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小红军教学设计

2020-07-0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

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

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3)他为什么笑?(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板书:等同伴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课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

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

等同伴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别人

推荐第2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遂平县瞿阳镇三小 张新改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肌、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

第二课时

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腿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一个小红军的故事,题目是《倔强的小红军》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自主认识(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播放课文录音,听读课文。 1,复习重点词语

荒无人烟 忍饥挨饿 十分疲惫 倔强

2,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红军呢?用“ ------- ”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这段外貌说明了什么? 三,参与实践 ( 品读课文,读课文2—10段。) 1,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陈赓被小红军说服了?用笔做上记号。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生汇报交流:

(1)“摆出一副„„” 师:小红军拒绝骑陈赓同志的马。 (2)“要我同你的马赛跑„„” 师:他再次拒绝骑马。 (3)“不,你先走„„” 师:他拒绝同行。

(4)“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师:他拒绝陈赓的青稞面。

师:小红军为了说服陈赓,摆出了一系列不需要帮助的样子。 (1) 当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却倔强地说(指名读),他真的会和马赛跑吗?(师:小红军为了拒绝骑陈赓的马才装出体力很强的样子。)

(2) 当陈赓无可奈何地取出一小包青稞面说你把它吃了。小红军又怎样?(指名读)

他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里面装的是牛膝骨,怕露出破绽,就装出干粮很多的样子。)

师小结:这个小机灵鬼,为了拒绝陈赓的帮助,摆出体力很强的样子,摆出要和马赛跑的样子,摆出干粮很充足的样子。他真够倔强的!这些地方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他倔强的性格。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真够倔强的。

四,再认识探究

讨论并回答

从文中哪你些地方可体会到陈赓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好大劲来说服小红军的? 用这样的句式:

陈赓( )可是被( )拒绝了。

这句话能换个说法吗?怎么说? 小鬼终于把陈庚说服了,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小红军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骑着马走远了,那么此时小红军怎样了呢?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一下,把这句话的后半句重新做个补充。

小红军终于说服了陈赓同志,( )。 五,指导实践

多么懂事的小红军啊!多可爱的小红军啊!请同学们读(11—15)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 从小红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倔强, 坚强,可爱可怜 ,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人。) 六,拓展延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当我们合上书本,小红军的身影早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中,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齐读课题)

师: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陈赓。陈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一次又一次地尽心尽力帮助,这不也是把 的希望留给别人,让小红军活着走出草地。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陈赓说些什么呢?(生汇报)

2、在红军长征中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介绍长征中的感人故事。(生汇报)

七、总结全文。

1, 本文通过对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对陈赓同

志的心理刻画,以深沉的爱塑造了一个小红军的英雄形象,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小红军在生死选择时,不拖累别人,默默地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运用这种写法刻画人物,使读者印象深刻。 2、播放《长征主歌》。 八,作业:

课外读读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故事、看影视作品。 九: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 小红军

骑 马 身体比你强、与马赛跑

同 行 等同伴

给 干 粮 干粮袋鼓鼓的

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给自己。

“倔强的小红军”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强”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B、qiǎng C、

强大(2 ) 强壮(2 ) 坚强(2 ) 强迫(3 )

强盛(2 ) 勉强(3 ) 强调( ) 好强( )

倔强( ) 强嘴( ) 强求( ) 强词夺理(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倔( ) 惫( ) 荒( ) 奈( )

掘( ) 备( ) 慌( ) 夺( )

稞( ) 搂( ) 狠( ) 膝( )

棵( ) 楼( ) 狼( ) 漆(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深情地( ) 狠狠地( ) 倔强地( )

认真地( ) 轻轻地( ) 吃力地( )

慢慢地( ) 无奈地( ) 快速地(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全不在意。( )

2.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

3.非常疲乏。( )

4.偏僻,荒凉,没有人居住。( )

5.性格刚强不屈。( )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回忆 回顾 出现 浮现

1.我一看见小木船,就会( )起陈明来。

2.陈赓( )自己的革命经历时,常常想起小红军。

3.八点整,比赛的队伍开始在场地边( )。

4.想起转走的张小明,一件件往事就( )在眼前。

六,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1)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3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风儿

教学目标:

1、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倔强、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浮现、口吻”等词语,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 :同学们,说到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谁能说说你看过哪些电影、电视或读过哪些文章?(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评价)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倔强的小红军)大家齐读课题(老师订正读音“倔强” ,‘强’(jiang)是一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其他读音?理解‘倔强’什么意思?(性格刚强不屈)

3、这是怎样一个刚强不屈的小红军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

A、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荒、忍、惫、牵、翘、鬼、吻、递、嘛、港、邦(抽卡片学生读)

B、出示易读错音的字,学生辨析: 倔:juâ() juã(√)

C、出示多音字,学生辨析并组词: 薄:bó (薄礼) 强:qiáng (强大) 挨:āi (挨近) báo (薄嘴唇) jiàng (倔强)

ái (忍饥挨饿)

D、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

E、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荒、薄、忍、港)

如:“荒”字,中间是“亡”,不是“云”,不要多写一点;

“薄”字,应注意它的结构是“上下”,不是“左右”;

“忍”字,“刀”左侧一点的方向,是“左点”,不是“右点”;

“港”字,右下是“巳”,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2) 检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4、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段长征的情景。

2、播放长征片段并简介长征。(1935年1月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北上抗日。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打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6年10月胜利结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漫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陈赓将军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那是关于一位小红军的故事。)

3、出示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后,教师概括提问:文中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解答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小红军,还写了陈赓,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3、教师提问:文中说陈赓与小红军都掉队了,谁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十分疲惫了)谁能说说“疲惫”的意思,造成“疲惫”的原因是什么?(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连马都没什么可吃的,更何况是人呢。

过渡:十分疲惫的小红军是一副什么模样呢?文中哪一段写到了他的外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段

1、指名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同学们找出写外貌的句子了吗?老师也找到了。(出示相关句子)

3、抓住重点词理解,从小红军外貌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的小红军最需要帮助,假如在这个时候有人能陪陪他,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刚好,在这个时候陈赓遇见了掉队的小鬼,并且一心想帮助他。

四、学习4----10自然段段:

1、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又怎样拒绝他的?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内容。

2、学生回答提问。

3、同学们概括得真好,我们看看当时他们怎么说的。

4、通过对话,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课件出示第一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理解词语:满不在乎 b、品读出:命令的语气

c、教师小结提问:我们知道小红军已经十分疲惫了,可他为什么要装着体力很强的样子,他是怎样想的呢?

课件出示第二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指名读。

b、提问;其实后面还有同伴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课件出示第三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理解“无可奈何”。

b、陈赓取出一小包青稞面怎么说,小鬼拍了拍干粮袋怎么说,我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呀?小鬼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呢?

c、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5、我们知道小红军最需要帮助,可他却千方百计拒绝了陈赓,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6、那你觉得小红军的倔强体现在哪里?[叫他骑一会儿,他不肯;叫他一块走,他说等同伴;给他吃的,他说干粮多。面对困难与危险他毫不畏惧,因此我们说他是倔强的小红军]

7、分角色朗品读对话,体会陈赓一心想帮,而小鬼又倔强拒绝的感情。(可伴有动作)

8、陈康同志终于„„走去。(边叙述边出示相关内容) a、读句子

b、从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表明小鬼说服了陈赓费了很大的心思,这个词把陈赓一心想帮而小鬼又倔强拒绝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五、学习11-----15段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心情老是平静不下来,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2、于是他怎么做?(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

3、当陈赓找到小鬼时,小鬼已经倒下了,看到那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4、此时此刻陈赓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句子) 品读:个人加动作读---------全班同学读

5、说说陈赓的心情。

6、小结:陈赓同志认为小鬼的死他有责任,他责怪自己太疏忽大意,以至于没能及时救助小鬼,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悔恨不已。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从第二自然段写起,那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说说它的作用(引出故事内容),向学生渗透倒序的写法。

七、总结全文

1、小红军的倔强深深地打动了每个读者,只可惜他被夺去了年幼的生命。同学们,假如小鬼接受了陈赓的帮助,结果又将如何呢?

