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020-10-1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口算:

3+74+95+67+812+6

13-727-836-547-263-5

2、计算:

45+4956-27

1、教学例4

出示挂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

2、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

如:二班16-3=13

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问:谁知道二班、二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

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1、P23做一做

2、练习四第14题

推荐第2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店头镇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本节课我试图以一条故事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给他们交代“排列”“组合”的术语。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叫做“数学广角”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想迎接挑战吗?(揭示课题:数学广角)

生:想

师:等会儿看哪个同学最积极动脑筋,最大胆回答问题。好,我们马上出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要进入广角乐园需先打开这个密码门,密码由1和2组成,你能猜出密码是多少吗?(感知“排列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 生:12和21。

师:哦!原来你是交换了数字1和2的位置便组成了21,答案正确。 进入乐园,有三个宫殿,分别是数字宫、游乐宫和美食宫,让我们一起游玩吧。

2、合作探究排列组合

师:我们一起先进入数字宫,做一个摆数游戏。你们瞧,用数字卡片

1、

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桌上的数字卡片

1、

2、3来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分别是那几个?

(学生操作要求:4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负责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怎样摆数字卡片呢?你会先选择那个数字和其他什么数字组合呢?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

13、

32、21 生2:我们摆了

13、

12、

23、

31、32 生3:我们摆了

12、

21、

13、

31、

23、32 (交换位置)

生4:我们摆了

12、

13、

21、

23、

31、32 (固定十位上的数) (教师引导去发现,我们摆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有的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教师引导比较下面2种方法,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点,那种更适合自己。)

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位置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位置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师: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演示)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②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3.深入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数学广角里的小刚、小明、小红他们很不服气,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大家,他们也给出了一道题来考考大家:他们3个人握手,如果每 2 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你们猜猜看?(生猜) 师:到底是几次呢。我们可以分小组来表演一下,四人当中组长监督记录,其他三个人握一握,看看一共要握几次。

生:(汇报一共几次,并选一组上来表演。表演完了教师演示) 师:为什么三个数能排出6个两位数,而三只小朋友握手却只能握3次? 生:摆数字时把两个数字交换后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两位数,而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位置,还是那两个人在握手,只能算一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更深入的了解排列与组合。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大家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2、乒乓球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欣赏完时装表演,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数学广角的游乐宫将要举行一次乒乓球赛,小明、小红、小刚3个人一组,每2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多少场?(课件出示)

3.美食乐园(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广角乐园里还有一个美食宫,我们一起去看看。选一种饮料(牛奶、豆浆)和一种点心(馒头、面包、蛋糕),小天使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是怎么搭配的?要求:不能重复,不能遗漏。(课件出示)

4.付钱问题(实践拓展)

师:今天你们真棒,我们学的内容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一个数学口算本5角钱。现在有一张5角,2张2角、五个1角硬币,可以有几种拿法?(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合后,展示学生不同的付钱办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个1角硬币。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个1角硬币。 生4:还可以这样拿,5个1角硬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猜一猜:

小天使家的电话号码最后三个数字是由

2、

4、5组成的,猜一猜,小天使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电话号码:6320□□□

结果63202

45、63202

54、6320

425、6320

524、63204

52、6320542

2、小天使路线图

小天使从家到广角乐园有几条路可走,她又会选择那条路呢? (课件出示)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1.在数学广角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游玩 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分享。有什么疑问?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生3: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是问题变得更容易。

„„

2.师概括: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是要讲究排列的位置,例如摆数,数

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了;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例如握手、搭配衣服和付钱。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智勇大冲关”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握手和打乒乓球。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付钱、服装搭配、数字搭配、抽奖等。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推荐第3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本节课我试图以一条故事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给他们交代“排列”“组合”的术语。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数字卡片、学具、人民币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叫做“数学广角”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想迎接挑战吗?(揭示课题:数学广角)

生:想

师:等会儿看哪个同学最积极动脑筋,最大胆回答问题。好,我们马上出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师:看!数学广角里来了两位老朋友——数字 “ 1 ”和数字 “ 2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把 1 和 2 摆在一起,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呢?” (感知“排列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 生:2个。 师:那两个? 生:12和21。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把1摆在十位,2摆在个位,就组成了12;然后把2摆在十位,1摆在个位,就组成了21 师:哦!原来你是交换了数字1和2的位置便组成了21

2、合作探究排列组合

师:你们瞧,数字 3 也来了。同学们,用数字卡片

1、2可以摆成12和21 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

1、

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桌上的数字卡片

1、

2、3来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分别是那几个?

(学生操作要求:4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负责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怎样摆数字卡片呢?你会先选择那个数字和其他什么数字组合呢?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

13、

32、21 生2:我们摆了

13、

12、

23、

31、32 生3:我们摆了

12、

21、

13、

31、

23、32 (交换位置) 生4:我们摆了

12、

13、

21、

23、

31、32 (固定十位上的数) (教师引导去发现,我们摆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有的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教师引导比较下面2种方法,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点,那种更适合自己。)

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位置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位置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师: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演示)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②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3.深入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数学广角里的小刚、小明、小红他们很不服气,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大家,他们也给出了一道题来考考大家:他们3个人握手,如果每 2 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你们猜猜看?(生猜) 师:到底是几次呢。我们可以分小组来表演一下,四人当中组长监督记录,其他三个人握一握,看看一共要握几次。

生:(汇报一共几次,并选一组上来表演。表演完了教师演示) 师:为什么三个数能排出6个两位数,而三只小朋友握手却只能握3次?

生:摆数字时把两个数字交换后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两位数,而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位置,还是那两个人在握手,只能算一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更深入的了解排列与组合。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乒乓球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欣赏完游艺宫的时装表演,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数学广角将要举行一次乒乓球赛,小明、小红、小刚3个人一组,每2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多少场?(课件出示)

2.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3.付钱问题(实践拓展)

师:今天你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人买一份特别的奖品。这份奖品要5元钱,现在有一张5元,2张2元、五张1元,可以有几种拿法?(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合后,展示学生不同的付钱办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元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元1张1元。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元3张1元。 生4:还可以这样拿,5张1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考一考:

从三张卡片

2、

4、6 中任意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可能是

24、

26、

42、

46、6

2、64;

2、猜一猜:

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最后三个数字是由

1、

3、9组成的,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电话号码:3233□□□

结果32331

39、323319

3、3233

319、323339

1、32339

13、3233931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1.在数学广角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游玩 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分享。有什么疑问?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生3: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是问题变得更容易。

„„

2.师概括: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是要讲究排列的位置,例如摆数,数

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了;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例如握手、搭配衣服和付钱。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

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智勇大冲关”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握手和打乒乓球。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付钱、服装搭配、数字搭配、抽奖等。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推荐第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材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如在例1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学生握手的活动。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可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数学广角里玩一玩。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多种答案,如一张5角,两张2角一张1角等)

这些与顺序无关的,叫组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一)探索

1、2组成的两位数

教师:你们要进去呀,还要猜出密码才能把门打开,这扇门的密码,是由一个两位数组成的,猜对了就可以打开大门。提醒你们这个两位数是由数字1和2组成的,(生再猜,12和21,)这个两位数与10很接近,你们说是多少?(12)(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比较快的把数排列出来)

(二)探索

1、

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1、用

1、

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2、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

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3、引导学生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多而不重复。

4、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5、小组汇报。

6、师生总结:按照一定顺序找的数多而不重复。

7、小结:这些与顺序有关,我们叫排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能一次把这些两位数排列出来,通过动手并记录找出排列的最佳方法,可能有学生会想到用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握手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衣服搭配

运动员们马上要参加比赛了,但是小红不乐意了,他看小清、小明都穿得这么漂亮自己不美,心里不舒服,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为小红重新选一套衣服吗?

教师:老师这里准备了2件衣服,2件裤子,一共有几种穿法呢?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打开书本101页,可以摆一摆,也可以连线,也可以用序号的方法)

3、比赛场次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3位运动员,每两人比一场,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呢?

