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20-06-0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改模式心得

新阮店乡小学

刘文娟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县教育局的倡导的“两抓一评”课改模式下,我认真学习和领悟“两抓一评”的教改理念,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课改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两抓一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泾滩小学 潘惠芳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欠缺,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教无定法,但各有各法,在课改的路上我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推荐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把握了40分钟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有根本的保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这一主题,语文科组经充分讨论,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精心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组织有效的语文活动,如话题演讲、成语接龙、名句串联等,这些语文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寓教于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搞包办制,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愉快。

二、切实做到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向40分钟要质量,要实效。传统语文教学,老师死扣课文,老师台上声嘶力竭的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收效甚微还不算,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以每次月测为一周期,出一定的知识点专项练习,精讲巧练,以此推动课堂效率,及弥补学考脱节的不足,同时初一初二将这些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牢了,初三时只须系统地把各知识理顺,然后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总复习。与此配套的,改革月考方式,着重检测基础知识,检查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月考出题,就可在平时的知识点专项练习中挑题目。如此,学生也会重视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贯彻大语文精神,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语文课堂教学光死啃课本不行,要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相结合,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阅读和写作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评价名家名著,精读时文美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大量阅读,可组织学生读某位作家的一系列作品,让学生研究此作家的写作风格及其写作技巧,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甚至写文学评论。还可以让学生读某类题裁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散文或其它作品的写作技巧。如此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刺激他们的写作灵感。真正做到“厚积薄发”,阅读和写作就迎刃而解了。学校还定期举行作文比赛或读书汇报演讲比赛。这样读写相结合,势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语文是一门知识面相当广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靠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实在难于满足求知欲日趋旺盛的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的配置将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派上用场,可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量丰富。语文教师要学会并善于调用网上资源,让现代化教学设施最大限度的为课堂教学服务。用媒体体播放优秀电影电视片也是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要进一步开展好语文学科竞赛和其它语文活动。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语文课外活动刺激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如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汇报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学的无穷力量,然后比较自主自觉地学习语文。组织好文学社的正常活动,出好学生作品集这本书,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变成全校学生的范文,既鼓励了录选的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营养。

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性地将语文课堂设置于课室之外,如“小记者采访”、“草地上谈人生”、社会调查等主题性语文活动,将语文的范围拉大。

语文教学的路子很长很曲折,近年来社会对语文界的批评也充斥耳鼓,作为语文老师更须自强不息,在教学中探求有效的语文教改之路。

推荐第4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阳泉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践行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基本思想,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使学生快乐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语文课改模式

以我校已有的学案教学实践为基础,在形成的具有阳泉曲初中特色的高效课堂六环节导学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形成了语文高效课堂六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自学检测——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当堂检测。

三、理论支撑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

2、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

3、钱梦龙“三为主”教学思想。

4、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法。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发动学习阶段。

1、全体语文教师统一思想,坚定理念,充分认识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激发大家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2、学习详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昌乐271高效课堂模式、听取太谷教研室主任张四宝《做智慧型教师,构建高效课堂》讲座。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以年级为单位,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小组。

2、研究改进后的阳泉曲初中课堂六环节导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及要求。

3、对导学方案的偏写进行探究,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偏写模式,提高编制质量。

4、进行导学案课堂操作培训,组织本学科教师就导学案操进行现场观摩活动。

5、向名师学习,由学校邀请名师来我校进行示范教学、指导、交流。

6、由赴灵石、太谷、山全方位、东等地深入学习的教师与本学科教师进行全角度的交流学习。让这些教师做课展示。

7、进行实践,发现典型,树立榜样,让做得好的教师进行引领、示范。

8、反复进行实践展示活动,逐步形成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改进完善阶段。

收集、整理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困惑、疑难,在深入研究、讨论后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赛课活动,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改进,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语文科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不同课型的课堂模式。 第四阶段:提炼、总结阶段。

系统整理、提炼、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推荐第5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崔召中学

2013.3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题,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调查中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的要求:

1、多读多背多写多练。

2、赏析现代文、古诗词;文言文翻译多练习。

3、多练习高考的作文类型。

4、限时训练,批改后再讲解。

5、多做高考题,以试题形式训练。

6、部分同学赞同现在“循环复习”的模式。

二、实施思路和基本要求:

1、讲究“练”:

从第二轮复习起,采用学案形式,课堂上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要实效。把练作为学生及时掌握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课堂练习,学案设计应体现下列要求:

(1)基础性。练习应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要通过课堂练习,让90%以上的学生及时掌握当堂课或上堂课所学的知识。

(2)针对性。课堂练习卷应针对高考要求,精选题目,通过真题训练或模拟仿真训练,使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适量性。

(4)适时性。根据所上课的内容不同,或上下课承接的不同,可选择上课后练或下课前练。

(5)及时性。每堂课都必须要有课堂练习。练习可当堂批,可以课后批,可有学生交换批,也可以师生共批,但必须注意及时性,尽量在当天把练习结果反馈给学生。

2、讲究“清”:所谓清,即“堂堂清”,其中包含了两层内容: (1)、基本要求:每堂课要达到“清”,即能及时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能及时掌握基础知识。

(2)、基本做法:每堂课应及时练习、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调控,视学生掌握情况,完成一个或数个练习循环,直到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为止。

推荐第6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丹阳市横塘中学 钱媛媛 212355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语文课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完完全全、形神具备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彻底地转变为一线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

1、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采用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维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这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方得新课程的精髓,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骎骎然有一柱擎天之势,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课堂教学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忽略了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2、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师生共同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3、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够到位

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种现象很常见:一是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小组合作必须是学生单个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但常常是讨论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不需要小组合作,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合作讨论。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有的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无法充分展开,讨论成了摆设。有的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三是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分工,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四是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只要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老师不能够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如人物分工讨论、书写讨论、辩论讨论等。

其次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把“自主”变成“自流”。语文新课程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老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学习方式由自己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