2、教师叙述:可是他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3、总结;小红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还有千千万万像小红军这样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他们走了,但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吧!(出示配乐课件:全体同学起立,敬礼)

第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1.检查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掌握。

说一说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再读懂每个自然段,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去掉重复的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本课各段段意,再说本课主要内容。指出记事的课文(如本课)也可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个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二)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1、巩固对“口吻”“浮现”“满不在乎”等词语的理解。用后两个词语造句。

2、“口吻”是口气的意思,课文中是指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气让小鬼骑马的。提问:还可以说什么什么口吻?试着说一说。

(严肃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责备的口吻、温和的口吻„„)

3、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现”和“出现”的区别。读课文中的原句,再出现范句。

浮现——看着眼前这几棵小杨树,枝繁叶茂的,两年前小队植树、护树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满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赶快跑过去扶,他自己站起来,满不在乎地摇摇头,说:“姐姐,不疼,不疼!”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再分角色读:先三人一组分读(一人读小红军,一人读陈赓同志,另一人读叙述语。)最后指名三人读。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

报书:

一心想帮 →

小红军

← 倔强拒绝

骑一会

体力强 一块走

等同伴 给青稞面

干粮多

舍已为人

推荐第4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本想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出草地,却被小红军说服独自前行。当陈赓同志醒悟后往回找小红军时,却发现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着自己。

本文围绕“倔强”一词,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描写小红军神情、动作、语言等语句的体会,使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位机灵、乐观、坚强的小红军的形象,并让学生在对语言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课程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坚持多读少讲,把读书、想象、感悟、体验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倔、惫、稞”等生字,会写“倔、顾、饥”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体会、习得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是啊,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强渡天险,翻越雪山,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小红军,则永远地牺牲在行军途中。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深情地把这位小红军称为“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理解“倔强”的意思及题目的意思。

3.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该怎样学习?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或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重点指导读准“忍”“吻”“挨”“膝”。)句子读通顺了吗?(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一些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4.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新词

1.交流学习生字的好方法,指导写好难写的生字。

2.学习“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在空花篮里填上自己喜欢的词语。

五、作业

1.掌握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倔强、回顾、薄嘴唇、一段路、满不在乎、无可奈何。

2.导语: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故事是从第二自然段写起的,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深情”是什么意思?

2.认真读读第二至第九自然段:(1)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帮助的语句;(2)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做;(3)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4.全班交流。教师重点点拨:(1)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一次次地拒绝了帮助,当时他心里可能想些什么?想一想:小红军的话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2)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5.小红军瞒过了陈赓,陈赓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陈赓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你对“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这一句是怎么理解的?

6.师小结:多好的首长,多好的小红军啊!长征路上艰难重重,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读读这两个人的对话吧!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本文以“枪”为线索,围绕“发现手枪”“夺手枪”“比试手枪”等几部分内容,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不畏强敌,从鬼子手中夺下手枪的故事,赞扬了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本文为了刻画小兵张嘎的形象,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抓住反映嘎子机智勇敢和表现敌人凶神恶煞、野蛮抢掠的语句,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感受嘎子的机智勇敢,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认识“汹、灶、嚎”等生字,会写“势、汹、仇”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精神,并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小兵张嘎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为了不拖累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倔强的小红军,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位在抗日战争中与鬼子斗智斗勇的小英雄——小兵张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完后评一评。

4.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提醒。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

三、再次读文,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根据“发现手枪”“夺手枪”“比试手枪”这三个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2.指名汇报。

四、小结(略)

五、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并进行书写。

3.完成“词语花篮”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兵张嘎夺枪记》这篇课文。本课的生字词大家还记得吗?(出示生字词。)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词,好吗?

二、细读课文,理解领悟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

2.默读课文,想一想:嘎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聪明、智慧、有心计、勇敢、随机应变、沉着等。)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有关的语句,做做旁注。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嘎子眼珠子一转,心里在想些什么?从嘎子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看出嘎子有什么特点?这句话该怎么读?)

(2)当鬼子要进院子,嘎子见拦不住时“故意放大声音说”和“朝里面大声喊”。(嘎子为什么这样做?)

(3)“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嘎子的眼睛为什么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这句话该怎么读?)

(4)“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什么意思?嘎子此时的心情怎样?)

(5)从“鬼子见势不妙转身就跑时,嘎子‘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跌在了台阶上’”看出嘎子有什么特点?

(6)嘎子怎样夺枪?找出描写嘎子夺枪动作的词,说说你的体会,想想该怎样读。

5.日本鬼子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凶神恶煞的嘴脸、野蛮疯狂的行径在文中随处可见,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自找自读——指名读,交流评议——全班齐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龇牙咧嘴”“气势汹汹”“恶狠狠”“饿狼似的”“见势不妙”等词语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嘎子,他的沉着勇敢、随机应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吧!

2.课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小朋友听,也可以找来《小兵张嘎》的故事书读一读。

推荐第5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难点:

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汇报: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

三、研读“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课题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读一读,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语句。(找找描写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②想一想,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研读。(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四、体会“倔强”。

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汇报:陈赓要帮助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 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 ②“小红军不和陈赓一块走,不吃他的青稞面” 随机指导朗读:“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过渡:小红军筋疲力尽,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

2、交流小红军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练笔: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①“(我)虽然很累,还是(不能)骑马因为这位老同志比我还累,我要把马留给他骑。 ②“(我)虽然一人行走很孤单,还是(不能)和他一块走,因为我快要死了,不想在路上拖累他,我要让他追上大部队。 ③“(我)虽然很饿,还是(不能)要他的青稞面,因为我要把吃的东西留给他。

小结:陈赓想帮助小红军,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却一次次地拒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他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坚强机智、热爱革命、忠于革命的小革命者的形象。)

朗读:多好的首长,多好的小红军啊!长征路上艰难重重,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两个人的对话吧!指导写作:小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被作者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我们在习作中,如果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那么就会使文中人物有血有肉,就会增强文章感染力。

过渡:小红军的言行都令人信服地表明他还有体力,有粮食,有能力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终于达到了使陈赓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的目的。但陈赓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因为他想到“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返回来寻找小红军,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练笔:让我们抓住细节描写,写写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请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陈赓,当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用上“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因为„„”的句式表达。

(明白了:小红军倔强地说他体力好,是因为他要把马让给我骑,小红军倔强地说他要等同伴,因为他怕坚持不下去,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干粮鼓鼓的,因为他怕我没有青稞面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我。)

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自责地说:“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自称“体力充沛”的小红军,还是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此时此刻,你眼前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小红军?

