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

2020-03-02 04:25: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合唱艺术

—合唱音乐会音乐赏析

摘要

合唱作为音乐的一个种类同其他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一样,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合唱艺术一直是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到处可以看到它留下的印记。 关键词 合唱 定义 历史 赏析 魅力 正文

一、合唱的定义

在音乐作品体裁的划分中,通常把用人声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形式称为声乐作品。在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中又有很多细致的划分。如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演唱形式被称为独唱;由多人共同完成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被称为齐唱;由几个人同时完成几个不同旋律的演唱形式被称为重唱(有几个人、几个声部就是几重唱);而当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共同完成 两个声部以上的声乐作品时,则被称为合唱。

随着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普及,人们对合唱一词的理解和认同也越来越宽泛了。所以也可以广义地说: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与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要求较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节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二、合唱的历史 合唱艺术,这颗音乐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西方,无论是原始部落的狩猎,还是后来的农业、军事、祭祀等活动中,都出现过具有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中世纪以后,在器乐音乐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人们已经用合唱来演唱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了。所以,无论是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的附庸,以及在后来的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演的重要手段,合唱这种表演形式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留下了大量的合唱精品。

追溯合唱的发展历史,大致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1、古希腊时期的赞美诗——这是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的集体性齐唱的歌唱形式,也可以说是合唱的雏形。当时在古希腊人所举办的大型宗教节日中就已经有大规模的音乐作品比赛,但内容必须是宗教性题材。合唱表演其实也只是一种齐唱性质的集体歌唱,内容基本上是献给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勇士或酒神的祭祀性作品。同时也出现了由业余歌手组 成的民间合唱团,他们除演唱宗教性作品外,还经常演唱一些新雅典戏剧中的作品。

2、早期圣经时代的圣学团——这是以圣经经义为内容、伴随着基督教许多宗教仪式进行歌唱的集体性歌唱团体,也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合唱形式之一。典型的基督教仪式音乐是由赞美歌、祈祷经与圣诗构成。其中赞美歌是一种固定式曲调加以变化而成的,祈祷经通常是在一个群体固定的短小曲调外加上独唱歌手的自由发挥,而圣诗则多数是一些固定的曲调。宗教音乐的突破性始于中世纪之后半宗教音乐及民歌的大量出现,这为合唱向民间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

3、天主教堂的弥撒曲——作为一种宗教式的音乐、文化,弥撒曲是天主教会最庄严仪式中的主要音乐,也是合唱艺术表演形式的重要来源之一。最早的弥撒曲也属于单声音乐,到格利高里圣咏时期出现了领唱与合唱式表演的雏形,在经历了复调音乐漫长的四五百年后,17世纪的弥撒曲表演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趋于世俗化,作曲技法也从复调音乐风格逐渐转向主调音乐的创作领域。弥撒曲开始从刻板的圣咏曲调中慢慢摆脱出来而有了自由创作的空间。除教堂外,弥撒曲也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为现代的合唱艺术打下了良好的思想性与物质性基础。

4、宗教仪式上的唱诗班——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合唱曲谱出现在1430年前后的《唱诗班歌本》,从中不但可以看出最早的合唱团是宗教仪式上的唱诗班,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合唱性活动已经是经常的演出形式。但此时唱诗班的规模一般不是很大,有十人左右的两声部对唱式合唱,有二十人左右的独唱与合唱或两个合唱团的交替演唱。到1520年前后则出现了两个合唱团同时运用的情况,并且在音乐创作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主调音乐特征。

5、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队——17世纪初,一种新的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形式——歌剧出现了,而合唱在歌剧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随着歌剧艺术的迅猛发展,歌剧中合唱的地位更加提高,涉足的题材更加广泛,编制与规模更加扩大,歌唱的技巧更加完善,合唱艺术具备了独立表演的基本条件。到19世纪,合唱表演形式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使合唱艺术完全独立于歌剧舞台的契机已经形成,随之,专业性的合唱团开始出现了。