第三是关于课堂活动体验。具体表现在:一是活动无目的,无价值。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活动无体验。有了活动却没有应有的体验,没有应有的反思。有些语文课上的活动脱离了语言本身,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内容上偏离了语文的目标。三是活动方式单一。有些课堂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4、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不够到位

新课程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课程理念的一大进步。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这两者的关系老师们把握得并不太好,主要表现为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方式未得新课程的精髓,也显得功力不足。

首先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基本手段。理想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将问题归类、深化,从中发现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但目前许多课堂虽然学生提问很踊跃,但那些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走向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缺少生成性。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无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其次是课堂点评。这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有时学生的回答、讨论灵气四溢,袒露出思维的痕迹,可惜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缺乏深入引导和挖掘,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资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点评,也比较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评价,让人感到老师语言空洞;有的老师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高,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对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不敢加以大胆肯定,对似是而非的回答也不能给出明确的评判。

再次是教师的讲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讲授都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常规行为。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主张,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课程专家提出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之后,许多老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适应过来: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岂不正好解放了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讲得少正好掩盖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老师讲得少而不精,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充分证明新课程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的语文课能真正得到新课程的精髓,成为新课程下的好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头绪比较多,我们也无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一一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入手,梳理一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线索,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

1、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首先教的要是语文的内容,要从语文的角度实施教学。由于新课程给了我们语文老师较大的发挥空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运用多种资源,组织学生多种活动,师生之间对话频繁,教师似乎也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有时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稍一考察,就可断定其所教的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发生直接的影响。一堂课充斥了大量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是毫无关联的东西,其语文教学的效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当然什么是“语文”,什么不是“语文”,自己的“园”与别人的“田”如何辨认、由谁划分,这些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要教好语言,要读好文本,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高声诵读,也可以静静默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味。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必然少了许多。

其次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但这样一来也容易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陷入失控状态。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一堂课内容过于繁杂,也必然是对语文进行了肢解。因此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无疑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益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取舍工作,围绕学习目标,抓住主要的内容。

再次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的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

2、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一是研究文本。我们听一些名教师上语文阅读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他们的那一份从容和自信。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从哪里来?就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驾驭。我们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认真研读课文,课文中的方方面面自认为心中有数的时候,上起课来底气会显得特别足,而且对文本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无论是讨论还是讲评都会显得从容自信。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即使对文本的思考和研究达不到教参的高度和深度,但只要是我们自己进行了思考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内功”修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必定有所成就。

二是研究教法。在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渠道。我们的语文课堂既不以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也不以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从课堂表现来看,有些老师的提问缺乏导向性,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能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对课堂提问一定要加强研究。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能追问。光有问题,而没有追问,那么问题永远只能是个平面的问题,难以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也难以形成老师敏锐洞察、果断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哪怕就是追问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可能立刻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遗憾的是老师们此时常常缺乏追问而导致学生的思维“熄火”。

三是研究学生。商家常说,顾客是上帝。所以商家要千方百计地去了解、收集、研究顾客的情况特别是其需求,不研究顾客的商家必定是失败的商家。新课程则说,要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每一位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学生的情况,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也不会成为成功的教师。有人做过这样的比方:如果仍把课堂教学比作“倒水”与“装水”的话,过去教师是只顾着把自己桶里的水倒完就算完成任务,一只只“装水的瓶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水老师是不问的,而此时这些“装水的瓶子”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瓶口斜在那里,有的倒在地上,有的连瓶塞都没有打开。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一只只“瓶子”的状况,想方法把斜着的、倒着的扶正,瓶塞没打开的打开瓶塞,然后再把水准确无误地倒进“瓶子”里,这才真正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舞台上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在我们的语文讲台上是不是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人们难以细细考究。但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要上好课,非下苦功不可,这一点道理是相通的。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精彩的背后,倾注的无疑是执教者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才华和智慧。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来说,目前要走的仍是一条默默探索、负重前行的道路,特别是一些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我们只有通过刻苦自砺,才能“同期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7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彩璟小学

范晔

金秋十月,我校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深深体会到以前那种“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得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我校配备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充分的彰显。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多媒体课件给我们带来方便,灵活有实效的显著优点 ,同时也有着副面影响,课件太过花哨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课件来展现生字,能范写的教师一定要范写。 低年级识字教学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 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占格方式,以及该注意的笔画。其次让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发现其特点。并能对生字进行归类,举一反三识记生字。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先将画着眼睛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目”字让孩子们观察,问:这幅图与“目”字有何相似之处?马上有孩子说:“把图横着看就是„目‟字。”就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家》这首儿歌时,我将“白云”,“鱼儿”、“种子”、“小鸟”等词语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读出了词语,比我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了许多。再列如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大”字

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学生看着看着,我伸展开手臂,分开两脚,问孩子们老师这个动作像什么啊?同学们不由得脱口而出:老师就是一 “大”字。我马上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摆一个“大”字,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我想孩子们对这个字的认识将是终身难忘。本 来祖国的语言就会说话,就在于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才能挖掘出汉字的底蕴。随着孩字们识字量的加大,我又将“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总之要把生字教学上得妙,趣,新,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成效的课堂。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离不开朗读,做为一个教师指导好朗读,语文课就成功了一半。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创设情境,激发联想,补白课文的空点,拓展延伸。 低年级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朗读,把长句子断开读,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流利,并要训练学生大声说话,将来才是一个自信的人。

我校创导的是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其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课堂上 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

台。 在这方面我们彩璟的老师们敢于尝试敢于实践,大胆走在我县课改的前沿,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改革的路途上向来是布满荆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缺少有效性仍是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据此,我认为我们要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新”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学生能发挥主体作用、能大胆发言、能主动质疑,并能在愉快、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内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推荐第8篇: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改革;作业设计;创新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2.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哪怕是校长来了,局长来了,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4.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

