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1-05-09 来源: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温情社区”顺德福彩社工日活动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社会工作日。为庆祝第11个国际社工日,3月25日上午,由广东顺德福彩中心全资赞助的“三社联动·温情社区”2017年顺德社工日活动在容桂花溪公园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除了有顺德社工服务行业的系列颁奖外,还设有社工体验馆,让群众认识、了解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医务社工和矫正社会工作沙龙在下午同步举行,为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沟通平台。

活动当天,细雨连绵,尽管天气不如人意,活动现场仍涌动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来到青少年体验馆,便能看到小社工们在“卖力”服务。“我曾因成绩下滑而非常困扰,后来得到了驻点在学校的社工姐姐的帮助,重拾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我也来做社工,帮点忙。”来自容桂四基中学初一级的尤炜杰回忆道。

“了解社工服务的居民一年比一年多,像今天即使下雨,还是每隔10分钟就有一批人进来体验馆。”顺德鹏星社工助理主任颜芳如此说。

顺德自2013年起,积极推动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至今在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文化、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等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以前,社工要自己在社区里寻找‘服务对象’,长期待在家里不就业也不读书的青少年,或者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失独老人,这些都要社工自己去‘发掘’”,社工颜芳介绍道,“可是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自己找上门寻求帮助了。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重视社工服务,居委会经常给我们提供信息,让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对社工服务的了解更加广泛、深刻了,另一方面是‘三社联动’让社工和社会服务机构有了坚实的后盾”颜芳说。

目前,顺德区内社工从业人员约600人,持证社工超过2300人,社会服务机构达30家,社工服务已覆盖十个镇街,并涵盖了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危机介入、社区营造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本届活动由顺德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赞助,福利彩票一直以“扶老、

助残、救孤、济困”为发行宗旨,这与社工服务的内涵不谋而合,帮助有困难的人不仅是福利彩票一直坚守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并给予支持的公事。

推荐第2篇:三社联动方案

为确保我市临渭区杜桥社区“三社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 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 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

一、

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承办单位提交总结报告。承办单位负责对创投活动进行绩效考评并形成评估报告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创投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完善意见。

推荐第3篇:党建+三社联动

党社联动

双剑助推黄冈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再升级

近年以来,黄冈市以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和模式为着力点,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社区服务为抓手,通过“党建+”和“三社联动”的新型双核社区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思路,革新服务方式,探索多方面的社会治理模式,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促进社区服务不断更新升级。

坚持“党建+”统领服务,把握改革总方向。结合当前社区服务的复杂形势,创造性推出党建+大项目服务、党建+阵地建设、党建+经济发展、党建+社会服务、党建+队伍建设、党建+教育管理的“党建+”模式。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推进党建示范引领,不断创新党建特色品牌,加强党员学习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先锋作用。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保障,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明确发展目标,责任细化。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筑巢引凤,引进大型服务项目。同时,不断完善督察和激励机制,坚持以民生为本,促进就业创业双推进,为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跟第一段里标注的部分重复)以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紧盯现阶段群众日益丰富服务需求,扩宽工作思路,强化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探索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子。

坚持“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新方式,探索涵盖社会,社工队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坚持以品牌引领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创造品牌。“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敬老好儿女”,“十佳公爹公婆”,“十佳打工嫂”,“十佳创业创新好标兵”,“十佳少年”等六个十佳评选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区生活满满都是正能量。“八小服务”以小见大,以“八小”服务满足了居民衣食住行,教育等多元化的需求,满足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品牌化的服务,丰富了社区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坚持社工服务队伍专业化。结合当前社区服务需求多元化的具体实际,引进专业团队,通过签订协议,项目对接,由专业团队对社区服务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规划,开阔视野,延展思路,提升社区服务档次;同时,积极与高校以及专业社工机构合作交流,开展社工培训,扩大社工队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坚持社会组织职能化。通过中心孵化社会组织,在群众中发展社会组织,在活动中拓展社会组织等方式,不断丰富社会组织。护工互助团,知音艺术团,五老调解会,和事佬协会,夕阳红助学队等一批有专长,有特长,有职能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通过合理分工,职能细化,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促进社区服务更上新高度。

推荐第4篇:三社联动工作方案

社区“三社联动”工作总结

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紧扣主题出亮点,服务大局抓重点,改革创新攻难点,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培育,“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一)积极探索“三社联动”机制

(1)探索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我们以党群说事的形式,定期开展党群说事,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构新的群众工作网络,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有人问、有人答、有人帮助解决,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多方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2)探索建立购买社区服务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活动场地、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培育骨干力量等措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出资,并与乐慈服务照料中心签订协议,定期上门开展服务。

(3)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建立“社区电子化办公系统” ,通过办公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领导的督查能力,实时、全面掌控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

(二)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1、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给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全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三全四零” 工作法。“三全” :①服务时间全天候(从“8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到“8小时外网络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网站、社区微信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安排专人及时公布和受理服务事项 。);②服务内容全方位(一是按照“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模式,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建立 “人口信息系统”平台,做到定人、定格,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网格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社区电子化办公系统” ,通过办公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领导的督查能力,实时、全面掌控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③服务对象全覆盖;(实行“点名说事”。通过点到某户居民的名字,涉及到基础信息,尤其是流动人口信息、特殊人群信息、残疾人、低保人群、社区矫正人员等,由具体负责人说出该户的大致情况。);“四零”:服务“零距离”、业务事项“零差错”、工作人员“零违纪”、“群众零投拆”。全

面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效能,促进社区服务人员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2、社区坚持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壮大村级经济为重点,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以“孝”文化为品牌,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在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型党员队伍上下工夫,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一人双向、分类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根据开发区“一村支部党员居住在多个社区,一个社区内入住多个社区的党员”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一人双向,分类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即“一人双向”:按照“参加集中活动与开展独立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党员教育、学习等活动,根据党员的居住片区,成立党小组,由党小组长组织落实,大型活动由社区党总支统一组织开展。“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楼栋长服务机制,在楼栋内设立党员楼栋长,培育党员楼栋长成为社区“四员”人士,即: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对老年党员实行“直管” (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他们参与社区各类活动。发挥他们在民事调解、治安联防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对困难党员实行“协管”(在解决困难、提供信息、加强培训等方面切实搞

好服务。)

(三)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社区积极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培育发展了一支涵盖文体活动、法律调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公益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初步构建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发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重心、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自治格局。

马庄志愿者协会是由双管党员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组成的为群众提困难救助、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组织。起初只有4名志愿者的协会如今已发展为65名志愿者,并且与清河区“爱的奉献志愿者队”、淮阴区“阳光爱心队”联盟。2015年共搞活动8场,如:3.1日民防日文艺宣传、3.5日学雷锋到社区困难家庭打扫卫生、5.1端午节包粽子、8.15中秋文艺演出送月饼,9月2日参加卫生城市复审环境整治。9月15日医疗队对社区居民免费体检,9月16日为十八位老人过生日并包饺子等、10月20日社区文化艺术节志愿者发宣传单等。现在,马庄志愿者协会已成为社区密切群众的一条纽带,社区失独家庭曹爱华经过心理志愿者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下走出阴影,主动参加志愿者协会,服务社区居民。

推荐第5篇:三社联动活动新闻稿

三社联动活动新闻稿

又是一年金秋好时节,繁花似锦,欢歌如潮。201

4年10月17日15:10主题为“三社联动促和谐,爱心义协伴你行”的三社联动活动于南塘苑社区居民楼旁的空地处盛大开幕。 本次活动响应党的号召,深入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推动“幸福社区”建设,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通过此次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社区的老人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爱心桥”同学们的一份爱心、真心与诚心,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首先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何祖润老师,南塘苑社区主任宋自立主任,学府医院代表何星依次上台致辞。接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给大家带来欢乐,最后在《爱,因为在心中》的优美舞蹈中活动顺利结束。

推荐第6篇:三社联动通讯版doc

推进“三社”联动机制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近年来,市民政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为基础,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充分发挥了基层社区的平台功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社工人才的支撑力量,从而构建出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四位一体”,搭建出优质的社区工作平台

市民政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三社联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作为“三社联动”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广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管理服务站为依托、自治促进会为基础的“一委一居一站一会”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社会组织发展平台。

同时,市民政局还进一步整合社区内资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和物业企业为四翼,建立“组织联建、工作联商、服务联办、责任联担、品牌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

在日常的工作中,市民政局注重完善“三会”制度,召开民情恳谈会,倾听民声、集中民智、落实民意;召开共建联席会,研究阶段工作重点,剖析群众关注热点,解决社区发展难点;召开居民评议会,定期报告工作成效,公开接受

1 代表质询,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大力营造“和谐社区人人共建,社区和谐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

全市的所有社区都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站,承接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了576种服务项目。推行“一门式、一站式、一卡通”服务和“错时工作制”,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满足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

