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

2020-03-02 08:37: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什么是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三社联动模式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蒋昆生在民政部举办的“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指出,进一步推进“三社联动”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推动社区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二是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社区公益创投机制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三是要壮大社会工作队伍。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吸引优秀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从武汉市粮道街来看,粮道街发挥街道的主导作用,合理化地安排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互动机制;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机制;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并建立资源信息平台,形成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三社一体化联动发展。

如何实现三社间的良好互动?

1.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社区事务纷繁复杂,社区问题各式各样,居民需求各不相同。为了使街道适应城市多元发展的特点而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进三社联动工作。针对共性需求,合理统筹社会组织,由专业社工提供基础性服务,针对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引导提供特色服务,形成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的配套供给模式。 2.项目牵引,契约管理

社区内多种项目并存,积极推进项目牵引,契约管理的工作方式。以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通过项目管理,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项目实施中的全责,推动建立政府与三社的新型伙伴关系和契约关系。 3.平台建设,便民利民

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硬件设施,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提供场所支持,牵线搭桥,物资保障等便利服务。

4.专业发展,人才培养

对街道社会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社会组织居民骨干进行针对性培训,改进社区工作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转变其工作理念,提高居民骨干的领袖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什么是两工互动?

两工互动是采用“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两工联动”的核心是社工。社工是社区服务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的主体。社工制定各类服务项目,根据需要招募义工、培训义工、组织义工、指导义工、监督义工、服务义工。“两工联动”的基础在义工。义工是社会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参与和协助的角色。义工开展服务依托于各类社会工作机构,需要专业社工的引导和带领。以社区为平台,以各类机构为载体,建立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就是充分发挥社工在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义工参与、协助、配合社工实施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形成“公务员凝聚社工、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带动各方”的良性循环服务链。

两工互动模式

以发展社区社工服务站为支撑;政府按需求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运作项目。

两工互动的重大意义

社工指导、发动、凝聚义工开展社区服务,义工参与、协助、分享社区服务经验,实现两者的联动是缓解社会资源紧张、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社工队伍是有限的、义工队伍是无限的,“两工联动”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有利于降低社会服务的运行成本;社工具有专业性,义工具有群众性,“两工联动”有利于促进社工与义工的共同成长,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有利于形成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两工互动到三社联动

“两工联动”是相对比较早的一种提法,更加偏重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实施人员。“三社互动”则指的是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的三方互动。很显然,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从“两工联动”到“三社互动”,虽然同样指的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的交互因素,但“三社互动”不仅指涉的主体因素更加多元,而且,指涉的相关主体更加抽象,更加具有组织性和集合性。这本质上恰恰表明了我国大陆社会工作内在本质的深入变革和演进,社会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社工和义工等人员的共同介入,而是更多地触及到了社区这个社会空间、社会组织这个社会载体、社工这个社会服务传送者。这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步深入到了社会服务组织体系的变革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革新,当然,还有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逻辑澄清和生态建构。

从“两工联动”到“三社互动”的内在晋级,还有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深刻意义:尽管助人行为是个人类普适性的亲社会道德行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正式的助人专业,的确是发源于西方国家。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如何在当下中国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这是个尤其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客观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当下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更多地还是处于学习引进、模仿实验的阶段,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科研选题还是实务操作乃至政策倡导等众多层面和领域,我国当下社会工作都还是刚起步,专业意识已经逐步觉醒,但专业的本土性和主体性依然发育不足,“接受- 反应”这个外来冲击模式依然占据了主流。但值得欣慰的是,“两工联动”口号的提出更多是基于本土实践的结果,而“三社互动”的提出则是进一步进行本土实践反思的结果,就此而言,我们之所以在今天密切关注“两工联动”和“三社互动”,更重要的是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当下社会工作发生- 发展- 推演的内在逻辑进程,同时,尤其需要警醒的是,这更加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和属地化建构的自我发展的内生性意识开始觉醒。相对于西方理念和知识的横向移植与传播,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垂直生根发芽才是最值得欣喜和自豪的! 在经济改革方面,中国经验已经成了全世界瞩目的奇迹,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以及中国特色的经济繁荣已经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同样道理,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当下的中国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试验田,而且,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巨大变革,作为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的相应产物,中国社会工作绝对有理由在全世界社会工作版图和历史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我更乐意看到的是,从“两工联动”到“三社互动”,中国社会工作从此迈开了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建构的内生性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事业由此开始了崭新的起步。

之所以为“两工联动”尤其是“三社互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确是因为它们的提出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阶段,更重要的是,它们同样是我国当下社会治理变革的生动投射。从单位为本到社区为本,从行政组织为主到社会组织为主,从社区干部为主到社会工作者为主,这意味着我国从行政一元权力主导的传统旧格局转向了多元社会共治的现代新常态。就此而言,社会工作乃是现代文明结出的艳丽之花,这才是“三社互动”最具有现代色彩的意义所在。(王瑞鸿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两化互动 三化联动经验

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名词解释

“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方案

党建+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工作方案

某市推进“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工作情况汇报(送审稿)

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动汇报材料[优秀]

三社联动活动新闻稿

三社联动通讯版doc

《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doc》
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