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推荐第9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经典浸润人生,读写滋养心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叶圣陶说: “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1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动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文学作品是我们丰富自己体验、开拓自己视野、及至精神成长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新课标也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几乎没有什么诵读,全是老师在“深入透彻”的迭迭不休的自以为是的讲解,老师的讲解几乎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行品味,自我发展,越讲学生阅读能力越低下,以致学生“爱语文却讨厌语文课”。唯有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文章,直接品味文章,即使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专业,那也是学生自己得来而不是别人灌输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样不断地阅读实践生成的,而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老师只需要在学生接触文章不当、品味文章不懂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思路讲解,根据语文的发展进行知识点拨,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题型训练,才会讲解有效有用。而诵读经典,使学生广博深刻;扩大阅读,增加文化积淀;读写结合,改变课堂学习习惯;重读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走向深刻。气质优雅源于学生丰厚的文化积淀、深入的探索钻研、不懈的阅读实践;广博知识在于学生广泛阅读、乐于思考、长于积累;学高读必广、思必深、写必勤,分高练必精、法必清、根必牢。为此,语文课堂应当转变面目:读是讲的基础和前提,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讲不可以挠乱学生的读写,语文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读写思维的课堂,然后才是老师必要的讲析。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讲,觉得讲得少就好像没有学,尽管听得昏昏沉沉,最起码觉得老师讲了,老师就尽职了,而自己语文阅读能力一直上不去那是自己天生不是学语文的料,是自己对语文不感兴趣,成绩差是从小就有的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悲哀! 目标:

在自读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求:词句无不懂,知识无不明,佳句无不熟,义理无不通。有知识积累,有佳句摘录,有个人赏析,有大胆质疑批判,有文章主题概括评价。将读、思、写切实结合真正落实。在自读自学思辨中如遇困难可随时与老师、同学、资料交流。力争每期每人研究透一本课外经典名著,让名著浸润人生,滋养心性,博雅情怀。力争每期每人写出一本丰厚的读书笔记,读过有痕,思过有迹,学过得长,写过有成。如此,何忧成绩?而成绩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感太差,理解不准,表达不精,写作手生?求学十年,没有积淀;虽也多读,没有基础;多彩语文,兴趣渐无;人文沉沦,心智不全;功利做人,乏味困顿。这些恐怕无不是没有精读经典引发! 方案: 备读书笔记本、名家经典课外书(参考推荐书)。

一、周一周二语文课:阅读课内文章。(课内依然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

1、注重课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要做一个自觉自学有思想有思维活动的学生)

2、反复阅读课文(经典在于品味,品味在于反复,经典从来都不是一掠而过的,课文要反复阅读体会,不可以走马观花,扫一眼稍懂大意,读一遍略知此文,只会让自己浮躁肤浅;要做一个有内涵的学生)

3、课文主题评价(概括归纳课文主题思想,对课文进行总体评价;做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学生)

4、课文延伸联系(课文中哪些东西能触发你联系生活现实,联系曾阅读过的读书体验,进行课内外沟通,使课文内容得以延伸,阅读体会得以丰富,把这些记录下来。要做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举一反三的学生)

5、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要做基础扎实的学生)

6、课文赏析质疑(对课文中认为精彩的语段手法思想等进行赏析评价,对你认为不妥的或厌烦的如作者行为经历、语言特点、行文构思、主题观点、遣词用句等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改法,对文章进行大胆质疑、批判、改写,与作者进行思辨、商讨等;要做有自己思想有个性思维和认识的学生)

二、周三两节语文课:阅读课外经典,读名家名著,以现当代散文、古诗文、古代经典为主

1、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进行精当点评)

2、主题评析(概括、评析所读内容的主题思想)

3、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或生活经历)

4、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手法等积累)

三、周四周五两节语文课:老师主讲,课本知识精讲、重点点拨、习题讲评、读书交流引导等。

四、读书笔记格式:(见附一)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唯有重视落实了写,读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升华自己的思想,只读不写者常会沦于浮浅,总是博而不深,广而不精,这不是当今社会所要的人才。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见附二) 不求书厚,不贪读多,贵在精读与研思。

附一:读书笔记格式(每周一交) 课内阅读篇目:

一、课文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二、课文延伸联系(根据课文某一体会,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或读书经历的点滴)

三、课文赏析评价(对课文整体或某一局部进行赏析评价,不少于300字)

四、教材批判质疑(对课文中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批判,对文章或改写或建议)

五、课文创意解读(一句话解读、诗化解读、对联解读、改写等等)

六、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多少积累多少,眼中有重点有考点。)

课外阅读篇目: (为加大阅读量,可每二周一交)

一、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句,进行精当点评,点评字数最少10余字,多不封顶)

二、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三、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少于300字)

四、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积累,多少不限)

附二:课外阅读推荐:(以散文、诗词、其它篇幅相对较短类文学经典作品为主)

一、作者推荐

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冯骥才、宗璞、汪曾祺、李国文、梁晓声、韩少功、贾平凹、铁凝、张贤亮、毕淑敏、张炜、南怀瑾、孔令东、于丹、钱文钟、杨绛、钱钟书、余华、余秋雨、柏杨、泰戈尔、鲍鹏山、朱自清、徐志摩、茨威格、苏叔阳、傅雷、施蛰存、郁达夫、周国平、王蒙

二、作品推荐: 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类、诸子百家类、现当代名家散文选读类、古代文史类、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厢记、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推荐书目、等等 意见征求:对以上方案你有何疑虑或意见,请思考后写下。

推荐第10篇: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改之风吹遍我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胆走课堂改革之路。实实在在地开展课程改革。在课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回顾一学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教研专题、有会议记录。每周五为语文集体备课时间,集大家智慧,更好服务教学。

2. 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过参加学校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有了这些思想的武装,观念更新了,更注重于平时的积累。

3.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

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边实践边研究。课堂上学生展示有序,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体会到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育观念在变,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课堂教学在变,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在变,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

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课改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目标,真抓实干,一定会迎来收获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1.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参考资料太少。

