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艺术欣赏

2020-03-01 17:17: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达芬奇艺术欣赏

灵溪三中林秀清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蒙娜丽莎非常美”,“蒙娜丽莎的微笑很动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这幅画存在了500多年,也整整微笑500多年。500年中来,多少人为之倾倒,多少人为之沉迷,多少人为之研究。然而这幅画中有一些含糊的因素,似笑非笑,似有又无,若隐若现,给《蒙娜丽莎》的微笑带来了无数的可能。正是这些含糊的因素,给人想象的空间和余地,让人觉得微笑永恒而神秘。

●教学目标:

1、领悟达芬奇作品中的独特语汇。

2、让学生能从内到外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美。

3、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

4、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蒙娜丽莎》这幅画的资料。

教师:

1、收集有关资料,并制作课件。

2、上课前播放林志炫的歌《蒙娜丽莎的眼泪》。

案例过程:

上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林志炫的歌——《蒙娜丽莎的眼泪》,创设情境,让学生跟着轻轻的吟唱。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课题——《蒙娜丽莎》。并让学生从歌词中获得有关《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一些信息,“在浪漫之都你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她是谁„„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 导入:

问:有这样一个调查问题,你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油画是什么?

A、《蒙娜丽莎》B、《向日葵》C、《春》D、《呐喊》 生:A或B

师明确:在巴黎街头的调查中,选《蒙娜丽莎》的占85.8%,选《向日葵》的占3.6%,选《春》的占2.1%,选《呐喊》的占2.01%。《蒙娜丽莎》被认为是

世界上最有名的油画。

问:对这幅画你们知道多少呢?谁画的?

生:达芬奇。

问:世界上第一个设计人类飞行的科学家是谁?

简要介绍作者:达芬奇是集很多家于一体的多才多艺的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与米开朗基罗、拉菲尔一起,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是极富才华的艺术大师,他精力充沛,智力超群,留下了《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等艺术的顶峰之作。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问:这幅画现藏于何处?

生:卢浮宫。

师明确:(播放《蒙娜丽莎的眼泪》,歌词“在浪漫之都你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蒙娜丽莎她是谁„„”我们就借助歌词来探讨——蒙娜丽莎究竟是谁?

一、蒙娜丽莎究竟是谁

《蒙娜丽莎》这幅画令无数美术爱好者为之倾倒,同时,它也吸引了一大批历史学家将“蒙娜丽莎究竟是谁”作为研究的题目。

问:蒙娜丽莎她是谁?

(鼓励学生通过欣赏、思考及联想,大胆猜想,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猜想:

1、《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自己

2、《蒙娜丽莎》画的是一位怀孕的母亲

3、《蒙娜丽莎》画的是一名妓女

4、《蒙娜丽莎》画的是一名肝炎患者

5、《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的情人

师明确:目前流传最广泛的一种说法: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达·芬奇画她的时候(1503年画起),年仅24岁。这位妇女处于刚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的哀伤和忧郁之中,画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队给她奏乐、唱歌,请小丑表演,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达芬奇画这幅画画了四年,直到这位妇女去世,他才不得不就此搁笔,从这可反映出画家严谨的作画态度。

二、如何看待蒙娜丽莎这个人

问:蒙娜丽莎是否美?美,美在哪里?不美,又表现在何处?

生:没有眉毛、身材过于肥胖、人物的衣着灰暗等等。

师明确:没有眉毛----

15、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的妇女流行拔掉自己的眉毛,以此作为一种时尚和美。身材肥胖----当时的妇女以胖为美,这源于原始社会对妇女的生殖崇拜。我国唐代评价美女的标准就是以胖为美。

对女性美的评判有其一定的社会性、区域性和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美的标准。在那个时代蒙娜丽莎可能也算不上一个绝色美人。那时美的标准:头发是淡黄色。肤色是白是,前额的宽为高的一倍。

更有人认为,蒙娜丽莎的额头宽厚,眉骨凸出,腮帮鼓鼓,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倾向。于是就有了《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自己这样的猜想。

但蒙娜丽莎本人和作为艺术品的《蒙娜丽莎》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说艺术品表现对象本来的人物不漂亮,就觉得这幅作品不美。我们更应看到的是达芬奇的才华,和作品的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这幅画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有名的油画,我们来看看它的过人之处。

三、作品分析

《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画,整个画面色调典雅柔和。画中是一位年轻、温柔这样一个西方女性的形象。 问:比较两幅作品(和拉菲尔的《贵夫人肖像》做比较。)

生:背景不同。服饰不同。画面的色调不同。

1、背景。

问:为什么要在蒙娜丽莎的身后画上背景,这个背景有什么含义?

客观:达芬奇运用了空气透视法,把后面的山,小路,石桥和树丛和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

主观: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衬托方面,蒙娜丽莎所向往的自然空间,画家以此来衬托她的典雅气质。

2、衣着。

问:请给蒙娜丽莎你那的衣着加个形容词

问:蒙娜丽莎朴素的衣着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以朴素的衣着来反衬人物高贵不俗的气质。达芬奇说过:“她正是我想描绘的那种女子,毫无修饰,情趣天然。”

3、眼睛的处理

问:请给蒙娜丽莎你那的眼睛加个形容词

她安静地坐在自然美景之前,神态很坦然地注视着我们,她的眼睛含蓄、多情。

问:蒙娜丽莎的眼睛没有象其他的肖像画那样,在眼中留出高光点,来表现

眼睛的水灵灵。到底是有高光好,还是没有好,为什么?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经过处理的,在眼睛中点上高光的作品与原来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

在人物的眼中留有高光点,使眼睛看起来更水灵、有神。而达芬奇的作品中却没有这么做。不留高光,是为了作品中人物面部表情多一层含义,即有精神饱满,充满向往的微笑;又仍保留了丧子之后的余痛,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高光也有可能是蒙娜丽莎的表情这么多年来充满神秘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4、嘴的处理

5、手的处理。

问:请给蒙娜丽莎你那的手加个形容词

问:通过比较,在人物手的处理方面,哪幅画更突出些,为什么?