[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我也参加比赛,四个人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几场呢?

五、课堂小结

比赛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数学广角了,离开之前,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推荐第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的体验,理解了求几个几相加可用连加来表示。本课结合“儿童乐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连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创设“发练习本”的具体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教学重点:

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活动卡片,小棒,调查生活中能用连加表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吗?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板书:儿童乐园)

二、探索新知。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儿童乐园”,看看图中有哪些游乐项目?(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有飞机、船、小火车等) 师:那你能具体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有几人,有几架小飞机吗? 生: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有4架小飞机。

师:我找一个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再重复一遍。(指名说,提高同学们注意力。) 师: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全班说)

师:每张长椅上坐了几人?有几张长椅?(找一个人说) 师:每节车厢有几人?有几节车厢?自己看一看,同桌先说一说。(找一个人说) 2.解决问题。

(1)师:我们先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指名回答,并板书:2+2+2+2=8(人))

师:你能不能结合图说一说算式里的2表示什么?

生:代表一架飞机里面有2个人。

师:也就是说每架飞机里有2个人。有几个2?(4个2)

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对了,这个算式就表示4个2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表示4个2相加,生齐读两遍4个2相加)

师:相同加数是2,先写2,有4个2,再写乘4。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用2×4=8来表示。用乘法算式表示,得数依然是8。(师板书:2×4=8(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这个乘法算式我们还可以写成4×2=8(人)。(板书:4×2=8(人)) (2)读算式,认识名称。

师:这两个乘法算式怎么读?2×4:这个算式读作2乘4等于8,4×2:这个算式读作4乘2等于8。(板书:2×4=8:读作:2乘4等于8;4×2=8:读作:4乘2等于8)(学生一起读)

师:乘法算式里的符号和数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认识吗?

师:这个符号叫做乘号,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乘号前后的两个数都叫做乘数,最后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师:我们看看黑板上的这个乘法算式,你知道他们的名称吗?(指读名称) (3)算式含义。

师: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名称,也知道了怎么读,那这里的2和4分别表示什么?你能不能结合图给大家说一说?

生:2是一个飞机上能坐2个人,4是有4架飞机。 师:说的对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师:我们从图中能够知道4和2表示的含义,那这个加法算式中有4吗?他在哪呢?

师:4个2相加可以用2×4或4×2表示。

(4)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刚才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出4架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请你仔细听,如果又增加了2架小飞机,现在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你能列出一个连加算式吗?拿出你的练习本试着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

师:谁能把这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师:这里的2和6分别表示什么?

(5)师:太多孩子爱玩飞机这个项目,游乐场管理员决定再增加两架飞机,这时,有了8架飞机。

师:现在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你还会表示吗?我们先看看是几个几相加,再写出乘法算式。

师:那你们想不想写出加法算式?为什么?(加法太繁琐,乘法简便些)

师: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6)解决其他问题。

师:我们刚才集中解决了情境图中的一个问题,他上面还有别的问题,先把这几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会解决吗?我们现在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老师这里有一些答案,他们分别解决的是哪幅图的问题?你能很快的找出来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划船?找出正确答案贴在第一幅图的下面?

师:第2个问题,长椅上坐了多少人?你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吗?

师:第3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火车?你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吗? (7)练一练。

师:你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5+5+5+5+5→5×5

师:像这样加数的个数和加数相同时只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9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师:请看第1题的第2小题,7+7=14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不同的加法算式?

生: 2+2+2+2+2+2+2=14 师:你是怎么看的? 2.练一练第2题。

师:看图直接判断是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师:第1幅图表示几个几相加?怎么列式?第2幅图呢?他是怎么看的?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同时也感受到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师:我们做广播体操时1排有4个人,要算5排有多少人?谁会用乘法列算式?只列算式,不算得数。7排呢?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个问题都能用乘法解决,那下面同学们能提出一些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询问:①这个问题能用乘法解决吗?表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怎么列?②表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怎么列?③用乘法怎么列?)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例子不能再举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可以找到生活中更多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对吗?把你们发现的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下课后和你的伙伴或者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一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2+2+2=8(人) 表示4个2相加

×

=

8 (人)

读作:2乘4等于8

×

=

8 (人)

读作:4乘2等于8

推荐第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赤岩镇沙阳完小:张兆芬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8 单元《数学广角》p97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能找到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找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体验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世界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学习排列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那你们知道公园好玩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比公园更好玩的地方,它就是数学广角,同学们想去吗?

2、提示大家:想要进入数学广角必须先闯两关密码门,要不然就进不去,那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呢?

进入第一关: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密码是10和20之间的一个数。 师:你能解决吗?你们有办法闯入第一关吗?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字呢?

生:12,21。

师:这两个数学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同学们将1和2交换位置组成12和21两位数,那密码到底是哪个呢?

生: 12。

师:你们真聪明,顺利进入下一关。

3、看,超级密码在等着你们去破解,看看有什么提示?

密码是由

1、

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 .师:由数字

1、

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 请同学们在你们的本子上试着写一写,看一看密码可能是那些 数字? 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给大家展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12、

13、

21、

23、

31、32 ②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

21、

31、

12、

32、

13、23 ③ 交换个位十位:

12、21、

23、

32、

13、31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揭晓答案:32 。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大门打开了,你们真棒,是你们用自己的聪明头脑解开大门的密码。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 师:我俩握了几次?(1次)

师:我和他握,他和我握,每2人握一次手,3人共握几次手? 3人小组合作。 指一小组上台握手,集体交流次数。(谁和谁握?握了几次?)

三、区分排列和组合

师:数字

1、

2、3是3个数,小朋友握手也是3个人,为什么

1、

2、3能摆出6个数,而握手只能握3次呢?

师引导:组成的两位数是有序的,比如,1和2能写成12和21。而握手你和他握他和你握是一回事,没有顺序的。

四、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破译了密码锁,现在我们进入数学广角,在数学广角里有好多的地方等着大家去逛呢,你们想去吗?

1、我们先去逛逛服装店,帮助售货员阿姨搭配衣服,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点名学生回答。(4种)

2、同学们都很厉害的,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问题,逛完服装店,下面我们去活动室看看李林、王英、张宁他们三人的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个人打一场乒乓球比赛,他们三人一共要打多少场比赛呢? 揭晓答案:3种

3、老师想要买一个口算作业本,我们去学具店里看看吧,口算作业本,需要5角钱 ,可以怎样付钱?

师提示: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比如先从面值大的搭配,也可以先用同一种面值搭配,再用不同面值搭配 。 (1) 一张5角的纸币

(2) 两张2角的纸币,一个1角的硬币 (3) 一张2角的纸币,三个1角的硬币 (4) 5个1角的硬币 课件演示

游戏4: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你们饿吗?下面我们去食堂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好不好? 有面包、肉包、大饼、豆浆、牛奶,提示一种饮料搭配一种点心,你有几种选法? 答案揭晓:6种

五、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你们喜欢吗?那回家把你在数学广角里所看到的学到的,能给别人说说吗?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了,同学们的爸爸妈妈肯定在等着你回家呢?现在考考大家看你们如何回家?有几种办法回家?同桌讨论。

板书设计:

搭配

固定十位法:

12、

13、

21、

23、

31、32

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 固定个位法:

21、

31、

12、

32、

13、23

总共握几次? 个十位交换法:

12、

21、

23、

32、

13、31

3次

推荐第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嘉兴市行知小学 高 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 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今天,高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你们想玩吗?(想)我们知道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学号,那你知道你的学号是多少吗?你来告诉我。

师:那你们知道他的学号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有位小朋友也想请你们猜猜他的学号是多少?他给一点小小的提示,他的学号是由

1、

2、3组成的一个两位数?你们说可能是多少? (1) 学生说数,教师边板书。

23、

12、

32、

21、

13、31 (2)师:

1、

2、3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6个。

(3)师:其实他的学号是32号。刚才谁猜对了?你猜对了,奖你1朵小红花!

