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有个曾国藩读书笔记

2020-03-01 21:15: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晚清有个曾国藩》读书笔记

——论成大器

我执意找了一部记录曾国藩生平的作品,想一览这位从大儒走向大将的勋臣的风采。他的志存高远,他的治学精进,他的困兽犹斗,他的韬略智慧……他的大器风范,深深地感染了我。迫使我写下这篇读书笔记。我想通过曾国藩,提炼出成就大器的精华。

曾言道,能成事者有三,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能成小事;二是: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的人,能成大事;三是:做明知不能为的事情的人,能成伟业。历史长河上,绝大多数伟人,属于第三类,他们,明知不能为而为之,他们,不断地挑战生命的极限,告诉世人什么是奇迹,什么是不可思议。而在我的眼中,曾国藩也算是此类能成伟业之人。成大器者,必有其过人之处。如果一个人,能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质,那么他就是一个能成大器的胚子。举天之下,人口众多,但是出类拔萃之人极少,因此,这一大器稀有的性质就决定了成大器之人必有其独特、过人之处,所以,我们要想成大器,就必须从自己身上挖掘与众人不同的特点,给予培养,给予发展。对于曾国藩而言,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集众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并将各种优秀品质互相融合,发挥到极致。正由于他集各种优秀品质于一身,我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他的优秀品质,我想从几点对于成大器有较为重大意义的品质,加以论述。

志存高远,成大器者的精神意念。曾国藩身处在一个时代的末世,一个时代的初始。“那是一个颇有尊严、文雅、自闭、自给、自享、道德至上、鄙视物质、洁身自好的时代……”曾国藩从山村走出来,二次科举,走上仕途,不求名利,廉政清明。从儒雅学士,到奉旨操办湘军,带军镇压太平天国,一波三折,归隐又出山,最后功成名就,还是不得不退隐山林。曾国藩的一生,说不上完满,说不上悲剧,这样的戏剧性人物,充满了我们常人无法了解的悲哀与虚无。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是在为满人而战,为朝廷而战,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近代而战。虽然他衷心于朝廷,不敢挑战皇权,不敢推翻满清恢复汉室,但他可以说是一位保守却有远略的人。他的志向不是官至一品,他的志向不是打胜每一场战役,他志在用道德控制军队,用思想管理军队,用西方的先进技术造一流兵器,抵御外敌。空间上,他关注世界,时间上,他关注未来,他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聘请容闳担当幕僚,向美国购买机器,他将眼观投向世界,将志向立在开创新时代,挽救一个没落的皇朝,立在改变一个社会。他试图用军备去改变即将倒塌的紫禁城,用他的儒、道思想试图去改变没落的文化,改变人们的思想。他,有点像列夫托尔斯泰,用一生去立志,用一生去实现自己的志向,不畏险阻,不畏世人的嘲讽,对于人生,他也会时常陷入莫名的恐慌之中。尽管世界上,所有的因与果都那样复杂,乍明乍暗,但是他仍竭尽全力,争取为社会挽回最后的那一刹芳华,争取大释那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

豁达自省,成大器者的心境高度。曾国藩饱览玄学、史学、文艺理论、哲学、儒家、道家,曾国藩养成了自己的浩然之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觉悟后的气韵暗合宇宙的律动和气场,它表现为拥有一种洁净而呈现出得从容、宁静、智慧与无畏。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气恼或者激动,更像是谦逊、诚恳、平静,以及彬彬有礼,那份人格的圆满,自省而虚心,坚定而深厚。如果以曾国藩的一生来回顾,