3.家长素质不高,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人数较多,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阶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的学习。

(2)多听课、抓好点和面的课改工作。

(3)切实做好课堂教学,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第11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的教改实践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使学生由现在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总是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讲话、布道,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形的压力和紧张,其主体性可能荡然无存,师生互动也就不存在了,更别说学生主动学习了。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呢?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祈盼同仁赐教:

一、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学生互相间能自由辩论,也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不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是观众和听众。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

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

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全员性

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

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

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以获得生命个体的全新的体验,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二、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角色”一词源于喜剧。现在大多数社会心理家认为,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扮演了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本班曾有一个学生,其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成绩不理想,学习语文也比较被动。自从让她扮演语文科代表的角色,她很快就产生了与语文科代表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学习语文显得格外主动,认真努力了,时间一久,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扮演角色。比如,教学完《谈编报》就让学生扮演出报工作人员的角色,编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后,马上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板报出的毫不逊色。此时,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何愁学生的学习劲头调动不起来?另外,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等。适时地采用这些方法,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强化原理”是心理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的。它的要点是,人和动物总是自动出现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加。这说明及时提供强化,能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愉快感,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觉是否正确。长期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有个后进生,在笔者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对课文《故乡》体裁、作者进行了提问。在其他学生的哄笑声中,笔者本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他明确知道自己的知觉是正确的。同时以他为契机,鼓励其他学生要学习他有勇气、敢大胆提问的精神。结果,这些强化因素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后的课堂教学,学生都能针对课文内容积极提问、回答,甚至争辩。这一可喜的现象,正慢慢改变着学生原先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也一点点地培养和巩固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年度期末测试中,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强化原理虽然来自心理学,但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适当运用这一原理,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它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主角、主演。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中主动参与教学活

动,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第1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们以教育局开展的教育共同体为抓手,以学校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镇教师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一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在“改中学,学中改”,转变教学观,走进教学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城乡共同体的建立,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教学改革的优秀做法,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4、在教学改革下,教师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借鉴,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于学习,取他人之长,使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善于积累,使老师们推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更圆熟。善于借鉴,使老师们在进行教改时,犹如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老师们深信: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教学改革,使老师们明白在当今现代化的教学中,不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而且要善于积累,善于借鉴。现代社会的教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更为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1、教学改革前,我校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的模式,一讲就是整节课,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方式。课改后,都在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因势利导上下足了功夫。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校的语文成绩有了质的提升。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上课时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讲读课、阅读课、自主学习课、探究课等课型相继走进课堂。

2、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改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是单一的听、记、做。而现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的形成。如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怀疑善问。时时处处学语文等。

二、存在的问题:

在百花开放、繁荣似锦的教学改革的大好局面之下,也有语文教学的迷失。

1、“形而上学”。教学改革 ,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有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于是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这是没有真正领会教改的初衷。

2、否定传统。认为教改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的从来。不重视读书、写字,不重视学法,忽视习惯的培养,忽视语言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气充溢于教学中。这是有悖于语文的教学规律的。

3、教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甚至把新课型必当作一种出名的手段。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学者,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迷失。真正领会教改革改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追求语文教学之道的真、善、美。我们应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改革。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本次教学改革进行到现在,不敢说成功,也不能说成熟了,但也已证明是一条适合现阶段我们教育教学实际的教改之路。所以坚持下去是肯定的。下一步我们的打算是: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改思想入脑入心,并固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一路改来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易。我们要继续学习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精髓,最好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上升为属于我们的教学理论。

2、理顺教学流程,使教学各环节更清晰易操作。更深入的设计好学案,规范学案编制,从表头的设计,环节的安排,自学内容,到交流合作的设计,拓展延伸的设计,并大致设计各环节所用时间,更好的让师生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3、开发设计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授课的变化。更是课上课下,从外而内的思想革命。对我们语文组来说。我们不仅仅要搞好新授课的教学。还要搞好自习预习、课后复习、检测反馈等等环节的设计。

实践与事实证明, 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是一条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的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充实我们的大脑,在教学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第1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内容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而许多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时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本文选取其中几种现象引发思考,浅谈自己的见解及对策。(1)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2)探究:浮在表面是不够的;(3)交流:应当学会倾听;(4)目标: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

[关键词] 探究 实践 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听,我们的孩子在辩论争鸣;看,我们的孩子在合作探索„„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鲜活,不时传来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但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让我看到了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放任、随意与浮躁„„

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 [现象一]: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我只要第三层》(苏教版第二册)。教师导入新课以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时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发现学生有的自己干自己的,默默无语,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自己做小动作。

[现象二]:这是五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我们去春游》。教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游玩路线。这时笔者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能当观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但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堪了解,根本无从说起„„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小组合作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合作”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学”的全过程,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学”,自己只作事后评论家,否则学生“学”会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策]: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一个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一般每小组为六人,优、中、差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前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建立鼓励机制,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有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给与引导、点拨,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探究:浮在表面是不够的 [现象一]:教师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学生多数说读懂了字、词、句等浮浅的问题上,教师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

[现象二]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教师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吗?”学生应命而提,但只是些字、词、内容上理解的问题,教师只是对所提问题被动一一回答,或者让他们束之高阁。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学生对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和在情感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学生质“疑”,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是我们教学中确实要凸显和弘扬的。而有些教师缺乏对“疑”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分步解析,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很少对这些“疑”进行“回击”,这样“你有什么不懂的吗”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向人展示的一张标签而已,“疑”只是走过场,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没有意义。

[对策]: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目中有人。教师要树立人本意识,为学生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2、教中有“尺”。这里的“尺”就是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确定得细腻,实在些,每一课、每一层都要有明确的态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独到的见解,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3、心中有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发现,选取典型语段,欣赏点评;对课文的语言特色,主体特点、背景资料、要解决的问题应了然于胸。及时捕捉信息,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筛选,引导,发挥教师的中间调控功能。