“以文会友”,发挥户长在组织中的骨干作用 在日常的社区管理中,市民政局对活跃在社区的群众自发性组织进行规范和整合,先后组建成立了泰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健康协会、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百姓艺术团、志愿者协会、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组织。

同时,还在街道设立相应的指导站(中心),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工作室(工作队),明确管理制度,完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协会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开展活动的作用。

市区现已建成戏曲、歌舞、健身、象棋、书法、乒乓等六大类22个特色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文化节”,组织426支社区歌舞健身文体队参加戏曲、歌舞、健身等专场演出,为市民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形成了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武工队,社会参与大部队”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市1614个社区社会组织普遍达到“四有”( 有人员、有经费、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必要办公设备)规范化建设标准, 2万多名成员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爱心奶奶”、

2 “民生驿站”、“社会妈妈”等社会组织成为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服务品牌。

为了发挥中心户长在社会组织中的骨干作用。市民政局采取自我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齐配强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幢长和农村中心户长,充实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培育“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五种能力。

通过设立个人调解室、爱心工作室,建立“红袖标”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发挥他们法制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管理帮教员“五大员”作用。

目前,全市配备居民小组、中心户长10486名,有效提高了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质态。

专业社工,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加强社工职业化管理,建设“和谐社工之家”。出台《泰州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一社区两社工”。

市民政局还举办了“社区管理与服务431计划”等各类培训班,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困难群众必访、空巢老人必访、留守儿童必访、流动人口必访、重点对象必访”的“五访”工作制,运用社会工作手法,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特色服务。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个案工作法,为矫正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

3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引入小组工作法,建立老年活动小组,加强老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在社区救助中引入社区工作法,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开办“爱心超市”,社区低保对象和困难家庭凭爱心领用券,到超市领取物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得到良好体现。

同时,市民政局还会同宣传部门制定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成立志愿者协会,在社区全面设立义工服务站。创新志愿者注册形式,启动网上注册行动,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区志愿者组织840个,志愿者28000 多名。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儿童、“小雨点”资助贫困学生、“红飘带”助老行动、“连心卡”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给社区特殊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倡导互助服务,坚持自愿与互助相结合,发动每户家庭、每个居民参与义工服务,开展邻里互助。搭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平台,设立社区“爱心储蓄银行”,将志愿者奉献社区、帮助他人的服务时间化为储蓄存入“银行”。

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自动支取“存款”,由义工服务站调度其他志愿者提供帮助,在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了助人自助、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

一些社区针对双职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回

4 家无人管的难题,创办“四点半课堂”、“第二课堂”,发动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担当辅导老师,督促孩子完成课业,丰富孩子业余生活,深受市民欢迎。

双工联动,有效实现了社会、社区、家庭的无缝对接,形成了“社工带义工,义工助社工”的公众参与格局。

深化创新,助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我市率先出台《关于在全市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实行党建工作“双报双推”制度的意见》,推动“两新”组织及时建立。理顺各类社会组织的党建隶属关系,因地制宜,成熟一个,组建一个。

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采取组织联建、委派党建指导员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目前新建社会组织党支部9个,发展党员279名。把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培养成社会组织负责人,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起,我市在社区公益服务、社会事务、文化体育、慈善救济、社区维权等五大类社会组织中推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对一般性社区社会组织,经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民政局备案,发放《备案证书》。对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在公益创投和孵化培育等方面,由市(区)、镇(街)两级财政配套,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性服务购买。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等机构进行资金扶持,提供办公用房和注

5 册资金,先后建成5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兴化等市(区)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

市民政局还聘请专业人员,传授与社会组织主体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先后组织举办了大调解工作培训班、群众文体活动辅导班、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班,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组织骨干的业务水平。通过主动开展服务、参与管理、接受监督,引导社会组织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和诚信建设,提高公信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我市先后通报表彰了71个社会组织管理先进单位、63个先进个人,并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形成社会激励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推荐第7篇:社区开展“三社联动”工作总结

社区开展“三社联动”工作总结

近年来,X区在市局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便民服务为宗旨,在全区X个城市社区开展“三社联动”,有效提升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治理服务水平。X年X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X年X月,召开了全市“三社联动”现场会;X的做法受到市委X书记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已经成为一张在全省叫得响的名片。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早,起点高。X年X月市委X书记在市“两会”X代表团讲话时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工作。之后,区委、区政府开始认真谋划,并专门明确区委副书记主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正是这种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才有了“三社联动”工作的高效率推进和高标准建设,使X区的“三社联动”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二是有创新,有特色。先后到X、X、X等地,广采他山之石,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的“四位一体”社区服务模式,成为X首创、X特色、X名片,民政部肯定了X的做法。三是接地气,惠民生。“三社联动”推广以来,特别是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平台的普及和下沉,切实提升的是社区服务水平,真正受益的是辖区居民群众,最终实现的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要求。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抓”:

一、抓基础搞建设。重点是搞好“三大建设”。一是城市社区服务场地标准化建设。投入X余万元,对X个城市社区共计X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每个社区服务大厅有一个“三社联动”服务窗口,有针对性的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二是城市社区信息化硬件配套建设。投入X万元,为所有城市社区配备了X台专用高拍仪、X台大显示屏、X台高性能电脑,进一步为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打牢了硬件基础。三是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投入X余万元,新建了X平方米的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专业型社区组织党建、孵化培育、公益创投等工作。投入X余万元,建设了一个示范型的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一个社区级社会组织中心,指导区域内服务项目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区三级服务中心已有X社工、X社工等X家社会组织入驻,服务范围涵盖社工、养老、家政、教育等。

二、抓要素搭平台。主要是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三社联动”信息平台。投资X余万元搭建了集政务通、服务通、活动通、社区动态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可提供信息查询、活动发布、政策告知等X大类X项服务,极大提升了政府信息集成、信息服务的水平,X年为居民与社会组织之间对接服务X余起。二是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了组织、人社、民政、卫计、残联五个部门共计X项业务,实现了“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以申请办理老年证、二胎证、低保等业务。X年至今平台办件量超过X万件。三是“X民政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X民政通”微信公众平台,下设“网上预约政务、特色商家服务、百姓诉求办理”三大板块,辖区群众用手机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目前,平台上线半个月以来关注量达到X余户,进一步延伸了工作触角,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质量。

三、抓核心促党建。探索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三三三”工作法,即:坚持“三个同步”:党的组织和工作同步覆盖、党员和骨干人才同步培养、党建体检与工作年检同步开展;建强“三支队伍”:社工队伍、党员队伍、支援者队伍;建立“三项机制”:党建联席机制、综合保障机制、目标考评机制。“三三三”工作法实现了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工作覆盖。目前,X区已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党支部X家,党员X人。中共X区社会组织委员会已经被上级党组织批复成立,第一届党员大会正在筹备中。

四、抓关键育人才。主要是建立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定期培训制度。与X师范学院签订了《X市X区社会工作者培训协议》,建立了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形成了“政府+院校”的社会工作者培训机制,实现了服务队伍培训全覆盖。X年开展集中培训X次,累计培训社工X人次。二是目标考评机制。对辖区X名社工进行目标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工评先争优、晋级“两委”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目标考评机制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社工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层次更趋优化,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队伍中X岁以下占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X%,拥有社工师资格达五分之一。三是社工激励机制。出台了社会师激励政策,鼓励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于通过考试的,经核定后每月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补贴。目前,全区具有社工师资格的X人,其中X年考取X人,为“三社联动”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以上是我区加强“三社联动”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居民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今年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终期评估为契机,以市局印发的《X市全面推进“三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依托三个平台,协同推进“三社联动”基本要素建设,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X工作布局,作出X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8篇: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名词解释

名 词 解 释

1、政社互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这两类社会管理主体之间,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管理职能、调整社会管理结构、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2、三社联动: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通过三者之间的联动,尝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三者互联互补互动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推荐第9篇:品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培训心得体会

周淑红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品德与社会教学培训。在学习中,我领略了各位名师的精彩纷呈的表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并看了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与讲座,我这个“井底之蛙”可算是真正开了眼界。我深感机会难得、责任重大,因此活动中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这个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还知之不多的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下面我就学习情况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感想。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课前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铺垫。二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三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走出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要事先与相关人员或部门单位联系。四是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用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目的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新的教育目的观:换位观,引 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培养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态观,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合作,要有责任心;共赢观,要让学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关爱他人;对话观,引导学生要多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分享观,引导学生美好事物要与别人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多元观,在分清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允许有不同的选择,要宽容。

三、转变教学观念 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生活;确立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和积极引导相结合。上述内容说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必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调查、辩论、走访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次培训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与课堂紧密联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地设计,合理地运用,以多媒体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堂教学不摆花架子,探究问题深刻。

学习形式多样化,消除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大量课外资料大大的充实了教学文本材料。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走进生活去学习。

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陶行知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因此我们不光要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良好的习惯,还要让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求真”,到社会上做“真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篇二:品生与品社培训的心得体会李林林