2、刚才,我们小朋友猜了小明的学号,他要谢谢你们!现在,高老师这儿有

2、

6、8这三张数字卡片,

2、

6、8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你能写出来吗?(有困难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写一写。老师有个要求:你在摆数、写数的时候想一想:怎么摆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看谁既好又快。 (1)学生自主探究,摆数,写数,教师巡视。 (2)反馈:师:你们写出了哪些数?

学生回答,教师摆黑板上的卡片并把数写下来。

①指名汇报结果,师板书。(请不同顺序小组汇报,并可用投影演示一下)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排的?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有没有漏掉的? 请不同顺序小组汇报,并说方法。 师:有不同的摆法吗? 预设:有三种排列方法 A、无一定规律或顺序

B、先用2张数字卡片摆出一个两位数,再交换它们的位置;

26、6

2、

28、8

2、6

8、86 师:你能写出6个数,真了不起!这种方法的特点在哪里呢?拿两张卡片摆1个两位数,再交换一下两个数字又1个两位数。

C、分别把

2、

6、8这三个数字放在十位上,从小到大排列

26、

28、6

2、6

8、8

2、86。(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摆卡片并写数)

②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其中一种那么师可以说,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一听吗?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4)评议方法。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你觉得那种方法摆最好?为什么?指名说。

师:原来有一定规律和一定顺序的摆法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板书:有顺序) (5)那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请你用这种方法再摆一摆。(学生再摆) (6)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握手。

① 师:刚才这6个数都摆出来的小朋友请举手。看来你们都很棒!来,同桌握握手互相祝贺一下!(学生握手) 师:刚才你们同桌两人互相握手,握了几次?

② 刚才是我们同桌两个人握手,那如果三个人,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

师:请前后桌4位小朋友,1人数一数,其他三个人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然后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③反馈。师:你们握了几次?

请你们上来握一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学生表演)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并在黑板上画出来。

3、.比较:

师:刚才我们摆数、写数用了3个数字,握手是3个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

师:引导生说出排数和顺序有关,而握手和顺序无关。 摆数是按一定顺序,那握手和顺序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4、那现在你们4个人互相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共握几次呢?(课件出示4个人)请你们4个人握一握。师:握好了吗?(让学生静下来)

师:现在请你把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用图来表示出来,行吗? 反馈:(实物投影)

○ ○ ○ ○ ○

机动:5个人握手。高老师看你们玩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你们的四人小组,咱们5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打乒乓球。书101页第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很好,老师请大家去看乒乓球比赛。 这里也有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请你用线连一连。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和握手是一样的。 2.搭配衣服。书101页第1题。

现在,天气开始慢慢变冷了,比赛完后课要让他们赶快穿上外套,预防感冒!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

师: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你猜测一下,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同学们也用连线来表示,连线时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用0、

2、5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4、你们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

2个人要和圣诞老爷爷拍照,圣诞老人站中间有几种不同的站法?(2种)

四、全文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谁来说一说?

推荐第8篇:二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课堂实录

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单位

(一)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我发现咱班的每个小朋友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今天啊,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咱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小动物们要到货场运货,看看谁来到货场了?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我们知道了卡车载重量是400千克? 师:什么意思啊?

生:可以载400千克以下,最多是400千克。 师:大于400? 生:不行,超重了

师:那你帮小兔子想一想,它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呢? 师:哎?在大家想的时候,小兔子的好朋友也在帮忙呢!小猪在绞尽脑汁的想,而小猴子已经有答案了,你知道小猴子用的什么好方法吗?

生:加法,188+193,等于……

师:还在想着呢?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这里我不准确计算可以吗?我只要判断一下小兔子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大体的估一估可以吗? 生:可以。

师:小猴子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它啊只是大体的估了估。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 生:估算

师:今天我们就一块再来研究估算。

师:那快点帮小兔子算一算,它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呢? 生:可以。

师:说说理由啊,你打算怎么估啊?先想想。有想法了吗?谁来说?

(二)估成整百数

生:可以把188估算成200,然后把193估算成200,那加起来才等于400,那这两箱货物都比200小,那小白兔应该都能运得了。 师:说得多好啊!谁听明白了?你说? 生:先把188估成200千克,再把193估成200千克,卡车能载重400千克,它们两个都是200千克,加起来才400千克。再说了,它这里比200千克少,所以小白兔能运走两箱货物。

师:同意吗?刚才这两位同学把这两个数据都估成了——整百数,就能快速地帮小兔子做出判断,是不是非常的简便啊?那咱帮小兔子去运货吧!

师:出发吧!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兔子把两箱货物都运走了。

(三)估成整十数 1.凸显矛盾冲突

师:这时候啊小猴子也来到了货场,那请你帮小猴子快速的判断一下,它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呢?谁来说? 生:可以把278估成300

师:老师把它记下来可以吗?235可以估成?大胆的说没关系。 生:可以把235估成200。 师:我记一下,正好是多少? 生:500

师:正好等于500,你认为能运走吗?我找刚才这位同学说。 生:……

师:没意见了?现在正好是500,你认为它能运走吗?其他同学帮帮忙?

生:因为它是估算,估算的都不是准的。 师:你能再说一次吗? 生:因为它是估算的,不一定是准的。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不一定是准确的,那你判断一下吧。 生:不能。

师:说说理由啊,为什么不能啊? 生:因为……

师:那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和他不同想法的?

生:那个我是先这样算的,把那个235的200放在那里,35去加78,70加上30正好够100了,把100加上235的200和278的200,正好够500了,超了。

师:你是不是这样算的,270加230都是500了,我把它记一下。这时候都是500了,后面呢? 生:后面还有数。 师:那怎么办? 生:就超了。

2.小组讨论

师:唉?同学们看一看,有的同学认为这样估能运走,这样估不能运走,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吗? (小组讨论)

3.解决矛盾冲突

师:好,做端正,有想法了吗?谁想说说? 生:它实际上是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一种他估的太远了,把235估成200,这两个数相隔太远了,所以还是第二种270和230算起来比较好一点。

师:235估成200比较…… 生:远

师:235估成230比较…… 生:近

师:大胆说,多好的词啊! 生:近

师:比较近。那也就是说在估算的时候估得比较近更合适一些,是这意思吧?还有想说的吗?

生:他把278估成300,那也就是说多估算了22,235估成200.是少估了35,那35减去22是13,多出来13,300加上200等于500,再加上多出来的13就等于 513千克,所以超重了。

师:说得多棒啊!咱给他点掌声可以吗?听明白了吗?谁能再说说?谁和他的想法一样?你来说。大胆说,今天表现可好呢!大家给她点掌声,我知道你的想法肯定特别的棒!

生:就是把个位上算的那些零碎头都放在一边就行,你先算十位,把个位和十位丢掉了,丢掉了这些就算不着了,光算整数,就不算十位和个位了。

师:我把它丢掉,都看成整百数了,这样比较…… 生:远 师:这样估就比较…… 生:近了

师:是这个意思吧?那咱来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这是500的基准线,278估成300,是多了还是少了? 生:多了

师:多了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减去,减去多少? 生:22

师:哦,20多。235估成200是…… 生:少了35 师:那就要…… 生:多35

师:如果我先加上20多现在是多少? 生:500

师:正好是500,而少了30多呢?还要比500多,多出来了。那同学们看这个题,这样估是把两个数估成了…… 生:这样是把两个数估成了整百数。 师:这样呢?同桌 生:估成了整十数。

师: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当你估得比较粗,估成整百数的时候…… 生:比较远,小心一点。

师:对,小心一点,估成整十数更合理一些,是这个意思吗? 生:对

二、练习巩固

1.理解“限重600千克”的意思

师:刚才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看看他们现在都来到了哪?来到了一座桥边,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限重600千克 师:什么意思呢?

生:超过600千克这个桥就坏了。 生:桥塌了

师:桥不保险了,那只能…… 生:只能载600千克的货物。 师:只能等于600

生:不是。还可以载600以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2.小狗过桥

师:看一看谁来啦? 生:小狗

师:看看324千克指的是什么? 生:超了超了

师:怎么都说超了?在过桥的时候必须算谁的重量? 生:车

师:光算车的重量? 生:还有货物呢!