交流:应当学会倾听

[现象]教师在教学《鸟语》(苏教版第八册)说:“你看到过哪些鸟,你能学学它的鸣叫吗?”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说,我说„„”有几个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当老师说:“××,你说。”其他同学的手依然高举着,甚至大声学着鸟叫,顿时全班鸟鸣一片„„

[分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也是必要的。如果不会倾听又怎能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萌发灵感,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如果教师只沉浸于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境中,而忘记领引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那课堂的“高效”无从谈起。

[对策]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会倾听”的训练,教育学生做到:细心、耐心、虚心、用心。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认真听,听完整;耐心,当同学的发言有异议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指出不足;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课堂上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而且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体验。

目标: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 [现象]下课前教师问:“学习《鸟语》这一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当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欣然笑了。„„

[分析]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目的。实施“去问题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孩子天生好奇,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保护这种热情,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策]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应该更重要。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学大于教”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出了改革的步伐,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精神,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作更深层次的探讨,并不断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文题:语文课堂改革与思考

科目:语文

姓名:徐恒久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金山小学

电话:

邮编:

051886731732 222115

第14篇: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

心 得 体 会

崔新强

2013年1月10日

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

崔新强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12年12月14日至15日参加了由山西省教科院主办的“山西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李倩、段一宁、左慧星三位老师的课,以及周丽红老师的课改经验交流,李子燕老师的座,傅书华老师的报告,收获良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激发兴趣。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步入城市、农村,拥抱大自然,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学生自主开放的课堂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奠定了理论基础。观摩会上,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传授生活理念教学生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语文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信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取长补短。

(1)持续充电,不断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转变观念,坚持实践。积极投入课改大潮,勇于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已的教学生涯更加多姿多彩。

第15篇: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凭借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真切的特征,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因此,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效低耗”的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拼音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音像皆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教学反馈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情景,使拼音教学妙趣横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比如,笔者在教“o”的声调时,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模拟公鸡鸣叫的时候,发出“o”的四声,学生们观看了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教师做拍翅鸣叫的姿势,并且一边拍翅膀一边发音。紧接着,笔者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平又平,二声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同步活动,把本来学起有困难的,变容易了。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特别轻松自在,教学效果明显。(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接近生活、富有乐趣。教师根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图画。启迪学生发现图画与拼音字母音、形有联系。比如:在教学声母“k”时候,笔者先让学生仔细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图上画了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学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学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耍)。笔者随后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耍)这样联系看图,启迪学生想象,不仅增添了情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记住字母的音和形。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1)借助动画故事感知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文本中的文字与视听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多种感官传递到大脑,极大限度地施展大脑“接触、判断、储存、想象”四个智力区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知教材。新教材几乎为每篇课文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电脑动画片。在导入新课后,笔者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听课文一边看动画。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加之录音中抑扬顿挫的朗读,时常把学生带进故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情节,也使他们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增强了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借助录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了光、声技术,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揭示出来,这比教师的讲述、板书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花木兰》时,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英勇善战”“巾帼英雄”等,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体会花木兰的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笔者又适时插入了一段动画录像,录像中的花木兰在千钧一发之际,临危不乱,想出了通过制造雪崩打败单于,从而挽救了全军的生命,挽回了战争的胜利。动感的画面,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花木兰的英勇善战,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巾帼英雄的含义。看完录像后,当教师提出“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时,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各抒己见,课堂上好不热闹。(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的制约,形象地传输、保存和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这就简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拾贝壳》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去过海边,没有见过金光闪闪的沙滩,也没有见过那些奇特、有趣的贝壳。于是笔者便在课前制作了PPT课件,上课时当学生读道“啊!一只贝壳,犹如一把打开的扇子,太漂亮!看,一个螺蛳壳,犹如一个朵盛开的小喇叭花,多么惹人喜爱!”。笔者便一一出示这些图像,并调出单个贝壳图像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语句。这样图文并茂,并且动感,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有一种好像来到海边的感觉,不但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经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让学生认真欣赏优美的音响,仔细观看有声有色的镜头,体会形象化的语句,形成丰富、清新、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从而改进作文指导过程,增强作文指导效果。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作文:写一处秋天的景色。(1)化静为动,激趣寻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因知识不够丰富,阅历太少,观察力不强。大脑中储存的写作素材不多。即使回忆出一些场面,也只是零散的、局部的,结果写起作文来,只能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因而写作兴趣不浓,害怕写作文。由于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形声具备的功能。在写作指导时,笔者适当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活泼、直观以及善于感动人的生活场景或事件,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写《秋天的景色》时,笔者让学生主动地去观赏画面,积极思考,选取素材。笔者在课堂上将精心拍摄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将学生带进一幅幅美丽的秋天画卷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观赏的同时,激发想象,完成素材的选择。(2)视听结合,构思表达。《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这就是说写作指导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音设备辅助教学,做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布局谋篇,想象特征,构思表达。例如,写《秋天的景色》,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过秋景录像之后,引导学生去认真构思,然后利用语音设备,先让学生戴上耳机对着电视上的慢镜头自己说,自己听,再通过音频传输,互相对说,纠正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加工,再讨论再加工,进一步完善说话内容,厘清说话条理,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口头表述能力,为涉笔成文打下扎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有利于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珏。梳理:“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走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7—11。

第16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时间:2015.03 主讲:秦丽 地点:会议室

简阳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一、目标任务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引领下,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切实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索高效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具体操作的建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目前,面对新理念的冲击,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手脚无措,不知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运用小组捆绑评价的优势,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特针对小学语文学科不同课型提出课堂操作的一些实施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它不仅是

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其他年级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

具体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关于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一类是专门的识字课属集中识字课,一类是在阅读教学中安排识字属分散识字(也叫随文识字)。无论哪种类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图画、拼音、词句,才能切实提高识字质量。

1.集中识字教学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猜谜揭题、质疑激趣、故事导入、彩图诱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阶段:借助语境,读准字音。