品生与品社培训的心得体会

平山县南贾壁小学 李林林 2014年10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石家庄市三支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听了王彦怀、杨今宁两位专家的报告和几位老师的说课,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品生(品社)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品德课,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学以致用。现在就自己参加这次培训,谈谈自己对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学好课标,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标,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要通读全套教材,细读本册教材,精读本课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需要几课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认知情况,然后定出合理的课时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带进品德课堂,最后确保课程回归生活。

第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地方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组教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活跃教材,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几位说课教师能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我要努力制作好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明白了品生与品社课应该怎么上,明白了品德课堂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明白了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篇三:品社优质课学习心得体会

省品生品社优质课听课体会

惠民县胡集镇陈集小学 刘莉莉 2014年10月21号--24号,山东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本次会议,收获颇多。站在那个讲台上的都是各地市优秀的教学骨干,短短的几天能有幸领略到二十七位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风采,真像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让我深深的受到了文化的洗礼,沉醉在这课堂的精彩之中,在陶醉之余我深感自己的教学有待提高,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交流异彩纷呈

几乎每节课都有课前交流,有的是短短的几句问候语,有的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还有的是一首优美的小儿歌等等,这些交流都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把那种紧张的心情一扫而光,轻轻松松的开始本堂课,当然,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表现就可想而知了。记得济南的张生老师执教的《人民当家做主人》一课,课前老师先介绍自己学校定期带领孩子们去旅游,极大地激发起了孩子们旅游的兴趣,然后引导孩子们也可以给自己的学校提意见,定期带领他们去旅游,那么,到底去哪儿旅游好呢?这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去解决。然后,慢慢的引出人民当家做主人。这堂课本来是很枯燥无味的,但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始至终都兴趣高涨,直到下课,有的同学还意犹未尽呢。

二、课堂上注重培养每一个孩子。

不放而是找了几个孩子做示范,并给予肯定的评价,最终这个孩子在其他同学的示范和鼓励下,大方地完成了和老师的碰鼻礼。老师高度的评价他:“你真是表现出了一个国际友人的风范”。这个孩子从一开始的羞涩到最后的坦然,离不开老师一步步的引导,这种变化我觉得是会影响他一生的。

三、每节课都离不开漂亮的板书。

总之,细细琢磨每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努力、认真、踏实地去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更成熟、精彩。篇四:小学品社学习心得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心得

开学初,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思品教学培训,听了讲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明显转变,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研究获得了新感悟,思考问题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 上午,我们聆听了教研员的“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的讲座。给我们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的概念界定;有关“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的案例分析;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下午,我们又与茅心荷校长一起分享了她的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

必然要开口说,并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控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随着小学思品课堂改革的推进,思品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问题的提出牵强附会、思品探究过度自主、汇报交流杂乱无章、多媒体运用越俎代庖等等。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思品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育学生“从思品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理想的思品课堂教学应达到以下境界:

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超越模式,摆脱束缚;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成;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2、从课堂形态看,体现“三气”:大气,立体鲜活;人气,情感共鸣;灵气,放飞想象。

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感悟有挑战,探究有喜悦。

4、从教学风格看,体现“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思品课堂任务重重,困难也重重。总之,只有作好思品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思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 学 品 社 学习心 得 体 会

崔 晓 亮

碱场营小学校

2012.10篇五:品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归义小学 刘兆梅 11月4日上午,我们学校一行五人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全县教研员听课、评课暨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研员肩负的重任,也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此次活动分三个环节:

1、由李庄镇教研员任姗老师执教《站在长城上》一课;

2、由部分骨干教研员进行评课,骨干教师研讨发言。

3、由县教研员管老师对新课程标准做详细的阐释。现在就此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听课收获:

第一、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方面,任珊老师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比如:学生介绍长城概况时,再汇报了长城的长度及横跨7各省市自治区等材料后,任老师利用课件出示长城地理位置地图,特别直观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读地图、读与长城有关的文字数据资料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感受长城的规模宏伟、长度长。

第二,活动、课件及板书设计的很用心。 任珊老师每次讲课,无论是课件还是板书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次《站在长城上》这一课,她课件制作的并没有很华丽,但是图文并茂,简单朴实中却突出了这一课的主题和重点。可以说着实用心了。再看板书,以图卡做成长城城墙,上面并伴有板书。此外,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比如:在介绍‘长城构造’时,任老师说:“假如你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你怎样指挥士兵打仗呢?”问题提出后,有2个男生说的很精彩。学生通过这一问题,对长城的构造就记得更牢固了。这样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这儿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的配合是比较融洽的。

第三、“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任珊老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

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如:在‘品读长城文化’时,学生汇报了小组交流的资料,之后任老师课件补充了尼克松和米歇尔夫人登长城给予高度评价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补充这些外国领导人游览长城给予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驰名中外,激发学生的那种自豪感。

研讨和新课程标准培训收获: 聆听了任珊老师的精彩一课后,先由部分骨干教研员和教师从教材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进行了精彩的研讨发言,然后由管老师做总结,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

听完后我深刻了解了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如果自己都没弄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怎么给学生上好课呢?另外,新课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时刻贯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理念教学有三大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标准在之前追求以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法引导新课改的基础上,更多增加了要求教学课程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对于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必须在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动脑等能力,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与渔,并关注学生个性情感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于老师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教材与学生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能力要求更高,但同时在被动要求的时候也需要学生便被动为主动学习,在认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综合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并引导他们朝心态健康、快乐成长的轨迹上前进。

推荐第10篇:三社联动课题调研提纲(.7.4)

“三社联动”课题松陵办事处调研座谈问题

1、所辖社区事务概况及工作开展情况?

2、所辖社区管理服务中有哪些开拓创新的工作亮点?

3、社区工作遇到的难点有哪些?

4、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需求和期望如何?

5、社区事务哪些可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完成,哪些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社区工作对社工、社会组织建设的需求及当前的情况?)

6、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

7、如何培育孵化社工和社会组织?

8、推进“三社联动”工作会遇到哪些问题及建议?

“三社联动”课题松陵办事处调研座谈问题

1、所辖社区事务概况及工作开展情况?

2、所辖社区管理服务中有哪些开拓创新的工作亮点?

3、社区工作遇到的难点有哪些?

4、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需求和期望如何?

5、社区事务哪些可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完成,哪些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社区工作对社工、社会组织建设的需求及当前的情况?)

6、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

7、如何培育孵化社工和社会组织?

8、推进“三社联动”工作会遇到哪些问题及建议?

第11篇: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

什么是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三社联动模式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蒋昆生在民政部举办的“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指出,进一步推进“三社联动”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推动社区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二是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社区公益创投机制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三是要壮大社会工作队伍。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吸引优秀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从武汉市粮道街来看,粮道街发挥街道的主导作用,合理化地安排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互动机制;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机制;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并建立资源信息平台,形成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三社一体化联动发展。

如何实现三社间的良好互动?

1.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社区事务纷繁复杂,社区问题各式各样,居民需求各不相同。为了使街道适应城市多元发展的特点而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进三社联动工作。针对共性需求,合理统筹社会组织,由专业社工提供基础性服务,针对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引导提供特色服务,形成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的配套供给模式。 2.项目牵引,契约管理

社区内多种项目并存,积极推进项目牵引,契约管理的工作方式。以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通过项目管理,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项目实施中的全责,推动建立政府与三社的新型伙伴关系和契约关系。 3.平台建设,便民利民

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硬件设施,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提供场所支持,牵线搭桥,物资保障等便利服务。

4.专业发展,人才培养

对街道社会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社会组织居民骨干进行针对性培训,改进社区工作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转变其工作理念,提高居民骨干的领袖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什么是两工互动?

两工互动是采用“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两工联动”的核心是社工。社工是社区服务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的主体。社工制定各类服务项目,根据需要招募义工、培训义工、组织义工、指导义工、监督义工、服务义工。“两工联动”的基础在义工。义工是社会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参与和协助的角色。义工开展服务依托于各类社会工作机构,需要专业社工的引导和带领。以社区为平台,以各类机构为载体,建立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就是充分发挥社工在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义工参与、协助、配合社工实施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形成“公务员凝聚社工、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带动各方”的良性循环服务链。

两工互动模式

以发展社区社工服务站为支撑;政府按需求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运作项目。

两工互动的重大意义

社工指导、发动、凝聚义工开展社区服务,义工参与、协助、分享社区服务经验,实现两者的联动是缓解社会资源紧张、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社工队伍是有限的、义工队伍是无限的,“两工联动”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有利于降低社会服务的运行成本;社工具有专业性,义工具有群众性,“两工联动”有利于促进社工与义工的共同成长,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有利于形成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两工互动到三社联动

“两工联动”是相对比较早的一种提法,更加偏重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实施人员。“三社互动”则指的是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的三方互动。很显然,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从“两工联动”到“三社互动”,虽然同样指的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的交互因素,但“三社互动”不仅指涉的主体因素更加多元,而且,指涉的相关主体更加抽象,更加具有组织性和集合性。这本质上恰恰表明了我国大陆社会工作内在本质的深入变革和演进,社会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社工和义工等人员的共同介入,而是更多地触及到了社区这个社会空间、社会组织这个社会载体、社工这个社会服务传送者。这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步深入到了社会服务组织体系的变革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革新,当然,还有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逻辑澄清和生态建构。

