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2020-03-03 23:14: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一、散文创作的丰收期

1.二十年代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产生——散文文体的自觉——杂文、美文的成熟 2.三十年代的散文:

杂文繁荣——抒情散文艺术创新——报告文学兴起

二、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于沉寂 3.三十年代:杂文繁荣鼎盛,进入高潮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园地:刊物多——作者多——作品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A 鲁迅后期杂文

B 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 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人、聂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人。作家,翻译家。杂文集:《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家。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短长书》

三、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潘光旦等。得名于1932年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张“性灵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二)林语堂 1.“幽默大师”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1923年参加“语丝社”。1932年创办《论语》杂志,致力于“幽默文学”的倡导,被称为“幽默大师”。 2.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讨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不哭不笑》等

B.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下》《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今文八弊》等 3.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性灵”三位一体

四、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近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二)何其芳

1.何其芳(1912 —— 1977),四川万县人。1913年秋,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钻研并创作诗歌。是“汉园三诗人”之一。1933年开始写作散文。1938年奔赴延安。何其芳是30年代最有成就的抒情散文作家,有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 2.“诗人的散文”:《画梦录》

A.空灵飘渺的情感体验: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B.如诗如梦的艺术境地 ①奇丽的幻景

②复合的情感性意象

③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分析名作《雨前》

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艺术:寓情于景,似诗如画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 —— 1968),山东邹平人。“汉园三诗人”之一。

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A.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散文名篇《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 散文名篇《囚绿记》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作家,翻译家。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A.漂流者的感伤曲:《黄昏之献》 B.希望和斗争的歌唱:《鹰之歌》 C.散文诗体:色彩浓重,情思深致

(四)随笔和游记

1.丰之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随笔体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钟敬文(1903——),广东海丰人。 游记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五、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二)报告文学力作:夏衍《包身工》 1.聚焦“现代奴隶”

A.调查殖民化都市中的“包身工现象”

B.对3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包身工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本质

C.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批判 2.“开创新记录”的艺术贡献

A.典型化的手段:典型现象,典型问题,典型人物

B.结构艺术的创新:点面结合的辐射式结构

C.报告的文学化:多种文学手法的成功运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20年代散文创作

散文创作浅谈

关于散文的创作

论张爱玲的散文创作

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议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推荐)

脐橙文化节诗歌、散文创作方案

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doc》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