学校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有了这些思想的武装,观念更新了,更注重于平时的积累。

3.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

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边实践边研究。课堂上学生展示有序,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体会到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育观念在变,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课堂教学在变,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在变,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

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课改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目标,真抓实干,一定会迎来收获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1.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参考资料太少。

3.家长素质不高,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人数较多,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阶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的学习。

(2)多听课、抓好点和面的课改工作。

(3)切实做好课堂教学,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第11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的教改实践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使学生由现在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总是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讲话、布道,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形的压力和紧张,其主体性可能荡然无存,师生互动也就不存在了,更别说学生主动学习了。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呢?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祈盼同仁赐教:

一、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学生互相间能自由辩论,也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不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是观众和听众。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

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

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全员性

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

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

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以获得生命个体的全新的体验,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二、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角色”一词源于喜剧。现在大多数社会心理家认为,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扮演了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本班曾有一个学生,其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成绩不理想,学习语文也比较被动。自从让她扮演语文科代表的角色,她很快就产生了与语文科代表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学习语文显得格外主动,认真努力了,时间一久,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扮演角色。比如,教学完《谈编报》就让学生扮演出报工作人员的角色,编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后,马上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板报出的毫不逊色。此时,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何愁学生的学习劲头调动不起来?另外,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等。适时地采用这些方法,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强化原理”是心理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的。它的要点是,人和动物总是自动出现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加。这说明及时提供强化,能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愉快感,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觉是否正确。长期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有个后进生,在笔者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对课文《故乡》体裁、作者进行了提问。在其他学生的哄笑声中,笔者本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他明确知道自己的知觉是正确的。同时以他为契机,鼓励其他学生要学习他有勇气、敢大胆提问的精神。结果,这些强化因素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后的课堂教学,学生都能针对课文内容积极提问、回答,甚至争辩。这一可喜的现象,正慢慢改变着学生原先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也一点点地培养和巩固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年度期末测试中,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强化原理虽然来自心理学,但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适当运用这一原理,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它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主角、主演。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中主动参与教学活

动,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第1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们以教育局开展的教育共同体为抓手,以学校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镇教师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一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在“改中学,学中改”,转变教学观,走进教学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城乡共同体的建立,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教学改革的优秀做法,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4、在教学改革下,教师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借鉴,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于学习,取他人之长,使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善于积累,使老师们推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更圆熟。善于借鉴,使老师们在进行教改时,犹如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老师们深信: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教学改革,使老师们明白在当今现代化的教学中,不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而且要善于积累,善于借鉴。现代社会的教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更为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1、教学改革前,我校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的模式,一讲就是整节课,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方式。课改后,都在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因势利导上下足了功夫。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校的语文成绩有了质的提升。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上课时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讲读课、阅读课、自主学习课、探究课等课型相继走进课堂。

2、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改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是单一的听、记、做。而现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的形成。如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怀疑善问。时时处处学语文等。

二、存在的问题:

在百花开放、繁荣似锦的教学改革的大好局面之下,也有语文教学的迷失。

1、“形而上学”。教学改革 ,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有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于是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这是没有真正领会教改的初衷。

2、否定传统。认为教改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的从来。不重视读书、写字,不重视学法,忽视习惯的培养,忽视语言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气充溢于教学中。这是有悖于语文的教学规律的。

3、教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甚至把新课型必当作一种出名的手段。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学者,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迷失。真正领会教改革改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追求语文教学之道的真、善、美。我们应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改革。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本次教学改革进行到现在,不敢说成功,也不能说成熟了,但也已证明是一条适合现阶段我们教育教学实际的教改之路。所以坚持下去是肯定的。下一步我们的打算是: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改思想入脑入心,并固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一路改来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易。我们要继续学习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精髓,最好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上升为属于我们的教学理论。

2、理顺教学流程,使教学各环节更清晰易操作。更深入的设计好学案,规范学案编制,从表头的设计,环节的安排,自学内容,到交流合作的设计,拓展延伸的设计,并大致设计各环节所用时间,更好的让师生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3、开发设计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授课的变化。更是课上课下,从外而内的思想革命。对我们语文组来说。我们不仅仅要搞好新授课的教学。还要搞好自习预习、课后复习、检测反馈等等环节的设计。