从“两工联动”到“三社互动”的内在晋级,还有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深刻意义:尽管助人行为是个人类普适性的亲社会道德行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正式的助人专业,的确是发源于西方国家。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如何在当下中国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这是个尤其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客观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当下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更多地还是处于学习引进、模仿实验的阶段,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科研选题还是实务操作乃至政策倡导等众多层面和领域,我国当下社会工作都还是刚起步,专业意识已经逐步觉醒,但专业的本土性和主体性依然发育不足,“接受- 反应”这个外来冲击模式依然占据了主流。但值得欣慰的是,“两工联动”口号的提出更多是基于本土实践的结果,而“三社互动”的提出则是进一步进行本土实践反思的结果,就此而言,我们之所以在今天密切关注“两工联动”和“三社互动”,更重要的是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当下社会工作发生- 发展- 推演的内在逻辑进程,同时,尤其需要警醒的是,这更加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和属地化建构的自我发展的内生性意识开始觉醒。相对于西方理念和知识的横向移植与传播,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垂直生根发芽才是最值得欣喜和自豪的! 在经济改革方面,中国经验已经成了全世界瞩目的奇迹,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以及中国特色的经济繁荣已经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同样道理,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当下的中国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试验田,而且,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巨大变革,作为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的相应产物,中国社会工作绝对有理由在全世界社会工作版图和历史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我更乐意看到的是,从“两工联动”到“三社互动”,中国社会工作从此迈开了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建构的内生性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事业由此开始了崭新的起步。

之所以为“两工联动”尤其是“三社互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确是因为它们的提出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阶段,更重要的是,它们同样是我国当下社会治理变革的生动投射。从单位为本到社区为本,从行政组织为主到社会组织为主,从社区干部为主到社会工作者为主,这意味着我国从行政一元权力主导的传统旧格局转向了多元社会共治的现代新常态。就此而言,社会工作乃是现代文明结出的艳丽之花,这才是“三社互动”最具有现代色彩的意义所在。(王瑞鸿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第12篇:整合“三社”资源 形成联动优势

整合“三社”资源 形成联动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作为最基层社会单元的社区,与居民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如何乘着这股改革的春风,进一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使之成为居民的幸福港湾?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形成信息联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制度,加快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目录的编制工作,大力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工作,在社区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服务。一方面,加快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逐渐消除社会组织“二政府”的色彩;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公益创业投资,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网络,积极落实社会组织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多渠道、多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同时,建设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分析监测机制,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及时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坚决打击社会组织非法活动,营造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氛围。

厘清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发展。对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合理细分,科学厘清和界定社区的不同服务功能,相应交由不同的主体承担。其中,民政、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等依法协助政府开展的公共服务,仍交由社区居委会承担;部分可以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服务,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青少年教育、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等专业性强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可交由专业社工机构承担;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志愿互助服务等工作,可交由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居民承接,从而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以及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不同优势,实现多元参与、互动衔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做好公益项目。建立实施社区公益项目资助计划,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发动社区居民、辖内单位,成立各类生活服务类、公益类、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事务、公益项目,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资助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先把相应职能和服务移交给一些基础较好、作用发挥较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载体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把专业社工服务做优。目前广州市共有150个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运营,实现了全市街道的全覆盖,并延伸到部分镇。市区两级财政按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200万元项目购买经费标准给予资助。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尤其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有些职能部门和街道将自身承担的部分行政职能下放到中心,可能会影响到中心和社工机构的独立性,让社工陷入行政事务中不能自拔,影响社工服务质量。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家庭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在确保社工机构独立、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日常监督和考核评估,引导广大社工走进社区、走向居民,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责任编辑:单庆)

第13篇: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三社联动” 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时间:2012-12-13 17:14

中共太仓市委 太仓市人民政府

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简称“三社”)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江苏省太仓市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努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促进“三社”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加大“三社联动”五大基础平台建设力度。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平台。按照苏州要求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的标准,做好扩容提档。今年新建12个城乡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和15个农村新型社区工作站;通过深化“政社互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建设,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社区重大事务的权利;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参加的社区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服务需求和管理问题、第一时间跟进服务、解决问题。

二是重点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5月份正式运行,中心机构设置分为“一室四部”,即办公室、项目开发部、能力督导部、联合管理部和公益组织孵化部。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和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项目开发部负责公益项目的开发和组织公益创投,能力督导部负责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和入驻社会组织的管理,联合管理部由8个“联合型”社会组织选派人员入驻,负责对所属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并配合登记机关开展对社会组织监督检查。公益组织孵化部由宣传部、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单位派驻,负责发展公益事业、培育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今年10月份,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开向社会招募10个社会组织入驻,给其免费提供必需的办公设施、扶持补贴和相关的能力培训。

三是重点培育专业社工机构。今年已在全市18个社区成立了“幸福家园”社工坊,在7个养老机构成立了社工部。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分领域联合推进社会工作,分别由市总工会、市老龄办联合建设了企业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周边高校教育资源,先后与江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开展社工项目合作,推进社工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四是重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细化延伸6+X、8+X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成立太仓市志愿者总会、太仓市义工联合会,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活动,推进社工+义工服务方式;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情暖万家、爱心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特色品牌;对照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指标,加强和谐特色社区建设,今年建成了20个特色社区,90%的城市社区与85%的农村社区完成省级和谐社区规范化达标任务,努力实现“一区一品”目标。

五是重点推进能力建设。继续强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完善自律;连续3年开展了社会组织秘书长、负责人、会计和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训,通过外请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提高培训层次,拓展知识面;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全市等级社会组织数量达52家;以苏州市第二届社区工作者“才智大比拼”活动开展为契机,开展才智大练兵,继续通过培训、岗位锻炼、才艺展示等手段,提升城乡社区工作者能力素养;举办苏沪公益组织领袖沙龙,开展公益合作与交流。

二、加大“三社联动”基本制度创制力度

一是建立“三社”会议联席制度。联席会议由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会议由三个领导小组轮流发起,由发起者确定会议议题。研究全市关于“三社联动”工作的相关政策,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组织推动和督促“三社联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强部门沟通,定期研究、统筹协调和着力解决“三社联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

二是建立“三社”信息联通制度。完善市、镇、村(居)和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反馈、调处联动机制,随时掌握“三社联动”运行状况及其发展态势,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为社区无缝隙服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建立“三社”组织联建制度。城市社区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初步建立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社工队伍职能相对分离,任职相对交叉,专兼职人员并用的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同归位和融合发展。

四是建立“三社”服务联合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推进“三社联动”的主导作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方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展公益创投活动。

五是建立“政社”联合管理制度。在全市社会组织中逐步推行“联合型”管理方式,即由联合型社会组织代替行业主管单位职责,管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这一制度计划分步实施,今年完成调查研究和政策拟订任务,明年重点推行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管理,在今后2-3年时间里逐步完善全面覆盖。

三、加大“三社联动”保障措施推进力度

一是召开推进“三社联动”工作会议。今年5月份召开了全市推进“三社联动”、深化“政社互动”会议,9月份召开了全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7月和10月又分别召开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座谈会,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三社”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切实提升“三社联动”机制的实际成效。

二是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促进会。促进会作为联系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桥梁,主要任务是贯彻和落实“三社联动”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政策和精神,加强“三社联动”工作的理论研究,向党委、政府提出加强“三社”工作、促进“三社”联动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组织、指导和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促进“三社”融合发展。 促进会会员由社区自治组织、部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组成。

三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开展部分社会组织“一体化”登记试点,对社会组织登记突出“宽进”,重点加强培育和监督;建立优先发展指导目录,大力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中间层面鼓励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层面扶持发展公益慈善类、协调管理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12类联合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依托社会力量服务和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四是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指政府将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支付服务费用的做法。今年,我市部分政府部门已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购买经费达300多万元。目前,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文件已由市财政局草拟完成,进入讨论修改阶段。

五是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公益创投是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 主要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包括能力建设在内的创业及发展资助,培育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公益组织,从而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今年我市举办首届公益创投活动,以150万元“福彩公益金”为种子资金,发动和组织社会组织进行公益创意设计、公开投标,通过专家论证的方法,最后确定入选了13个公益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

六是强化绩效评估和典型舆论宣传。将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作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考评体系;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增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优秀社工机构和“最美社工”评选,激励社会工作人才爱岗敬业、努力进取;加大“三社”工作宣传,开发建设了“三社联动”工作网站,创办了《“三社联动”工作》期刊。