师:货物和车都得过桥啊!谁还想说说?

生:就是200加300等于500,80加20等于100,这时候正好是600了,然后后面…… 师:后面还用算吗? 生:后面超了很多。

师:后面还有数,还用管它是多少吗?还用算吗?也就是说280加320,这时候等于600,后面还有数呢? 生:超了

师:也就是说我把这两个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生:估小了

师:估小了正好是600,实际呢? 生:超了

师:实际肯定超了啊,是这样吗?那它到底能不能过桥? 生:不能

师:好,统一意见,不能过桥,按原路返回,再找其他路吧!

3.灰太狼和喜洋洋过桥

师:小狗走后啊,灰太狼也开着车过来了,那谁能帮灰太狼快速地判断一下,它能不能安全过桥呢? 生:能

师:想一想。我悄悄的听到一个问题,小姑娘,你问的是什么? 生:货物不知道是多少千克? 师:货物还不知道呢?老师来告诉你,这三箱货物相同,每箱货物重量是98千克。那你能不能快速的判断一下。 生:先算3个98,3个98就是……

师:他在这思考呢?3个98 到底是多少呢?谁有更好的方法呢?比他的速度快呢?

生:把一个98 看成100,那3个98就是300,一共多了6,300加300等于600了,再减去6,还有十位呢,再加上十位,肯定超了。 师:同意吗?看来这个男孩的方法要比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更快捷一些。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乘法

师:我只要估一估98,一个98大约是(100),3个98大约是(300) 生:3个98 大约是300,300加上378等于378,再减去6,肯定超过600。

师:说得多棒啊!这个孩子的思维可真灵活!看来只估3个98 ,378不估,现在能判断灰太狼能不能安全过桥呢?

师:有时候我们只要估一估这三个数,这个数不估也能解决问题。看看后面谁来了?喜洋洋也想单独的过桥,安全吗? 生:安全 师:为什么呢?

生:就是车身不够200千克,货物才100多千克,一共300多千克,可以过桥。

生:可以把100多千克估成150,200千克也可以估成150.师:150就保险吗?160呢?180呢?为了保险,我们把它估成多少比较合适呢? 生:200

师:我把它写下来。

师:100多可以估成200,不够200呢? 生:200

师:估成200比较…… 生:保险。

师:现在是多少了? 生:400

师:能过桥吗? 生:能

师:喜洋洋悄悄的跟灰太狼说:“灰太狼,我可以帮助你啊”同学们想一想,喜洋洋想的是什么好办法? 生:帮灰太狼载货 师:可以载多少呢? 生:一箱

师:装一箱试试。那现在想想灰太狼车上最多有多少货物啊? 生:每箱货物是100,两箱就是200,车重378,200加300等于500,再加78等于578千克。

师:那喜洋洋车上大约有货物多少千克呢?能不能从黑板上得到想法。 生:因为刚才我们算了喜洋洋车上有400千克货物,那现在要再加上一箱货物,现在也就是500千克。 师:咱现在开始出发吧? 生:他们不能一起过。

4.现实情境——够不够问题

师:对啊!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刚才大家帮小动物解决了很多问题,那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请教大家,可以吗?看,下周我要去出差,我上网查了查,住宿费是96元,车票费是284元,那带400元够不够呢? 生:够

师:怎么这么快就做出判断了?

生:把96估成100元,100加上284才300多呢!

生:可以用284加96,这样更精准一些。90加80等于310,6加4等于10,现在是320了。

师:你是不是想准确计算一下?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觉着是估算的意义比较大还是准确计算的意义比较大? 生:估算

师:是不是大体的估一估就可以了呢?

生:84估成100,96估成100,再加上200,正好是400,再说了96不够100,84更不够100,所以够。

师:是不是都是这样想的啊?多好啊!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判断出400元是…… 生:可以的

5.选择合适单位

师:谢谢大家啊!出差的时候我要坐火车,但是得先坐汽车到火车站啊,这有两个车站,同学们想一想,用厘米做单位还是米做单位好呢? 生:米

师:用厘米不行吗? 生:因为厘米太短了。

师:所以选择米比较合适。如果给一个相框装一个花边,求花边的长度用哪个单位比较好呢? 生:厘米

师:为什么这个就选择厘米了呢? 生:厘米这么短,米这么长,也太长了。

师:也就是选小一点的单位就可以了。是不是啊?

6.数量级

师:我的家啊在两个车站之间,你说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是8米?80米?还是800米呢? 生:80米。

师:大约从咱这走到你们的操场上。 生:太近了。

师:汽车可能刚刚起步呢,就要停下了,有这么近的站牌吗? 生:没有

师:所以选择(800)比较合适。看图,A站离家大约是多少米呢? 生:A站离家差不多是600米,B站离家差不多是200米 师:很好,请坐,还有想法吗? 生:A站离家500米,B站离家300米

师:现在告诉你,A站离家400多米,想一想,家离B站大约是多少米?

生:我觉着是200多米。因为A站离的这么长是400多米,而B站看得是半块,所以我觉着是200多米。

生:应该是B站离家是300多米。因为400多米,它不会多太多,因为是800米,A站已经站了一多半了,B站只能是300多米了。 师:同意吗?对啊,确实是300多米。

7.座位问题

师:我听说啊,最近有几个学校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内有800个座位,现在有四所学校分两场进行观看,你认为哪两个学校在同一场观看比较合适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座位啊!

生:1和3,2和4。因为把第一个估成510,把第二个估成270,等于780。

生:也可以这样算,把518估成520,275估成280 师:这时候等于? 生:800

师:正好800,可以吗?518估成520估大了还是小了? 生:估大了

师:275估得大了,正好是800,那实际肯定比800(少) 师:好,1和3可以同时观看,还有吗?

生:2和4.因为一个是409 一个是382,可以把409估成410,可以把382估成380,410加380关于790,第一个是多估了一个,然后382少估了两个变成了380,也就是总共还是应该再多一个,那就是数790再加上一个才等于791,总共有800个座位,现在有791个,所以可以。

师:说的多好啊!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可以把309看成310

生:是409看成410,把382看成390,等于800

生:把409多估了1个看成410,382多估了8个看成390,其实比800还少呢!

师:把两个数都多估了才800,那实际要比800(少)你看,孩子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知识估算了一下就能判断出哪两个学校可以一同观看比较合适,我记得刚才有个小朋友在算车票问题的时候是用的…… 生:实际算算

师:你现在想一想,哪一个比较简单啊? 生:还是估算比较快。 师:为什么呢?

生:估算也可以大体的知道 师:是不是估算更(快一些)

三、总结 师:今天解决的这些问题都用到的是什么?(估算)估算怎么样啊? 生:节省时间 生:不用绞尽脑汁 生:很简单

师:那生活中有没有估算的例子呢?

生:我们可以买菜,一斤菜是7块5毛钱,我可以算一算5斤菜多少钱?

师:只要大体估一估大约是多少钱就可以?是吗?看来啊,估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能够给我们带来方便,这个同学都学到乐趣了,今天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请坐

推荐第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黑松驿中心小学

单兆晖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学习排列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灰太狼喜欢做什么?

这一天,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把它关在了狼堡里,灰太狼为了阻止喜羊羊救美羊羊,就篡改了羊村大门的密码,以及为自己的狼堡大门设定了一个超级密码。喜羊羊为了救美羊羊,必须要过两道大门,提示:要想闯关成功,必须了解一个知识——搭配,(板书:搭配)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喜羊羊吗?