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自读配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语,并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字”是出现在语言环境中的,把生字置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这样才能巩固学过的字,提高识字质量。接下来教师将这些生字所在的词语抽出来,标上拼音利用小黑板或大屏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认读,再运用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由带拼音过渡到去掉拼音,完成生字的认读。

最后,把认识的生字送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再次读配文,读顺读畅配文,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第三阶段:巧用方法,识记生字。 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

1 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由此看来,要想有效地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需要我们在组织识字教学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变换方法,尽量让学生感到有趣、新颖,在快乐中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创编儿歌或顺口溜”“猜字谜”“编故事”“形声结合”“形近字比较”“快乐游戏”等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中产生良好的识字效应,从而获得牢固印象。

第四阶段:强化指导,规范书写。 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特点,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

接下来,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要选择比较难写的生字在黑板上范写演示,注重笔顺、注重间架结构,同时让学生认真看、用心记、模仿书空。教师范写后,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描红再临写,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最后,学生练写。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评激励,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总之,在写字这一环节,教师应严格要求“先摆姿势再动笔”,“笔笔到位”,“字字美观”,达到规范写字的目的。

2.随文识字教学

“随文识字”实际就是边学课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这类识字的一般教学流程可以是:

第一阶段: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义、字形。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考一考后,教师再让学生脱离拼音进行认读,进一步感知字形。最后教师再重点检测课后生字表中的字,检测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来记忆,拓展识字途径。

第二阶段:再读课文,理解字义。

教学时,必须把理解字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可以通过字典查查字义,也可以教师出示有关的字义让学生选择等方式进行。随文识字不像归类识字那么有规律,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尊重他们的理解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再进行恰当的方法引导。

多数生字的意思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都能理解,教学时只需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义作随文理解。

第三阶段: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学进入书写指导环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一边把握字形结构特点一般认真书写,同时完成字形教学和书写教学。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范写,让学生看清起笔、运笔、收笔。学生练习时,要少而精,保证写字质量。写字后,教师注意展示与评价。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不同的识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有些方法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的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来教学。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形式充分感知课文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语言形式有更深的理解,即指导学生从作品中学习语言,积累言语材料,为表达奠定基础。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语言——内容——语言”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

2 阅读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第二阶段: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一般来讲,读通读顺的要求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③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读全文,进一步读准、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读懂的问题。

第三阶段:精读品读,积累运用。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咀嚼品味,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这属于理解、感悟性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在“理解”和“感悟”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

语文基本能力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密切相关。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务必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手段,深化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积累语言,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最主要的途径是背诵。读得“滚瓜烂熟”,文章的语言就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博闻强记,熟读背诵。精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的精彩、重点语段(有的甚至是全文),直至熟读成诵。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说写运用。迁移运用语言的训练形式多样,不同的课文也有不同的训练点,一方面是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另一方面是仿写训练,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第四阶段: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是再次回归整体教学的环节,是对课文思想内容、表达方法的总体归纳、提炼、提升的阶段,也是对“重点研读”环节的发展和归纳,与“重点研读”有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篇课文应从两个角度去总结,一是侧重于对课文思想内容及感情的总结、提炼、提升,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或人物形象等进行总结,即“通篇会意”;二是侧重于对课文某些突出的写作特点给学生以提示、梳理、总结,从表达的角度(怎样写)进一步领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及表达的作用、效果,并积累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即“领会表达”。

以上阐述的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般流程。这些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教学步骤常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情的差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四个步骤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机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学思路。

(三)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

3 语交际方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具体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课一般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通过“典型的情境”、“双向的互动”、“平等的氛围”和“及时地评价”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建议采取以下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激发情趣,导入话题。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热情。精彩的导入,能为新课创造愉快和谐的气氛,能够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交际情境中,更对全课的教学起到了激趣、启迪、铺垫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多媒体创设情境、质疑等多种导入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什么?要说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的的内容及要求了然于心,才会有想说、乐说的愿望,才能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教师也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学定教,为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展开和调控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创设情境,实践演练。

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成为学生的生活化活动。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使他们的表达、交际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阶段可分三个环节进行:

1.走入情境,初步尝试。教师利用录像、图画、实物等,配以语言、音乐的渲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初步地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引导学生在感受情境的过程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动嘴说。这一环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地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

2.示例引路,习得方法。学生生活经验少,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也未完全形成,对许多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都比较生疏,因此观摩体验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运用言语示范、实例材料、录像示范、学生示范等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本次口语交际的具体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学有方向,练有依托。

3.交流展示,互动评价。交流展示时,要特别注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实践体验中,学生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有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也有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情境中扮演的那个角色。要引导学生从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让学生在高仿真度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评价要全面,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学生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全面地评价,同时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提高。及时、恰当、全面地评价能够不断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觉性,以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进行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把社会、生活作为口语交际的大背景和资源场,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真正把口语交际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

(四)习作教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练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中指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并与他人沟通而进行的思维及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练就观察、想象、选材、构思、立意、组织、表达、修改等写作能力。

具体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激趣导入,进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第二阶段:明确要求,习作指导。 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实施:

1.汇报交流,畅谈体验。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

(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 3.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小组内说。) 4.集思广益,集体交流。 学生可以用

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的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的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等等。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的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

5.构思起草,初试习作。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的习作。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的疑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写完的同学可以找伙伴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 第三阶段:修改完善,落实目标。

修改完善就是教师在学生初次习作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修改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次习作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修改目标应与习作目标相吻合,突出重点,并以此为据,选准典型习作,以帮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通过二次习作完善作文内容,落实习作目标。

第四阶段:讲评欣赏,完善提升。

讲评欣赏主要由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点及经验,并进一步说明习作中的问题。同时完成学生的佳作欣赏,帮助学生体验习作成功感。此阶段,可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讲评总结。教师根据前期对学生二次习作的批改,总结本次习作的经验,并指出今后习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欣赏佳作。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情境分享学生的习作,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新途径。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组织策划、实践探究能力为目的,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