第14篇:社政骨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社政骨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要感谢柴老师感谢学校,给我一次加入社政骨干大家庭的机会。虽然加入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每次充实的培训都让我收获满满。培训中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专家们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柴老师对我们这批学员的高度重视和培养我们的良苦用心。通过参加这几次的培训学习,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的理论基础,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感到遗憾,学习的时间有限,要学的东西太多,几次骨干培训只是让我触摸到知识的边角。参加骨干班培训使我对社会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社会的核心素养的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和收获: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林源启老师、周涵歆老师、陈家晶老师 ,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陈家晶老师利用《大圣归来》,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的好故事串联整堂课,课堂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听课老师们又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上课的老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要实现社会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社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社会核心素养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学习使人进步,学习开启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有端正的态度,才能着眼实际,紧紧围绕当前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使自身素质尽快更新;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才能在立足本岗位、履行好本岗位职责的同时,认真研究和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也只有不断的跟进业务的更新变化,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局面,沉着应对,用学过的业务知识去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发展。

第15篇: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农里小学刘隆枢 我有幸在这次参加了桐梓县教导主任到重庆三立职业培训学校学习,经过教授、专家和教练的培训学习,我们112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令我意想不到。初到三立,是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而来的,认为培训是走走过场,和之前那些培训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预训,就感觉这次培训与众不同,很独特。

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培训模式,以“学而不厌、自强不息”为誓言。培训的感受概括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三立”让我感到了温暖

刚到北温泉疗养院培训基地的时候,校长和班主任曾薇老师、副班主任李亮亮老师微笑地向我们问好: “老师们,辛苦了”“这里休息一下”„„.让我们这些舟车劳顿的人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平常不管是饮食起居、还是各种要求,曾老师都会尽量的满足和帮助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很称职的班主任,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当大家想起“老师们,大家早上(中午)好吗?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为什么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那是因为我们对三立有很深的感情。

做人也是这样,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对他们我们要不离不弃,这样我们才配拥有“教师“这一称号,只有我们真心诚意付出了,才能得到尊重,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三立”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

按照三立的安排,来的112多名学员被分成了4组,虽然都是属一个县的,但大部分可以说互相都很陌生,心想这种小组也是有名无实,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说不定几天过后小组成员都认不完。但是没想到的是短短十天,我们亲如兄弟姐妹,是什么让我们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呢?是三立,三立创造着奇迹。一切是从素能训练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我们铭 1 记了你、我、他的名字,一次小小的配合,让我们变得心有灵犀,默契十足,我们相互对视,相互微笑,相互鼓励,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做最棒的。特别是“翻越生死墙”,大家默契配合,勇往直前,甘当人梯和拉手经过三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此刻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高声地欢呼着,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眼前的成功,其实我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洗礼。团队的这种团结的精神太重要了,让我们想想在工作中我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不服从领导安排,拈轻怕重,自私自利,总喜欢单兵作战,不愿意去帮助同事”„„太多太多,但是今天我们醒悟了,如果我们学校的那一支团队能同心同德,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有希望。

“三立”改变了我教育理念和思路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一些教学理念,如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有的给学生分成三个阶段:“休”身养性期、知识积累期和学习冲刺期,各期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袁婷婷校长的“沟通漏斗”和“学习金字塔”的归纳图,“沟通漏斗”其义是:想说的100%,说出的80%,听到的60%,听懂的40%,去行动的20%。“学习金字塔”其义是:听授5%,阅读10%,多媒体教学20%,演示示范30%,讨论50%,实践操作75%,教授他人90%。这样能让我明白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效应。

三立让我们懂得了太多太多。

三立让我们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 三立给了我们家的温暖,给了我们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与启示。 三立让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立让我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此时此刻难以言喻,更是言之不尽。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改变理念、洗礼头脑、总结经验、勇往直前,将三立精神发扬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新站教育定会写出更新的篇章。

2011年4月20日

第16篇: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真诚的感谢教委领导和教师进修校,给我参加忠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快乐工作 科学管理特训营的机会。在三立职业培训学校6天,经过教授、专家和教练的培训学习,我们124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令我意想不到。初到三立,是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而来的,认为培训是走走过场,和之前那些培训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可没想到的是第一天下午的预训,就感觉这次培训与众不同,很独特。

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培训模式,以“学而不厌、自强不息”为誓言。培训的感受概括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三立”让我感到了温暖

刚到培训基地的时候,校长和班主任曾薇老师、班主任助力田耿老师微笑地向我们问好: “老师们,辛苦了”“这里休息一下”„„.让我们这些舟车劳顿的人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平常不管是饮食起居、还是各种要求,曾老师都会尽量的满足和帮助我们,可以说她是一个很称职的班主任,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当大家想起“老师们,大家早上(中午)好吗?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为什么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那是因为我们对三立有很深的感情。

做人也是这样,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对他们我们要不离不弃,这样我们才配拥有“教师“这一称号,只有我们真心诚意付出了,才能得到尊重,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三立”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

按照三立的安排,来的120多名学员被分成了6组,虽然都属同一个县,但大部分可以说互相都很陌生,心想这种小组也是有名无实,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说不定几天过后小组成员都认不完。但是没想到的是短短六天,我们亲如兄弟姐

1妹,是什么让我们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呢?是三立,三立创造着奇迹。一切是从素能训练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我们铭记了你、我、他的名字,一次小小的配合,让我们变得心有灵犀,默契十足,我们相互对视,相互微笑,相互鼓励,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做最棒的。特别是“翻越生死墙”,大家默契配合,勇往直前,甘当人梯和拉手经过五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此刻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高声地欢呼着,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眼前的成功,其实我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洗礼。团队的这种团结的精神太重要了,让我们想想在工作中我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不服从领导安排,拈轻怕重,自私自利,总喜欢单兵作战,不愿意去帮助同事”„„太多太多,但是今天我们醒悟了,如果我们学校的那一支团队能同心同德,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有希望。

“三立”改变了我教育理念和思路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一些教学理念,如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有的给学生分成三个阶段:“休”身养性期、知识积累期和学习冲刺期,各期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袁婷婷校长的“沟通漏斗”和“学习金字塔”的归纳图,“沟通漏斗”其义是:想说的100%,说出的80%,听到的60%,听懂的40%,去行动的20%。“学习金字塔”其义是:听授5%,阅读10%,多媒体教学20%,演示示范30%,讨论50%,实践操作75%,教授他人90%。这样能让我明白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效应。

总之,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修师德、练师功、强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立学高身正之志、存播种幸福之心、举弘扬民族科学之旗、扬创新教书育人之帆、尽心竭力、育复兴中华民族之才、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塑造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吃苦耐劳、全力以赴、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言必信,行必果。相信我们忠县,相信我们学校的教育在新一届教委领导正确领导下,将会迎来一个更加阳光明媚的春天。

2012年8月23日

第17篇:三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三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重庆,三江交汇,泾渭分明。高楼小住,设计奇异。没有设想中的人人相拥,闹扰风尘,静立,完全的静立,车有序,人有序,房有序,街有序。它繁华的外表,将它打扮成了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令人对它只有向往与尊敬。美丽的都市,婀娜的山城,折服了多少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的行人。

走进三立,缙云山上,绿树成荫,茵茵绿草,活泼生机。疗养院落,层次分明,嘉陵湍急,映入眼脸,火炉之城,顿失威名,实乃避暑宝地。三立的员工美,三立的员工勤,三立的人儿都和蔼可亲,给人老朋友,好亲人的感觉。

在三立的培训中,喜也多,乐亦多,苦也多,感触是多多。回来梳理了一下思绪,我将这几天感触理了个纲,分条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

“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听着像口号吧,绝对是口号,它本身就是口号,去了三立的人都知道。但是我在这里写出来绝对不是当口号写的,它一直印证在我的心里。三立的培育思想,是将学校、家庭、军队融合在一起,培养、训练出守纪律,知冷暖,懂礼仪,思进取的社会建设者。其中,军队般的服从思想甚为重要。在活动中,如果你不服从教练、不服从组长,不服从组织的安排,结果就是害了集体,丢了自己,浪费时间,完全没有效益。实际上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出现一颗螺丝打破一锅汤就是因为有的同志丢三落四,不服从组织安排,计算自己的小九九,和领导讲条件,为自己找理由,导致很多事情实的弄成虚的,简单的弄成复杂的,快的弄成慢的,缓的弄成急的.,事情干不好,牢骚一大堆,自己不成人,领导不是人。如果每一个人都按着这句口号去执行,我相信在工作中,我们会效率高一点,做事少一点; 欢笑多一点,板脸少一点;休闲多一点,加班少一点;生活高雅点,人非少一点。

二、好、很好、非常好。

“好、很好、非常好”,培训的时候我念的很大声,我真的很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每次念到它,都能给人一种内心的震撼,总是那么的给人自信。人,需要自信的活着,一个没有自信的人,难以想象他内心在纠结什么,因为我也经常这样,我也相信大多数人也都这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的找到自己的自信点,自然的自信起来,我发现很多人找来的自信都是片面的将自己和别人比,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然后自信,但一旦优势失去或招受挫折了,又回到了失落的怪圈,否定自己,否定生活。培训时,当念及“好、很好、非常好”时,自信的心理油然而生,我发现,真正需要自信的是心灵,而心灵的自信需要我们给它不断的给它鼓励。所以,朋友,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自信的过好每一天吧!