请跟喜羊羊一起进入第一关。

2、进入第一关: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师:你能帮喜羊羊解决吗?(小组内交流想法。)

师:同学们将1和2交换位置组成12和21两位数,那密码到底是哪个呢? 提示:10和20之间的一个数。

师:你们真聪明,顺利进入下一关。

3、看,超级密码在等着他去破解,写着什么? 密码是由

1、

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

师:由数字

1、

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 两个人思考摆出数字,写一写。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方法才能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12、

13、

21、

23、

31、32 ② 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

12、21、

23、

32、

13、31 ③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

21、

31、

12、

32、

13、23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 揭晓答案:32 。

二、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美羊羊非常感激喜羊羊,从狼堡里救出了自己。她带喜羊羊到“娱乐园”玩游戏,你们想玩吗?

游戏1:搭配衣服,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游戏2:用 红、黄 和蓝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图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有一组的同学演示。 答案:6种

游戏3: 买一个拼音本需要5角钱 ,可以怎样付钱? (1) 一张5角的纸币

(2) 两张2角的纸币,一个1角的硬币 (3) 一张2角的纸币,三个1角的硬币 (4) 5个1角的硬币 课件演示

小结: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比如先从面值大的搭配 , 也可以先用同一种面值搭配,再用不同面值搭配 。

三、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四、布置作业

推荐第10篇: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2—74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插图制成挂图或幻灯片,一张月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被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

二、新课

1.做教科书第64页的准备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 ,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面的准备题。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黑板上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 2.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 “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陆续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2个数呢?”

3.做教科书第65页上面“做一做”的习题。

(1)出示一页月历(或看教科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 “一个星期有几天?两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 (2)做第2题。指定1名学生读出第1小题,再提问: “7乘3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再指定1名学生做第2小题,也要求先读题,再回答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让全班学生把其余的题做在自己的书上,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学生读题说得数,再分别回答:

“7乘2再加7,就是7乘几?” “7乘4再加7,就是7乘几?” 4.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写乘法算式:7×4

(让学生读出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得数和口诀。) 教师:7×4=28,4×7你会算吗?板书在7×4=28的下面

学生算出后,教师提问:4×7=28和7×4=28用的口诀相同吗?为什么?因为4×7和7×4都表示7个4或4个7相加,所以它们的得数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可以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7×4=28”和 “4×7=28”的后面板书:“四七二十八”。 5.做教科书第65页例2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1)做第1题,先做第1组,指定1名学生回答:

“7乘5等于多少?5乘7等于多少?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指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同时让全班学生齐读。读后完,教师将乘法口诀中的得数擦去,再指题让全班学生齐说得数,先按顺序指,后打乱顺序指。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将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全部擦去,指定2名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

2.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6—77页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学生:2只白蝴蝶,6 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花蝴蝶是白蝴蝶的3倍,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

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 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 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分组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教师:肯定结论的正确性,对说出问题结论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同时用贴图飞来2只花蝴蝶并且提出问题,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4倍,有4个2只

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习:

1、图片展示:

教师: 的个数是 的几倍?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摆

教师: 的个数是 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习本上印。

( 请一个同学上台摆,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 )

2、拍手游戏:

教师:第一次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几个3下?(2个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师生对拍:

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师:拍1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对拍练习:

3、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教师:用课件展示动物园图,要求学生看一看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一种动物各有几只?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 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完整: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 个2只,2只)

(1份)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

( 4份 )

8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例1图片,乘法口诀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8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1)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 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 ,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 1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3)做一做 2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3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2.练习二十二 2题

(1)6个8相加是多少? (2)8乘4是多少?

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 4题

8×3 4×8 8×6 7×8

5×8 8×2 3×8 8×8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准备题: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1个8 2个8 3个8 4个8 5个8 6个8 7个8 8个8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7页例1的教学挂图(图片:例1图),有条件的可以把挂图制成投影片,或准备81个小正方体.

2.把教科书第88页“做一做”第2题的百以内数表制成放大的挂图(图片:百以内数图).

3.准备2-8的乘法口诀卡片若干张,以及10道已学的乘法式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背已学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把口诀说完全.

二八( )

四六( ) 五八( ) 六八( )

三七( ) 三八( ) 六七( ) 五七( )

3.看题写得数.

47×8

8×6

58×

3 4×7

3×7

8×8

4×6

2×8

订正时,可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

二、新课.

1.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9

让学生看书,指名读题,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空格里填数.在学生做的同时,教师用小黑板挂出准备题.同时进行行间巡视.

2.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我们学习7的乘法口诀和8的乘法口诀时,许多乘法口诀是同学们自己编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乘法口诀,看哪一位同学会编成乘法口诀.

(1)出示例1挂图中的第一个长方体.(或用9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图中的长方体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提问:一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求1个9是多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形式如下:

(2)出示第二个长方体.这2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有几个9? 2个9相加等于1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让学生自己想,并填在教科书上.教师在“9×1=1和“一九得九”下面板书: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 )

(3)出示第三个长方体.教师说明依照前面的方法,同学们自己根据图中的条件,写出乘法算式和编出乘法口诀,并填在书上.以下依次出示第

四、

五、„„、九个长方体,让学生独立填算式、编口诀.教师依次板书:

9×3=27 三九( )

9×4=36 四九( )

9×5=45 五九( )

9×6=54 六九( )

9×7=63 七九( )

9×8=72 八九( )

9×9=81 九九( )

(4)学生编完以后,教师指名说自己编的口诀,如有不恰当的,其他同学帮助订正.教师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用红粉笔填在括号里.填完后,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今天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然后指出: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9的乘法口诀.在挂图上面板书课题.

(5)齐读两遍9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出: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9乘以几的乘法式题.让学生对照乘法口诀,读一句口诀,读一个乘法算式.边读教师边把乘法算式中的积擦掉.然后再参照乘法口诀说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积.加深学生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关系的认识.

(6)教师说明,乘法要计算得又对又快,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提问:9的乘法口诀,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为什么?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为什么?并让学生初步背口诀.暂不要求又对又快.

3.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1)

(2)在下面的表里找出

9、9的2倍、3倍„„9倍,把这些数圈起来。

看一看9的乘法的各个积,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你记得9×2=18,你能推想出9×3,9×4的得数吗?

如果你记得9×5=45,你能推想出9×6,9×7的得数吗?

4.教学例2:6×9=□

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做.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熟悉,不必花过多时间讲解.

5.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

2×9=

3×9=

7×9=

5×9=

6×9=

1×9=

8×9=

4×9=

三、巩固练习.

1.背出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可让学生齐背,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背.还可以不按顺序,教师和学生采取“对口令”的练习形式等等.

2.(1)9个5相加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 一个小皮球的价钱是9元,___________,一共用了多少钱?

先让

二、三个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讨论确定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而且由于积的数字都比较大,所以给学生在第一课时上的得数速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学生发现了很多有关积的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一方面为记忆9 的乘法口诀作铺垫,从而极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们的“个性化”记忆方法,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

考虑到学生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为此, 我又设计了一个用手指游戏来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这个手指游戏,是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既吸引了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发现,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比以往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8页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动态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一张卡片一句口诀)。 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纳。

(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十6牛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十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X 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

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

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

3、

4、

5、

6、

7、

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 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 “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X 9=63 6X3=18 1X8=8;一位学生说: “58”:另一位学生口算:5X8=40 4X0=0(告 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方法是: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这两个游戏可在两人间进行,也可在一人和全班其他学生(或小组其他成员)中进行,还可在师生间进行,由教师说数,学生写算式。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可让学生先观察表中出示的那一斜行数和正中数的特征,然后填数,并涂上颜色。

(2)将表格填满以后,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张数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如,由于将那一斜行数涂了颜色,学生能较快地悟出这行数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学生发现的规律也许有很多,说出来都应给予鼓励。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这题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让家长协同学生做好学具。学具做好后,学生在家中或在课内都可用它进行表内乘法口算的练习。 3.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填最值的练习,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让学生弄清“最大能填几”的意思,可分两步引导: (1)先让学生思考: “( )里能填几?”如,( )X4

看一看,摆一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2—93页 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6个图 钉。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大客车)的活动。

(1)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好让学生观察的物体。如需在课外, 就应组织好学生去课外实地观察。如,观察的是一辆客车,就应让 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这辆车的前、后、侧面几个不同的角度,让他们 认真观察,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看到的形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求 他们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记在脑子里。

(2)根据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画出该物体的形 状,·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进行辨认。

(3)请学生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使学生从低 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一层次的理性认识上来。如,学生理解从 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 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或性质),如同中国寓言中的“盲人摸象”, 盲人就是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二、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 (1)拼摆基本图形。

教师说明活动的要求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先让学生摆出已经 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在学生摆好图形后, 让学生想一想:

“摆1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长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1个三角形有几个角?”