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从这些特点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乏了。)

练笔: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的特点,写写他的外貌。

学生看板书谈收获。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此刻,老师眼前浮现出一位在生死抉择面前,为了不拖累别人,毅然选择了死亡的高大的小红军的形象。他的故事催人泪下。他在生死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吧。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过草地

特定环境

想帮

陈赓

小红军

特定人物

拒绝

特定事情

骑一段

--一心为别人着想---

体力强

特殊描写

一块走

--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等同伴

(外、动、神、语)

留干粮

鼓鼓的

(关心爱护小同志)

(倔强、不连累别人)

特殊情感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师不仅仅只是个引导者,也是个激励者。在《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的教学中,我有过“这个小红军真是可怜啊!”“你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了小红军的满不在乎!”等激励性形象化的评价,因此调动起来学生的读书愿望。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对小红军语言、外貌、动作等的描写,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测、推敲,深入体会小红军的心理和他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想、议、读”的教学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册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载体。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紧紧地抓住文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微微一笑”、“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找出重点词语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些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三、十分重视情感因素。

1、以情传情。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会让学生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愉快、兴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开课之前,师问同学们高兴吗?有信心吗?同时出示课件:享受课堂——信心、勇敢、智慧和合作。看似简单的问好,其间,老师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学生,一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2、以境入情。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波动、激扬、张扬,需要一定的场景、画面来驱动,即入境才能入情。我在教学中为了创特定的情境,播放红军过草地的短片,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置身于陈赓、小红军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3、以读悟情。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注意体会重点词句,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以想激情。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例如,学完小红军的外貌描写这一段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他当时的样子;陈赓终于被说服了,骑上马走了。我巧妙地利用此处空白,让学生想象此时小红军是怎样的情形?学生想到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领悟。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水头中心 王艺琳

2013.11

推荐第6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疲、稞”等生字,会写“倔、顾等生字。

2、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拒绝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1. 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学生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等。)

2.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以“陈赓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又一幕,有那么一件往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是我心中一处永远的伤痛。”是一件什么事让我们的首长如此内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

三、学习课文生字

1、指导过程

字音:读准生字字音、多音字,提出易错生字 字形:识记字形,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写字:指导书写

第二步,读懂词语,用自己的方法读懂文中的词语,交流读懂和没有读懂的词语。

第三步:读准读顺课文,检查朗读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围绕疑点研读课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研读要求:

(1)品读课文2-10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2 .学生围绕几个研读问题进行品读。(独学、对学、群学) 3.汇报交流:

问题一:面对陈赓多次帮助,小红军接受了吗?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的?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红军三次拒绝陈赓帮助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细细品读。

重点体会“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思维拓展:事实是小红军说的那样吗?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和课件中所展示的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来体会。

问题二:“陈赓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陈赓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2)陈赓同志是怎样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陈赓的感受。 出示句子:

A.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心情不平静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 B.“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3)指导感情朗读。(先自己体会后练读,再个别读,齐读。) 问题四:陈赓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 (1)找出相关句子,再指导感情朗读。 (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没能及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责,十分悲痛。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

(3)理解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坚强、机灵的小红军战士啊!他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多么令人感到啊!

同学们,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从小红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与此同时,你又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呢?读课文时,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读出思考,这样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板书:

25 倔强的小红军

一心为他人着想

推荐第7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2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5课,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生:倔强的小红军

师:把“倔强”的意思读出来。再读。 生:倔强的小红军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昨天学习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待会儿老师点到哪个生字,大家就快速地拼读出来,不要忘记读它的组词。 生:

师:看来,大家都把生字掌握了,那课文内容,你是否还记得。谁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生:„„ 2.生:„„

3.生: 课文描写了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红军,而小红军用种种理由说服陈赓同志,最后牺牲的故事。

师:整篇课文的内容我们是知道了,如果把课文拆分为几个小布分进行理解,你还会吗?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段落意思你还记得吗?

1.生: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2.生: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了陈赓想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用各种理由拒绝陈赓的帮助。

3.生: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感到深深的歉意。

二、进入新教学

师:看来大家对昨天学习的内容掌握得不错,这可以反映出昨天晚上回家,我们的孩子是有复习的。好,下面,老师要请同学来把课文读读,看看大家的朗读练得怎么样。谁愿意读

一、二两个自然段,一二两个自然段。生:„„

师:朗读得多好,虽然生音还是不够响亮,但读得很流畅。如果能注意读的时候指着读,注意看清文字,就不会跳字漏字了,这样会读得更好的。(板书:疲惫) 师:大家看这个词“疲惫”,读,再读。请拿起你的笔,联系上下文,看看文章的上边和下边,那些句子是对它的解释?用横线画出来。 师:画好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生: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

生: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师:注意,长时间地行军,忍饥挨饿,能不累吗?掉队,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多吃力呀。同学们,好多词语都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如果今后给你一张卷子,让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一个词语,就把这个词语前边的话和后边的话画下来,会做吗? 生:会

师:这是一种能力,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有了能力就不怕考试。好,谁接着往下读,读到第十段。 生:„„(板书:倔强)

师:读地多好,生音响亮。如果能把儿化音读准了,那就更好了。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同样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把给“倔强”词语做了注解的语句画出来。就这个语段中。好,开始。 „„

师:画好的同学举手,一起来交流交流你画的句子。 生:“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师:是的,怎么?你要我同你的吗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说完还做出个比赛的姿势。这里边有倔强的意思。同学们画的这些句子,小红军说的话和他的动作,就解释了“倔强”,倔强什么意思?不服气,不服输。好,一起把第三段读读。 生:„„

师:这一段是写小鬼的什么描写,一个词,一起来说“外貌” 生:外貌

师:从他的外貌,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生:长时间地行军,已经非常疲惫、饥饿了。

师:对啦,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红军,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正是上五六年级的年纪,但在那个时候,他不可能上学,只能够去革命,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红军。谁接着往下读,一口气把它读完。 生:„„

师:告诉老师,学到这里,哪些地方是你觉得感动的,读到这个地方,泪水忍不住往下流。把你觉得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

师:谁画好了,读读你觉得感动的句子。

生: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ɡ di)呀!(板书:捶腿) 师:读得多有感情啊。

生: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牺牲了,谁读到这里能不落泪呢?

生: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体会到小红军的高大形象。这牛膝骨上的牙印烙下的是革命战士赤诚的信念及坚定的意志。]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师:是啊,原来,他的干粮袋里装的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感动。 读到发现小鬼的干粮袋里装的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的时候,你一定不由地想起前边的地方,读到这里,你想到前边的哪个部分?

生:我想到了青稞面。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mɑ)。我的比你的还多呢。”(板书:轻轻地拍) 师:现在你知道了吗?小鬼当时为什么是轻轻地拍? 生:因为用力拍会被发现干粮袋里装的是牛膝骨。

师:是啊,如果他使劲儿地拍,就会露馅儿,就会被陈赓发现他里面装的不是青稞面,这时候,他一定要收陈赓的青稞面的,不收不行的,所以要轻轻地拍。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小鬼多懂事啊,多懂事的小红军啊。

师:当你读到小红军停止了呼吸的时候,你一定不由地想起他前面的表现,他前面所有的话,他所有的表现。当陈赓建议小鬼上马骑的时候,小鬼说:我比你的体力强多了。当陈赓命令他骑马的时候,他说:怎么,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当陈赓要给他青稞面,他说:我比你的多呢。当陈赓叫他一块儿走的时候,他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儿呢。(板书:强、比、多、等)当我们读到小鬼停止了呼吸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他前边的这些表现都是假的,都是装的。我们接着往下看。当你读到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ɡ di)呀!这里的时候,再回头看前面第一自然段的深情,一起来把第一段的深情读读。 生:„„

师:想想,这个深情是什么情?里面包含了什么情?好好地默读,好好地思考。自己体会,体会不出来,再把最后一段和第一段读读。 生:„„

师:想好的举手,说说这个深情有什么情? 生:自责、内疚、悲伤、感激、钦佩

师:为什么自责?为什么内疚?为何悲伤?为何感激?又为何钦佩? 生:„„

三、总结

好,当我们读到最后,再回头看这个深情,我们对它的理解就更全面,更深刻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理解课文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不仅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好多句子,好多课文的内容,都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了解的。

四、作业布置

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等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猜猜你写的是谁。如果你们描写得准确,那么我们就能把他猜出来。

推荐第8篇: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一组爱国精神的颂歌。《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四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较少,因此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课前我布置学生听家长讲讲长征的故事,或上网查找相关长征资料,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倔、惫、稞、嘛、膝、捶”6个生字,会写“倔、顾、饥、薄、段、港、狠”7个生字及生字所在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习准备:

1、有关介绍长征的资料。

2、教学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对长征了解多少?你能谈谈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吗?