实践与事实证明, 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是一条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的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充实我们的大脑,在教学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第1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内容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而许多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时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本文选取其中几种现象引发思考,浅谈自己的见解及对策。(1)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2)探究:浮在表面是不够的;(3)交流:应当学会倾听;(4)目标: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

[关键词] 探究 实践 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听,我们的孩子在辩论争鸣;看,我们的孩子在合作探索„„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鲜活,不时传来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但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让我看到了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放任、随意与浮躁„„

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 [现象一]: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我只要第三层》(苏教版第二册)。教师导入新课以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时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发现学生有的自己干自己的,默默无语,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自己做小动作。

[现象二]:这是五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我们去春游》。教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游玩路线。这时笔者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能当观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但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堪了解,根本无从说起„„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小组合作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合作”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学”的全过程,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学”,自己只作事后评论家,否则学生“学”会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策]: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一个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一般每小组为六人,优、中、差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前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建立鼓励机制,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有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给与引导、点拨,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探究:浮在表面是不够的 [现象一]:教师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学生多数说读懂了字、词、句等浮浅的问题上,教师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

[现象二]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教师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吗?”学生应命而提,但只是些字、词、内容上理解的问题,教师只是对所提问题被动一一回答,或者让他们束之高阁。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学生对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和在情感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学生质“疑”,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是我们教学中确实要凸显和弘扬的。而有些教师缺乏对“疑”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分步解析,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很少对这些“疑”进行“回击”,这样“你有什么不懂的吗”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向人展示的一张标签而已,“疑”只是走过场,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没有意义。

[对策]: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目中有人。教师要树立人本意识,为学生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2、教中有“尺”。这里的“尺”就是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确定得细腻,实在些,每一课、每一层都要有明确的态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独到的见解,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3、心中有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发现,选取典型语段,欣赏点评;对课文的语言特色,主体特点、背景资料、要解决的问题应了然于胸。及时捕捉信息,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筛选,引导,发挥教师的中间调控功能。

交流:应当学会倾听

[现象]教师在教学《鸟语》(苏教版第八册)说:“你看到过哪些鸟,你能学学它的鸣叫吗?”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说,我说„„”有几个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当老师说:“××,你说。”其他同学的手依然高举着,甚至大声学着鸟叫,顿时全班鸟鸣一片„„

[分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也是必要的。如果不会倾听又怎能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萌发灵感,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如果教师只沉浸于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境中,而忘记领引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那课堂的“高效”无从谈起。

[对策]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会倾听”的训练,教育学生做到:细心、耐心、虚心、用心。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认真听,听完整;耐心,当同学的发言有异议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指出不足;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课堂上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而且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体验。

目标: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 [现象]下课前教师问:“学习《鸟语》这一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当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欣然笑了。„„

[分析]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目的。实施“去问题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孩子天生好奇,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保护这种热情,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策]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应该更重要。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学大于教”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出了改革的步伐,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精神,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作更深层次的探讨,并不断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文题:语文课堂改革与思考

科目:语文

姓名:徐恒久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金山小学

电话:

邮编:

051886731732 222115

第14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桑学花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没有从实质上改革,教师还是以讲为中心,以讲论讲,教师生怕学生自学时乱讲话,所以,教师就满堂灌,认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得进行改革。

二、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 ,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习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分为三部分:预习,展示,反馈。即10+30+5时间模式,每节课教师占用5—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要保证得到30分钟,课堂达标5分钟。预习环节是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自学。 展示环节,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学生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进行展示,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进一步检查学习情况,看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

1 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暴露的问题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下,我认为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习,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

2 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第15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楚雄职中 张仕勤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省教厅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省教科院于2013年12月5-6日举行了“2013年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讨暨世行贷款云南职教项目成果推广活动”,为期2天。我作为培训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此次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班前省教科院就对此次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训人员提前通知,培训人员的住宿、伙食做了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提前做了安排、订购,对培训期间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计划。同时领导高度重视,开班时省教厅(教科院、职成教处、外资办)相关领导到会,并且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培训也作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从思想上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做到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席准时参加每天的学习活动。省教科院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人员多,培训内容广,讨论时间足,效果显著。此次培训有校长、中层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丰富,主要是听取了省教厅成教处处长段剑新《职教现状分析》,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会会副主任、秘书长王军伟《职教教学改革专题报告》,腾冲一职中李正洪“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王开洪老师的《说课竞赛的研讨与交流》等。