5 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实践、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开展的学习。

具体教学建议: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活动的要求、任务、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建议采取以下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制定计划

这一阶段由学生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或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要求,确定课题,开展相应活动。

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运用恰当手段,激发研究欲望,引出研究课题;二是拓展思路,选择专题,组成研究小组;三是制定活动计划(高年级适用)。

此阶段教学的目的有三:一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激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从而确立研究课题,为下面的学习确立方向;二是开拓思维,由选择的研究课题引发开去,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和重点,使活动的指向性更明确;三是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活动计划,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提供保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本阶段主要由学生在课下完成,通过社会调查、观察、讨论、实验、动手实践、查阅资料、采访、记录等不同途径、渠道查找信息,搜集资料。

这一阶段的关键:一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引导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二是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多数学生的需求,适时进行引领和点拨,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难点。

第三阶段:处理信息,整理资料

这一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把资料进行分类,提取有效信息。 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筛选资料:围绕课题选择最具价值的资料,并进行梳理、汇总;二是资料归类:指导学生将筛选后的资料按类别进行整理;三是提炼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所感,升华认识。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本阶段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在全班范围内展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价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展示力求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成果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成果展示之后,可以引领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总结,为新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最后应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引导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获得情感体验,与他人一同分享成功。

三、关于导学案的建议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它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备课不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备课,着力点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导学案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教师模拟学情设计的适合学生课堂运用的一种学习辅助方案,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有: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活动、巩固强化、学习反思环节。

在这几要素中,针对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和导学活动的设计做一下建议:

(一)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6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是根据“三维目标”的定性,二是根据单元提示和课文思考练习的安排。不能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设定,而只能围绕“知识与能力”,参照课文“思考练习”来设定,“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点可点缀其中。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的确定,一是必须放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范围内,二是要联系年段教学重点,三是要联系单元“语言文字”学习重点,四是看思考练习是否刻意突出它。切忌不能把“理解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就是目标之中处理起来最困难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方面的。

(三)导学活动

导学活动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导学活动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具体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第17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剖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阜阳市第六中学 刘昌龙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新课程改革 的精神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特别是读写素养。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阅读,喜欢写作掌握写作。

一、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 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 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 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 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极悲观, 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 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条件。 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 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 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 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 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 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 的要求,需要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 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 质教育。具体体现在

1、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 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 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 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 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2、学习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 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 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 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 他们进入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 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 方式”。

3、教师角色——多重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要 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 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 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

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 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4、学生评价——全面化

新课标强调,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 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 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 性原则。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做到: 1.转变观念,努力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语文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树立起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好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 体提高。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 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 据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2.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 学习,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坚持对学生有爱心、细心、耐 心和一颗平常心。多想一想学生学习的处境、基础、压力,学生出现兴趣下 滑和厌学情绪,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产生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其 次,我们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 美,把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得多点趣味,把课

变成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展示教师 个人魅力的过程,不要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实证明,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那么你语文教学 就成功了一半。

3.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教师发挥充分的导学作用。语文课堂要 提倡积累应用,注重体验,回归生活,可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 少教、以学论教”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 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

5.转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堂要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 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喜欢阅读到能学 会阅读享受阅读。其次,引导学生多读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教会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课堂教学就要 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要教给学生阅读 的方法和技巧,适当进行阅读强化训练,尢其应针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设计 一些提高性的练习,使学生学用结合,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阅读中出 现的问题。

我们提倡“读 --感 --品—探”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读”即熟读课 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读 3-5遍,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熟读课文不仅是理解欣赏的基础,也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感”即是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构思 (结构、表达方式和主旨意蕴; “品” 是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进行品味、理解、鉴赏。“探”是对课文 所叙写的内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及 其构思与表达,要进行评价、借鉴与探究。并根据实际开展一些语言实践的 探究活动。

6.语文教师要自觉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语文教师走出自 己的职责范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现在,《普通初中语 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书目和课外阅读量。所以,那些单纯地认为 只要讲完课文、改完作业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可以看作是一个不称 职的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 度上驾驭语文教学,在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课外 阅读活动的指导,做到有读物、有时间、有场所、有指导,保证课外阅读活 动的顺利开展。

7.突出抓好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半壁江山”。 (1从七 年级开始,就把审题指导当作作文教学的重点,常抓不懈。要训练学生对各 类作文的审题。 (2注重作文模式的教学。范文引导,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捷径。建议我市中等程度语文水平的学生用美文引路,按文体、结构 特点、选材特点、写作亮点归类,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感悟优秀作文的写 作模式,提示学生该怎么开头、怎样扣题、怎样点题、怎样议论,让学生心 中有一个作文的“格”。这种注重作文模式训练的教学方式对我市绝大多数 的中下层学生是相当受用的。 (3作文教学要全面“开花”。从近年各地的 中考试卷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种类型的作文题主导了中 考作文的大局,这种多样化的作文命题还会继续保持下去。我们作文教学要 做到各种作文体裁、作文技法都要训练。 (4狠抓作文内容――回归作文教 学的根本。现在不少学生作文追求华丽的辞藻,而作文内容实则空洞,这是

一种不良的思想倾向。中考作文评卷越来越重视作文内容的评分。学生就应 多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加深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对外界事物要有自己 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在思维方式上,学生要注重拓宽、加深,具体 表现为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刻的思维,同时运用辩证思维更加深入地认 识和分析事物,使作文真正“言之有物”。 (5中考作文强调对错别字的考 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每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高考语文专家陈 佳民老师认为,会不会写错别字,变成有无学问有无文化的一大标准;是自 己写的错别字,就应该为此负起责任。陈老师还提出设想,整篇作文没有出 现错别字的, 评卷可加 2-3分。 这为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6书写是作文的“第一要务”。不写潦草字,注意分段,注意书写规范, 注意文面,是我市作文教学每个年级都必须抓好的一项长期工作。