第18篇: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机制探析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面临新的变化,原来由单位包办一切的福利模式不复存在,各类转移出来的职能落在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肩上,政府将部分管理职能交给社区来做,与此同时社区的发展为社会组织的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了有力条件。鉴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需求逐渐多元化,以往传统的公共服务着重社会经济方面,忽略了民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公共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社区内迫切的需要一些专业社工人才,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些都为“三社联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015年10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上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绝大部分城市社区和多数农村社区都能形成及时回应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10个以上、农村社区至少有 5 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有专兼职专业社工或接纳民办社工机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达到社区社会组织更加活跃、专业社工作用更加明显、城乡社区更加富有活力。可以预见的是,5年之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将会焕然一新,特别是社会服务方面将会有质的提升。从2015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尝试在社区治理中运用“三社联动”模式。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将基于笔者在社工机构实习时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参与项目实施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实践性和经验性。除了自身经历之外,还将总结国内不同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三社联动”模式。巴彦淖尔市“三社联动”虽然已经开始探索,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巴彦淖尔市“三社联动”在金川社区的实践,总结“三社联动”在社区治理中的成效,找到社会工作专业发挥专业的空间以及在社区中如何调动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来促进社区发展,期待这一社区治理的模式能够运用到其他社区的治理中。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变革,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成为创新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巴彦淖尔市“三社联动”是政府牵头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最终满足居民需求,在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之后,社工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金川社区的实践覆盖丽水社区、丽景社区、锦绣社区、今日尊府、江南华府、明珠城、北欧印象、河套书院等8个社区,社工机构深入社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理论基础,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项目运行机制以及社区照顾体系,为之后社区治理提供可持续的运行模式,达到社区治理可持续的效果,以便将模式推广到其他的社区治理中。

其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三社联动”模式的选择上面,而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并不相同,如何根据地区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才是关键所在。“三社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是创新民政工作,提升社会治理的一种新举措。本文以金川社区“三社联动”的实践为例,将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看成是在一个社会系统之中,总结“三社联动”各方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深入研究与“三社联动”和社区治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总结社区治理经验,研究“三社联动”机制推进社区治理是建立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

(三)比较研究法

通过比较国内典型城市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的优缺点,试图为巴彦淖尔市社区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四)访谈法

笔者通过参与巴彦淖尔市金川社区“三社联动”社区服务的实践,直接与三社联动中的各个主体进行对话,通过访谈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1.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治理理论已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方法工具与分析框架。西方是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西方社区治理研究主要涉及从公民治理视角研究社区治理的内涵和社区治理的应用方面。

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2000)曾认为社区这一主题是新型政治的根本所在[1]。

胡钦森(2010)则认为社区治理是治理的灵魂工作[2]。海伦·苏利文(2001)提出了社区治理的三大核心主题,即社区领导力、促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培育社会资本[3]。

青木昌彦(2002)认为社区中产生的自愿组织,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提供公共产品本身,而是社会资本[4](P.35)。

在社区治理的应用方面,盖茨(1999)在《社区治理》中提及,城市社区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治理结构,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政府、社会团体和公民要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共同承担职责和分享权力[5]。

博克斯(2005)在《公民治理:引领世纪的美国社区》一书中把美国社区治理模式称之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并认为社区治理和公民治理是等同的,其目的就在于给美国社区治理打上民主化的烙印[6](P.7-9)。

L.M.Mantel 和J.D.David(2006) 则认为社区听证会为居民提供交流的场所和相互了解机会,听证内容主要是关于社区公共利益、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推动社区治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7]。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及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这与百年以来他们长期开展社区研究所形成的学术积淀是有很大关联性。从中可以看出,国外的社区治理的研究有着良好的基础,拥有特定的机制和环境,所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与社区治理联系紧密。其研究方向围绕具体的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式展开研究,密切注意社区的发展变化,同时社区发展中的资源挖掘也是他们关注的问题。

2.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到本土化并实践发展的过程。夏建中(2012)认为社区治理的定义是在接近居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的社区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以及个人等各种网络体系,应对社区内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8](p.100)。王敬尧(2006)提出了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式治理方式[9];吴群刚(2011)等以北京的社区治理为例,探讨了基层社区服务管理的创新和实践[10](P.1-3)。

我国学者潘小娟(2004)认为“在社区建设中非常主要的是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需要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合理分工,有序互动,从而将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的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避免造成制度性缺陷和矛盾”[11]。

我国学者冯玲、李志远(2012)认为“资源配置是影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提倡要多元主体参与资源配置,提倡多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全方面参与社区服务”[12]。

魏娜(2003)认为“社区治理是通过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的共同努力实现社区三个层面的转变,即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将促进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3]。

从国内学者的文献梳理来看,一方面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在理论视角方面仍有可拓之处,另一方面国内关于“三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的研究已经悄然成为学术界的新热点。我国学者文献研究的背景材料、调查证据和学术观点,对于深化“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建设与治理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梳理来看,社区治理理论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社区发展和配置资源方面,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而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和发展“三社联动”机制是分不开的。

(二)关于三社联动的文献研究 1.“三社联动”的概念界定

杨贵华、徐选国(2016)认为“三社联动是在政社分工与合作的内在机制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外在化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会建设,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社区主体、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分工协作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的双重目标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其中社区包括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层面的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具有合法性资质的法人社会组织和法定意义以外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指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14]。

王思斌、徐永祥、曹国会(2015)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三社’是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方面联合行动、互相促进,实践各自职能和获得共同发展的过程。‘三社联动’就是在三方理性基础上的联合行动,是在寻求共同目标和最大共识基础上的协作与合作”[15]。

叶南客(2010)将“三社联动”定义为: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的“三社联动”,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并提出内需驱动型、政府主导型、项目引导性、理念践行型、体制创新型,5种“三社联动”类型;并在相应理论支撑下,提出了推进“三社联动”的发展战略[16]。

“三社联动”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应用中,汪东东、王华(2014)认为“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社区是社会组织与社工活动的场域,社会组织是承载项目运行和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而社工则是从事一线服务的主要职业人员,三者联动有益于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合力服务于民族地区”[17]。

介于对“三社”概念界定的不同,“三社联动”目前有三层含义:第一将“三社”均视为工作主体。社区是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应该是独立注册的服务机构,社工则是社工机构及其工作者。基于此解读,社会治理背景下的“三社联动”就应该是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及其工作者)基于平等原则的互动,在应对集体事务的过程中,三个主体相互依赖、各依优势、加强对话、伙伴合作,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二是将“三社”视为多维概念。社区是由若干具体议题组成的实践场域,社会组织是具体服务的载体,社工则指社会工作方法。基于此解读。“三社联动”就应该是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工机构针对社区民众的具体问题和需求,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供相应服务。三是整合前述两者的内涵。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基于平等原则进行伙伴式互动,疏解社区民众的具体问题,满足其需求,以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18]。 2.“三社联动”的模式

崔光胜、耿静(2015)通过分析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简称“三社”)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政府开展的公益创投推进了“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及专业社工能够形成较好的协作关系,不仅共同推进了公益项目的良性运作,还进一步丰富了“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的内涵[19]。

陈丽、冯新转(2012)在研究江苏个案后总结认为,在政府的领导下,专业社工介入社区建设和发展,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居委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从而构建社区管理的新形式[20]。

叶南客、陈金城(2010)通过对地方实践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三社联动”的五大元素,分别是:当地政府的规范引导、社区居民的动员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专业社工的指导带动以及社区体制的创新变革,同时,由于对社区、社会组织化及社工的不同解读,“三社联动” 围绕以上五个元素,结合地区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出不同的模式,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模式[21]:内需驱动型、政府主导型、项目引领型、理念践行型、体制创新型。

李文静、时立荣(2016)对“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将其分为一是社会组织委托型,二是社工机构服务型,三是项目指导型[22]。

郎晓波(2012)阐述了江干地区“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工作的具体模式:江干区按照“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大服务工作格局[23]。

卢文刚(2016)对三社联动优化路径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对比得出:上海以社工专业化推动“三社联动”新格局;南京市通过街区体制改革,推动“三社联动”机制发展,需求驱动,强调创新,强调自治,项目运作,紧贴实际;广州是135“三社联动模式”;北京通过“四项机制”+“三个平台”驱动“三社联动” [24]。

3.“三社联动”的机制建构 叶海波(2013)在“三社联动”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上,以泰州市“三社联动”的实践为例指出健全“三社联动”机制,搭建四位一体社区社会组织平台、探索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在“双工”联动基础上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最后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5]。

陈跃(2012)在研究了美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运作机制后,提出了如何创新张家港市社会服务的建议。他认为,发挥社区自治,提供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关注介入社会问题,是创新开发社会服务领域的总体方向[26]。

