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2020-03-02 13:41: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五(2)班李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玩具小汽车、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淘气要到笑笑家去玩,这是他们的电话录音。 淘气:喂,是笑笑吗?我今天想到你家去玩,路不熟,你能接我一段吗? 笑笑:好的,我去接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不见不散。 淘气:好的,一会儿见。

师:谁能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在电话里说的是什么事? 预设 生:淘气要到笑笑家去玩,笑笑要去接他。 课件出示教材71页情境图。

1、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2)淘气的步行速度是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50米/分。 (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全班交流“相遇”的意思,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示。

引导出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设计意图:有趣的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体会相遇问题的特点,有利于把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深化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a) 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预设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b) 解决相遇问题一般利用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你能把 这条路线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同桌合作画线段图后全班展示。

活动二:思考并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 小组内讨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全班汇报。

预设1: 笑笑走的路程+淘气走的路程=总路程(840米)。 预设2: (笑笑的速度+淘气的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840米),也就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预设3: 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所以,先算出两人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时间。

(2) 列式解答。

综合列式:840÷(70+50)=7(分) (3)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① 70x+50x=840 120x=840

x=7 ② (70+50)x=840

120x=840

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

活动三:列举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节课设计的几个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总结规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72页1~3题。

1、第1题:

(1)先观察图上的信息,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分析,如何找出等量关系。

2、第2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然后让板演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知识回顾,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算术方法: 840÷(70+50) =840÷120 =7(分) 方程法: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

120x=840

x=7 或 (70+50)x=840

120x=840

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优质教学设计《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doc》
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