“1个正方形有几个角?”

“1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用6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

“摆3个长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如果要摆大一些的图形可以怎样摆?要用多少根小棒?”

„„

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 意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同意见,要注意劝导学生虚

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2)拼摆组合图形。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思考,并做简单的示范。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用6 根小棒可以摆出2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能不能 用5根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 学生摆要求的图形。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用7根小棒摆出2个正方形?”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拼摆,看怎样用比较少的小棒摆出比较多的图形。教师巡视时,一 方面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学生中摆出的比较 特别的图形,以便在讨论时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 益。

(3)拼、摆、做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我们还可以拼摆出哪些平常 见过的东西?”“1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像什么?”

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做好的五角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 和图钉,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照样子做一个五角星。

在活动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拼、摆、做出不同图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每一种正 确的方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利用数学工具量、画几何图形。 (1)判断活动角。 ·

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让学生转动活动角,使角的 大小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角的大小的含义。接 着,让学生转出一个直角,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你转 出的是直角呢?”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 (2)画角。

画角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做起来不会有太 大困难。这里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画一个角的步骤。

在画角时,除了让学生画出一个任意的角外,还可以让学生先 用直尺画一个直角。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自己画的对不 对。

此时,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着活动角画一个 角,还可以让学生比着三角板上的角画出不同的角。

活动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观摩,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第11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儿童乐园》

德惠实验小学 侯晓丽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儿童乐园挂图”、试一试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板书:儿童乐园挂图)

2、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活动

(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2=8(人)或2×4=8(人)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

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

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

(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

(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

(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

1、2题。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作业

1、

2、【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法 乘 法

1、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2、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4、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3+3=6(人) 3×2=6(人)或2×3=6(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

【教学反思】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让学生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第12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尔王庄中心小学 李国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尝试练习。完成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的速度快。

1、56+8-20= 65-9+40=

2、25+36=( )-47=( )+58=( )-23=( )+19=( ) 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停车场上有50辆汽车,开走了13辆,又开进19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第四关:我会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请你根据生活情境编一道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不含括号的)

车上原有67人, 67-25+28= 下去了25人,

又上来28人, (学生列竖式) 现在?人?

第13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使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其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感悟观察位置的区别,能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PPT,书包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一些物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东西。由于角度的关系,有些常见物品也很难辨认,所以接着展示其侧面图、正面图等最明显的,最终揭示物品。 在展示图片过程中让同学们边猜边说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学生表述如有困难,可以先讲述一下正面、侧面和背面的概念) 师:(洗手液照片1)这个是什么东西呢? 生:…… 师:(洗手液照片2)它又是从哪个方向拍的?现在猜到了吗? 生:好像是洗手液的瓶子。

师:你是怎么认出来它是洗手液的呢? 生:我看这个颜色,感觉像洗手液。 生:瓶子形状也有点像。

师:就是说你们现在还不是很肯定,对吗? 生:是的。因为生活中很少会这样子去看。 师:(洗手液照片3)让我们看看,你们猜的对吗? 生:对!真的是洗手液!我猜对了!

师:恭喜最先发现的那位同学,你反应真快! 师:(烧水壶照片1)它是什么东西? 生:……

生:有点像那个烧水壶。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见过烧水壶,从上往下看,就是这样子的。

(很多同学经过别人的提醒都能反应过来,知道了是烧水壶,所以这里老师接着就揭示结果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帮了自己很大的忙,有的时候同学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接着展示热水瓶,这个较容易,注意的是有多方向展示。

师:前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挑战一个有难度的,好吗? 师:(动物储蓄罐)这个是什么呢? 生:是一个动物的头。

生:不光是一个头,下面可能还有身体。 生:是一个动物玩具。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很不错,但是有的时候仅仅看一个方向是不够的,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才会看得全面,具体。所以让我们再来看一张另外方向的图片。 师:(储蓄罐背面图)现在看得更清楚了,知道是什么了吗? 生:是一个储蓄罐。

师:(储蓄罐正面图)让我们看看它正面长的什么样子吧。哦,原来是一个熊猫的储蓄罐呀。大家猜对了!真棒!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猜谜活动,我们知道了原来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过去,样子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来观察一样东西,是你们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书包。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一个书包放在小组中间,(出示PPT,四人围着一个书包)然后每个人观察自己看到的书包是怎么样的,在作业纸上把自己看到的书包图片下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师:你为什么这么选这个?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过去的,看到的就是这样。 生:我从正面看到的是这样的。

师:看来你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啊,这是为什么呢? 生:我们四个人坐的位置不同。

3、选择一些小组同学的作品拿上来幻灯片展示。师:这位同学选的对吗? 生:和我选的一样。

生:和我选的不一样。因为他的观察位置和我不同。 生:应该是对的。

师: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我们可以处在他的位置去观察书包,不就可以了吗?

指派几个学生去体验一下别人位置观察到的书包图片。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如果我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书包图片,我又不想到那个同学的位置上观察,那我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可以把书包转一圈,我坐着不动,那我能看到书包的各个方向的图片了。 师:你真聪明。

生:我围着书包走一圈,也能看到书包各个方向的图片。

师:刚才两位同学讲的方法都能让我们全面地观察书包。大家讲的都很好。

结合PPT讲解。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说一说:

1、我看到了(

)的(

);

2、(

)看到了(

)的(

)。

5、师小结:观察的人或观察的东西换了位置,观察的角度就发生了变化,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一样。

三、知识运用

1、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写书上)。

教师指导提示:现在我们把书包换成了汽车,你会做吗?

2、出示**,请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分别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写书上) 教师指导提示:假设你站在**的

1、

2、3那些位置,想象一下你能看到什么?

3、课堂练习:出示小房子,请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写在纸上。

四、课堂总结: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抓住物体的特征去观察。

第1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例

1、课堂活动

1、2题、练习十二第

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具准备:水壶实图、学生照片、玩具娃娃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前面呀指前面,

指左面呀指左面,

指上面呀指上面,

指下面呀指下面......

1

师:刚才我们都指了哪些面?我们通常把左面和右面都叫侧面,前面又叫正面。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几张学生背影,,请学生猜猜他是谁?

2、根据学生的回答,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3、小结: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4、照相游戏

(1)教师手拿相机,让学生站在位置上,根据老师说要照同学的哪一面(侧面、背面、正面)来站位置。 ①老师想照大家的侧面,你们应该怎们站? ②老师想照你们的背面呢?正面呢?

(2)请班上两位同学,一个当模特,一个当摄影师,来表演照相。 ①现在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正面,同学们说说他应该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呢?

②要拍小模特的侧面呢?背面呢? (3)全班欣赏刚才小摄影师的照片 ①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

②说一说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模特的哪一面?

2

(4)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个女孩,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5)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

1.引语: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谁来了?大家掌声欢迎。(出示水壶)

2.让学生介绍水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在哪。

3.请学生观察老师在水壶的什么位置,说说看到水壶的哪一面?(老师分别站在水壶的后面、正面、侧面)

4、现在把水壶放在桌子上,有江铃、丁

一、赵亮、王丽四人围着,仔细观察,分别坐在水壶的什么面?(课件出示)再在书上填出下面的水壶图是谁看到的?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观察玩具娃娃

① 师手拿玩具娃娃走到任意一个学生的面前,将玩具娃娃的正面对着学生

你知道这个同学在玩具娃娃的什么位置,看的是玩具娃娃的哪一面吗? (在玩具娃娃的前面,看到的是玩具娃娃的正面.)