2、教师简介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包围,保存革命力量,北上抗日,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飞越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跨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在长征的途中每天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讲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4、齐读课题。读准“倔强”一词。

二、自主预习

1、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较熟练地朗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词语,纠正生字的读音,指导书写。

倔强

忍饥挨饿

回顾

薄嘴唇

一段

香港

疲惫

牛膝骨 捶腿

无可奈何

络腮胡子

兄弟

青稞

注意:“薄”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倔强”一词“强”中读“jiãng”,“忍饥挨饿”一词中“挨”读“ái”,“牛膝骨”一词中膝读“xī”,不读“qī”.

2、联系上下文说说“倔强”一词的意思。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四、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倔强”

1、长征途中,陈赓在什么情况下和小红军相遇了?遇见小红军后陈赓是怎么做的?小红军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是怎样的?

2、哪些语句体现了小红军“倔强”的特点呢?从文中找出有关体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反复读一读。

3、“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会满不在乎地回答?

4、小红军是分别用了那些理由说服陈赓同志的?

5、小红军宁可饿死在长征途中也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这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五、展示归纳,理解“倔强”

1、分小组汇报対合作探究部分问题的理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

2、总结:长征的路上,一位筋疲力尽的老红军和一位面黄肌瘦的小红军相遇了,他们互相关心,老红军让小红军骑自己的马走,可小红军说什么都不愿接受这位将军的帮助。体现了小红军的什么品质呢?

六、拓展练习

1、多音字组词。

báo (

)

强 jiãng (

挨 ái(

(

)

qiáng (

āi (

2、读一读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言行反映小红军的倔强。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故事。

推荐第9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

同学们都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红军长征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长时间的行军,疲惫不堪,许多人被冻死饿死。)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2.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答案是: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3.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 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1 / 5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 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3.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

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

1.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陈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谁把描写小红军的句子读一读。

2.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读,老师填。)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3.教师:请你再读读填上去的这些词语,从这些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小红军的年龄,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他穿得不好。) 教师: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小红军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小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长得挺精神,他很能吃苦。) 4.教师:陈赓是怎样做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先看看他们对了几次话,分别有什么表现?

(第一次陈赓让小鬼骑马,小鬼觉得自己体力很强;第二次陈赓命令他骑马,小鬼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第三次陈赓让小红军和他一块走,小红军让陈赓先走,自己还要等同伴呢;第四次陈赓要给小鬼青稞面,小鬼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教师板书:

陈赓

小红军 先

让他骑马

体力很强

2 / 5

令他骑马

准备赛跑 接着

要他同走

要等同伴 最后

给他青稞

粮袋鼓鼓

5.教师: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板书内容连成话来说。

(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说。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却。) 6.教师:请大家用上顺接连词,把刚才说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先„„再„„接着„„最后)

7.教师:通过这些句子的练习,我们知道了陈赓想方设法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陈赓在帮助小红军时的所做所为你用什么词来概括?

(多次、几次、尽最大努力。) 8.教师:陈赓这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这样地拒绝帮助;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9.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段意)那陈赓一次次地帮,小红军一次又一次拒绝,看出了什么?

(小红军是倔强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 10.教师:这位小红军走出草地了吗?(读书) (他停止了呼吸,牺牲在草地上。) 11.教师:小红军倒在草地上时,陈赓是怎样做的?陈赓为什么不往前走,而要调过头来?

教师:回到第2段,找出哪几句说明小红军在骗陈赓;陈赓受骗了。 (小红军处境艰难,他遇到陈赓时是微微一笑,这个笑是勉强的,是在假笑,他不想拖累陈赓同志„„) 12.教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感情来。 13.对比句子。

(1)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 (2)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3 / 5

14.教师:他为什么轻轻地拍?说明什么?

(他这个干粮袋是空的,使劲拍就让人看出来了,说明他在骗陈赓。) 15.教师:小鬼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目的是什么?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

(小鬼不愿意拖累别人,他很倔强,小鬼一心为别人着想。) 16.教师:倔强是小红军的外在表现,他的目的是不想连累陈赓。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了小红军,产生了什么感情?(敬佩之情。) 17.教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18.教师:陈赓找到小红军,小红军已倒在草地上,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陈赓明白以后搂的是谁?捶的是谁?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搂的是小红军,狠狠地捶打的是自己。表现了他爱小红军,对自己严厉责备的感情,他在深深地自责、悔恨。) 19.教师:就是这个小红军,在多年以后还让人忘不了。读第一段。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段意。

第一段讲陈赓同志说起一件往事。

第二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第三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老师总结板书内容,交代下节课任务。(下节课要精读课文,连段意,学习生字和词语。)

第三课时

一、分段读,说段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概括了每一段的段意:我找六个人互相配合,读一段书,说一说段意。

二、精读文,连段意

教师:找两个人朗读小红军和陈赓的对话,注意语气。 教师:自己练习把段意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联系各段段意,也就是用段意串连法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

4 / 5

内容。提醒大家要注意,要把语句说通顺,有时需要加一些词,也有时要去掉一些词。

学生说好后,老师写出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长征过草地时,陈赓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反而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三、自学生字和词语

四、指导造句

1.先读书上有这个词的句子。2.理解词意:

①浮现:过去经历的事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呈现。 浮现——发展会上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浮现——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②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满不在乎——爸爸病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满不在乎。 满不在乎——小军的学习成绩很差,他却满不在乎,真不应该。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生字本、写词本上的作业,把两个造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 / 5

推荐第10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第

四、第

六、第

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 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

三、第

五、第

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 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人教版第八册13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

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读通读顺,体会思想) 听到 看到 想到 对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不拖累别人

话 粮食多 拍拍 拒绝送粮

第二课时 (略)

设计说明

一、体现“依目标定教,为达标而教”

二、关注言语形式,融合“对话”“训练”

1、言语形式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

2、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体验之思

3、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学习表达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难点:

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汇报: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

三、研读“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课题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读一读,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语句。(找找描写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②想一想,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研读。(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四、体会“倔强”。

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汇报:陈赓要帮助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 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 ②“小红军不和陈赓一块走,不吃他的青稞面” 随机指导朗读:“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过渡:小红军筋疲力尽,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

2、交流小红军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练笔: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①“(我)虽然很累,还是(不能)骑马因为这位老同志比我还累,我要把马留给他骑。 ②“(我)虽然一人行走很孤单,还是(不能)和他一块走,因为我快要死了,不想在路上拖累他,我要让他追上大部队。 ③“(我)虽然很饿,还是(不能)要他的青稞面,因为我要把吃的东西留给他。

小结:陈赓想帮助小红军,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却一次次地拒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他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坚强机智、热爱革命、忠于革命的小革命者的形象。)

朗读:多好的首长,多好的小红军啊!长征路上艰难重重,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两个人的对话吧!