再次,通过此次培训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这次学习中我对此理解特别深刻。第

一、备课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第

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前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达标。

总之,两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2013.12.7

第16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区教育局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港南区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港南区教研室于2014年8月13日举办了“港南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学习班”,为期3天。我作为培训学习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学习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有第一批教改的教师和第二批教改的全体教师、教办室全体人员。培训内容丰富,小学主要是高效课堂的学习,让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一、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的印象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

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二)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愉悦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三)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例如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

今后我要取高效课堂的教学之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了自己在以往上课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的学习好的经验,改变课堂模式,改变自己,努力把教学成绩提高,同时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这次学习中我对此理解特别深刻。第

一、备课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第

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前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达标。

总之,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第17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实验中学

晏斌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市、县教委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我县教育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14年7月24至28日举办了“秀山县2014中学语文教师80学时暑期集中培训”,为期5天。我作为培训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此次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班前县教师进修学校就对此次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训人员提前通知,培训内容提前做了安排、订购,对培训期间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计划。同时领导高度重视,并且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培训也作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从思想上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做到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席准时参加每天的学习活动。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人员多,培训内容广,讨论时间足,效果显著。培训内容丰富,首先杨玉素主任给我们讲了《教师素养及教学艺术》的报告,让大家明白了语文教学要有教育的国际化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教学理念上不做“园丁”,要做“雕塑家”。还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要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要具备终身学习。接着听了万顺老师的《如何围绕新课标解读教材》,让我们了解在教学

中存的问题,知悉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了新版“语文课标”以及教材的特点,掌握了教材解读的方法。听取了喻翠梅老师的《校本教研 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曾芳老师还给我们上了《整合资源 让课堂迸出智慧的火花》,使我们认识了从不同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听了姚玉惠校长的《让课堂评价“秀”出精彩》,知道了课堂评价要充满激励,要客观具体;要因人而异;要情真意切;要新颖多样。陈淑慧老师给我们上了《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让我们了解为什么要改革课堂?为什么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特别是听了王治宇老师和杨梦兰老师及陈华老师和倪红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知道了我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短板问题。明确了

(一)解放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的“被动消极,死水微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会学、乐学、创学”。

(二)解放老师,提高老师的生活质量。通过新的教育方式,将大大减少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使他们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真正体验职业的内在欢乐与尊严,从而提高老师的生活质量。

再次,通过此次培训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总之,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2014.8.2

第18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市、县教育局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南伞片区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南伞教办室于2011年7月28日举办了“南伞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班”,为期12天。我作为培训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此次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班前教办室就对此次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训人员提前通知,培训人员的住宿、伙食做了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提前做了安排、订购,对培训期间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计划。同时领导高度重视,开班时南伞镇政府领导、教育局领导、教办室领导到会,并且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培训也作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从思想上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做到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席准时参加每天的学习活动。教办室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人员多,培训内容广,讨论时间足,效果显著。此次培训有小学中层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南伞中学和军弄中学全体教师、教办室全体人员。培训内容丰富,小学主要是参与式教学,中学有临沧市一中“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临沧市民族中学“531”课堂教学模式,凤庆县“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观看了全国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如: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堂课?等),部分教师还进行了计算机培训。大家通过观看课

堂实录,学习教学模式分小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最后以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政史地组、生化组的形式制定出了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数学组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确定为:边少农村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2·3·2)模式。其含义是:狠抓两个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落实三种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关注两个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出台是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精诚合作的结果,领导验收合格后这必将成为我们以后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也将不断地在教学中总结完善这个教学模式。

再次,通过此次培训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这次学习中我对此理解特别深刻。第

一、备课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

则;发展性原则。第

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前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达标。