达芬奇作品中手的背景是深色,可以反衬出手的白皙质感。达芬奇在处理蒙娜丽莎服饰时弱化了衣纹,用衣纹的平面化来反衬手的体积感。这双柔嫩的手被画得那么精确、丰满,完全符合解剖结构,展示了她的温柔,更显示了她的身份和阶级地位。

6、坐姿

问:请给蒙娜丽莎你那的坐姿加个形容词

(让学生挺直脊背,双手轻搭放在膝盖上,模仿蒙娜丽莎的坐姿和神态。谈谈感受,换个姿态双手叉腰再谈谈感受。)

问:蒙娜丽莎的双手自然地交搭在一起,这样在坐姿好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姿势?人物动态、手势、微笑与人物的内心是什么关系?

达芬奇改变了中世纪肖像画的呆板的侧面半身的习惯,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安详、端庄、稳重、大方。

人物的神态、动态、手势与人物的内心是一致的。这样的坐姿,手势,微微翘起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微弱,平静微笑,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内心的一种愉悦。

四、蒙娜丽莎,微笑中的玩笑。

(1)大师们的玩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伴随了世人整整500年,也留给了世人整整500年的争论。 后世的艺术大师恐怕听烦了人们对蒙娜丽莎的溢美或是揣测,画家们开始用全新的方式来重新创作心目中的蒙娜丽莎。

首先是法国人杜尚。他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品,甚至是现成品。他通过添加一撇小胡子,使蒙娜丽莎男性化,提出了达芬奇的同性恋问题。

达利将自己的尊容与蒙娜丽莎互换,恬静的夫人顿时成了横眉竖目的艺术哲

人。在这些艺术“狂人”的眼中,神秘的微笑并不是最终稿,恰恰相反,只是一个启发思维无限空间的出入口,可以突发奇想,可以随意涂鸦。

(2)地域特色的玩笑

在世界各地,人们把名画改变为自己心目中民族化了的形象,这样的微笑看起来会更迷人,更亲切。

在美国,美丽与性感不可分割,于是蒙娜丽莎的形象被确定为胸部丰满,眼睛硕大的女郎,金黄色的波浪头;非洲,蒙娜丽莎拥有着古铜的肤色,紧闭的嘴唇变得厚重而性感,满头黑人青年特有的个性化的麻花小辫子!中国人的想像力从来不输外国人。《蒙娜丽莎在中国》作者以蒙娜丽莎为载体,表现了中国女性衣着的变化。

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商人眼里的蒙娜丽莎的美丽不单单停留在画布上,同样有她的经济利用价值。

五、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蒙娜丽莎

问:当你看见你蒙娜丽莎时,你心中的蒙娜丽莎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来表达。

一个稚气的孩子看着《蒙娜丽莎》:“这位阿姨只是奇怪地扯动着嘴角。”一位端庄的少妇脸庞隐着一丝激动:“她一定想起了她亲爱的丈夫。”一位年轻小姐面颊上浮起两朵红云:“她是如此娴雅,淑女就应该像她一样。”一位架着黑边眼镜的学者:“她听到了自己心仪的乐曲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一位飘泊已久的浪子走近,抬起他疲倦的眼睛,被岁月刻满沧桑的脸上渐渐展开了笑靥:“她的笑就像我母亲的那样,带着家乡的柔情。”修女露出了藏匿在紧密黑袍后的激情,虔诚地握紧手中的十字架:“她的笑像玛丽亚般圣洁,阿门!”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小职员仔细地看过后,早已呆滞的眼神散发了些许神采:“她使我心灵如被洗涤滤过般宁静。”衣着前卫的小伙,听完狂躁的摇滚,观赏过奇异的抽象画,最后看到了这份古典,由衷地说了一句:“虽然我不解她的含义,但我读懂了她的美丽。”

忧愁的人感觉是悲伤的。乐观的人感觉是微笑的,究竟怎样呢?答案自在心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微笑。

总结:

蔑视宗教的权威,不断追求真理,努力把人的思想、情感、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恢复人的尊严。——人文主义的体现。《蒙娜丽莎》表现的不

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蒙娜丽莎》这幅画具有积极的意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旗帜。有人称,一个年轻女子的微笑,唤起欧洲人性的觉醒。

由于达·芬奇将《蒙娜丽莎》的微笑描绘得若隐若现,似有又无,所以才会让人觉得永恒而神秘,也因此给《蒙娜丽莎》的微笑带来了无数的可能。而每个人因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蒙娜丽莎》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达芬奇

达芬奇

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

达芬奇传

达芬奇 蒙娜丽莎

达芬奇生平

达芬奇求职信

达芬奇读后感

达芬奇读后感

《达芬奇艺术欣赏.doc》
达芬奇艺术欣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