指导写作:小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被作者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像(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我们在习作中,如果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那么就会使文中人物有血有肉,就会增强文章感染力。

过渡:小红军的言行都令人信服地表明他还有体力,有粮食,有能力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终于达到了使陈赓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的目的。但陈赓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因为他想到“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返回来寻找小红军,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练笔:让我们抓住细节描写,写写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请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陈赓,当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用上“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因为„„”的句式表达。

(明白了:小红军倔强地说他体力好,是因为他要把马让给我骑,小红军倔强地说他要等同伴,因为他怕坚持不下去,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干粮鼓鼓的,因为他怕我没有青稞面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我。)

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自责地说:“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自称“体力充沛”的小红军,还是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此时此刻,你眼前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小红军?

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从这些特点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乏了。)

练笔: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的特点,写写他的外貌。

学生看板书谈收获。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此刻,老师眼前浮现出一位在生死抉择面前,为了不拖累别人,毅然选择了死亡的高大的小红军的形象。他的故事催人泪下。他在生死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吧。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过草地

特定环境

想帮

陈赓

小红军

特定人物

拒绝

特定事情

骑一段

--一心为别人着想---

体力强

特殊描写

一块走

--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等同伴

(外、动、神、语)

留干粮

鼓鼓的

(关心爱护小同志)

(倔强、不连累别人)

特殊情感

第11篇: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提出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五、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七、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课文第

四、第

六、第

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课文第

三、第

五、第

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九、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第12篇: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第

四、第

六、第

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 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

三、第

五、第

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 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协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骗”陈庚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准备

CAI课件

设计思路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好例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以陈庚的感受为切人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围绕三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研读活动,结合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把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1、以“陈庚的回忆”的形式,通过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教师配以深情的话外音,使学生对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有形象的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

2、同学们,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自身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继续以“陈庚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又一幕,有那么一件往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是我心中一处永远的伤痛。”

是一件什么事让我们的首长如此内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一读”——整体感知,初步体会人物感受。

1、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庚的马背上。)

2、读完课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陈庚的感受吗?

(受骗、上当、后悔、内疚„„)

3、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几个重点句子:“不对,我受骗了!”“陈庚同志全明白了。”“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4、找出这几个句子所在的段落反复朗读。

12、

14、15自然段)

(1)默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组读(听、感受)。

(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陈庚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悔恨。)

(3)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几段。

5、质疑:读到这些地方,你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可以梳理归纳为这几个大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骗”陈庚的?陈庚为什么会受骗?

(2)“陈庚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3)陈庚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

“二读”——围绕疑点研读课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研读要求:

(1)围绕三个问题独立研读课文2-10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3)和学习小组的同伴推荐相关词句和对这三个问题各自的看法。

2、学生围绕几个研读问题进行研读。(给学生充沛的学习时间,教师相机指导。)

3、汇报推荐:

问题一:小红军是怎样“骗”陈庚的?陈庚为什么会受骗?

(1)引导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骗”陈庚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小红军三次拒绝陈庚的协助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细细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个别重点词句有感情地齐读。)

(2)议一议:陈庚为什么会受骗呢?

引导学生从小红军的话和神态动作来理解。

陈庚之所以会受骗,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分:A、他的体力比陈庚同志强多了;B、可以和陈庚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C、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不能同陈庚同志一起走。D、干粮比陈庚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庚同志的青稞面。

除了理由充沛外,小鬼的动作、表情也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3)思维拓展:事实是小红军说的那样吗?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庚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小红军外貌描写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和课件中所展示的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来体会小红军的处境其实已十分艰难,可他宁愿自身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身,也不愿拖累他人。

(4)理解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

(“倔强”的意思是指性情刚强不屈。引导学生理解陈庚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庚,怎么也不接受他的协助。所以说他倔强。)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2—10自然段的内容。

问题二:“陈庚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陈庚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他人。)

(2)陈庚同志是怎样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陈庚的感受。

相关句子:

A、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小朋友。(心情不平静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小朋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

B、“不对,我受骗了!”陈庚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突然喊了一声”说明陈庚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原因是“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小朋友”。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庚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小朋友”,都是积极参与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小朋友的一起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小朋友的特点,联想到刚才这个小鬼的言行申请,陈庚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身受骗了。“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陈庚同志已经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

C、陈庚同志全明白了。(略)

(3)指导感情朗读。(先自身体会后练读,再个别读,齐读。)

问题三:陈庚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

(1)找出相关句子,再指导感情朗读。(个别读、老师范读、指导后齐读。)

(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陈庚同志因为自身的疏忽大意,没能和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责,十分悲哀。引导学生体会陈庚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学生能体会到即可,不要求说得非常完整。)

“三读”——入情入境朗读,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此处可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个人读,也可邀同伴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还可以邀请老师、邀请全班同学读。朗读的方式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2)说说你对小红军的看法。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见解,使学生对小红军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身的高贵品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谈谈在吃苦耐劳、面对困难、关心他人方面所受的启发。

2、总结:同学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像小红军这样不怕困难、善良懂事的小朋友还很多很多,生活在幸福社会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的人。

【教学目标】:以上内容转自小精灵网(http://www.daodoc.com)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你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

2.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刚刚提到过的一个抗日小英雄——张嘎子。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视频)

师:在片段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找2-3名同学回答)

3.师:关于张嘎子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子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以上内容转自小精灵网(http://www.daodoc.com)

学生齐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进行质疑。

师:看到课题,在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小组交流,指生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内容选择性的板书。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它是我们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只有把字音读准确,才能把课文读正确。

(课件出示词语)手腕 扫帚 嚎叫 报仇 踹开 栽倒 灶边 气势汹汹

开火车领读,纠正字音。

3.多音字的教学(挑 降)

先出示课文中带多音字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用另一个读音造句。

4.成语:东()西()

学生先找出书上的词语,再举几个这样的成语,记在采集本上。

5.出示会写字,学生指出需注意的字形,并进行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字、词大家掌握得很好,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读一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找2-3名同学回答)

3.从几位同学们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是围绕这把“枪”(教师在题目“枪”字下面画着重符号)展开的。那么课文以“枪”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2生回答:先发现枪,再夺抢,最后比试枪。(教师板书)

四、深入课文,掌握方法。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发现枪)。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呢?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生思考回答:嘎子是怎么发现枪的?

2.请学生自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找到答案

指生汇报读文,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嘎子发现枪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

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心情呢?

让学生默读,用“﹏﹏”画出相关句子

指生汇报,屏幕出现句子:

a.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b.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师:抓重点、抓关键词句是读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内容。

请学生再读这两句,想一想你能抓住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出什么?

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

学生抓住带点词语分别说体会,教师适时延伸。并在此处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夺枪的问题。

教师小结:这就是神态描写。通过对嘎子的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日本鬼子的无比憎恨。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嘎子的内心世界吧。(师范读、指读、齐读)

3.师:在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个地方对嘎子的神态进行了描写?

学生汇报读文

课件出示: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师:请同学们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来体会一下。

学生汇报:抓住眼珠子一转

师:此时嘎子遇到了什么情况眼珠子一转需要想办法?

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猛然”一词。

4.师:从这里你看出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汇报)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勇敢?

生汇报:抓住“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

师:这些词语是对嘎子的什么进行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通过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勇敢无畏的嘎子形象。在这句话中还对嘎子的什么进行了描写?(语言描写)指生读,指导读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一边看着、想着嘎子的样子,一边读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机智、读出他的勇敢。

指生读,评读,再齐读

5.师: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嘎子的机智,勇敢?

生默读1-5自然段,找答案。指生回答。

出示句子:

a.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b.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 “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让学生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来体会、理解。学生汇报。

师小结:作者又一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小兵张嘎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沉着勇敢对付敌人的品质。

6.师:在这一部分当中还有这样几句话。

出示句子 学生自读

a.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

生思考回答:嘎子是怎么发现枪的?

