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翻译答案

2020-03-01 22:55: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弟子问仁

1.子贡道:“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道:“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道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2.

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的话。”

3.

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要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二、立身处世 1.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种人,是君子人吗?是君子人啊。” 3.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又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4.

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

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不值得惧怕了。” 5.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6.

孔子说:“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三、发奋进取 1.2.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3.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么,责备什么呀。”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了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4.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道:“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来到,如此罢了。”

5.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1.

楚国的狂人接舆一面走过孔子的车子,一面唱着歌,道:“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这么倒霉?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追得上(不再着迷)。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诸公危乎其危!”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了,孔子、没法同他谈。

五、君子三戒

1.

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2.

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3.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便要警戒,莫迷恋女色;等到壮大了,血气正旺盛,便要警戒,莫好胜喜斗;等到年老了,血气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莫贪求无厌。”

六、乐在其中

1.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

孔子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4.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

七、行己有耻

1.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顺,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2.

孔子对颜渊道:“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子路道:“您若率领军队,找谁共事?” 孔子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找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能完成的人哩。”

3.

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4.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

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5.

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

八、君子坦荡荡

1.

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想吐;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2.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

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4.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道:“这正是他老人家对自己的叙述哩。”

5.

有人对孔子说:“拿恩惠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道:“拿什么来酬答恩惠呢?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

6.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每个人都仰望着。”

九、言而有信

1.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2.

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3.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恒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十、交友之道

1.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3.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三种,有害的快乐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饮食荒淫为快乐,便有害了。”

十一、行而有礼 1.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简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2.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3.

叶公告诉孔子道:“我那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孔子道:“我们那里坦白直率的人和你们的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率就在这里面。”

4.

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骂道:“你幼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贡献,老了还白吃粮食,真是个害人精。”说完,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

十二、君臣父子 1.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2.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子,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3.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就行了。对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

4.

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吗?”

5.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十三、敏而好学

1.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2.

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哩!” 3.

孔子说:“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4.

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和卜商两个人,谁强一些?”孔子道:“师呢,有些过分,商呢,有些赶不上。”子贡道:“那么,师强一些吗?”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5.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的。”十

四、切问而近思

1.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2.

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3.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4.

子贡问怎样去培养仁德。孔子道:“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搞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一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5.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十

五、君子博学

1.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候去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2.

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3.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4.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孔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子贡道:“周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散在人间。贤能的人便抓住大处,不贤能的人就只抓些末节。没有地方没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十

六、不学诗无以言 1.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过好学的人了。” 3.

孔子到了(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治理这个小地方,用得着教育吗?)”

子游答道:“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听使唤。(教育总是有用的。)”

孔子便向学生们道:“你们啊,言偃这话是正确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同他开玩笑罢了。”

4.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5.孔子对伯鱼说道:“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了吗?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会像正面对着墙壁而站着吧。”

论语翻译

论语翻译教案

孔子论语翻译

《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论语》全文翻译(材料)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

《论语六则》翻译1

论语30句及其翻译

《论语翻译答案.doc》
论语翻译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