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020-03-02 10:47: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风儿

教学目标:

1、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倔强、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浮现、口吻”等词语,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 :同学们,说到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谁能说说你看过哪些电影、电视或读过哪些文章?(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评价)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倔强的小红军)大家齐读课题(老师订正读音“倔强” ,‘强’(jiang)是一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其他读音?理解‘倔强’什么意思?(性格刚强不屈)

3、这是怎样一个刚强不屈的小红军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

A、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荒、忍、惫、牵、翘、鬼、吻、递、嘛、港、邦(抽卡片学生读)

B、出示易读错音的字,学生辨析: 倔:juâ() juã(√)

C、出示多音字,学生辨析并组词: 薄:bó (薄礼) 强:qiáng (强大) 挨:āi (挨近) báo (薄嘴唇) jiàng (倔强)

ái (忍饥挨饿)

D、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

E、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荒、薄、忍、港)

如:“荒”字,中间是“亡”,不是“云”,不要多写一点;

“薄”字,应注意它的结构是“上下”,不是“左右”;

“忍”字,“刀”左侧一点的方向,是“左点”,不是“右点”;

“港”字,右下是“巳”,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2) 检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4、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段长征的情景。

2、播放长征片段并简介长征。(1935年1月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北上抗日。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打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6年10月胜利结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漫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陈赓将军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那是关于一位小红军的故事。)

3、出示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后,教师概括提问:文中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解答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小红军,还写了陈赓,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3、教师提问:文中说陈赓与小红军都掉队了,谁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十分疲惫了)谁能说说“疲惫”的意思,造成“疲惫”的原因是什么?(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连马都没什么可吃的,更何况是人呢。

过渡:十分疲惫的小红军是一副什么模样呢?文中哪一段写到了他的外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段

1、指名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同学们找出写外貌的句子了吗?老师也找到了。(出示相关句子)

3、抓住重点词理解,从小红军外貌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的小红军最需要帮助,假如在这个时候有人能陪陪他,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刚好,在这个时候陈赓遇见了掉队的小鬼,并且一心想帮助他。

四、学习4----10自然段段:

1、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又怎样拒绝他的?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内容。

2、学生回答提问。

3、同学们概括得真好,我们看看当时他们怎么说的。

4、通过对话,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课件出示第一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理解词语:满不在乎 b、品读出:命令的语气

c、教师小结提问:我们知道小红军已经十分疲惫了,可他为什么要装着体力很强的样子,他是怎样想的呢?

课件出示第二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指名读。

b、提问;其实后面还有同伴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课件出示第三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理解“无可奈何”。

b、陈赓取出一小包青稞面怎么说,小鬼拍了拍干粮袋怎么说,我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呀?小鬼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呢?

c、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5、我们知道小红军最需要帮助,可他却千方百计拒绝了陈赓,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6、那你觉得小红军的倔强体现在哪里?[叫他骑一会儿,他不肯;叫他一块走,他说等同伴;给他吃的,他说干粮多。面对困难与危险他毫不畏惧,因此我们说他是倔强的小红军]

7、分角色朗品读对话,体会陈赓一心想帮,而小鬼又倔强拒绝的感情。(可伴有动作)

8、陈康同志终于„„走去。(边叙述边出示相关内容) a、读句子

b、从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表明小鬼说服了陈赓费了很大的心思,这个词把陈赓一心想帮而小鬼又倔强拒绝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五、学习11-----15段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心情老是平静不下来,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2、于是他怎么做?(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

3、当陈赓找到小鬼时,小鬼已经倒下了,看到那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4、此时此刻陈赓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句子) 品读:个人加动作读---------全班同学读

5、说说陈赓的心情。

6、小结:陈赓同志认为小鬼的死他有责任,他责怪自己太疏忽大意,以至于没能及时救助小鬼,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悔恨不已。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从第二自然段写起,那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说说它的作用(引出故事内容),向学生渗透倒序的写法。

七、总结全文

1、小红军的倔强深深地打动了每个读者,只可惜他被夺去了年幼的生命。同学们,假如小鬼接受了陈赓的帮助,结果又将如何呢?

2、教师叙述:可是他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3、总结;小红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还有千千万万像小红军这样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他们走了,但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吧!(出示配乐课件:全体同学起立,敬礼)

第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检查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掌握。

说一说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再读懂每个自然段,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去掉重复的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本课各段段意,再说本课主要内容。指出记事的课文(如本课)也可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个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二)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1、巩固对“口吻”“浮现”“满不在乎”等词语的理解。用后两个词语造句。

2、“口吻”是口气的意思,课文中是指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气让小鬼骑马的。 提问:还可以说什么什么口吻?试着说一说。

(严肃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责备的口吻、温和的口吻„„)

3、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现”和“出现”的区别。读课文中的原句,再出现范句。

浮现——看着眼前这几棵小杨树,枝繁叶茂的,两年前小队植树、护树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满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赶快跑过去扶,他自己站起来,满不在乎地摇摇头,说:“姐姐,不疼,不疼!”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再分角色读:先三人一组分读(一人读小红军,一人读陈赓同志,另一人读叙述语。)最后指名三人读。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

报书:

一心想帮 →

小红军

← 倔强拒绝

骑一会

体力强 一块走

等同伴 给青稞面

干粮多

舍已为人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doc》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