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方永进)

2020-03-01 16:17: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兰塘小学方永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买衣服》12-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的“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模拟人民币、衣服图片。

教学时间:(第二稿2013-8-8)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一认

教学情境:认人民币

问题引领:问题一,你会认人民币吗?

问题二,你会清点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2题)

问题三,你会兑换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3题)

教学策略:

1.问题一: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学生先独立认识,独立思考后,让学生拿出老师课件上的模拟人民币,同桌说说你认识的人民币。

2.问题二: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教师部分面批,只要学生写出总数就行,如有能力的可以用算式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提升学生口表述能力。

3.问题三:同上

设计说明:本活动为什么用“认一认”为主题呢?这是根据教学目标1要求来确定的,又用三个问题来引领学习,这遵循“情境+问题串”引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我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认识

10、20、50、100元的大面额人民币,以及今天可能要用到的

1、

2、5元人民币,起了新授与复习作用。根据自己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50%原理,所以,让学生静思内化。根据教别人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80%原理,采用了同桌交流,这两个策略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学生才能形成这种学习行为习惯。所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课堂教学行为,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练一练,第2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清点一

定数量的人民币,教学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每张人民币的面额。第3题,主要是让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时,让学生明白最后要换的是多大面额的纸币。练习时要坚持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教师则个别面批和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可用学具进行操作。

教学实录:

活动二:买一买

教学情境:买衣服

问题引领:问题一,你会付人民币吗?(怎么拿出31元)

问题二,你会找人民币吗?(老师只有2张20元人民币)

问题三,你会买衣服了吗?

问题四,你看懂了吗?(书上的三种付钱方法)

教学策略:

1.问题一,课件出示衣服,创设买衣服的生活情境,提出帮老师拿31元,让学生独立拿模拟人币,拿好的同学,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算式表示自己怎么付的?

2.问题二,提出问题:老师给售货员2张20元人民币,你是售货员,你会怎么做?让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有能力的可以试着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想法。

3.问题三,以模拟纸币和模拟衣服为道具,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模拟购物场景。活动后,学生进行交流。

4.问题四,让学生独立看书本上的三种付钱方法,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可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付钱方法呢?)

设计说明:本活动为什么要用“买一买”为主题呢,主要是围绕买衣服这个购物情境,以“问题串”形式开展的模拟活动,通过四个问题进行串联,第一个是付钱不用找的,拿人民币是为后面的生活数学做准备的,数学课不能丢数学本质的东西,但有要渗透生活中的数学,本设计就基于这两点考虑。学生拿出总数是31元的钱,这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应该说问题不大,先独立后同桌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教参中不要求学生列式,我觉得教师还是需要板书出来,但不做一刀切强制性的,我个人认为,学生用算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内在数学思维的外在表现,前者是外在的数学操作性活动经验,后者是内在的数学思维性活动经验。第二个是付钱需要找的,这也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书中没有考虑到,所以,我进行了增加,目的是将两种不同的付钱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为后面的模拟买衣服做好了准备。第三个是模拟买衣服活动,学生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购物场景,这就是一种数学活动型的生活经验,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节,是落实过程性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考察点。第四个是书上举了三种不用找钱的付钱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看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付钱方法,让学生知道付钱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整个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经过“经历、内化、概括、迁移”的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实录:

活动三:问一问

教学情境:情境图提问

问题引领:问题一,你会提问吗?

教学策略:

1.教师课件出示生活境图,或直接看书,先让学生独立试着口头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可先让学生自由提,再引导到今天的提问式上来。)再同桌交流,(之后,可以试着用算式写一写。)注意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根据教科书的求,专设了问一问数学活动,指在强化教师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已有前面买一买数学活动,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应该说有了很好的铺垫,所以这一环节,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思考好的学生可以同桌交流。在教学学时,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求和求差类的都可以,最后引入此课的提问教学,可在黑板上或课件中进行引导性教学,如:买,可以怎么付钱?之类的话,这样也是为了照顾学困生,对于优生可以进行笔写,但不作为整体要求,只要学生会说,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这时要下去面批,对好的同学面批,对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根据本班实际开展教学。另外一定要关注同桌交流,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对话学习”。“对话学习”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倡导的哲学方法,一直流传至今日。“对话学习”是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行为,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在“对话学习”中,同对象与他人的对话本身是一种学习的行为,“学习”被理解为沟通的过程。

教学实录:

活动四:说一说

教学情境:练一练第1题。

问题引领:问题1,你会说吗?(书本作业第1题)

教学策略: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题。(一小题一小题出示)同桌间说一说。(快的同学可以写一写)师生交流,展示学生思考过程。

设计说明:设计本题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在一题多练,只是换了另外一种情境而已,教参对此题的要求是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时,以说为标准,对优生可适当进行书写,但不作为统一标准。我个人认为:这里主要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教师不必让学生个个写出来,也不必再去拿钱币了,一是时间有限,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了。通过同桌交流以扩大交流面,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而不是个别学生的表现,之后有一两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就行了,或用课件展示其中一二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二种方法。

教学实录:

活动五:拿一拿

教学情境:练一练第4题。

问题引领:问题1,你会怎么拿?(书本作业第4题)

问题2,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策略: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拿一种,并记录下来。学有余力学生可以直接在表格中填写其它拿法,不必每一种都拿。接着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

2.最后对照课件看看你是哪一种拿法,说说你有些什么想法?

设计说明:此题活动以“拿一拿”为主题,就是想通过拿来寻找更多的答案。练一练第4题是一种操作性活动和思维性活动的综合练习,教参将此题列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只要能够凑出100元都是正确的,这是最低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纸币拿一拿、说一说,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拿法。由此,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拿,后写算式,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后学生练这类题时,就会调用自己的活动经验,用数学算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自己的模拟纸币中拿出的种类是有限的,要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拿。这样做既完成了教学的基础任务,又扩展了学习知识。问题2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就此题而言,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和表格列举思考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集体交流中渗透有序思考,这不做重点,但可以渗透。教学实录活动六:读一读

教学情境:数学书

问题引领:问题1,你会看书吗?(书本作业第5题)

教学策略: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第5题的一段话,学生独立阅读书上一段话后,同桌相互讲一讲,全班交流。有时间可以拿一拿18元8角8分。

设计说明:教材第16页故事会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我认为本题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本知识相关的内容,不仅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经常的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切不可忽视这种能力。

教学实录:

活动七:测一测

教学情境:迷你作业卡

问题引领:问题1,你学会了吗?

教学策略:

1.学生独立完成迷你作业卡,完成的学生可以出去玩。

设计说明:迷你作业卡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因题目量小,所以检测题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以及后续教学的调整。根据本课内容,我收集了3题,题

1、2题是换钱和点钱的笔试类,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第3题是口头类的,以口头为准,好的学生可以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但不必人人会填。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迷你作业卡就是小型的课堂作业,迷你作业卡设计应体现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

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形式有复习准备题、巩固练习题,有基础题、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形式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要发挥知识功能、反馈功能、教育功能;

教学实录:

《买衣服》教学设计

《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33(教学设计)《买衣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买洗衣机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版教学设计:买文具

《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方永进).doc》
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方永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