②孩子们想观察吗?请每个小组吧准备好的玩具拿出来,放在桌面的

3

盒子上,好,开始吧。 (拿出玩具娃娃并放在桌子上)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玩具娃娃,想一想你在玩具娃娃的什么位置看到的是玩具娃娃哪一面?再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③全班交流:

观察到玩具娃娃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学生分别举手,说一说你们是在玩具娃娃的什么位置观察到玩具娃娃的正面、侧面、后面的(板书: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侧面看)

④小结:刚才我们从玩具娃娃的前面,观察到玩具娃娃前面的形状,从玩具娃娃的后面观察到玩具娃娃后面的形状,从玩具娃娃的侧面观察到玩具娃娃侧面的形状。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我们刚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的,看到的形状一样)(板书:不同位置、形状是不同的) 活动二:快快站过来(转动位置)

刚才你们学的很认真。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放玩具的游戏。请孩子们听清楚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之后你们就可以行动了,看谁快?准备好了吗?

1)、如果我们要看到每组玩具娃娃的正面,孩子们应该把玩具娃娃放在什么位置呢?(学生下位找位置)

2)、如果要看到玩具娃娃的侧面呢?如果要看到玩具娃娃的后面呢? 3)、你们找的很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玩具娃娃,下面请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玩具娃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的呢?玩

4

具娃娃的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呢?玩具娃娃的侧面呢? 完成书上课堂活动第一题。 活动四:摆一摆

1)把自己的书包拿出来,介绍它的各面,听老师口令摆书包。 2)师在教室中间举起书包,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一面。

四、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1.说说这些图分别是谁拍到的?用线连起来。

2.请学生认真观察练习十二的恐龙,说说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呢?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 不同位置

↙ ↓ ↘

从前面 从侧面 从后面

↘ ↓ ↙ 形状不同

第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时间

孔村小学 颜红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会读写钟面的时间并掌握时间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要求:5个5个的报数到60 。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学生活动

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

二、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钟表,你能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读出的?(时针指到8,分针指到12,所以是8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2、师出示课本p90例1上课时间,问: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学生认读。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齐读2遍。

3、认识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你还有其它发现吗?师:钟面上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

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认识时间会更准确。

2、认识时间:分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2分,3小格,4

小格呢?现在分针从12开始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那么分针从12开始走到2走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分针从12开始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太棒了,你们能填出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完成作业纸一,展示。

(2)、检查掌握情况。

2、认识1时=60分。

动手拨一拨(1)拨到12时,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分针指向6,这是几分,观察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说明12时30分也叫12时半。

(3)继续拨到1时,问: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多媒体演示。

3、认识时间。

(1)学习例2。出示钟表4时,让学生认读,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师:说明认时间既要看分针又要看时针;出示4时5分,让学生认读,说说是怎样认的,师小结:时针过了4就是4时多,分针从12走到1,分针走过了5分,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是4时5分。生试写时间,判断正误,师小结;出示4时30分,4时45分放手让学生认读,写,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最后小结: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并出示儿歌。

(2)完成课本91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一题并进行思想教育。

2、同位合作,说时间拨时间。

四、课后总结:

师:时间就像小马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知道我们下课的时间吗?把它拨出来。

第1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数松果》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30—P3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景,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懂得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利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5的乘法口诀的熟练记忆和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你能帮助他们数一数吗?

1、说一说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帮小松鼠数一数?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生

1、一个一个的数。

2、5+5,10+5,15+5,„„连续加五算出得数。

3、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课件出示:松果五个一排的排列整齐)。

师:五个五个的数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五个五个的数一数吧。

2、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第一排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师:第一排和第二排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

2 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谈话:3排、4排、5排„„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自己动笔试一试吧。

(设计思考:知识的引入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规律,五个五个的数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还能为下面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5 2×5=10 3×5=15 „„

2、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这些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

3、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生1:想着图记,1排有5个松果,2排有10个松果„„

生2:记住1个5是5,2个5是10„„

生3:用乘法口诀来记更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4、引导学生整理口诀:1个5是5,为了记起来方便、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编几句。

5、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师:同学请把编制好的口诀读一读吧。这些口诀中有什么规律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

生1: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的积之间都是相差5。只要能记住“五五二十五”,就能想到“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生2:我发现这些口诀都是四个字或者五个字,“一五得五”中有一个“得”字。

生3:在这些口诀中前两个数字不一样大时,总是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 把这些口诀读一读看看你们的发现对不对。 闭上眼晴背一背这些口诀。

(设计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编织5的乘法口诀,完成后又鼓励学生找出口诀中的规律。既能加强记忆,学习过程也能更加生动有趣。)

三、体验感悟,巩固练习

大家很了不起,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背会了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谁背的最熟练吧。 1听口诀写算式

2、看算式说口诀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五九( ) 三五( ) 二五( ) 五六( ) 四五( ) 五八( ) 五五( ) 五七( )

4、用口诀完成口算练习

福娃听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口诀,要来跟我们比赛看谁用的熟练,看谁能算的又对又快呢。

先说一说用了那句口诀,再填得数。

5、填一填,教科书第11页练一练第3题。

小猫可调皮了,他也给我们出了道难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小猫每跳一格表示5,跳两格就是2个5,3格、4格„„呢?

同学们自己把第11页的填一填填在书上,再集体评价、完成。 (设计思考: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记乘法口诀。)

6、解决问题

智慧爷爷也要考考大家,大家一定要加油啊。 (1)、一共有多少个杯子? 看图说图意:有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5个杯子,一共有几个杯子? 自己动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2)、需要多少粒扣子?

看图说图意:没见上衣上订5粒扣子,4件上衣要订几粒扣子? 自己动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3)看图提出乘法问题。1面奥运会会旗上有5个圆环,2面奥运会会旗上有多少个圆环?„„

(设计思考: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 掌握。)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师小结:我们自己创编了5的乘法口诀,知道乘法口诀为了顺口都是四五个字,口诀中前两个数字不一样时都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上下两句口诀的积之间都是相差5;我们还会用口诀快速的口算乘法,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口诀背的不熟练的同学课下可要加点油了,口诀不熟练就很难又对又快的进行乘法口算,甚至以后再学习的除法问题也很难全对。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6×5=30 五六三十

7×5=35 8×5=40 9×5=45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第17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万以内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节课把认数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教材的编排可分三部分:认识生活中大数(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估计现实生活中的大数。首先,本课通过四幅生活实例图,说明生活中有大数,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材又安排找一找生活中大数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并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操作活动,感受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接着,教材又通过说一说、填一填、涂一涂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具体感受。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结合实际想像一千名学生在操场集合是什么样的,万人体育馆有多大,从而感受一千和一万有多大。然后,教材通过填一填,使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为本单元教材第二部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打好基础。最后,教材通过说一说个、

十、百、千的几何模型及涂一涂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具体感受。〖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东站小学地处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火车站附近,占地面积5194米2,是兰州市一级一类标准化学校,是兰州市首批承担全国课改实验学校之一。全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人数1055人(学生来源于一般居民家庭的占93%,干部家庭的占7%左右),有课改实验班15个。教室配有幻灯机、双向闭路电视。在课改实验的推动下,连续三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和金奖,2001年被城关区教育局评为课改先进集体。近三年,教师撰写的56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全国、省、市、区

