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1

2020-03-03 10:20: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发挥优势双向互动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关于我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情况的调研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我县自2003年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虽然,多年实践证明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近年来大家也明显感到活动在逐渐“降温”。为深入推进这项活动,县直机关工委组织40多名机关党务干部召开了相关工作研讨会,与菜园镇党委组织工作负责人以及四个城市社区8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专题座谈,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发放了200份专题调查问卷,通过以上三条途径进行了调研。

一、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活动采用“双向三卡”管理形式,即对在职党员实施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向管理、双向监督,通过《党员活动卡》、《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党员活动情况反馈卡》的联系反馈形式,形成共建、共管机制。在职党员按居住地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自由选择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打扫卫生等活动岗位。社区组织活动多数采用直接通知在职党员本人方式进行。

活动开展五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抽样调查显示,50%以上的机关党员对这几年活动的开展是满意的。

一是为服务大局开辟了新的渠道。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工作中,社区积极组织在职党员整治卫生死角、清理街道“牛皮癣”,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居民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组建治安巡逻队等,党员们通过进社区活动为城市创卫、平安嵊泗建设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 1 -

二是为城市社区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有特长的党员义务为社区群众上剪纸培训课、法律知识辅导讲座,解决社区教育师资困难。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绿化,解决社区绿化活动人员困难。许多党员慷慨解囊,关心所在社区的贫困家庭,帮助贫困学生,补充解决社区扶贫资金困难。

三是为提高党员社区意识搭建了平台。党员们在为社区党员上党课、参加社区组织的乒乓比赛、党建工作座谈会以及各项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我是社区一份子的意识,提高了为社区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是为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增添了途径。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区干部与机关党员之间双方联系增多、了解增强,这为社区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从前几年的“旺季”渐渐进入了“淡季”,调查中反映出主要问题存在五个难。

(一)人员组织难。首先,社区开展活动联系量大。如海滨社区有在职党员1000余名,如果开展一次大型活动,社区就需要打1000余个电话进行通知党员,党员向单位领导汇报,再答复社区能不能参加活动,根本无法预计实际能参加多少人。有时,社区开展一项活动要打多次电话,落实人员比较难。虽然,有的社区也划分了活动小组,推选产生了小组长,但在实际活动中作用发挥不是很大。其次,单位和党员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很难形成一个单位、社区整体联动的合力。

(二)资金保障难。目前政府拨给社区直管党员每人每年活动经费有50元,而在职党员则没有,社区开展活动包括活动场地的租借费、劳动工具的购置费、活动积极分子的表彰经费等等靠“化缘”解决。缺乏资金上的有力支持,给社区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三)载体创新难。最佳的活动方案是要找准社区群众所需、机关党员所能、党员乐于参与的结合点。因为社区工作人员本来的工作量就比较大,人手又少,可以投入到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时间相当有限,再加上社区干部与在职党员的接触较少,熟悉程度不够,不了解大多数在职党员有何特长爱好,也就难免组织的活动以打扫卫生为主比较单一。

(四)信息反馈难。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社区承担的工作量相对较大。社区不仅承担了活动的策划、联系工作,还要做好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的记录、反馈工作。社区干部人少,而要管理的在职党员数量却很庞大,即便要熟悉每一个在职党员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说对该社区的在职党员活动情况掌握的面面俱到了。机关党员认为社区干部对党员在社区中表现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占了94%,仅有6%的在职党员选择了了解。说明组织部门、单位要到社区对在职党员了解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困难。

(五)统筹协调难。每个单位党员往往分布在不同的社区,60多个单位部门如果要了解党员进社区情况,要分别到四个社区去了解,机关党组织难,社区烦。社区通知按居住地登记党员参加活动,机关党组织很难做到在人数方面统筹安排。

三、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活动的模式设计欠科学。目前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采用的是按在职党员居住点到社区进行登记的模式,该模式固然有它的好处,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每个社区登记的在职党员单位过于分散,一个社区的在职党员就可能囊括了全县的各行各业,一个单位的在职党员又都分散在各个社区,可以说按居住点进行登记的模式是造成社区只能直接联系在职党员本人的主要原因,给社区活动的联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党员服务社区意识不强。部分在职党员认识不到位,服务社区的意识不强,对社区通知的活动存在“找借口”、“摆架子”、“代签卡”、“捐钱买活动”等现象,加上现有模式下社区对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情况很难

做到详细、有效的反馈,单位也很难对在职党员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导致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不够。党员换居住地时,主动到社区报到率相当低。

(三)各方面重视程度下滑。活动刚开始时,各级、各部门领导积极带头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相关部门积极帮社区策划活动,社区干部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上各项工作都在降温。

四、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实际转变活动模式。要切实转变登记方式、转变联系方法、转变管理形式。

1、变按在职党员居住点到社区进行登记的模式为按单位所在地到社区进行登记的模式,即单位在哪个社区党员就到哪个社区进行登记。根据我县陆域面积较小,本岛所辖四个社区距离较近这一特点,使按单位所在地到社区进行登记的模式变为了可能。这样在职党员既没有远离生活区,又方便了单位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进行统筹协调。

2、变社区直接通知在职党员本人的直接联系方式为社区——单位党支部负责人——在职党员的间接联系方式。调查显示,70%的党员赞同这种形式。社区有活动只需要通知辖区内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就可以通知到单位的所有在职党员,社区工作量将大大减少。而且本单位党支部负责人对本单位党员的工作情况掌握的比较清楚,比较容易统一协调,在职党员“找借口”、“摆架子”、“代签卡”等情况就会大大减少,社区活动的参与率就会大大提高。

3、变“双向三卡”管理形式为“双向双卡”管理形式。从座谈和问卷情况得出,由于在职党员数量大,社区工作人员少,社区对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情况很难做到有效反馈和人人反馈,这样《党员活动情况反馈卡》也就形同虚设,不如取消。采用按单位所在地到社区进行登记的模式,在

职党员以单位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就可以让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领队参加社区活动,由单位负责人对党员活动直接进行记录。

(二)努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在职党员开展进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使他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接受单位、社区双重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参加社区活动为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单位党组织还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帮助在职党员,不断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奉献社区、回报社区的热情,提高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使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成为一名党员的自觉行为。

(三)不断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组织部门和机关单位提拔使用党员干部、党员民主评议、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年度先进考核等,需要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作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及时对社区中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宣传,对表现不好的党员给予批评和帮助,给广大在职党员树立学习的典型。

(四)发挥优势注重双向互动。一是变辖区单位由“旁观者”为“参与者”。利用辖区单位“近邻”优势,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单位在职党员的智力优势,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从被动接受通知参加社区活动为主动策划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变社区组织、协调为单位组织,社区协调,从而达到双向互动的效果。二是活动载体推出可以双向互动。每年社区可以列出“菜单式”活动项目供单位党组织及党员选择,党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提供服务内容供社区选择,让岗位设置更加的人性化,更容易被在职党员们接受,尽力发挥在职党员的一技之长更好的为社区服务。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

某村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1.doc》
调研报告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