李梦娇(2015)在研究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三社联动”的探索性运行机制后,总结出 “政府主导,社区监管,民间运作”的模式,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多领域、综合性的专业服务。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采用匹配社区资源与需求,社会组织“绑定”项目促发展,找准社工定位,开发特色项目[27]。

“三社联动”需要通过政策制定、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来推动形成由下而上、内外互动的联动形势[28]。“三社联动”机制的构建,要在明确“三社”的角色和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在地区和社区两个层面构建起社区、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社区在“三社联动”中角色是资源配置平台,支持和整合配置社会组织及社工专业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参与的动员者,是社区服务的组织载体,也是社工专业服务的组织载体,反应社区需求,在社工协助下,设计和实施相关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则是专业需求的评估者和专业服务的引领者,在政府资源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地评估需求,设计服务方案,通过培训、督导、评估等技术支持手段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与此同时,推动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29]。在\"“三社联动”机制的探索路径上要着力探索“三社联动”中“三社”联合项目运作机制,项目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政社合作培育社区治理组织;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连接各类联动主体,形成联动服务模式;三是采取项目化的运行方式[30]。通过对需求量大且专业化服务要求高的社区服务采用项目化运作,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服务,探索“三社联动”机制。 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三社联动”的研究或者是在探索“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或者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机制对改善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说明,大多数改善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培养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很少有学者研究“三社联动”机制在改善社区治理模式的同时,为社区居民具体带来了哪些实际效益,可以为社区带来哪些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

“三社联动”为社区治理开创了新模式,但是社区是否能够在模式框架下开展工作这是个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社联动”机制如何参与社区治理以及取得的成效,重点是为社区提供可供复制和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这才是支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保证。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1.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的相关文献研究

社区治理是现代化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治理理论已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方法工具与分析框架。由于西方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因而西方社区治理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且理论运用也相对较多,从运用情况来分析,西方国家的社区治理比较成熟。

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2000)曾认为社区这一主题是新型政治的根本所在[1]。

胡钦森(2010)则认为社区治理是公共治理的关键性工作[2]。学者海伦(2001)通过对社区治理进行研究,针对于其提出了司考,针对于社区治理提出了主题思想 [3]。

学者青木昌彦(2002)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社区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本,与公共产品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 [4](P.35)。

在社区治理的应用方面,学者盖茨(1999)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尤其是城市社区,对其进行治理往往需要涉及非常多的内容,其中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是社区治理的关键性内容,对社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协调好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5]。

学者博克斯(2005)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治理模式体现了社区发展方向,其在其著述《公民治理》中对美国社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其指出这是最适合社区的发展方向,其指出社区治理就是民主化的发展过程[6](P.7-9)。

学者L.Manntel(2006)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是居民聚集的重要场所,社区听证可以为社区的居民表达意向提供机会,一般意义上来讲,社区听证的内容是出于公共利益,是涉及社区治理方面的内容,需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7]。

综合来分析,西方国家社区治理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可以为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外社区治理偏向注重社区治理结构、社区管理等内容,注重为社区治理提供相应的联系机制,推动社区进一步发展。

2.国内关于社区治理方面的文献研究

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到本土化并实践发展的过程。学者夏建中(2012)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地区,出于维护地区公共利益的目的,通过完成社区事务管理为目标来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 [8](p.100)。

学者王敬尧(2006)通过研究指出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公共投入发展,社区管理模式是地区发展的具体治理方式 [9];学者吴群刚(2011)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研究,其指出基层社区治理离不开地方管理进一步发展,对基层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0](P.1-3)。

潘小娟(2004)通过研究指出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政府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居于最重要的地方,对此社区要积极通过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社区管理进一步完善,避免产生相应的矛盾[11]。

冯玲(2012)通过研究指出资源配置对地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也不例外,资源配置对社区的治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2]。

学者魏娜(2004)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治理集中体现在积极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通过相应的措施促进社区的生活质量改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总量。优秀的社区治理模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进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13]。

从国内学者的文献梳理来看,一方面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在理论视角方面仍有可拓之处,另一方面国内关于“三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的研究已经悄然成为学术界的新热点。我国学者文献研究的背景材料、调查证据和学术观点,对于深化社区与政府关系变动,促进社区发展的内容来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社区治理理论研究具有较成熟的基础,而且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在社区发展和配置资源方面,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这与社区联动是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因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二)这对于三社联动方面的文献研究

1.关于“三社联动”的概念

杨贵华、徐选国(2016)认为“三社联动是在政社分工与合作的内在机制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外在化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会建设,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社区主体、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分工协作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的双重目标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其中社区包括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层面的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具有合法性资质的法人社会组织和法定意义以外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指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14]。

王思斌、徐永祥、曹国会(2015)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三社就是社区组织活动中的社区居住委员会、社区组织委员会以及政府组织三社联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三个社区组织通过一定的机制联系起来,进而推动社区正常发展[15]。

叶南客(2010)通过研究指出,社区的三社联动是指社区建设、社区教育以及社区的现代化发展建设联系起来的内容,从这三个方面对社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促进社区进一步发展完善[16]。

“三社联动”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应用中,汪东东以及学者王华(2014)对社区的三社联动持有不同的观念其指出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区组织者以及社区工作者三个方面联动起来的活动,从这个角度出发,三社联动更加强调通过社区的能动机制来发挥其相应的主体作用,进而推动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其理论更加强调从民族社会的角度通过整合社区的资源来推动社区发展,进而推动社区发展

[17]。

不同的学者对“三社”的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概念,对此,本文经过分析认为三社是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主题,其对社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前面对“三社”相关概念的分析,本文综合分析认为三社的概念可以从社区的组织者、社区的工作者、社区的服务者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个社区机构多方联动带动社区正常运转,促使社区在科学的运作环境下取得长远的发展成就,这也是促进社区公共利益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带动社区进一步发展,进而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18]。

2.三社联动模式方面的研究文献

崔光胜、耿静(2015)通过分析在当前社会情况的分析,对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围绕着三社联动活动及相应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对三社联动产生的积极活动进行分析,从三社联动产生的公益积极性进行分析,旨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三社联动朝着更高层次水平发展[19]。

陈丽、冯新转(2012)在研究江苏个案后总结认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社区在政府的引领下会对社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则能够更好地带动社区发展,有利于带动社区积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社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社区发展的新模式 [20]。

叶南客、陈金城(2010)通过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展开分析,对三社联动的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进行分析,对三社联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三社联动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其通过研究总结出三社联动的活动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类别,分别如下:

(1) 内需带动型 (2) 政府引导型 (3) 项目引导型 (4) 理念实践型 (5) 体制创新型

可以说这五种模式是当前三社联动的主要模式,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三社联动的发展水平[22]。

郎晓波(2012)阐述了江干地区“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工作的具体模式。其从阐述地区发展的具体模式入手,通过结合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将这种联动方式进一步发展,促使三社联动模式进一步转化运用[23]。

卢文刚(2016)对三社联动优化路径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对比得出:上海以社工专业化推动“三社联动”新格局;南京市通过街区体制改革,推动“三社联动”机制发展,需求驱动,强调创新,强调自治,项目运作,紧贴实际;广州是135“三社联动模式”;北京通过“四项机制”+“三个平台”驱动“三社联动” [24]。 3.“三社联动”的机制建构

学者叶海波(2013)针对于三社联动与社区组织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其通过结合地区性案例展开分析,对三社联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泰州市为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对三社联动过程中面临着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机制进行分析,从三社联动的角度对社区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强调通过双动来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进而推动社区进一步发展[25]。

学者陈跃(2012)通过对美国的社会工作问题进行研究,对其社会工作模式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美国社区运作服务的基础上对美国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地区特征展开分析,主要结合张家港市的情况来展开分析,通过结合张家港地区的社会服务现状,对其服务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思考,旨在提升张家港市社区服务质量,推动社区服务朝向新的发展方向[26]。

李梦娇(2015)在研究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三社联动”的探索性运行机制后,总结出 “政府主导,社区监管,民间运作”的模式,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多领域、综合性的专业服务。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采用匹配社区资源与需求,社会组织“绑定”项目促发展,找准社工定位,开发特色项目[27]。

通过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三社联动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组织者参与其中,通过以政府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力军,社区组织者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对社区的发展机制进行完善地分析,探索社区治理参与者在发挥各自只能的情况下对三社联动机制。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注重积极探索联合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与社区组织者之间的联系,推动社区组织与政府紧密结合,进而积极培育社区的治理组织,通过与政府合作带动社区治理模式走向专业化,同时,积极鼓励社区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方式,对社区的治理模式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对于社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三社联动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社区治理而言,不同的社区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因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模式对社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社联动能够有效地带动社区的治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但是当前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部分学者注重三社联动的理论研究,而对三社联动能够带来充足的利益研究相对较少,也就是说注重理论研究,而对三社联动的时间运用研究相对缺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实际情况。 从社区治理模式的角度来分析,三社联动在很大程度上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且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完善的理论借鉴,但是这些研究仍局限于理论化的研究,对于三社联动的机制构建以及机制运行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如何实施三社联动以及如何发挥三社联动的价值均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对此本文综合诸多文献研究成果指出三社联动更加强调参与社区治理并缺德相应的效益,积极推动社区朝向积极健康的发展方向运行,能够有效地带动社区生活水平提升,这也体现了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推动了社区建设发展的理念。