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师生中获国家、省、市、区各级奖励达647人次,集体34人次。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教具准备:电脑、视频展示台、课件、正方体、千页书一本。学具准备:计数器、每人两个由1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红色水彩笔、胶带、剪刀。(一)联系生活,提供信息,感受新知1.数一数(1)这几天同学们都在数夜空中的星星,那么用肉眼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谁愿意告诉大家数的结果?(2)请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电脑出示:夜空图,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3)读一读。2.提供信息,感知生活中的大数(1)电脑出示:东方明珠电视塔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①请看这两幅图,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有多高?②同桌互相议一议,并反馈结果。③请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电脑出示: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约8848米。④读一读、想一想1米有多高,用手比画比画。那么468米有多高?8848米呢?(2)电脑出示:鸟图。①想一想我国发现的鸟类有多少种。②请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电脑出示: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③读一读。3.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1)我们已经知道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约8848米,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3000颗,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像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哪些?(2)请五人小组议一议。(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4)同学们刚才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大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2)这个正方体是由许多小正方体组成的,请同学们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3)学生数,但数不清楚。(4)为什么数不清楚?(生:有的看不见。)这时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好奇,想拆开来数。2.动手操作,探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1)(把大正方体放在视频展示台上)请认真观察大正方体由几层组成,一层有几条,一条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2)反馈观察结果。一条有10个正方体组成,一层有10条,表示几个十?(表示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这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组成。你们能摆出这一层吗?(3)摆一摆,数一数,探索新的计数单位百千之间的进率①五人小组合作摆出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层。②各合作小组数一数摆好的这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③(视频展台上)展示10个合作组摆好的作品,评出优胜组。④让我们一起拿同学们摆好的作品摞出一个大正方体。出示:一层。这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生:100个。)边摞边数:一层100个,二层多少个,三层呢?九层呢?问:900是几个百?(9个一百)再添一层是几个一百?(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4)看一看,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探索千万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①电脑出示:1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2个大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9个呢?(生:9000个。)9000是几个千?(生:9个一千)再添1个大正方体,是几个一千?(生:10个一千。)10个一千是多少?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②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千万的实际含义a?背鍪敬呛!?(a)估一估这本书有多少页?(生:1千页。)(b)10本这样的书有多少页?(生:1万页。)(c)用手比画一下1万页有多高。b?蔽倚S卸嗌倜?学生?(生:大约1千人。)(a)电脑出示:升国旗图,结合这个图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升国旗时,全校师生在操场的情境是什么样的。(b)再想一想像我们学校规模一样的10所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生:1万人。)这1万名学生站在操场上升旗是一个怎样的情境?(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那么,我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1.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第29页说一说)(1)学生在书上独立试做。(2)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说,师用电脑演示。)2.用红色涂出238个小方格(第29页涂一涂)(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方格的排列规律。(2)根据小方格排列规律独立涂出238个小方格,并能使大家一眼看出你涂的是238个小方格。(3)集体反馈。作品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涂的。3.填一填(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2)①653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②2300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的;③1万是( )个千。4.说数、拨数比赛同桌合作进行,一人说数,一人在计数器上拨数,比一比看谁说得多,拨得快。(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整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主动探索和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注意观察,从生活中找出大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大数。从操作中感受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实践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说数、拨数比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兴趣。这节课,学生始终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新知识。一节课下来,全体学生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案例点评〗本节课设计新颖,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时间运用得当,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语言亲切。课堂氛围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多方面的发展,把教学目标寓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数单位千万,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数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数一数、看一看、议一议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感知新知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倾听、思考、观察、分析等多种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教师还能恰当地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互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第18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一比

〖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较好。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课堂实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一)森林游戏――比大小(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探索、体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2.提出问题(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小老虎和小狐狸每人翻开了一张卡片(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1: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师:你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2:我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师:你是说数字多的数一定比数字少的数大,对吗?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2:比如说,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数字多的大。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能举出例子吗?生3:我不同意。(生3想了想,举了2个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学们否定了,最后同学们都同意了生2的观点。)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一条重要规律: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师:第一局比赛小老虎赢了,小狐狸输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生1:小狐狸,别灰心,你还有机会呢!生2:小狐狸,我们为你加油!(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第二局比赛开始:小老虎和小狐狸翻开的卡片分别为3756,4184。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它们到底谁大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论。组1:4184大,因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还不到4千。师:你们是直接比较了它们的千位上的数字对吗?一个是4,一个是3,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生3:看他们最前面那一个数字,谁的大谁就大。师:也就是说比较它们的最高位,谁的数大谁就大。那现在4比3大了,还要不要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呢?生1:要。师:那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说4184要比3756小了呢?(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生2:还是4184大,因为它的千位上的数已经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数小一点也不要紧了。师:那我们还用不用往下比呀?生:(齐答)不用了。(得出结论:数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师:刚才小老虎和小狐狸各赢了一局,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了。这一局谁赢了,谁就是今天的大赢家。(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和5184。师: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生:小狐狸赢了。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十位呢?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生1:它们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数都一样,所以不用比了。师:你说得真棒!其实你还是比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对不对?谁再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生2:从千位比起,它们一样大;再比较它们的百位,还是一样大;就比较它们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师: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二)小组游戏――摸卡片(活动目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师: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你们想不想参加它们的游戏呀?生:(情绪高涨)想!1.师宣布游戏规则。(边宣布,边示范活动方法。)(1)四人小组为单位,拥有一叠卡片。(2)小组成员轮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张卡片,自己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一张卡片上的数大,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判断正确则轮到下一位同学,判断错误则再摸一次。2.组长汇报小组活动结果,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3.老师评价小组合作,奖励合作卡。(三)排队(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刚才,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学生较喜欢接受有挑战性的问题。)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4.汇报讨论结论。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个,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个,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观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个,4300排在最后一个。师:她的方法真不错,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三类。谁听出来她是怎么分的?生2: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四)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数的大小,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叠卡片,所有的三位数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会有几吗?生1:354。生2:522。生3:189。(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位数所涵盖的范围,感知三位数这一概念的意义。)师: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数,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数吗?个别回答,集体思考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1.小组讨论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几。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五)猜数游戏(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数感。)1.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课件演示:□□00)(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猜数问题,教师予以正确回答,引导学生进行猜数。)生1:1200。师:太小了。生2:5000。师:大了一点。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六)说一说,评一评(活动目标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1.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2.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你最欣赏谁?请你评一评。〖教学反思〗这一堂课是我在校数学组里上的一节教研课,课后数学组教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点评,我也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对该课进行了重新认识。《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1.让课堂充满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森林游戏为活动背景,可爱的小动物们为活动主角,学生以小裁判员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并以承担这一角色遇到问题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小动物们的翻牌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这时分四人小组也进行同样地翻牌游戏,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2.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小裁判员们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的加以肯定、赞赏,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同时发动全班学生讨论。对于错误的说法,及时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取笑,更不能挖苦,因为这些学生对问题能动脑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教师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使学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护,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提高,这样,探究的热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与保护。〖案例点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课程改革所涉及的重要课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后几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19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册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作为平面图形家族一员的平行四边形却是第一次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出现对于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节课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构建直观的、形象化的平行四边形表象,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又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虽然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创设活动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生自由回答。)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跃跃欲试。)(二)探索新知1.做一做(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2.说一说(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3.画一画(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4.拼一拼(以游戏的方式进行。)(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案例点评〗本案例中,教师借助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然后再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又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并在头脑中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第2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仁德和平完小

崔智慧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二、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例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安排了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掌握搭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 1

出示游戏规则:用红色、黄色和蓝色3种颜色给屋顶和墙面涂上不同的颜色,都有哪些涂色方法?

教师课件展示,提出要求。 2.学生自主操作学习单1。

师:有的小朋友很快就涂完了,你可以看看同桌的,他选择的是哪两种颜色?和你涂的一样吗?谁来和大家说说,你选了哪两种颜色?(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选择三位小朋友的作品台上展示,引导讨论三种涂法都不一样,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还有多少种涂法。

3.学生操作学习单2,教师巡回观察。

4.教师台上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得出结论“一共有六种涂法,遇到这类问题,要做到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三)解密游戏,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师:如果遇到类似的其它问题,你们能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吗?

师:我们再到数字城堡看一看吧! 师:哦!有超级密码锁!

狮子大王提醒我们:密码是由

1、

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 3

师:赶紧换一种坐法再照。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玩游戏,找出排列方法,发现规律。(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五)课后延伸

师:小朋友们,握下手回到座位上吧!每两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几次手?其实这是下节课的内容,我们留到明天再来数学王国探索。

(六)回顾总结

师:在今天的旅途途中你都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加的丰富多彩。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 5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