2.请学生自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找到答案

指生汇报读文,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嘎子发现枪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

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心情呢?

让学生默读,用“﹏﹏”画出相关句子

指生汇报,屏幕出现句子:

a.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b.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师:抓重点、抓关键词句是读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内容。

请学生再读这两句,想一想你能抓住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出什么?

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

学生抓住带点词语分别说体会,教师适时延伸。并在此处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夺枪的问题。

教师小结:这就是神态描写。通过对嘎子的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日本鬼子的无比憎恨。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嘎子的内心世界吧。(师范读、指读、齐读)

3.师:在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个地方对嘎子的神态进行了描写?

学生汇报读文

课件出示: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师:请同学们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来体会一下。

学生汇报:抓住眼珠子一转

师:此时嘎子遇到了什么情况眼珠子一转需要想办法?

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猛然”一词。

4.师:从这里你看出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汇报)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勇敢?

生汇报:抓住“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

师:这些词语是对嘎子的什么进行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通过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勇敢无畏的嘎子形象。在这句话中还对嘎子的什么进行了描写?(语言描写)指生读,指导读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一边看着、想着嘎子的样子,一边读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机智、读出他的勇敢。

指生读,评读,再齐读

5.师: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嘎子的机智,勇敢?

生默读1-5自然段,找答案。指生回答。

出示句子:

a.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b.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 “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让学生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来体会、理解。学生汇报。

师小结:作者又一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小兵张嘎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沉着勇敢对付敌人的品质。

6.师:在这一部分当中还有这样几句话。

出示句子 学生自读

a.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 b.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来源:new.060s.com

c.鬼子们气势汹汹地闯向正房,嘎子跟在他们身后。

师:你又是抓住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小结:面对这样凶狠的日本鬼子嘎子还是那么沉着勇敢,真不愧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啊!让我们带着对小兵张嘎的敬佩之情和对鬼子无比憎恨之情把发现枪这部分完整的读一读。(生齐读1-5自然段)

五、总结。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些细节描写,使一个聪明、智慧、有心计、勇敢的嘎子形象跃然纸上。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反映了嘎子的机智、勇敢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兵张嘎夺枪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通过嘎子发现枪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知道了嘎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你还能通过哪些地方知道嘎子是一个这样的人?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6-10自然段。边读,边画,思考这个问题。来源:new.060s.com

学生汇报:

a.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官往外窜,急忙把门关上。(勇敢聪明)

b.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手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2.反复读。

3.为什么这三句话就能让你看出嘎子机智勇敢?关注语言文字,秘密就在里边。自由读,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

汇报:(动作描写)抓住“抓起 拍去 扑上去 压住 咬住”理解)

师:读书就要用心去读,所有的秘密都在其中。读出他的样子,也就读出了味道。带着动作读读。

指名读,范读。

4.你俨然就是一个机灵的嘎子了!文章写嘎子,为什么还有对鬼子的描写?(出示第六自然段)

指生读

用一个词来形容鬼子。(凶狠,凶神恶煞,蛮横抢掠)

讨论;描写鬼子的用意何在?

介绍侧面描写,反衬手法。

5.面对凶狠的鬼子你更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嘎子?(勇敢无畏 沉着勇敢)

老师这也有一些词,看看你能用哪个词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嘎子?如果你觉得用一个词太简单,也可以用两个、三个,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词语:浑身是胆 奋不顾身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英勇顽强 出生入死 临危不惧 舍死忘生 挺身而出 无所畏惧 一身是胆 )

学生写,汇报,适当评价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写

6.引读:嘎子英勇的夺下手枪,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冲向了大街。)鬼子们(纷纷四下逃散,)有的(被击倒了)有的(举手投降。)这时嘎子又在干什么?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嘎子?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嘎子紧紧地跟在部队后头,不时回转身来,得意地比试着他刚从鬼子身上夺来的新枪,东瞄两下,西瞄两下,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兴奋的神情。

(这是神态描写,我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嘎子。)

是啊,当时也是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孩子啊!可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他,已经和大人们一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严酷的斗争。

三、拓展内容

1.你还知道有关嘎子的故事吗?(学生讲2个故事)

2.师:嘎子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个小战士中的一员,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荣誉,自强不息,英勇奋战,艰苦奋斗,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篇。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老师这有一些语段,看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总结出人物特点。

第13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永远长眠于草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我认为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新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在课上让学生看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小红军的倔强。任何人见了小红军的举动都会认为小红军精神好、体力足、干粮多,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体会“终于”一词,从“终于”可以感受到小红军和陈庚相互关心,舍己为人这一高尚品质。本文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军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军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军的可贵品质。在最后展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让同学们齐读,一起感受那段历史。

让我深感遗憾的是本堂课学生的情绪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尽管同学们感受到小红军那无私的品质,但在课堂上同学们无法进入情境之中。在学法指导上我还做得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找到表示小红军的倔强的句子时,可适当让学生在一旁做一做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会。在《小红军,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中,因为时间的原因,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同学们的想法。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反馈学生的意见,主动接受老教师的指点,将别人的成功经验内化为己有,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14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陈赓同志讲这件事时很动感情,对讲到的这个人十分怀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事情发生在深秋的一天,陈赓因饥饿、疲惫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惫。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陈赓同志首先想到这个小鬼一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接着,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陈赓同志无可奈何”,就是陈赓同志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没有办法和小红军一块走。在这种情况下,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在长征路上,每人随身带的干粮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粮,他就可以少挨一点饿。但小红军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之后出现的情况。陈赓同志原来认为小红军走不动了,没干粮了,想方设法要帮助他,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陈赓同志之所以终于被说服,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足: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说不能同陈赓同志一起走;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赓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动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任何人见了小鬼这些举动,都会觉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还会笑?小鬼体力强,不然怎么还要和马赛跑?小鬼还有干粮,不然干粮袋怎么“鼓鼓的”?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陈赓同志猛然醒悟过来的原因是“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这小鬼的言行神情,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陈赓同志已经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走,为什么不拖累别人。陈赓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赓。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强。“狠狠”“怎么对得起”,都说明了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 教法建议

2.教学本课要注意,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红军,但应该看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陈赓同志不顾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坚持要帮助小红军,才有小红军千方百计说服对方的倔强表现,从陈赓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阶级兄弟而产生的自责和悔恨中,我们小仅感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催人泪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

3.课后思考.练习1主要从小红军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突出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这样倔强,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拖累别人。这一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4.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也可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可做示范,并加强指导。

5.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倔强”读juã jiàng,不读“juâ qiáng,要指导学生读准。“稞”是禾苗旁。

“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让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造句。教师注意表扬造得好的,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6.建议本课教3课时。难句解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小红军在革命征途中经受了锻炼,成为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当他遇到陈赓同志时,一眼看出陈赓也是由于疲惫和饥饿掉队的,他宁愿自己受苦挨饿,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所以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骑马,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别人,不想增加首长的负担,把困难、牺牲留给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陈赓同志一旦明白过来后,小鬼已经牺牲了,他为自己的疏忽,没及时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这表现了党的领导者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热爱阶级兄弟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回顾起自己革命时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关心小红军,小红军倔强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讲陈赓同志返回来找到那个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无限自责。 写作特点

本文按“忆小红军——遇小红军——救小红军”的顺序来记叙的,通过小红军外貌、动作、语言的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小红军聪明而坚强的特点。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乏牺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现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愿拖累别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3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á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读成“漆(qī)”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

第15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实录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长征路线图)导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包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一、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二、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

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

小红军

体力强

陈庚———— 小鬼

等同伴

拒绝同行

关心、爱护

小同志

粮食多

不拖累别人

第16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去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展示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这是一片老课文,几年前我曾讲过几次,当时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