8.善于处理教材,把握教材教学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教材和处理教材。教师是教材执行者,更是课程 开发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不贪多,不求全,可以适当调序和重组;可以 大胆取舍,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可以对教材适当补充和扩展,大胆处理模 块教材,活用教材。必修本教学课时建议:每一个必修模块在 9周以内完成; 不能突破周课时;文本、读本、写作实践、积累应用兼顾。要尽力避免如下 情况的出现:人为造成时间紧,最终挤占作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新课程实施以来, 我听了不少课课, 看到了中学语文课堂发生的变化,也 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和我的同仁对我市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梳理,这些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 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 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 ;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

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 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 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 给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 但一些教 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 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 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 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 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 ; 话题作文的写作, 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 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都是 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 教学方式依然陈旧, 教学中存在 “穿新鞋走老路” 的倾向。 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 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 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 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

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 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 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 高。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 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株守教师用书, 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 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 导的随意, 评改的随意; (2 生活积累意识欠缺, 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 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

活的链条; (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 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 认为可有可无。 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教师 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一些教师只是 片面的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 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为保证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进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 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2、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解 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仅仅依 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感受、拓展、写 作都是学生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3、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 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4、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 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 知是不够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 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 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5、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广泛的阅读的目 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 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故教 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 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 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 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 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 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 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5、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 学的重点应

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 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 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 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 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6、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 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 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 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第18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它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课改非常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小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课改的进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坏的课堂教学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新课改的精神为依据,笔者提出了几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1.前移教学关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小学语文唯一的途径。他们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自制力不够强大,更不用说自学能力了,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会课下复习或预习,所以教师认为应该把学习全部放在课堂上,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教多的知识点。但实际上教师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开始就要逐步培养,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拿预习这个学习习惯来说,教师可以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预习的意识,通过讲解或举例等方法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都要进行详细的预习,教师可从中引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制定预习纲领,以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向学生传授一些语文预习的一些常用的方法,避免学生预习效率低等问题。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所以他们上课时一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往往上课不太认真听讲,甚至有些学生说话打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些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灵活性强,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

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不具备自学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教学上通常采用的是直接教授的方式,把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当前的教育形势,改革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出现的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静 听 花 开 的 声 音 ——民和县川垣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2002年秋季,川垣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也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十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川垣学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探究,寓学于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 案例1:川垣学校李洁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找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 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

案例2:川垣学校李玉兰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

2 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 案例3:川垣学校霍瑾老师在执教《窃读记》时,把生字熟词编成了儿歌 :“踮脚尖,钻腋下,贪婪窃读心惧怕。饥肠辘,腿难撑,挨饿受罪终长大。” 案例4: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2、尊重差异,以学定教。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 案例5:川垣学校陈晓荣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识记生字。因省却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教师还安排拓展练习,让学生给“门”、“墙”、“黑板”、“窗”、“课程表”等字在教室里找到“朋友”,为学生创设渗透识字的氛围,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案例6:民和县教育局在对本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后,提出了“让位教学法”,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在班级中,带领小伙伴学习。因为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小小的教者兴致盎然,在带领别的同学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相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促使小小的学者鼓足学习的劲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当教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案例7:川垣学校李晓红老师在执教《特殊的考试》一课的写字时,没有逐字指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难写的字,比如“考、试、及”等字,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其他的字则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自学的形式解决了,虽然本课生字较多,而且笔划比较复杂,但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差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看似教师“教”的少了,实际上是把“学”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3、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在语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游戏、一起诵读、一起奇思妙想„„语文学习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案例8:川垣学校郭秀萍老师在执教“梦想”这一单元时,当教师问及学生自己的梦想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月球上看一看”,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时有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管老师高兴的回答:“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超越老师。”提问的学生满意的坐下了,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着。这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的瞬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案例9:学习《乌鸦喝水》时,川垣学校马玉花问:“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有位不太喜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怯怯地说:“回家找妈妈。”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起来,那个孩子立刻脸涨的通红,头陷得很低很低。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多听话的孩子呀,遇到事情先想到妈妈,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静下来,乖巧的像妈妈怀里的宝宝。“让我们继续来帮乌鸦想办法吧,想到办法乌鸦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这样,同学们又动脑筋为乌鸦想起办法来,而那个可爱的孩子也慢慢抬起了头,不再羞涩。 案例10:川垣学校郭秀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首欢快的儿歌时,

第19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学建议(常规)为规范来整体推进学科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1、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不定期举办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3、加强学科项目设计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促使小语课改形成由“全面推进”转化为“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跟进模式。及时总结经验,精心培植典型,提升研究品质和影响力。

(二)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认真学习讨论市教研室重新修订的学科教学建议,加强教学建议的执行和管理,使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进一步重视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 重视朗读教学的研究,加强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尤其要开展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适当的时机将举行口语交际教学的研讨活动。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认真抓好小语会新一轮课题“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研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实践语文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

2、与教师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形成“研究课”“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课堂教学继续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做好学科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地学校和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定期参加学校的教学研究,定期向全市展示教学研究成果。

4、认真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和管理,特别是省、市重点课题。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课题将予以更多的关注。

5、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积极研究和改进教研组的建设,从而有力推动校本教研的开展。

6、不断完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形成不定期随机抽样测试的新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第2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三都小学靳建银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双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

二、主要工作重点:

1、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变革。

2、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石,保证五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3、以教学监测为基础,切实做好教学分析和评价,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4、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理论性文章和有关经验。

5、开展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案例交流,教研组上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

三、工作措施

1、严格认真备课,加强语文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

2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可操作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务实。

3、增强科研意识,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4、开展一次钢笔字书写比赛和阅读竞赛。

5、在落实“减负”精神的同时,对语文作业作以下要求:要精选练习,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短期阅读与长期阅读相结合,注重定量有恒,不断积累。

6、要求树立学习的观念,组内每位教师每周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并上交材料,推荐好文章互相传阅。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doc》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