那么,曾国藩离开江西战场,回到白杨坪守孝的一年,就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里,他悟出了人生的终极意义,悟出了自己的人生行走方式,当曾国藩从白杨坪再次走出来时,他的气宇变得更加轩昂,他的胸襟变得更加阔达。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胸襟阔达很重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很重要,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如此不计不较。我想从曾国藩的确切事例,谈一谈如何做到阔达自省。第一步:读书。尽自己所能阅读前人留下的文字,历史也好,传记也罢,总之,第一步就是要去看,而且静心地看,看书时,忘乎外界。一旦有空,拿起书就翻。第二步:思考。读,只是第一步,有读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去思考。用我们独一无二的视角,看问题,审视历史,用“悲之怜之”的态度看历史中的人。第三步是:归己。经过了读与思考,我们就要学会把读到的精华,读到的优秀品质归于自己,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许对一本两本,没什么效果,读一次两次,没什么收获,但是长期的积累,必定会让我们获益良多,收获属于自己的气宇,自己的心境。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种怡情养性的活动,多看书,多思考,境由心生,心由书生,读书能让人向阔达迈进一步。关于自省,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很简单却难以坚持的做法。而立之年的曾国藩,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日课十二条,以纲常要求自己,还不停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清除自己的不良思想和动机。但是那时的曾国藩,有七情六欲,他会不由自主去看菜市场杀人,他会羡慕进士娶的貌美如花的妻子,感叹自己床上生病的黄脸婆,很显然,这一切都与他的修身计划有着巨大的冲突,于是,他把一切不良的思想都记录在日记里,每天反思自己的“一闪念”,折磨自己,从折磨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快乐。没错,曾国藩就是以写日记的方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他一直在坚持,对自己每一个不良动机进行将近残酷的批判,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禁欲主义者”。任何一个成大器之人,都有一段对于灵魂的自觉过程。一个人,只有在这种深刻的内省和反观中,才能成就自己的大象之气。所谓“有戒生定,有定生慧”,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检点和内省,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才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才会成就。

阅历丰富,成大器者的必经之路。没有人可以呆坐家中,成就大业。成大器的人,必然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内心的挫败,世人的嘲讽,当然,还必须得经历过掌声与鲜花,支持与喝彩。阅历,这个词,比较宽泛,如果把它蓄意缩小,那么我想谈谈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我看来,能成大器之人,应当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以他们都自己的动力,竭力向他们齐平,而不是鼠目寸光地在比自己差的人群里鹤立鸡群。曾国藩在交往方面就是一个人才,他懂得与什么人交往,他用他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一个人的品质。吴廷栋,一个在学业上帮助曾国藩儒学大师,在生活上也对曾国藩嘘寒问暖,曾国藩生病,是他,悉心照顾,最终才得以度过难关。大学士穆鄣阿,曾国藩的恩师,与曾国藩有着深刻的师生情谊,对曾国藩的仕途之路也起着不一般的作用。京城大儒唐鉴,被曾国藩的恭敬所感动,收下为徒,并教导曾国藩说,控制社会秩序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信仰,而是来自于自我道德的约束,每一个内心当中,都有一个神灵,这个神灵,就是与日月同辉的道德,至于读书,应当以《朱子全集》为宗;为学,曰义理,曰考据,曰文章;读书,一定要掌握当中的核心,在这个过程当中,修身,是读书之本;修身的最好办法就是记日记,每日三处吾身……这些话,影响了曾国藩一辈子。认识怎样的人,你就可能成为怎样的人。若想了解一个人,你可以从他朋友的身上寻找答案,你身边的人就是你最好的名片。所以说,学会交往,学会与高层次的人交往,是一个成大器之人必经的道路。那些人,也许是与你一同登高的伙伴,也许是为

你指明方向的良师,也许是对你不离不弃的挚友,也许是促进你进步的强大对手……反正,你必须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里说的比自己强,不是单方面指综合起来比你强的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否挖掘一个人的独特之处,能否将其独特之处用于自己身上,这一切,都需要自己造化。我们要学会寻找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他,追赶他,在交往过程中,让他们的气质感染我们,当然,我们也要主动去完善自己的气质。但这并不等于说你想认识强人就可以认识。人的交往,贵在真诚,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只要你怀有一颗上进心,一课谦恭的心,你就可以向强人迈进,与强人共舞,不断提升自己,争取挤进强人的行列,成为大器。

志存高远、阔达自省、阅历丰富,成大器的三大方面,并不可能囊括所有。成大器之路,其漫漫而修远兮。窥探历史,审视曾国藩,我们看到了大器造就的过程,我们也从中获益匪浅。曾国藩,一个旷世奇才,一个让后人景仰的大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历史,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路,我们可以找到走路的方式和态度。

大器者,曾国藩也。后人可读其史,学成大器。

《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_读书笔记

关于曾国藩的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 读书笔记(整理)

《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

《晚清有个曾国藩读书笔记.doc》
晚清有个曾国藩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