6、音乐表演中的大合唱——当人类历史跨入大工业生产时期,合唱的表现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迅猛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合唱已经成为专业和大众化文化生活中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各种典型的合唱比赛,接连不断、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合唱以大型表演为特征,参与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数可达数百、成千、甚至上万。

三、音乐会部分歌曲介绍

1、东方之珠

1984年年底,中国和英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这个事件对香港很多市民来说不亚于1979年的台湾。由此开始,香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移民风潮。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罗大佑重新填词《东方之珠》(这个就是现在大众所熟知的版本),用群星版和独唱版两个版本强势推出。在《皇后大道东》里,《东方之珠》作为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寓意非常深远;而群星版中,清一色的台湾歌手来演唱,则给了香港更加浪漫的色彩。

1997年7月1日晚上,香港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明天会更好》和《东方之珠》。

至此1991年的罗大佑《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彻底成为两岸三地妇孺皆知的名曲。

2、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的创作者——民歌王子王洛宾用微弱的个体支撑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是多么丰富灿烂。在王洛宾搜集、整理、改编的中国民歌中,《青春舞曲》是首极快活的歌曲。无论性别,不管长幼,从民歌歌手到港台歌星再到“超女”,几乎人人都喜欢哼唱这首动感十足的歌。因为这首歌实在太著名了,有作家为王洛宾写的传记就起名为《青春小鸟》。

新疆民歌一般都很热烈,有舞蹈的感觉。《青春舞曲》的曲调是小调式,颇具新疆风格,适合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

《青春舞曲》的歌词非常短小精悍,前两句是比兴:“太阳下山”和“花儿谢了”。这是两种自然现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重复出现。虽然重复出现的时间不一样,一个是明天,另一个是明年,但并列使用这两句,突出了它们的共性。

前三句有双关意味:“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首先,这句歌词和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面的事物都可以重复,而小鸟却无法重复飞来。同时,又和第四句有共通之处:“青春”和“小鸟”一样,都“不回来”了。

开篇4句非常精彩,前两句属于否定,相互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巨大差别,在审美上形成一种起伏跌宕的落差美。

四句歌词中各有一个绝妙的动词:“爬”、“开”、“无”、“来”,因为押韵,有一种琅琅上口之感,同时又在人们眼前竖起了一系列生动形象:太阳爬、花儿开、小鸟无、青春不来„„也应和了题目中的“舞曲”,不仅旋律上有舞蹈之感,这些动词还将这些动作表现得如舞蹈般酣畅淋漓。

“小鸟”是这首歌曲的核心词汇。和很多民歌一样,这首歌也使用了双关的创作方法。也就是说,小鸟不单单指活生生的鸟儿,展开翅膀,呼啦啦飞走,留下美丽的弧线,还隐喻青春像小鸟,也长有翅膀,能飞走,再也看不见。

3、谊地久天长 谊地久天长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诗歌,原文是苏格兰文,意思大概是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 Syne是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这首诗后来被谱了乐曲,除了原苏格兰文外,这首歌亦被多国谱上当地语言,绝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基本上是地球人都听过了。但很多人都对这个旋律熟到不能再熟,也知道这歌总出现在什么场合,记得当时的心情,却总想不起它的名字。在中国各地普遍称为友谊地久天长。人们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但大部分人只可唱出歌词的一小段

四、合唱的魅力

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那高度和谐统

一、相互交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的烘托与渲染,自然地展示出音乐作品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并触及到心灵的深处,令人震撼!

合唱艺术是声乐领域中最高层次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合唱给人们带来多形式、多音色、多声部、多变化的艺术享受,参与合唱既是在进行声音艺术和音乐作品的创作,在排练中提高多声部的听觉和音乐思维能力,同时又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性情,使精神上得到升华。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合唱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合唱呈示了心灵的企盼,表达了精神的寄托,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斗争和对人类理想的追求。

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它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的升华,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象征,是体现国风、国貌、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

合唱艺术讲座

合唱艺术培训心得体会

合唱艺术与美声唱法

合唱艺术教学初探1

《合唱艺术鉴赏》总结感想

我心目中的合唱艺术

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概述

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合唱是一项有难度的艺术

和谐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研究

《合唱艺术.doc》
合唱艺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