总之,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

心得体会

南伞中学周朝阳

2011.8.7

第19篇: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

心 得 体 会

崔新强

2013年1月10日

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

崔新强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12年12月14日至15日参加了由山西省教科院主办的“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李倩、段一宁、左慧星三位老师的课,以及周丽红老师的课改经验交流,李子燕老师的座,傅书华老师的报告,收获良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激发兴趣。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步入城市、农村,拥抱大自然,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学生自主开放的课堂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奠定了理论基础。观摩会上,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传授生活理念教学生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语文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信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取长补短。

(1)持续充电,不断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转变观念,坚持实践。积极投入课改大潮,勇于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已的教学生涯更加多姿多彩。

第20篇: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凭借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真切的特征,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因此,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效低耗”的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拼音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音像皆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教学反馈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情景,使拼音教学妙趣横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比如,笔者在教“o”的声调时,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模拟公鸡鸣叫的时候,发出“o”的四声,学生们观看了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教师做拍翅鸣叫的姿势,并且一边拍翅膀一边发音。紧接着,笔者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平又平,二声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同步活动,把本来学起有困难的,变容易了。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特别轻松自在,教学效果明显。(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接近生活、富有乐趣。教师根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图画。启迪学生发现图画与拼音字母音、形有联系。比如:在教学声母“k”时候,笔者先让学生仔细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图上画了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学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学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耍)。笔者随后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耍)这样联系看图,启迪学生想象,不仅增添了情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记住字母的音和形。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1)借助动画故事感知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文本中的文字与视听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多种感官传递到大脑,极大限度地施展大脑“接触、判断、储存、想象”四个智力区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知教材。新教材几乎为每篇课文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电脑动画片。在导入新课后,笔者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听课文一边看动画。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加之录音中抑扬顿挫的朗读,时常把学生带进故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情节,也使他们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增强了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借助录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了光、声技术,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揭示出来,这比教师的讲述、板书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花木兰》时,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英勇善战”“巾帼英雄”等,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体会花木兰的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笔者又适时插入了一段动画录像,录像中的花木兰在千钧一发之际,临危不乱,想出了通过制造雪崩打败单于,从而挽救了全军的生命,挽回了战争的胜利。动感的画面,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花木兰的英勇善战,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巾帼英雄的含义。看完录像后,当教师提出“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时,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各抒己见,课堂上好不热闹。(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的制约,形象地传输、保存和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这就简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拾贝壳》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去过海边,没有见过金光闪闪的沙滩,也没有见过那些奇特、有趣的贝壳。于是笔者便在课前制作了PPT课件,上课时当学生读道“啊!一只贝壳,犹如一把打开的扇子,太漂亮!看,一个螺蛳壳,犹如一个朵盛开的小喇叭花,多么惹人喜爱!”。笔者便一一出示这些图像,并调出单个贝壳图像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语句。这样图文并茂,并且动感,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有一种好像来到海边的感觉,不但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经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让学生认真欣赏优美的音响,仔细观看有声有色的镜头,体会形象化的语句,形成丰富、清新、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从而改进作文指导过程,增强作文指导效果。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作文:写一处秋天的景色。(1)化静为动,激趣寻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因知识不够丰富,阅历太少,观察力不强。大脑中储存的写作素材不多。即使回忆出一些场面,也只是零散的、局部的,结果写起作文来,只能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因而写作兴趣不浓,害怕写作文。由于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形声具备的功能。在写作指导时,笔者适当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活泼、直观以及善于感动人的生活场景或事件,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写《秋天的景色》时,笔者让学生主动地去观赏画面,积极思考,选取素材。笔者在课堂上将精心拍摄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将学生带进一幅幅美丽的秋天画卷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观赏的同时,激发想象,完成素材的选择。(2)视听结合,构思表达。《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这就是说写作指导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音设备辅助教学,做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布局谋篇,想象特征,构思表达。例如,写《秋天的景色》,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过秋景录像之后,引导学生去认真构思,然后利用语音设备,先让学生戴上耳机对着电视上的慢镜头自己说,自己听,再通过音频传输,互相对说,纠正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加工,再讨论再加工,进一步完善说话内容,厘清说话条理,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口头表述能力,为涉笔成文打下扎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有利于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珏。梳理:“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走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7—11。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doc》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