第19篇:“三社联动”汇集社区治理正能量

“三社联动”汇集社区治理正能量

作者:陈雨薇

作为苏州市中心城区,姑苏区内拥有户籍人口74.66万人、流动人口28.47万人。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弱势群体密集的特点,给该区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针对这一特点,姑苏区通过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建设发展。

资源整合,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是青少年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如何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关系着青少年能否更好的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但社区在这方面缺少具体思路,所以我们决定引入专业机构来实施服务。”金阊街道负责人说。

街道以白莲社区、彩香二村北社区、三元一村社区为试点区域,由专家学者和专业社工“策划”,将专业教育理念与方法引入社区服务,为广大社区青少年提供体系化、专业化服务,帮助青少年走向自立、自助和自强。

1月15日,由金阊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苏州汀斯社工事务所联合打造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成长延伸线”试运行。一个活动三方联手搞,如今,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在姑苏区实现了推广。

“传统社区服务更多依靠社区居委会履行职能,而‘三社联动’构建了一种合作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协调互补、合作共治的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姑苏区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在“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中,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工三者互联互补互动,其中,社区提供运作平台,起到了基础作用;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发了社区服务活力;社工提供专业化、个案化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机制创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一只只圆柱形的不锈钢小盅里,放着由饭店大厨制作的半成品饭菜,社区盖上外罩加热四五十分钟即可食用……飘香四溢的觅渡社区老人食堂里,30多位老人排队从志愿者手中接过刚刚蒸熟的饭菜,围坐下来,边吃边聊,有说有笑。2012年11月,葑门街道在觅渡社区试点引入“骆驼担”餐饮管理公司,将老人一日三餐交给企业。2013年2月底,街道在辖区10个社区推广,先后建立起7个配餐点,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出全国首个“就餐险”,为老人的健康加了一份保证。如今,街道每天的“骆驼担”订餐量达到200多份。

“骆驼担”助餐服务的成功实践表明,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是“三社联动”的前提。专家指出,“三社联动”重在联,关键在动。怎么联、怎么动,政府必须肩负起主导作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成为主要抓手。

为确保购买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姑苏区加快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步伐,由区编办牵头,根据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和政府各部门职责,编制了《姑苏区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指导目录》;由区民政局牵头,编制了《姑苏区首批具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建议名单》;由区财政局牵头,编制了《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及履约试行办法》。

政府购买服务,是否有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是关键。近年来,姑苏区建立资金补助、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和公益项目推介四大扶持政策体系,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做足文章,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最新统计显示,该区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超过2796个,其中注册登记806家,备案社会组织1990个,等级社会组织近90家,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达37.4个。 服务升级,满足居民多样需求

景德公益坊内,二十多个孩子正在认真地做着作业。两三个孩子的旁边都坐着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小朋友辅导功课。这是姑苏区合众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心灵成长·伙伴行动”——沧浪街道外来家庭青少年综合服务项目,通过组建外来人员子女成长辅导义工服务队,对30多名有需求的外来人员子女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个性化陪伴式学业辅导活动。“通过这一项目,让外来家庭的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进一步促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参与社区融合。”项目负责人金笛是社工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公益工作多年,主持这样的项目已经得心应手。

在姑苏区,像金笛这样的大学生社工还有很多。与普通社区工作者相比,“金笛们”更擅长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给需要服务的人群更全面帮助。姑苏区通过实施社工人才关怀培养“3U”计划、“群英工程”等社工培养项目,加大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目前,该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1079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已达14.5人。

服务能力升级,不仅要靠专业人士,还需要环境优化。姑苏区在调查中发现,社区普遍存在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盖章多等“五多”现象,社区干部近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参会、迎检和做台账,哪里还有时间服务百姓?针对这一现状,姑苏区开始花大力气清理整合基层创建、挂牌、台账等事项,为社区“减负”。姑苏区相继出台“两份清单”,把社区承担的486个工作小项目减少到189个小项目,从而使社区将更多的精力解放出来,结合居民需求实际提供多样化服务。

出处:《新华日报》

第20篇:实施三社联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

实施“三社联动”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

信息来源: 政策法规处 重庆市民政局 彭友谊

黄义成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是社会治理与服务的基础元素,是民政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和强化公共服务中发挥基础作用的有效载体。如何明确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各自的角色定位,探索建立三者之间的高效联动机制,对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施“三社联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社联动”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这为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目前,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个整体框架内,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的体制机制相对健全,已经有一整套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现在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社会多元化的平等合作型伙伴关系,健全“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体制和机制。“三社联动”,立足社区这一重要落脚点,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社工的引领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推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运行机制、社工介入机制、居民参与机制等微观治理机制,能够最先察觉和反映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先发现和化解局部矛盾,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一定范围内从源头上、基础上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形成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动力。

三社联动”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重庆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走向社区,基层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方式亟待改进;流动人口增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单纯靠政府用以往的行政手段去解决已经行不通,政府必须从大包大揽的行政方式中摆脱出来,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转移出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给基层社会组织去承接,鼓励、引导并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实施“三社联动”,正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三社联动”是“满意民政”的生动实践。“满意民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关注民生民利,坚持为民惠民,竭力贴近百姓需求,全力满足百姓愿望。“三社联动”有利于发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三社“相联”、“互动”,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柔性化的管理、社会化的运作,更大程度上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帮助解决个性问题、修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融合,这本身就是民政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具体体现,是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生动实践。

我市实施“三社联动”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发挥政府在推进“三社联动”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街道)和社区关系,分清各自责任范围,该政府承担的事务不能交给社区,该社区自我管理的事务也不要包揽。同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和岗位开发的力度,加强“政社互动”等实践,给予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平等、独立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主体资格。社区也要主动把部分事务交给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来做,集中精力做好民主自治等工作。二要加强相关制度引导。政府应从社会建设全局出发,把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向“三社”倾斜,将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整体制度设计,加强政策制定与衔接,加强对“三社联动”的引导和推动。三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加大对我市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鼓励建立孵化型、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转移职能、项目委托、资金扶持、购买服务、信息发布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作用;鼓励成立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借助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党建、养老服务等工作优势,实现公益项目的集群化运作,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多元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二)积极主动为“三社联动”的实施提供保障措施。一是整合人员力量,提供人才保障。整合“三社”工作队伍,针对既有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从业者以及志愿者队伍,完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从业者+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同时积极培养社区社会组织领袖;壮大民政、公安、司法等多部门的社区社工队伍,密切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完善“三社”工作队伍的招聘、培养、使用、激励举措,利用社区工作者培训、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和社会组织从业者专项培训等形式,集中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强化“三社联动”理念,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二要统筹平台建设,提供阵地保障。充分依托社区现有硬件设施,加快“三社联动”平台建设。三要加大财力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优化公共财政投入方式,将“三社联动”相关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明确社区工作经费,规定一定比例的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活动经费;通过公益创投、项目化运作,支持公益服务事业;加快社区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按照“精乡镇(街道)、强社区”的要求,贯彻“费随事转”原则,将人、财、物等直接下放到社区,提高保障水平。

(三)大力推动“三社”之间的融合发展。一是推动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继续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项目带动、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吸收持证社工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在社区明确一定比例的专业社会工作岗位。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重庆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同时,重视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快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变,充分发挥专业社工个案、小组工作优势,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水平。二是推动社会组织社区化。重视社区本土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同时引导、支持其他社会组织更多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根据社区专业社工队伍不断壮大的趋势,出台扶持办法,大力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建设。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确保每个社区有1-2家正式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和不少于一定数目的备案社会组织,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三是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社会化。按照“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培养和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中介性、行业性等社会组织,采取民主自治、共建共享、自律自愿、市场运作等多种开放性、包容性的方式方法,实现居民自治规范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社工队伍专业化、社区服务精细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矛盾调处多元化、社区事务信息化。

(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动模式。一是内需驱动型。这一联动类型基于社区的内在需要,社会组织将发展目标纳入到社区建设和地区发展中;社工通过社区这一舞台,从和谐社区建设的角度组织开展活动。二是政府主导型。这一联动类型基本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以社区需求为出发点的、日常性活动的相对较少, 导致这类型的组织又几乎成了政府的“手”和“腿”。由于我国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的发育尚未成熟、各项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由政府直接主导,确保了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有序发展。三是项目引领型。项目引领型参与将成为社区外来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向,为专业社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开辟广阔的空间。政府向民间的社工机构购买服务,而不是向社工个人购买, 使政府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 保持高度的中立性、自主性、灵活性, 形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专业运作的联动机制。

《三社联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doc》
三社联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