1.给学生介绍背景。

2.抓住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3.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当时明白了什么,以及小红军牺牲后,陈赓同志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反思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

1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2在课堂上学生多数的时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语言文字,缺少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

3课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亭、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4由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感悟,所以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基本是靠老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讲这篇老课文当成一篇初次阅读的新课文去认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站在读者、编者、作者、教者,四个不同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

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同志的亲身经历。但是,它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远,讲的故事现在看来似乎是难以想象的,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导入的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班上学生围绕“长征”这一主题开展班集导读、导视活动。《红旗飘飘》等书籍、电影《长征》、都成了我们学习的资源。这样的教学设计院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相关的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

二、自主质疑为切入点,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以学定教,教学反思《《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设计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些问题并非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是教师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加工”出来的,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甚至还会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及初读课文之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得问题;随后又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并归纳、提炼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学生们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重点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陈赓全明白了什么?)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师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捕捉到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更容易做到“以学定教”,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服务。

三、将“三个维度”与教材的重点、难点整合起来设计问题,以引发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及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体会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在于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如何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实现三个维度呢?我在反复钻研教材之后,将以上三点进行整合,设计了如下两个大问题:

1.在充分体会到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都极度饥饿、虚弱、疲惫后,我引导学生对“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骑上马,朝前走去。”这句话进行思考: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吗?其中“终于”能否舍去?从哪里看出“说服”与“被说服”都是那么不容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地进行了阅读、归纳、讨论、想象。在受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学生们从陈赓“要求”小红军骑上马,到“命令”小红军骑一段,再到跟小红军“商量”一起走,最后到无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动”,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给小红军,感悟到了陈赓对小红军的关怀和爱护;从小红军倔强地拒绝,说自己“体力强”、“等同伴”、“干粮多”,感受到小红军对首长的爱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围绕一个“终于”的探究,学生在品读陈赓与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精神所感动。“陈赓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兄弟”这一难点也巧妙地解决了。

2.“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他全明白了什么?”在学生的自主质疑中这一问题比较集中,也很有价值。怎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我这样设计:在播放红军艰难过草地的电影片段后,请学生们再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思考:陈赓在哪些地方受骗了?他是想到什么才明白的?学生们在默读思考、交流体会之后有了许多令他们激动的发现:草地上艰险难走,炼油吗齐的陈赓都十分疲惫,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体力强”?草地上荒无人烟,陈赓掉队了都很难赶上同伴,小红军的年龄这么小,怎么会有在他后面的同伴?长时间行军,战士们都忍饥挨饿,小红军怎么会“干粮多”……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3.课文最后一段写道:“他深情地搂着小红军,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我引导学生体会“深情”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此时学生各有各的理解,有爱、有恨、有悔……我又引导学生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化的朗读结合起来展示,学生们对“深情”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陈赓对小红军的称呼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深情”之中的尊重、敬佩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在新课标颁布的今天,如何用新的理念,对“老”课文的教学重新设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就在于“以学定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主观理解,直接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阅读理解,步步“牵”着学生走。我没有设计问题,而是把发现问题的主动去交给学生。根据学生在对课外有关资料及课文的阅读中获得的体会,有到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自主质疑),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合作探究)最后辅导学生归纳,提炼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师生互动)。教学流程呈现为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步步逼近关键问题(重、难点),及避免了越俎代跑,又防止了学生的放任自流,这样就为学生的自读自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波动、激荡、张扬,需要一定的场景、画面来驱动,及入境才能入情。见到生死离别,我们会黯然神伤;见到莺歌燕舞,我们会流连往返。在教学中我为了创设特定的情景,充分利用了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亲历”红军长征艰难的斗争历程(播放《长征》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置身于陈赓、小红军战士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学设计把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源于教材,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目的就在于以学定教,以情激情。

第17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学习小红军的高尚品质,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是如何进行这一课教学的: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营造互动氛围,引导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书学习,以及学生质疑问难时的互帮互助等,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我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边听《过雪山草地》边观察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带着“小红军是怎样说服陈赓先走?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读课文,找重点词句:

先让学生轻声读

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说服陈赓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神态的句子,如:“满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导学生对描写小红军表情的这两个词语进行提问。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

学生自学完课文后,我让他们用“当陈赓 ---小红军却----”的句式说小红军是怎样进一步说服陈赓的?并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小红军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准备赛跑的姿势? “倔强”在这里指什么?当陈赓同志给他青稞面的时候,小红军为什么不收下,还说自己的干粮多,这是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红军说他干粮多,实际上他鼓鼓的干粮袋里装的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我又让学生速读课文第11~15 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陈赓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骗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朗读课文,升华感情

课后,许多老师都给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本着“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一切的学生。”

第18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鹤市镇中心小学

黄伟平

教材分析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

1、我班现有学生32人,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3、学生阅读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有欠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饥、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来说说怎样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1、教师读,学生写。

2、点名回答。

3、学生自由回答。

“温故之新 ”,意在培养学生回去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一层(2——10自然段) 默读第2到10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词语画出来。教师巡堂检查。

(2)、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

(3)、最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这句话里的“终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如果把“终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读一读,比较一下。 (4)、分角色朗读(2——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并在课文里画出表现倔强的词语。小组交流,再到全班交流。

2、学生找、画、品读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3、学生动手查工具书,思考回答。

4、甲学生扮演小红军,乙学生扮演陈赓同志。丙学生读叙述部分。

1、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为学生充分感受小红军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础。

2、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这些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即通过对描写小红军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语句的理解,使学生眼前呈现一位机灵、乐观、坚强的小红军形象。同时体现了读中写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积累、运用有关写人的词语,并在想象人物的过程中体会红军长征时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

3、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知道陈赓同志想方设法地帮助小红军,可小红军却种种理由拒绝了他。

4、目的是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互相替对方考虑的心里和关心战友的情感。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11—15自然段)

1、小红军千方百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说服陈赓爬上马背朝前走去。此时陈赓心中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地朗读课文11—15自然段,把自己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2、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红军的时候,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3、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4、小红军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感动的句子。

2、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回答。

3、学生同桌交流、讨论,点名回答。

4、小组讨论,由小组长回答。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让学生知道小红军不肯骑马,不肯和陈赓一起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稞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体会小红军的高尚的人格品质。

4、体会陈赓同志的高尚品质。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指名回答 全班学生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拓展

把个这故事讲给别人听

记住课文的内容

激发学生及更多的人向小红军学习。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关心战友)陈赓

帮助

→小红军(宁愿„也不„) ←拒绝

骑上马

体力很强 与他同行

还要等同伴 给青稞面

干粮很多

教学反思

1、由于本班学生语文的基础较差,为了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上本课之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预习的要求,(1)自学生字,遇到不会拼的字用笔圈出来,在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字,也用笔圈出来,问同学或老师;如果有些同学不敢问同学或老师时,上课要认真听同学或老师怎样读,这样做就扫除了本课的文字障碍。(2)根据课文后练习的第二题和第三题进行预习。所以在讲授这节课时,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2、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一开始我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出表现“倔强”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品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充分感受小红军的光辉形象,然后要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让学生揣摩、推敲,深入体会小红军的心里和表现出来的品质。小红军的表现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陈赓的品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军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 ‘狠狠 ’ ‘怎么对得起’ ‘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地理解陈赓同志当时的心里以及表现出来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不够到位,完全是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没有情感的变化。如:陈赓同志走到小红军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这一句该用关心的语气读,可是学生读得很平淡,没有读出关心的语气来。“上去,骑一段路再说!”这一句该用命令的语气读,可是学生读得软弱无力,没有阳刚气。还有小红军说的话,“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这一句该用倔强的语气读。“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这一句该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些句子学生都没有很好地读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第19篇:《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成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肌、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位同样掉队的小红军)。这位小红军找了各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终(牺牲在草地上了)。(ppt2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红军?(生:倔强)对,这是一位倔强的小红军,来,齐读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小红军为什么倔强?小红军的倔强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新授:

1.(ppt3)嗯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默读课文,首先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用“——”划出来。(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2.生汇报交流:(屏幕出示以下小红军语言描写的句子)(ppt4) (1)“摆出一副„„” 师:小红军拒绝骑陈赓同志的马。 (2)“要我同你的马赛跑„„” 师:他再次拒绝骑马。 (3)“不,你先走„„” 师:他拒绝同行。

(4)“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师:他拒绝陈赓的青稞面。 师小结: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真够(倔强)的。 过渡:刚刚同学们是从小红军和陈赓同志的对话描写中体会到小红军的倔强的,

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他们的对话。 四|、学生精读课文:

1.(ppt5)当“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骑一会儿吧!”(生再读小红军的话) 他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吗?(不是)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屏幕出示以下句子) (1)

疲惫) (2)是什么样的环境让小红军如此地虚弱疲惫呢?(“ppt7)

忍饥挨饿„„”(通过和陈赓的比较来体会) “荒无人烟„„”(通过他们所处的环境来体会)

(3)视频播放草地环境(ppt8)

师:是呀,草地的环境是这样的恶劣,就连陈庚这样的大人都感到十分疲惫,小红军这么小的孩子和陈赓相比,他们同样同样疲惫吗?他比陈赓更加疲惫! 师:此时的小红军又冷又饿又疲惫,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外貌的句子。(ppt9)生齐读

师:这个小家伙的体力并不比陈赓强啊!他是在隐瞒实情,再读读他说的这句话(ppt10),指名读,齐读。

2.他说得理直气壮,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在隐瞒实情?(ppt11)

生:“满不在乎,微微一笑”,满不在乎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他是装出来的?“摆出”就是“装出”

3.师:小红军为了说服陈赓,摆出了一系列不需要帮助的样子。 (1) (ppt12)当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却他真的会和马赛跑吗?

(师:小红军为了拒绝骑陈赓的马才装出体力很强的样子。) 此时小红军的神情是怎样的,动作呢?(ppt

13、14) 齐读第二次对话。

(2) (ppt15)当陈赓用商量的口吻说“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小红军却毫不犹豫地说(男生读),陈赓是为了方便照顾他,他是真的要等同伴吗?(小红军不愿意拖累陈赓才假装说要等同伴。) (3) (ppt16)当陈赓无可奈何地取出一小包青稞面说你把它吃了。小红军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女齐读)

他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里面装的是牛膝骨,怕露出破绽,就装出干粮很多的样子。) 倔强地说(指名读), (ppt6) “不过十一二岁„„又青又红”

从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年龄小、冷、饿、虚弱

找出描写小红军动作的词语,再读这次对话。(ppt17)

师小结:这个小机灵鬼,为了拒绝陈赓的帮助,摆出体力很强的样子,摆出要和马赛跑的样子,摆出要等同伴的样子,摆出干粮很充足的样子。他真够倔强的!这些地方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他倔强的性格。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时也要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4.分角色、指名读,师读旁白,学生评价朗读。(ppt18) 5.过渡:小红军因为说服了陈赓,拒绝陈赓的帮助,最终牺牲在了草地上。如果此时他能在马背上休息一会,吃一口青稞面,他是有可能走出草地的呀。他为什么这么倔强,要拒绝帮助呢?课文中有没有描写他内心活动的地方?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看他的眼睛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升华课文内容:

1.文中有一处描写小红军眼神的句子,你找到了吗?(指名读)(ppt19) 2.“盯”就是长时间地看,小红军在“盯”什么?想到了什么?

现在你读懂了小红军这样倔强的原因了吗?(师: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给疲惫不堪的陈赓再增加一点儿负担,不拖累别人。)

3.陈赓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的心情怎样?他又想起了什么?(指名读11自然段)

师:这一个个穷孩子都是在危险面前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

4、陈赓想到这些,他突然喊了一声(齐读)突然说明了什么?这时陈赓的心情怎样?哪些词语能体现他的焦急?(ppt20) 请接着读到“„„有几个牙印。”

(ppt21出示图片:牛膝骨)说感受: (1)抽生汇报。

(2)师:牛膝骨上根本没有一点皮肉,作为小红军剩下的唯一干粮,伴随着小红军走过风雨、走过泥泞、度过漫漫黑夜,当陈赓看着这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再看看倒在草地上的小红军,他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3)抽生汇报。

4.师深情:这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留下了小红军深深的牙印,却没有留下小红军鲜活的生命。此时,陈赓的耳边又响起了那一口四川话:(生读);小红军倔强的话语又在陈赓耳畔回旋:(生读);他那样急切地催促:(生读);陈赓仿佛还看到小红军一边轻轻地拍着干粮袋一边说:(生读)。(ppt22)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陈赓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捶新手着自己的腿说:(生读)。(ppt23)此时,眼前的这位小鬼、小家伙已经是一位——小兄弟!你知道陈赓为什么说自己对不起小红军?他为什么称小红军为小兄弟了?

师小结:虽然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虽然他们血液里流着不同的血,但

这份情却比血还浓比海还深。

5.当我们合上书本,小红军的身影早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中,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齐读课题)

师: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陈赓。陈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一次又一次地尽心尽力帮助,这不也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让小红军活着走出草地呀! 五|、拓展训练:

1、(ppt24)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陈赓说些什么呢?(生汇报)

2、(ppt25)在红军长征中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介绍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六、结束新课: 1、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对陈赓同志的心理刻画,以深沉的爱塑造了一个小红军的英雄形象,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小红军在生死选择时,不拖累别人,默默地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运用这种写法刻画人物,使读者印象深刻。 2、延伸:展开想像,写一写(ppt26)

七、作业:

课外读读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故事、看影视作品。

八:板书设计:

25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 小红军 骑 马 身体比你强、与马赛跑 同 行 等同伴

给 干 粮 干粮袋鼓鼓的

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给自己。

反思:

在本堂课中,由于深入研读了课文,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了解,所以能比较顺利地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老师的预设情况进行教与学,学生对小红军的“倔强”体会比较深,能正确找到对应的词语及句子,对陈赓与小红军的几次对话阅读也比较有感情,再加上有视频对草地的恶劣环境加以介绍,学生比较能体会小红军与陈赓在相互推让时,其实都已经极度虚弱疲惫,所以在让学生展开联想时,学生能比较切题地拓展。

但是,在本堂课教学完后,我深深感到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孩子们对陈赓的“关心爱护小战士”这一品质还没有很好地体会到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我忽略了对陈赓的介绍,孩子们还不知道陈赓的身份,也不太明白陈赓掉队的原因应该是一路上都注意关心帮助战士们,才使自己饥饿寒冷、虚弱疲惫的。

(2)由于课文的背景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孩子们比较难以入情入境。

2、本堂课中,老师引导得比较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不够,老师还不太相信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问题。

第20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人教版第八册13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

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读通读顺,体会思想)

听到 看到 想到

对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不拖累别人

话 粮食多 拍拍 拒绝送粮 第二课时 (略) 设计说明

一、体现“依目标定教,为达标而教”

二、关注言语形式,融合“对话”“训练”

1、言语形式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

2、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体验之思

3、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学习表达

《倔强小红军教学设计.doc》
倔强小红军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