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通讯版doc

2020-03-03 22:16: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进“三社”联动机制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近年来,市民政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为基础,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充分发挥了基层社区的平台功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社工人才的支撑力量,从而构建出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四位一体”,搭建出优质的社区工作平台

市民政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三社联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作为“三社联动”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广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管理服务站为依托、自治促进会为基础的“一委一居一站一会”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社会组织发展平台。

同时,市民政局还进一步整合社区内资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和物业企业为四翼,建立“组织联建、工作联商、服务联办、责任联担、品牌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

在日常的工作中,市民政局注重完善“三会”制度,召开民情恳谈会,倾听民声、集中民智、落实民意;召开共建联席会,研究阶段工作重点,剖析群众关注热点,解决社区发展难点;召开居民评议会,定期报告工作成效,公开接受

1 代表质询,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大力营造“和谐社区人人共建,社区和谐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

全市的所有社区都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站,承接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了576种服务项目。推行“一门式、一站式、一卡通”服务和“错时工作制”,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满足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

“以文会友”,发挥户长在组织中的骨干作用 在日常的社区管理中,市民政局对活跃在社区的群众自发性组织进行规范和整合,先后组建成立了泰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健康协会、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百姓艺术团、志愿者协会、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组织。

同时,还在街道设立相应的指导站(中心),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工作室(工作队),明确管理制度,完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协会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开展活动的作用。

市区现已建成戏曲、歌舞、健身、象棋、书法、乒乓等六大类22个特色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文化节”,组织426支社区歌舞健身文体队参加戏曲、歌舞、健身等专场演出,为市民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形成了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武工队,社会参与大部队”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市1614个社区社会组织普遍达到“四有”( 有人员、有经费、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必要办公设备)规范化建设标准, 2万多名成员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爱心奶奶”、

2 “民生驿站”、“社会妈妈”等社会组织成为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服务品牌。

为了发挥中心户长在社会组织中的骨干作用。市民政局采取自我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齐配强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幢长和农村中心户长,充实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培育“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五种能力。

通过设立个人调解室、爱心工作室,建立“红袖标”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发挥他们法制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管理帮教员“五大员”作用。

目前,全市配备居民小组、中心户长10486名,有效提高了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质态。

专业社工,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加强社工职业化管理,建设“和谐社工之家”。出台《泰州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一社区两社工”。

市民政局还举办了“社区管理与服务431计划”等各类培训班,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困难群众必访、空巢老人必访、留守儿童必访、流动人口必访、重点对象必访”的“五访”工作制,运用社会工作手法,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特色服务。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个案工作法,为矫正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

3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引入小组工作法,建立老年活动小组,加强老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在社区救助中引入社区工作法,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开办“爱心超市”,社区低保对象和困难家庭凭爱心领用券,到超市领取物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得到良好体现。

同时,市民政局还会同宣传部门制定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成立志愿者协会,在社区全面设立义工服务站。创新志愿者注册形式,启动网上注册行动,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区志愿者组织840个,志愿者28000 多名。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儿童、“小雨点”资助贫困学生、“红飘带”助老行动、“连心卡”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给社区特殊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倡导互助服务,坚持自愿与互助相结合,发动每户家庭、每个居民参与义工服务,开展邻里互助。搭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平台,设立社区“爱心储蓄银行”,将志愿者奉献社区、帮助他人的服务时间化为储蓄存入“银行”。

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自动支取“存款”,由义工服务站调度其他志愿者提供帮助,在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了助人自助、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

一些社区针对双职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回

4 家无人管的难题,创办“四点半课堂”、“第二课堂”,发动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担当辅导老师,督促孩子完成课业,丰富孩子业余生活,深受市民欢迎。

双工联动,有效实现了社会、社区、家庭的无缝对接,形成了“社工带义工,义工助社工”的公众参与格局。

深化创新,助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我市率先出台《关于在全市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实行党建工作“双报双推”制度的意见》,推动“两新”组织及时建立。理顺各类社会组织的党建隶属关系,因地制宜,成熟一个,组建一个。

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采取组织联建、委派党建指导员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目前新建社会组织党支部9个,发展党员279名。把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培养成社会组织负责人,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起,我市在社区公益服务、社会事务、文化体育、慈善救济、社区维权等五大类社会组织中推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对一般性社区社会组织,经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民政局备案,发放《备案证书》。对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在公益创投和孵化培育等方面,由市(区)、镇(街)两级财政配套,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性服务购买。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等机构进行资金扶持,提供办公用房和注

5 册资金,先后建成5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兴化等市(区)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

市民政局还聘请专业人员,传授与社会组织主体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先后组织举办了大调解工作培训班、群众文体活动辅导班、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班,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组织骨干的业务水平。通过主动开展服务、参与管理、接受监督,引导社会组织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和诚信建设,提高公信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我市先后通报表彰了71个社会组织管理先进单位、63个先进个人,并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形成社会激励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方案

党建+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工作方案

三社联动活动新闻稿

社区开展“三社联动”工作总结

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名词解释

三社联动课题调研提纲(.7.4)

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

整合“三社”资源 形成联动优势

《三社联动通讯版doc.doc》
三社联动通讯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